人生低谷时,你可以做的3件事

【 蘑菇心理  第1960天 】

有句话说: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过不去的坎,最终都会过去。”

但对于当下的“坎”,不同的人,则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

有的人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能解决就解决,解决不了就先放着。可这样的佛系选手,在生活中是少数。

大部分人在面对困难时,内心还是比较焦虑的。

这种焦虑情绪可能来自积极的压力。

比如想要做好某件事,对自身有一定的期望值,于是相对主动的去接受挑战。

也可能来自消极的压力。比如觉得自己缺少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害怕逃避,拖延到不得不去面对,总是表现的很被动。

之所以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能否发掘自身的“潜在自信”。

心理学家艾瑞克森认为:

“每个人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早已拥有了解决困境的丰富资源。”

所以,真正困住我们的,看似是当下难以解决的问题,其实是自身消极的情绪。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挖掘自身的潜在自信呢?

首先,建立正面期待。

简单来讲,就是凡事先往好了想。

有的人容易打退堂鼓,主要原因是只看得到最差的结果。

只有半年了,我肯定考不上了;

部门同事学历比我高,这次升职肯定轮不到我;

他/她连这么点小事都骗我,我们也没有必要走下去了......

习惯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周围的人和事,而忽略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总是沉溺于消极情绪的人,也是想象力缺失的表现。

因为只能看到眼前的困难和阻碍,而对于可能存在的美好未来,是缺乏幻想的。

如果换一种思路呢?

虽然只有半年的时间,但可以减少娱乐,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可能通过考试;

虽然同事学历比较高,但自己也可以通过不断精进岗位技能,获得升职的机会;

虽然伴侣在这件事上撒谎了,但很可能是之前的矛盾造成的,我们需要加强沟通......

我们有信心去做一件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看到了它成功的可能性。

所以,不妨先赋予它正面的想象和期待。

——如果这件事能够做成,那么搞定它需要通过怎样的方法和途径?

困难可以是某种阻碍,但也可以成为方向的指引,重点在于我们自身如何看待和选择。

其次,多与喜欢的人交往,多呆在感到舒适的环境中。

有时候,不自信可能是因为“不舒服”。

就像内向的人会在团建、聚会等场合中显得手足无措,他们无法像外向的人一样健谈,于是感觉自己格格不入,甚至产生自卑感。

但实际上,许多内向的人与好友交往时,是可以做到侃侃而谈的。聚会状态下的不自信,只是因为不喜欢。

长时间与自己不喜欢的人事打交道,很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

电影《海蒂和爷爷》中的海蒂和克拉拉的经历可以说明这一点。

海蒂被卖到克拉拉的家里,失去了爷爷和自由,虽然吃得好穿得好,但她并没有感到快乐,因为长期情绪低落,还患上了梦游病。直到回了爷爷身边,她才有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克拉拉因为从小失去母亲,心理上遭遇了巨大的创伤,腿也因此无法站立了。直到遇见海蒂,她才从压抑的家庭环境中感受到了一些快乐。后来奶奶带克拉拉来到海蒂的家里,她不仅见到了海蒂,还感受到了无拘无束的自由。多年的心理压力被释放,她也终于站了起来。

一个人生命力的表达,与他所接触的人,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内心感觉到舒服,才能更有活力,做起事儿来也会表现的更加自信。

最后,学会用全新的眼光看待周遭事物。

成年人很容易陷入固化思维当中,正如我们常说的:太阳底下无新鲜事。

但这样的思维模式,也会催生这样的想法:

——以前没做好一件事,以后类似的事情大概率也会做不好。

甚至给自己扣上一个“不擅长”的帽子。

我们习惯于用旧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

遇到问题和困难,不敢轻易尝试,看到机会,也不敢把握。很多人把自己框在规则当中,给自己的能力设限。

《深度看见·艾瑞克森催眠法》中说:

“世上从来没有陈旧的人和事,只有当我们的双眼变得陈旧、对周遭的一切习以为常时,才会毫无新鲜事可言。”

我们总是按照自己的习惯去评判事物,包括自己。

但却忘了,其实每一天都是新的自己,看到的世界也是新的世界。

我们的眼睛,应该保有孩童般的纯真。

一个人若是能看到各种各样的选择与可能性,那么活得也会更自由。

面对困扰,我们有时觉得难以承受,其实是情绪蒙蔽了自己。

而我们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正是因为克服了一道又一道的难关。

这样的能力,已经植根于内心。

有的人,已经学会如何驾驭。有的人,还在努力寻找它的位置。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觉察到它。

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看见自己,相信自己,接纳自己。

互动话题:

你是怎样度过人生中最难熬的一段时光的?

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你的想法吧。

快在留言区分享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