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2课时同步练习(教师版)

17 昆明的雨

第1课时

【预习反馈】

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避〖    〗;

2.鲜〖    〗;

3.鸡〖    〗;

4.〖    〗尖;

5.篱笆〖    〗〖    〗;

6.〖    〗;

7.绿〖    〗;

8.〖    〗一看;

9.青头〖    〗;

10.密〖    〗匝;

11.八guà〖    〗;

12.miǎn diàn〖    〗〖    〗;

13.杯dié〖    〗;

14.yāo〖    〗唤;

15.mù〖    〗年;

16. 苔hén〖    〗;

【答案】1.xié;2.yú;3.zōng;4.bān;5.lí ba;6.guàng;7.yòu;8.zhà;9.jùn;10.zā;11.卦;12.缅甸;13.碟;14.吆;15.暮;16.痕。

㈡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1.菌——①〖    〗______;②〖    〗______;

2.晕——①〖    〗______;②〖    〗______;

3.闷——①〖    〗______;②〖    〗______;

【答案】1.菌:①jūn,细菌;②jùn,菌子;2.晕:①yūn,头晕;②yùn,黄晕;3.闷:①mēn,闷热;②mèn,苦闷;

㈢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词语。

1.新鲜肥美。〖          〗

2.比较,比得上。〖          〗

3.非常浓密的样子。〖          〗

【答案】1.鲜腴;2.方比;3.密匝匝。

㈣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片花海呀,惊艳了春光,让人故步自封

B.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竦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

C.烟雾缭绕,龙脊与村寨若隐若现,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D.他说起那年的苦难,轻声细语,仿佛在说一件平常的事,却让听者潸然泪下

【答案】A。

【感知探究】

㈤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

【答案】下下停停,不使人气闷;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2.课文开篇描述作者给宁坤的画,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所画的倒挂而能开花的仙人掌、青头菌与牛肝菌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吸引读者。

3.作者“想念昆明的雨”,阅读全文,说说实际上他是想念昆明雨季的哪些事物。

【答案】①仙人掌;②各类菌子;③杨梅;④缅桂花;⑤雨所引起的淡淡乡愁。

4.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昆明人家挂仙人辟邪是一种民俗,同时也说明昆明仙人掌很多,很受人喜爱。

B.作者想念昆明的雨,主要是因为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雨不是连续地下。

C.作者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昆明火炭梅的味道似乎更优于苏州洞庭山和井冈山的杨梅。

D.房东送来的缅桂花使作者的心软软的,表现出他对那一对孤苦的母女的深切同情。

E.全文主要运用白描手法,把雨季的昆明写得诗意盎然,很有中国水墨画的意境。

【答案】BD。

第2课时

【感知探究】

㈠阅读课文最后两段,回答问题。

1.最后一段中的“我想念昆明的雨”,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案】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结构上:照应前文,收束全文,使结构显得完整。

2.“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好天有什么“情味”让作者“忘不了”?

【答案】有因雨而引起的惨淡乡愁,也有雨中美景令人陶醉的闲适、幽静、恬淡之感。

3.“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有哪些?

【答案】这首诗饱含着作者对昆明那段生活的留恋之情和对那种心境的怀想。

㈡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加点的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⑴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⑵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答案】⑴“格调”原指“人或艺术品的品格或风格”,这里指炒熟后的青头菌比牛肝菌更诱人。⑵“张目结舌”原指“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此处指干巴菌味道好得令人吃惊。

2.汪曾褀的文章,文字简洁洗练,内容隽永多味。请按要求赏析下面的两句话。

⑴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从运用描写方法的角度)

⑵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从使用运词的角度)

【答案】⑴运用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地描写出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的怀念、喜爱之情。⑵“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拓展提升】

㈢1.秋天有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是________,其主要风俗是赏菊和登高。

2.金秋九月,学生进入新的学校,开始新的人生旅途。展开想象,描绘那时你心中的秋天景色,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不超过70字)

