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哥雷语】平凡的世界,不平静的黄土高原

---品读《平凡的世界》中的环境问题

路遥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看了好几遍,每一遍都有新的收获。

这几年讲授选修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其中有一个选做的作业,题目是“读环保书”,要求同学们到图书馆借阅一本关于环境保护的书,只要与环保相关的就行,需要撰写一篇读书体会。也给大家推荐了一些书目,如《寂静的春天》《瓦尔登湖》等等。因为是选做,不做强制,实际上做的同学不多,而读过环保书的,选择读《寂静的春天》的居多,但从提交的读书体会来看,独立撰写的更少,也怀疑同学是否真正读过。因而,这个作业的期望价值很高,但实现价值非常低。

去年夏天,再读《平凡的世界》,突然注意到路遥关于当时经济社会的描写,提及了很多的环境问题,有一些显性的问题,作者给予了关注,而一些当时只作为苗头出现的环境问题,作品中的人物和本人还没有意识到。

于是,选修课的作业题目,也做了调整,改为“品读书中的环保味道”,布置下去,应者还是寥寥,说明这个作业不受待见,也反映出我们学生读书的不够多。心里感叹“没有阅读习惯的大学不是好大学,没有阅读习惯的大学生不是好大学生”。

回到书中,路遥都描写了哪些环境现象和环境问题呢?这几天又粗略地翻了翻书,从中寻找一些端倪。

小说中关于农村环境,城市环境都有很多写实的描写,干旱的黄土高原,灰蒙蒙的矿区,整体上的色彩是暗淡的。但也写到了山野的花儿,雨后的煤场,卫生运动后的城市。小说的主题词是“奋斗”,是“苦难与辉煌”。环境的美与丑,更多的映衬着人物所处的境遇与心理的感受。

站在环保的角度,能发现这样一些环境问题。

第一个问题:水土流失

孙氏兄弟所在的双水村,位于陕北高原(黄土高原).这里地表光秃裸露、植被稀少,疏松的黄土在缺少植被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特别是夏季暴雨,泥沙俱下,水土流失尤为严重.该区人口压力大,过度开垦耕地,过度放牧以及本区的煤矿开采对地表植被和土壤的破坏严重,加剧水土流失。

对于这种现象,书中有的描写很多:

第一部第十四章:“初春解冻的原西河变得宽阔起来,浩浩荡荡的水流一片浑黄。在河对面见不到阳光的悬崖底下,还残留着一些蒙着灰尘的肮脏的冰溜子。”

第一部第二十八章:“一个晚上以后,从下山村以下的东拉河水就流得涓滴不剩了。河道象大暴雨中的洪水冲过一般,两岸土坡上的青草糊满了泥巴。现在,火辣辣的太阳照射着这条肮脏的、丑陋不堪的河流,叫人看了十分刺眼和痛心。”

第一部第三十七章:“大暴雨说来就来了!随着狂风吹过,雨帘就从山后漫过来。顷刻就把天地间变成白茫茫一片。妖艳的闪电不时在空中曲折地划过;雷声和狂风暴雨搅在一起,震耳欲聋。不多一会,就听见沟沟渠渠里传来了滔滔的流水声。

不到半个钟头,大沟道里就起水了。混浊的泥浪翻滚着跟头,吼叫着从后沟道里冲了出来! ”

水土流失,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双水村的农业生产因此大受影响,在大旱之年,仅有“川道”的庄稼可能会有一些收成。而小说中数次提到山洪暴发,河流决堤,其中金俊斌和田晓霞都是死于这个原因。而田晓霞牺牲的那一场更严重的山洪暴发“谁也不知道,现在已经被洪水卷走了多少人”。

对于水土流失,路遥认为这是个问题,为此,他还给大家“百科”了黄土这一概念,给出了水土流失的数字。“因为黄土具有垂直节理发育、间隙性大和湿陷性等特点,所以遇水很容易流失、滑塌和崩解。在漫长的二三百万年间,这片广袤的黄土地已经被水流蚀割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象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皱脸——每年流入黄河的泥砂就达十六亿吨!”(第一部第四十六章)。

