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海淀一模)26.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50分) ①中国宣纸“轻似蝉翼白如雪”,有着“纸寿千年”的美誉。它轻薄,却能承载文字、文化的厚重;它素朴,却能呈现心灵、精神的绚烂。轻中有重,朴中见华,又何止宣纸呢?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②2014年12月,《诗刊》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和凤凰网读书频道联合举办了一场以“日常生活,惊心动魄”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农妇、理发师、快递员、私企员工、煤矿工人,是这场朗诵会的主角。他们朗诵自己的作品,表达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文题①抓关键词:“轻中有重,朴中见华”。立意:围绕关键词展开相似联想——物、人、事(物:茶、筷子、信笺、草木、照片……人:由一人外在的“轻”“朴”了悟其人内心的“重”“华”……事:由表面浅层的“轻”“朴”识见内在深层的“重”“华”……)。文题②可用“由果溯因”方法立意:“为什么这些人做主角的朗诵会主题叫‘日常生活、惊心动魄’”?或“为什么朗诵会这些人是主角?”原因是:“生活即诗”“诗源于生活”“珍视生活,生活就惊心动魄”“寻常是诗”“艺术本植根于生活百态”“诗人等于凡人加情怀”“艺术本就该有泥土气” ……曙红、藤黄、花青,钛白……颜料盒上,这一个个古朴而灵动的名字让我心动不已。是了,就是这些粉彩,不起眼的胶块遇水却成就难以复制的华美,似要化在风中的矿质粉末却在中华文化中留下力压千钧的一笔,轻中有重,朴中见华,是传统粉彩的诠释。我有幸学习过工笔花鸟,不大的画室中充盈着墨香。老先生铺开一张宣纸,提一口气又按下头去,在花瓣边缘涂一层墨色,形成明灭有致的阴影。再刷一层白浆,点一滴曙红,随花脉晕开。动作小心翼翼,似怕气息吹乱了花的神韵。我看着单独成块的粉彩,经他调制,在不大的宣纸上染出无限春光,竟一时有些失语。冰心笔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西府海棠,静静地开在宣纸上。粉彩的修饰,让这树海棠从北宋一直开到眼前。几代人画的,真都是那一树海棠吗?纸已不是那泛黄薄脆的纸,人也不是那徘徊树下咀嚼海棠深浅变化的少年。然而那儿块朴素得与石片无异的粉彩,却带着一缕取材自自然的原香,让海棠的那一缕风中浅笑,活到了今天。是以今人画海棠,仍能被工笔重彩的华贵,震到如痴如醉。粉彩的朴素中承载的,是美之华贵。于是隐约懂了《清明上河图》为何历朝必抢,《富春山居图》又为何险些被主人焚烧以带下黄泉。那几抹山间的青色,桥边烟柳,酒旗的远黛,都是画家对历史风貌的理解和还原。粉彩之美又何止于书画呢?从瓷瓶上纷飞的蜂蝶,到引人垂涎的寿桃,从敦煌石窟中飘扬的衣袂,到生旦净丑脸上的油彩------哪一个不曾施以传统粉彩的涂抹,又有哪一个不是浓重得凝聚着无数人对于传统美学的仰望呢?粉彩是那么轻,似乎遇水即溶,见风而散,但他又是那样重,重得似有千钧之力,叫人移不开眼球。粉彩重在对文化的记录和诠释,重在引人感悟的缤纷色彩。思乡心切的余光中曾叹道:“给我一掌海棠红,那血一样的海棠红,是乡愁的痛。”这正是粉彩给人深及心脾的感悟。【阅卷评语】角度独特,在描绘叙事中完成自己对“轻中之重”“朴中之华”的理解,粉彩虽轻却代表了传统美学的华贵。显积淀,有认识。说来自己仍觉不可思议,冻玉的华美不曾驻入我心,泰山石的浑厚不曾令我感怀,曾经最痛恨最想早日摆脱的“初学者石”青田石却是我如今的最爱。青田,青田,细细咀嚼这个名字,朴素中深藏着华贵,轻巧中蕴含了体悟,青色最是朴实无华,黄色更像土地一样稳重,它们承载着刻刀,细细地压下一道道纹路。初学刻章,三舅爷叫我挑一块石头,青田石在手中挑挑拣拣,那细腻的纹路令我爱不释手,青色是苍天一样的清朗,黄色像大地一样浑浊,青田石的青色黄色融合在一起,仿佛有一种“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般天地初开的厚重。