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雄志教授 | 六经总纲与抓独总纲(附图)| 山海精舍

六经总纲
1.太阳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2.少阳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悸。
寸口脉弦者,即胁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
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3.阳明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
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
4.太阴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
5.少阴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6.厥阴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问曰:东方肝脉,其形何似?师曰:肝者木也,名厥阴,其脉微弦濡弱而长,是肝脉也。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太阳脉浮。
少阳脉弦而有力。
阳明脉大。
太阴脉浮大缓而虚,手足自温。
少阴脉沉迟微,手足冷。
厥阴脉弦而无力,脉微细欲绝。
抓独总纲
1、抓独总纲
无热恶寒发于阴,发热恶寒发于阳。
太阳恶寒并发热,少阳寒热来复往。
阳明但热不见寒,背寒即合太阴脏。
太阳脉浮少阳弦,阳明在经大脉现。
沉而有力是腑实,无力而沉附子见。
太阴浮大缓无力,少阴沉迟并微细。
微细欲绝是厥阴,弦而无力即肝虚。
太阴手足自温之,少阴厥阴四逆始。
若有少阳阳气闭,疏肝泻火皆可治。
自利不渴属太阴,渴是少阴不化津。
厥阴消渴兼久利,龙雷火升夜半饮。
腹满而吐是太阴,欲吐不吐少阴经。
吐而冲逆属厥阴,痛烦胸满吐涎清。
劳宫汗出为桂枝,反此阳明腑气实。
手心为桂手背附,表里浮沉虚实知。
三阳抓独取少阳,三阴独取少阴经。
前者为开后者阖,咽喉便是截断形。
2、抓六经脉证
浮为太阳多恶寒,缓风紧寒无力虚。
咳而遗尿是蓄水,色黑反易为血蓄。
时热时汗皆桂枝,时腹自痛是里虚。
脉弦少阳半表里,中苦咽干一证备。
弦而有力属少阳,无力而弦厥阴具。
大脉即是阳明病,日哺潮热是在经。
大而无力是虚劳,细涩夜热与失精。
手心汗出燥屎成,噫气胸痹是阳明。
少阴阳微与阴细,咽痛干呕但欲寐。
附子但向腰间求,人参还是背中虚。
浮缓即是桂枝证,沉迟附子温阳气。
表脉反沉麻附甘,阳气虚弱多两感。
反热即向细辛求,但寒不热病缠绵。
阳不入阴是少阴,早醒渴痒入厥阴。
错杂冲逆与胜复,宁失其方勿失经。

图片来源于 @无门医述 新浪微博     侵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