而且他也隐约找到了其中的原因--对于大自然不合理的改造--“到处都在打坝,修梯田,垫河滩,甚至把整座山都炸掉,修建“人造小平原”……”,但对于这个原因,他又站在时代的视角,进行了辩护。见于第一部第三十二章中,用一个大段落进行了描写和说明--

“小寒前后,西伯利亚的寒流就不时涌过内蒙古缓坦的草原和沙漠,向中国的北方漫过来。黄土高原千山万岭已经光秃秃地看不见任何一点绿颜色了。一座座山峁象些赤身裸体的巨人,任凭严厉的风鞭抽打自己黄铜似的躯体。大小河流,顿失滔滔,全部被坚冰封盖。河两岸的悬崖上,垂挂着巨大的冰帘;曾经奔涌的飞泉——这大自然诗一般的激情——似乎突然“定格”了,冰体依然还保持着激流腾跃中的姿态。在城市和村落的上空,袅袅地飘荡着黑色的炭烟和白色的柴烟。人们都穿起了臃肿的棉衣棉裤,披上了老羊皮袄;路上的行人筒着手,嘴里喷着白雾……可是,在这样严寒的日子里,农村的男女劳动者谁也别想呆在自己的热炕头上。农业学大寨运动往往在这时候正进入高潮。到处都摆开了农田基建的战场。只要有村庄的地方,就有红旗;只要有红旗的地方,就有劳动的人群,就有吼叫的高音喇叭。虽然寒风扑面,但人们的身上和头上都冒着热气。到处都在打坝,修梯田,垫河滩,甚至把整座山都炸掉,修建“人造小平原”……我们估且不谈论这些行为的实际价值,或者是否通过这种手段就可以改变中国农村一穷二白的面貌。仅就这种倒山改河的气势,你也不能不为中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劳动精神而赞叹。当你看见他们象蚂蚁啃骨头似的,把一座座大山啃掉;或者象做花卷馍一样把梯田从山脚一直盘到山顶的时候;当你看见他们把一道道河流整个地改变方向,如同把一条条巨龙从几千年几万年甚至亘古未变的老地方牵到另一个地方的时候,你怎能不为这千千万万的“愚公”而深受感动呢?而且应当知道,他们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完成这样的壮举啊!他们有时一个人一天吃不到一斤粮食,更不要说肉了;拿着和古代老祖先们差不多的原始工具,单衣薄裳,靠自己的体温和汗水来抵御寒冷……就这样,一锨锨一镢镢地倒腾着山河!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劳动人民!他们曾经修建起雄伟的万里长城,凿通横贯南北的大运河……今天,他们饿着肚子,又气壮地宣称,他们要把“地球戳个大窟窿”……原西县是黄原地区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县,因此比其它县先走一步,农田基建的高潮早在去年十一月份就掀起来了。在这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就取得了赫然的成绩。《黄原报》和省报已经采写过几篇大通讯。地区革委会决定,元月下旬要在这个县召开全区农业学大寨现场会,到时省革委会的一位负责人要来参加哩。 ”

这是当时轰轰烈烈的场景。而这阵风过去后的情景。在第二部第五章中有描写田福堂的感受:“同时,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也使这个盲目而自信的农村政治家吃了一惊又吃一惊。当年他曾以大寨和永贵同志为榜样,可现在这两个农村的样板渐渐都销声匿迹了;而且玉亭还告诉他,三月份昔阳县委在报纸上都公开做了检查。又据石圪节公社主任徐治功说,县上已经把“农业学大寨办公室”也撒销了。 ”其中讲到了盲目学“大寨”终将被历史淘汰,但没有对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学“大寨”的做法的危害性进行分析。

对于水土流失问题,小说中的人物也进行了抗争。但似乎都取得了相反的效果

第一部中的挖上游的拦河坝造成决口,“双水村的土坝顷刻间就象一道纸墙一般被汹涌的浪头冲垮了。东拉河震响着洪水的咆哮声,把人们的希望一卷而空!”