用细白的生宣仔细写好了方正的篆字,又将那漂亮的白纸反转过来,描摹着倒映的文字,写一张反字出来,刻章之前将裁成三寸宽三寸长的反字纸紧紧蒙在磨好的石头上,沾水,包上十几层厚宣用力往木桌板上一压,只听“咚”的一声,过了一会儿,字就压好了。反字是用不稀释的浓墨写的,沾水即印在了青田石最漂亮的平面上,仿佛青色与黄色的浑浊中有了远古蒙昧的墨字,点亮了整个青田的世界。什么时候开始讨厌青田呢?大概是刻第三块“上山若水”的时候罢。青田石多含沙砾,刻上十块无非崩却刀子,刻到自己手指或因小石子压在凸线与凹线中央,作品无奈断线的结局。“善”字笔画多,烦躁与沙砾的共同作用下,我的“善”字断得惨不忍睹,几乎成了“吞”字。看到三舅姥爷漂亮的冻玉,青田石似是太朴素了。晶莹的冻玉确实惹人爱,然刻了十年青田的刀似乎更爱青田。渐渐地沙砾于我再不是凶神恶煞的拦路虎,而像一个个熟稔的朋友。我可以轻松地与它们打招呼,它们在我的刻刀下一个个乖顺听话,再也未破坏我的作品。一笔一划地,青田石的柔软细腻,温和大气渐渐流入了我的心。我慢慢明白了为什么老师傅最爱的大抵都是青田。有些石头漂亮,流入石群却再也难辨踪迹,有些石头随虽不晶莹剔透,也不沉挚厚重,似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阅卷评语】借治印刻石写出自己心灵的成长,内涵丰富。但是第6段转换突兀,结尾未及收束,总体上瑕不掩瑜。宣纸虽轻薄朴素,但却承载文字文化的厚重,呈现心灵精神的绚烂。人亦如此,一个人想要书写自己的价值,不能仅限于外表的修饰,而是要懂得去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而看待一个人,也不能仅从外表去看,因为其内心的品志往往不能轻易显露。轻中有重之人,不拘小节,仅轻描淡写地画出外观,但在心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朴中见华之人,平日里不出风头,不显露,但在关键时刻彰显自己的人格。与之相反,那些仅在日常出风头的普通人,是无法承受关键而重大的责任的。因此,一个内心深重之人,常在最大气,最关键的场合彰显价值。轻中有重之人,抒发高尚的节操,令后世所钦佩。东晋诗人陶渊明,厌倦官场世俗,归隐于田园。他不擅长农事,时常不处在一个富足的生活状态。这样的人看起来并不伟大。但是陶渊明的真正的品志在心中,他以诗歌的形式诉说着对于田园的热爱,以超凡脱俗的品质彰显人性的光辉。他看似平淡的志趣,恰恰是千万百姓对于清明盛世的希望的真实写照。也许你可以说陶渊明并不是一个成功之人,但是那仅对于外表,他的内心深处,好似隐藏在牡蛎中的珍珠,虽不可轻易显现,但若深刻剖析,便会发现他的人生价值远超物质层面的富足。因此,轻中有重之人,往往拥有崇高的道德品志,令人仰慕。朴中见华之人,会在真正需要自己的时候挺身而出,散发人性光芒。美国历史上最伟大总统之一的亚伯拉罕。林肯,在人生的前半部分可以称之为失败之人。他经商能力拙劣,为人老实常被欺骗。由于形象上的不足和朴实的作风,多次竞选议员失败;而他当选总统,其实也算是机缘巧合。但是这样一个看似失败之人,却在国家分裂之时挺身而出,以坚韧的毅力和高尚的人格,废除了奴隶制的同时,击败了南联邦,将国家恢复统一。可以说,从出生到遇刺的六十年,仅有5年是他真正显现价值的时段。但正是这短短的五年,他名扬世界,被人冠以“永垂不朽”之名。其貌不扬的林肯,在最关键的时刻站了出来,书写了一段光辉岁月,令后世铭记。因此,朴中见华之人只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显露自己崇高的人性。轻中有重,朴中见华,既是美好的宣纸的特性,也是一个高尚之人的品格。如今的我们,与其在封面上修饰,不如翻开人格之书,在里面写下丰富的内容。必要之时,翻开书,发现其中的内容远胜封面,这才是君子所具备的特质。