【答案】

1.重阳节。

2.九月一到,秋意在多雾的黎明溜来。这踮起脚尖掠过树顶,染红几片叶子,然后乘着一簇风飘过校园。在这醉人的季节里,我也将迎来金色的收获。

㈣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风雨

贾平凹

①树林子像一块面团子,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猛的又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然后一切都在旋,树林子往(A)挤,绿似乎被拉长了许多,往上扭,往上扭,落叶冲起一个偌大的蘑菇长在了空中。哗的一声,乱了满天黑点,绿全然又压扁开来,清清楚楚看见了里边的房舍、墙头。

②垂柳全乱了线条,当抛举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显出清楚,霎那间僵直了,随即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杨叶千万次地变着模样:叶背翻过来,是(B)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清。那片芦苇便全然倒伏了,

③一头断了牵绳的`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一个穿红衫子的女孩冲出门去牵羊,又立即要返回,却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转,锐声叫唤,离台阶只有两步远,长时间走不上去。

④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屈蜷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无数的苍蝇都集中在屋檐下的电线上了,一只挨着一只,再不飞动,也不嗡叫,黑乎乎的,电线愈来愈粗,下坠成弯弯的弧形。

⑤一个鸟巢从高高的树端掉下来,在地上滚了几滚,散了。几只鸟尖叫着飞来要守住,却飞不下来,向右一飘,向左一斜,翅膀猛地一颤,羽毛翻成一团乱花,旋了一个转儿,倏乎在空中停止了,瞬间石子般掉在地上,连声响儿也没有。

⑥窄窄的巷道里,一张废纸,一会儿贴在东墙上,一会儿贴在西墙上,突然冲出墙头,立即不见了。有一只精湿的猫拼命地跑来,一跃身,竟跳上了房檐,它也吃惊了;几片瓦落下来,像树叶一样斜着飘,却突然就垂直落下,碎成

⑦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猛地撩起(E),唰地揭开了一片;水一下子聚起来,长时间地凝固成一个锥形;啪地摔下来,砸出一个坑,浮萍冲上了四边塘岸,几条鱼儿在岸上的草窝里蹦跳。

⑧最北边的那间小屋里,木架在吱吱地响着。门被关住了,窗被关住了,油灯还是点不着。土炕的席上,老头在使劲捶着腰腿,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

1.全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风雨到来的景象?试归纳一下。

【答案】一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二是对动物(包括羊、苍蝇、鸟、猫)的描写,三是对人(牵羊女孩、屋里老头以及玩耍的孩子们)的描写。

2.作者对众从植物和动物在风雨中的表现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其直接目的是什么?请用两个词概括动物们在风雨中的表现。

【答案】表现风雨之大、之猛烈。 惊恐不安、软弱无助。

3.作者在描写风姿雨态时,运用了很多形象而精练的词语。请从文中选择两个词语进行品味,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答案】示例:词语一:忽大忽小,忽聚忽散。赏析:文中用了连词,形象而贴切地描写了风雨来时树林的姿态,把无形的风化作有形。

词语二:撩起一角。赏析:写出了雨大水急,让人联想到了大雨时池塘中的情形。

4.文章写风雨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作者主要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来表现风雨。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像电影里的慢镜头,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来展现风狂雨猛,形成了整体上和谐的艺术画面。所以文章描写风雨,尽管文中无“风雨”二字,但作者无处不在描写着风雨,风雨的形、声、神、韵、无不惟妙惟肖。

5.如何理解最后一段中“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

【答案】孩子们之所以“惊喜”,是因为在这样的天气里,可以什么农活都不用做。在当时没有多少玩具的农村,一只只纸船就是很好的玩具。尽管大自然的疾风骤雨给许多生灵造成了灾难,但是孩子们还是能从中找到快乐。在景物和其他人的衬托下,孩子们的童真和快乐成了这个世界最美好、最感人的东西。

6.作者写风雨的用意是什么?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①展现大自然雄浑、壮美的一面。②展现了大自然狂暴、肆虐的一面。③展现生命在大自然面前的柔弱与无助。④表达了对大自然狂风暴雨景象的惊奇与赞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