当年田福堂倾全村之力建设的大坝,第三部第五章中给出了最终的结局“唯一令人瞩目的是,一九七七年秋冬之间经过那场风波在哭咽河上修起的大坝,已经被山洪从中央豁开了一个大缺口,完全垮掉了。这意味着当年那几万斤高粱,无数个劳动日和“半脑壳”田二的一条人命,都统统付之东流。大坝落成后,孙玉亭曾出主意在坝面上用镢头雕刻了毛主席的两句诗词: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玉亭当时解释说,刻这两句诗最恰当,因为大坝旁边的神仙山就是神女变的。现在,烂坝大豁口的两边,只剩下了“高峡”和“无恙”四个字,似乎是专门留下来嘲笑福堂和玉亭两个人的。幸亏当时洪水是一点一点把大坝拉破的;否则,金家湾的半个村舍和哭咽河口对面田家圪崂的许多人家恐怕都让洪水卷走了。 ”

第二个问题:空气污染

小说中,空气污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室内污染,除了烧火做饭造成的呛人的烟气,最主要的是抽烟带来的污染。在《平凡的世界》里,几乎所有的男性都有抽烟的爱好,这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恐怕也跟路遥本人烟不离手有关系。按照当前对于影视剧的审查要求,这么多的抽烟镜头是该被剪掉的。路遥本人英年早逝,与他常年熬夜--早上从中午开始,抽烟喝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部作品中,“烟”字出现了488次。一个人干活,思考抽烟,两个人凑在一起,也抽烟,一群人在一起,更是烟雾缭绕了。第二种是因为工农业生产造成的污染。如孙少安的煤窑,城市的工厂等。

第二部第十章可谓代表:

“少安于是又转回家里,尽量不惊动睡熟的妻子,拿了烟布袋和卷烟的纸条,悄悄溜出了门。

他来到隔壁饲养室,和田万江老汉面对面蹲在一块,一边抽烟,一边拉话。这两个被生活的变化弄得睡不着觉的庄稼人,竟然一直呆到庙坪山那边亮起了白色……天大明以后,仍然精神抖擞的孙少安,就吆喝起一家人,来到了他的烧砖窑前。

在亲人们的注视下,他用微微发抖的手划着一根火柴,庄严地点燃了那团希望的火焰。

清晨,在双水村上空,升起了一片浓重的烟雾…… ”

而对于这种污染,作者认为这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代表着人们告别落后的生产方式,可以由此走向致富路,反而是欣然接纳的。而这种烟雾能够存在,反而更让他们心安,

第二部第二十章,孙少平“从原西县汽车站出来,走在那条熟悉的石板街上,闻着空气中亲切的炭烟味,一种怀旧的情绪立刻弥漫在他的心头。”

第二部第四十一章,孙少安“他看见了他的砖厂!那里,制砖机在隆隆响着,六七个烧砖窑的炉口闪耀着红光;滚滚的浓烟象巨龙一般升起,笼罩了一大片天空。

一股汹涌的激流刹那间漫上了孙少安的心头。他疲惫的身体顿时象被人狠狠抽打了一鞭,立刻振作起来了。 ”

但对于清洁的空气,作者也表示了欢迎。

第二部第二十七章:“黄原城也一改冬日的灰暗,重新展现出它的活力和生机。……因为没有了取暖炉子冒出的黑烟,城市上空洁净如洗,豁然开朗;人们倏忽间就象生活在了另一个世界。 ”

第三个问题:煤矿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

小说中关于孙少平在煤矿工作的情况占了很大篇幅,其中对于矿区的生活做了非常真实的描写。这其中的问题主要有:

粉煤灰的污染,第三部第一章:“夜晚灯火造成的辉煌景象消失了。太阳照出了一个令人失望的大牙湾。人们脸上那点本来就不多的笑容顿时一扫而光。矿区显出了它的粗放、杂乱和单调的面目。这里没有什么鲜花,没有什么喷泉、林荫道,没有他们所幻想的一切美妙景象。有的只是黑色的煤,灰色的建筑;听到的只是各种机械发出的粗野面嘶哑的声音。房层染着烟灰,树叶蒙着煤尘,连沟道里的小河水也是黑的……大牙湾的白天和夜晚看起来完全是两回事!”