固然,为了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封面的装点很重要;但是,内容才是这本书是否精彩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从今往后,做一个轻中有重之人,做一个朴中见华之人,做一个如同宣纸一样深厚的有德有才之人。【阅卷评语】符合题意,虽用例寻常,但内容充实,论说较为充分。结构规整:起笔勾连材料,解说关键概念,铺展事例分析,总结完成提升。说理明晰,语言流畅。建议讲评时以此篇为例,纠正学生跑偏问题和混乱问题。朴实与华丽绚烂似乎就是互斥事件,无法同时存在,就像你无法在土房中找到故宫的华美,无法在鸡窝中找到凤凰的羽毛。但你如何否定朴实的人可能拥有高尚绚丽的品质呢?又如何否定轻薄的宣纸承载文化厚重呢?是的,我们无法否定,因为朴实与华丽绚烂真真切切地会存在于一体。泰戈尔曾说“生于夏花之绚烂,死于秋叶之悲寂。”绚烂与悲寂就是这样存在于我们的生命之中。其实也这样存在于万物之中。残败的落花也许失去了往日的美丽,但它从来都是花朵,从来都是绚烂,而我们却只见枯败,为何?因为我们从不曾用完整的眼光看待事物,或说我们从不曾用心去看待事物的全貌,只见表面,未见内涵,是那愚蠢的“盲人”,把“象”看作“墙壁”看作“蛇”。文字自商朝便已出现,被人们世代沿用,不断变化,才最终形成今天的样子。没有从前纷繁复杂的笔画,没有钟鼎甲骨作为载体,它显得那么朴实简单,那么贴近生活。最后干脆就只成为交流的工具,只用作传递信息。但事实上,我们正使用的汉字是经历了几千年的磨砺,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带着浓厚的历史幽香,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只是那“浓香”似乎也随着时间褪去了,被世人认识到的只有实用性的朴实。文字就是用来“用”的,这并没有错,但我们要在那朴实的实用性后面看到那绚丽的文化,看到那历史的积淀。这样我们才能常有对于文字的敬畏之情,常存深深的民族自豪之感。朴实的泥土才更有可能开出绚丽的花朵,文字如是,宣纸如是,人心更如是。沈从文的文化并不高,他生活在朴实的乡村,有着近透明的朴实的内心,而正是那朴实的内心才使他似未经尘世污染,写出如梦如幻的边城,让世人陶醉在那“仙境”之中。与他相似的还有莫言,他常用近乎粗俗的词语来描绘来讽刺,却让人着实被刺痛,不得不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字句间体现出的深刻哲理。他们的作品语言朴实,但意境与道理从不朴实,因为内心通透,朴实的土壤才提供了绚丽花开的养料。【阅卷评语】前两段说理清透,以文字为据甚为妥帖,语言流畅。但是从第四段完成简单过渡后,笔力明显绵软,沈从文之例与前文不能有效统一。 “面对这个信息时代,诗歌是我们存在的证明和武器”,北岛在《今天》创办已三十周年时说道。“不过是在一个时刻,诗歌以赤子的姿态到来,在摇摇晃晃的行走中充当了一只拐杖”,诗人余秀华在自己的作品集中写道。在沉寂太久之后,诗歌正以平凡的姿态,迎来了一个最为盛大的回归的时代。 诗歌的远去与沉寂无疑值得反省。这一流传千古的伟大文学体裁,竟在它土生土长的中华大地上陷入无言的境地。很长时间以来,诗歌被几个名字所取代——席慕容、北岛、海子……,它在大众的生活里不见踪迹,杳无音讯,被人们送上远离尘烟的高台。人们只能以可望而不可及的目光注视着它。无疑,不是诗歌的魅力不再,而是更多其它的东西——如网络文学,穿越剧,甚至是物质追求对精神生活的冲击,让它淡去了视野。 值得庆幸的是,诗歌终于在时代的巨浪下顽强生存,以崭新的姿态归来。一首《穿越大半个中国》让生于农村的女诗人余秀华火了整个中国,她是《诗刊》2014年最伟大的发现——将其置于当下诗坛的女诗人中,她是那么得格格不入。别人“涂脂抹粉”,她“口无遮拦”;她字字带血,却句句敲入人心;她身有缺陷的,却骄傲于内心的完整充实;面对命运的不公却淡然说出“请让我做天空的孩子,哪怕她夺去我飞翔的翅膀”。她是农民,却对诗歌无比热爱,她身患残疾,却热爱生活——她是平凡的诗人,也是呼唤诗歌归来的人。 当电影《星际穿越》让更多人认识,尊重科学时,其引用的一首《不要温柔地走进这长夜》让中国人记住英国诗人托马斯的名字。于是我可以看来,诗歌,它正以多样的方式重归文坛。