第三部第二章“铜城及其周围的矿区,就是这样一片喧腾不安、充满无限活力的土地。它的街道、房屋、树木、甚至一棵小草,都无不打上煤的印记;就连那些小鸟,也被无处不有的煤熏染成了烟灰色…… ”

第二十九章:连日的大雨一扫长期积下的煤尘污垢,使得整个矿区变得清爽了许多。主井下面小山一样的大煤堆,被雨水洗得油黑发亮,通过矿区的铁轨蒙上了一层水珠,明晃晃地失去了那种有色金属的质感。……,在这里,露天的煤堆被雨水无情的冲洗,煤堆是洗干净了,洗了煤的水呢?没人关注它的去向,而这些水将会变成新的污染源!

煤矿开采技术落后带来的生产事故问题:第三部第一章“我们也许根本不会想到在这样的一些荒凉的山沟里,在几百米深处的地下,这些流血流汗、黑得只露两排白牙齿的黑人为我们做了些什么。他们的创造是多么惊人!远的不说,仅铜城矿务局三十年间掘进的巷道,就相当于三条铜城到北京的地下隧道;所开采的煤炭装上三十吨位的火车皮,可以绕地球赤道两圈还多——而每百万吨煤同时要献出两三条人命啊! ”小说中,孙少平的师傅王世才就是因煤矿事故而死,而他本人也因此受了重伤,乃至毁了容。

煤矿开采带来的塌陷问题:“山梁土峁间,由于地层深处挖掘过甚而形成空洞,地表时有下陷,令人触目惊心的大裂缝,往往斯破了几架山梁,甚至大冒顶造成整座大山崩塌陷落,引起周围里氏三级左右的地震,大山以北一二百华里处就是黄河,它带着成千上万吨泥沙沉重地喘息着淌向东方……”

对于煤矿开采的问题,作者进行了描写,但没有给出思考和解答。

第四个问题:噪声问题

小说中人物对于环境噪声,没有表示出反感。

比如,金波父亲的汽车,田润生的汽车的喇叭声,都给其所在的家庭和爱人带来了幸福和希望。

而机器的轰鸣声,更代表着改变贫穷和落后的力量,大家欢迎还来不及呢!

第二部第四十三章“一大早,太阳还没有从东拉河对面的山背后升起的时候,睡梦中的双水村人听见后沟道里传来一阵机器轰隆隆的响声。

这是少安的砖厂又开始了一天的繁忙。

自双水村的新强人孙少安用机器制砖那天开始,这声音就天天震动着这个古老的村庄。”

第三部第一章“当你沿着铁路支线拐进这些山沟,便会知道那里有着多么庞大的世界。这些相距只有十来里路的煤矿,每个矿区都有上万名工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几乎都超过了一个山区县城的规模。密集的人口,密集的房屋,高耸的井架,隆隆的机声,喧嚣的声浪,简直使人难以置信这些小小的山沟山湾,怎么能承载了如此大负荷? ”

当然,小说中还涉及其他的一些环境问题,如城市生活垃圾问题等等,不一一赘述。

综上,《平凡的世界》描写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是改革开放,其时,农村、城市不断改进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其中所记录的一些环境问题,随着人口的增加、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被不断地放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但受制于当时的认知水平,作者对相关问题的记录和描写还比较少,还不能对这些问题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分析。但而同时代的发达国家,对于环境问题已经有了深刻的反省,如果我们先知先觉的知识分子能够多掌握一些这些方面的知识和信息,会自觉地通过他们的作品给世人已惊醒,我们就可能会少走一些弯路。所以,提高全民的环境素养,是每个时代都应该重视的工作。在大学里,我们开一门环保课程,组织一些环保活动,是有益的,但要想真的取得效果,我们所做的还是远远不够。

守住绿水青山,新时代的路遥们责任重大,我们的责任重大。

题外话:路遥,作为一名作家,深入生活挖掘人物灵魂,写出了不朽的著作,《平凡的世界》1991年获得中国文学最高奖--茅盾文学奖,值得称颂,然而他抽烟喝酒熬夜,其生活方式又十分糟糕,以至在获奖后第二年就英年早逝。而与他同龄的村上春树,却是边写边跑(马拉松),一直还在追逐诺贝尔文学奖的路上,时有新作问世。两者相较,路遥的生活方式不可取。

(0)

相关推荐

  • 【每日一题0917】桥上桥

    央视<地理,中国>报道,黄河支流上著名的"桥上桥"(上下两桥层),下桥建于公元1667年,上桥建于公元1832年.上世纪70年代,当地居民在河中挖砂将下桥挖出,使&qu ...