我们也可以看到,更多的文学院、杂志刊和新闻媒体,也顺此风让诗歌被更多大众所接受。一场“日常生活,情心动魄”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主角是比你我更平凡的社会大众。在诗歌面前,我们均是赤子的姿态,它清洁我们,怜悯我们,引导我们感悟生命,教导我们热爱生活——这才是诗歌不变的魅力。 如同北岛感慨于哥伦比亚麦德林的诗歌节座无虚席,再贫穷的人们也要读诗,国人何尝不感慨于中国文学风日下传统文学甚至文化被人淡忘。鲁迅文学的大撤退,弹片文化的冲击,网络语言的盛行,无疑是敲响的警钟。而诗歌的归来无疑也是告诉我们,还有一种希望——大众是可以理解和接受所谓“深刻”之物的,我们可以用心聆听和感受文学,无论是一个人的作品,还是一种文学体裁,又或是文学本身,甚至中华文化,都能在信息化的时代“重归故土”,“荣归故里”。 惟有你我作为个体,化在平凡与日常中感悟,接受并热爱,相信不仅诗歌能够归来,还有更多,更值得回归的传统期待着国人的再次发现。 诗歌朗诵会不仅以“日常生活,惊心动魄”为题,而且其主角是做着普通工作的平凡人,这若是叫那些强调诗歌“高贵性”的评论家得知,岂不要尖刻地品评一番? 确实,诗歌由于其“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的艺术形式而对文字的洗练有严苛的要求。往往诗歌的主题也是凌驾于生活之上,甚至超越现实的。如波德莱尔在《恶之花》中瑰奇诡谲的幻想,这是一些伟大的诗歌的特征,但若以此作为诗歌的目的,那未免本末倒置。诗歌从不是谋取伟大的手段,而是将心中无法掩抑的激情向外传递的途径,无论这份激情是来自于睡梦中命运三女神向我展露了她神秘的微笑,还是送牛奶时惊险地接住了三个牛奶瓶。 我在俄罗斯时曾恰逢普希金诞辰纪念,小小的公园里聚着各种各样的人。大多数是做着平凡工作的邻近居民,本以为会大量涌现的专职文艺工作者倒是寥寥。这些人平时鲜有共通点,每人都不过是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过生活,而把他们聚集到这座普希金像下的,仅仅是他们对诗歌的热爱而已。随着钟声敲响,朗诵也如序进行,诗有长有短,内容从赞颂自然到今天的早餐,朗诵的声音或急或缓,无论是怎样的诗,怎样的人,唯一不变的是从声带的震颤深处迸发的情感,它跨过依宿文字的稿纸,透过朗诵者诚挚的目光,拂过寒冷在众人面颊上晕染的浅红,直击我的心脏,这份感性的冲动在我心中膨胀,促使我张开口唇试图将热情组织成章。在被灼烧的意识中我不禁自问,普通人从普通的生活中孕育而生的热爱,也能有如此的份量吗? 被称为热爱的这份感情,其产生、膨胀与宣泄难道还需要资格吗?被君主纵横捭阖的英姿所感染而写下《罗兰之歌》,与被孩子摇晃着向前迈步的姿态所感动而写成尽是白话的诗,纵然世人可以赞颂前者为史诗而批评后者为拙作,但从两者均是由对生命、对生活的思考和感动所激发的感情表达这一点来看,又有谁能崇拜前者而蔑视后者呢? 这场朗诵会亦是如此,诗歌本身就是从生活中生出的热情与感悟的表达,能有如此多的普通人在此向世间倾诉他们对诗歌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触,不是一件幸事吗? 一场诗歌朗诵会在这个冬天温暖了我们的心灵,朗诵会的主角不是那些多愁善感的文艺青年,而是来自社会各个行业最普通的百姓;朗诵的诗歌并非名家名篇,而是他们自己创作,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的诗歌。这场朗诵会给予我们启迪:我们每一个人不都拥有一双发现生活的眼睛吗?而我们误以为平淡的生活不也时时蕴含着美丽吗? 诗歌是诗意的象征,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创作的形式,更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海德格尔曾说:“人类当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而这份诗意的情怀,从来不单单属于诗人。每一个旭日东升的清晨,当理发师、快递员、上班族们踏着清晨的曙光开始新一天的征程时,他们看到的不是日复一日重复单调的每一天,而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是阳光跃出地平线的惊心动魄,于是他们将这份感动写进诗作,将这份喜悦融入生命的每一天。这些诗歌,拙劣质朴,但我们从中感受到的是一个平凡人对于生活的热爱,纵然生活的本质就是平淡,也要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属于我们的大地上。 有位作家曾说:“诗歌是人们在翻译的过程中丢失的东西。”诗歌中蕴含着的,其实是人们内心深处对美的渴望与热爱。生活的压力,单调的重复,抹杀不掉的是美带给人的感动,或许正如朱光潜所言:“接近文化和欣赏美是人之为人的天性。”樱花盛放,人们不自觉地停下奔波的双脚驻足欣赏;面对落花,巴厘岛人俯身拾起、爱怜地捧在手心,这份对美的珍视从未在我们生命中淡去。所以,以这些平凡人的身份,在他们对于诗歌质朴的热爱中,我们看到了人类内心深处对美的珍爱,这份爱融入于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却惊心动魄,时时触动着我们的心灵。 然而,太多的人忽视了这份美,忽视了这份诗意栖居的悠然心态,也忽视了对于生活的热爱。有时候,我们抱怨现代社会愈来愈丑了,现代机器的噪音愈来愈吵了,其实在机器声交织的音响里何尝没有天籁?在一滩浊流之中何尝没有一泓清泉?只是我们的脚步太匆忙,忙得与美的事物擦肩而过却浑然不知,也太过于专注于自我,生活的镜头里只摄取与自己喜怒哀乐相关的大特写,其余的一切都是一派模糊的景象。有时候退后一步,我们会发现整个世界都变了,变的不是图案,而是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尽可能地以最大的眼界将这个世界任意打量一番,我们会发现,世界原来是在时时装扮着自己的。 我不是个画家,但摄取片刻的美是我的心愿;我不是个诗人,但记录每一次感动是我的习惯。生活如浩瀚汪洋,总有一些温馨而美好的东西随着生活的涨落遗落于我孤单的沙岸,其实我们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是一个诗人,何不让我们怀着诗意的心去拥抱世界,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去做美的发现者、记录者,去创造属于你的生活的诗篇。 梭罗曾说:“我愿深深扎根于生活,吮吸泥土中的精髓,活得质朴、简单。”诗歌朗诵会上咏诵诗歌的平凡人们,正是如此般质朴,闻得泥土之芬芳,见得水滴中之阳光的人。他们平凡却又如此幸运,拥有发现美好、表达深情之能力。而你我于赞叹羡慕之余,亦应自省:是生活平淡,还是自己忽视了细密的美好,不愿流露真情? 生活的脚步已然日趋急速,人们埋首于案,奔波于城市的街头巷尾,生活中细密的美好仿佛正被压力吞噬;可谁又敢停下来,去咀嚼体味生活呢?如同被拽入深渊一般,“拼搏前行”成了“日常生活”的代名词,人们甚至渴望断绝一切杂念,只为心中那个看似灿烂的未来,只要脚步一停,就再也追赶不上时代的脚步。如是,对“不凡”的渴望让人们逐渐脱离了生活的泥土,失去了心灵养料的来源,物质财富的数字益增,精神世界却日益贫瘠。试问,又有多少人像诗歌会中的人们一样,仍具有表达感悟的能力呢?又有多少人能向写出动人诗歌的他们一样,意识到弥足珍贵的是生活中的点滴,是每一缕心绪,是刹那间的思考? 诗人们所写之诗,内容尽源于日常生活,你我可能会稍有不屑:诸如此类之诗,又怎会有刻绘断垣绝壁、苍松古柏的气魄?怎会有深邃启人的哲思?若当真如是思考,便实须警觉了。美学经验与哲思不可能在某个片刻轰然从干涸千年的泉眼中涌出;而“感悟”与“美的再现”更不能成为一种视觉消费品与刻意的表演。唯有深深地扎根于生活,在每个跌宕起伏、曲折迂回中有所体悟,珍视每个细节之处的美好,才能算得上吸吮了生活的精华,才可能真切地感受生活的可贵。生活的价值本就不源自外界的馈赠,不在于经努力后谋得何等职位,做得如何成就,却是源于内在。生活中的风雨,尽是养料,每一寸感悟,尽是成长、是绽放。 