  • 张艳茜:追寻路遥在铜川煤矿的足迹

    黄堡书院 注重乡邦文献,立足文化复兴.延续地域文脉,弘扬现代文明. 45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只有在井下生活过的人,才懂得阳光的价值 --追寻路遥在铜川煤矿的足迹 作者:张艳茜 虽然与作家路遥曾经是同 ...

  • 矿山半边天

    巾帼不让须眉,煤矿也是.半边天,妇女能顶半边天,是一伟人的英明论断. 人民公社时期的"家属生产队",一听名字就知道是搞农业生产的.敖背山煤矿的家属生产队,可是一支很了不起.很出彩的 ...

  • 【洪哥雷语】见面当荐跑(附拜年小记)

    爆竹声里又一年 亲朋好友来相见. 春节的聚会 少不了狼藉杯盘 少不了吹牛侃大山 莫忘初心 工大健跑团员 备好你的装备 瞅准空闲的一点点时间 随时奔跑在家乡的乐园 回望跑途 让思绪定格在你脚步开启的那一 ...

  • 【洪哥雷语】春节荐跑小记

    春节拜年,是用跑步的图片做的贺卡.群发了六七百人,点赞的不少.有10几个人回复新年要跑步,于是萌生了让健跑团成员新年荐跑的想法.想出来了八个字. 荐跑,善念 行之,大赞 大年初一的早上特地还写了一篇文 ...

  • 【洪哥雷语】2018,我的公益新主张

    有一种力量,叫公益的力量. 什么是公益? 度娘说:公益是个人或组织自愿通过做好事.行善举而提供给社会公众的公共产品.在这里,做好事.行善举是对个人或组织行为的价值判断:行动的结果是向非特定的社会成员提 ...

  • 【洪哥雷语】心都掏给你了,你还在抗拒

    这学期的通选课又开始了.几个开课老师商量了一下,决定不再开2.5学分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而是选择了两学分的开设.这就是学分制给带来的冲击,和需要应对的变化.当你明白是掏钱选课支撑 ...

  • 【洪哥雷语】与志愿者谈谈心

    时间过得很快,你们已经在志愿服务岗工作一周了.这一周,有的同学去了一次,有的同学去了多次.你们做的工作也不尽相同,有的是到外面发传单做宣传,招募献血者.有的就是在献血屋里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这不是一个 ...

  • 【洪哥雷语】雨中晨跑

    周五早上做了一个梦,挺有意思的.场景大概是刚刚开过运动会,有一个我的MP3落在会议音响那里了.而这个MP3好像是经过水洗或者碰得变形了,结果有个音乐文件,因为破坏的原因,播放出来,也变声了,像某种鸟的 ...

  • 【洪哥雷语】父亲节,一个人的奔跑

    作为一名跑者,每逢一些节日,一些纪念日,总会跑一些特定的路线,特定的数字来做个纪念.比如今年1月13日,女儿的生日,跑了一个13公里,用时2:00:50秒,加上一枚征服佛慧山的奖牌送给她作为生日礼物. ...

  • 【洪哥雷语】欲说还休各种“筹”

    当今社会,生态恶化,生活压力山大,吾等凡夫俗子,总有人会抗不过去,于是生病乃常有之事,且渐渐成多发之势. 以前经济条件差,医疗条件差且成本高,很多人都在硬扛,扛过去赚了,扛不过拉倒.现在条件好了,有了 ...

  • 【洪哥雷语】西柏坡的印象 白洋淀的奔跑

    一.白洋淀的奔跑 7月12日,暑假正式开始.然而承诺大家的党性教育基地考察学习一直没有落实.拖到现在该兑现了,于是策划了这次到西柏坡,白洋淀,考察学习的计划. 第一站去的是白洋淀,这里是抗日游击战雁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