《菜根谭》有言:“云白山青、花迎鸟笑、川行石立,谷答樵讴。世间本无苦海,自苦其心也。”只要把生活中的每个细密美好都当作白云青山来欣赏,扎根于生活,又怎会痛苦于人生之无味茫然呢?我们每个人本就是诗人,我们的诗,因质朴真实而得以承载最深切的感情,最智慧的感悟。 近日,一场不同寻常的诗歌朗诵会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日常生活,惊心动魄”的主题下,农妇、理发师、快递员等齐聚一堂,用诗歌表达着自己的生活。我深深地为这场朗诵会的朴素与伟大而感动,它打破了文人对诗歌的垄断,让诗歌在与普通民众的接触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诗歌,本就来自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从《诗经》中“反是不思,亦以焉哉”这一失恋女子的内心独白,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一诗仙李白的睡前凝思,诗歌从未脱离人民大众、脱离日常生活。诗歌与其他文体一样,都是人们借以表情达意的工具;凡是情感借助一定语言形式表达形成的产物,皆可谓之诗。至于诗之雅与俗,则往往取决于诗人自身的喜好与偏爱。君不见同一片唐朝天空下,不是既有平白明快如白居易,又有奇崛晦涩如李商隐吗?由此可见,抒发日常生活中的情感意旨是诗歌的本质所在,而高雅与粗俗决不是区别诗歌与其他文体的标准。 然而,不少人却错误地将“高雅”视作诗歌的核心,并据此将诗歌视作文人的专利。前些年,诗人赵丽华的横空出世,引来了一片质疑甚至怒斥。赵丽华的诗歌都来自日常生活,抒发的也都是真情实意,却因其语言太过浅显而饱受诟病。“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所有馅饼中/最好吃的”面对着着四行文字,不少人惊呼:这也算诗?而在我看来,这的确算诗,而且是一首标准的诗。作者以内心独白的方式,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身处异乡的孤立无援,这难道不是诗所应有的赏析吗?现在的人们似乎过于注重诗歌高雅脱俗的特点而忽视了其表达情感的功能,而这才是对诗歌最原始的定义。试想,若长期将诗歌以“高雅”的名义束之高阁,那么是个何来素材、何来生命力? 反观今日这一诗歌朗诵会,主题是各行各业的普通百姓,借诗歌抒发的是个人生活中真真切切的感悟,实在是对中国诗歌的一次复兴。这一活动回归了对诗歌最初的定义,鼓励人们以生活入诗,并且不以雅俗作为评判标准,而是唯情真者为上,彻底解放了人们,也解放了诗歌。现代社会中的诗歌,唯有解下身上“高雅艺术”的束缚,放下身段,深入到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去,才能保持自己长久的生命力与长盛不衰的地位。而这一朗诵会做到了这一点。 诗歌,本来自于基层、来自于生活;雅与俗,在诗歌的世界中本没那么重要。只要能吟出对生活的真情实感,人人皆可为诗人。 中国人爱诗爱了五千年,这是因为我们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一场诗歌朗诵会,唤醒我们尘封多年的爱诗之心,我不禁问:为什么这些掉进人堆都找不到的人能写出如此“惊心动魄”的诗?正是生活,平常的生活,让他们咀嚼出了丰富的情感,见之于诗,短短几行,扣人心弦。 “诗人余秀华”应该是这场朗诵会主角中的主角吧!所谓“高手在民间”,当我看到新闻报道中余秀华略微歪斜的脸,含糊不清的口齿,我实在无法将她与诗的美好连接起来。我一直以为诗人是像戴望舒一样在江南雨巷中徘徊的翩翩公子,或像李清照般透着袭袭一抹清香的女子。但她,余秀华,那个拿着饲料盆踉踉跄跄追着鸡的农妇,写出的诗歌也正是以泥土的味道、鸡笼的味道、庄家的味道打动了我。为事而作的歌诗正是因为于生活的贴近打动人心,让人们发现从小生长的土地原来如此可爱。我恍然,这是诗人的余秀华追求美的方式,虽然过程中可能痛苦更多——残疾、非议,但这是她的权利。也许我还不如她勇敢——愿意给网络上陌生人的悲剧一滴眼泪,却舍不得给真正的生活一个拥抱。仰望星空多年,终究也没有真正学会脚踏实地从生活中体悟人生价值和生命真谛。 平凡的生活之美当然不止见诸于诗歌,广场舞大妈们的选曲也透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的道理。从《荷塘月色》到《最炫民族风》再到《小苹果》,它们的走红正表达了大妈们对美好生活和张扬个性的追求。虽然被广泛评为“大俗歌”,但这些歌曲词中对生活的贴近,不正是引起全民共鸣的原因?相比于“微博炫富”等舆论炒作的哗众取宠,反倒是“俗到极致”的广场舞大妈和诗人余秀华更加“接地气”,更加敢于直面内心。生活中的善恶美丑都是真实的人间百态,都是我们人生之路上宝贵的财富。但是当下社会的“假”,才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追求幸福美好的中国人从千年前“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开始,在这广阔的农耕土地上,创造了多少生活的奇迹。关中的土是中华民族的温床,黄河的水是它的乳汁,生活的创造,文化的诞生,皆是由这自然。而所谓传承文化,也并非只在于诗歌、习俗等有形之物,更重要的是赤子之心不失,虔诚地面对土地、天空,追求美,修自身之德。用我们的行动,增厚中华民族的土壤。 若今天从花鸟鱼虫中开始尝试写诗,岂不增添一抹生活?
2020年寒假及春季小班课招生简章
北京市历年模拟考试作文优秀标杆文(1)
北京市历年模拟考试作文优秀标杆文(2)
北京市历年模拟考试作文优秀标杆文(3)
北京市历年模拟考试作文优秀标杆文(4)
北京市历年模拟考试作文优秀标杆文(5)
北京市历年模拟考试作文优秀标杆文(6)
北京市历年模拟考试作文优秀标杆文(7)
北京市历年模拟考试作文优秀标杆文(8)
北京市历年模拟考试作文优秀标杆文(9)
北京市历年模拟考试作文优秀标杆文(10)
北京市历年模拟考试作文优秀标杆文(11)
北京市历年模拟考试作文优秀标杆文(12)
北京市历年模拟考试作文优秀标杆文(13)
北京市历年模拟考试作文优秀标杆文(14)
北京市历年模拟考试作文优秀标杆文(15)
北京市历年模拟考试作文优秀标杆文(16)
北京市历年模拟考试作文优秀标杆文(17)
北京市历年模拟考试作文优秀标杆文(18)
北京市历年模拟考试作文优秀标杆文(19)
北京市历年模拟考试作文优秀标杆文(20)
北京市历年模拟考试作文优秀标杆文(21)
北京市历年模拟考试作文优秀标杆文(22)
北京市历年模拟考试作文优秀标杆文(23)
北京市历年模拟考试作文优秀标杆文(24)
北京市历年模拟考试作文优秀标杆文(25)
北京市历年模拟考试作文优秀标杆文(26)
北京市历年模拟考试作文优秀标杆文(27)
北京市历年模拟考试作文优秀标杆文(28)
北京市历年模拟考试作文优秀标杆文(29)
北京市历年模拟考试作文优秀标杆文(30)
北京市历年模拟考试作文优秀标杆文(31)
北京市历年模拟考试作文优秀标杆文(32)
北京市历年模拟考试作文优秀标杆文(33)
北京市历年模拟考试作文优秀标杆文(34)
北京市历年模拟考试作文优秀标杆文(35)
北京市历年模拟考试作文优秀标杆文(36)
北京市历年模拟考试作文优秀标杆文(37)
北京市历年模拟考试作文优秀标杆文(38)
北京市历年模拟考试作文优秀标杆文(39)
北京市历年模拟考试作文优秀标杆文(40)
北京市历年模拟考试作文优秀标杆文——2015届(41)
北京市历年模拟考试作文优秀标杆文——2015届(42)
北京市历年模拟考试作文优秀标杆文——2015届(43)
北京市历年模拟考试作文优秀标杆文——2015届(44)
高考议论文中的“引、析、提、联、结”论证结构
高考议论文高分结构二:正反对比论证(方法举例+范文点评)
议论文的题目该怎么写才合适
《担当》作文导写
多则名言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期中作文例文及分析
珍惜青春——写给即将进入大学的高三毕业生
故乡风景梦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