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卷16说山训诗解2因有用无得所以言

题文诗:

清之为明,杯水见眸;浊之为暗,,

不见太山.视日者眩,听雷者聋;为则治,

有为则伤.无为而治,载无也;为者其,

不能;不能无为,不能有为.无言而神,

真情载无,有言则伤,伤其神.鼻所以息,

耳所以听,终以无用,为用矣.物莫不因,

其所有而,用其所无,以为不信,视籁与竽.

人有念虑,不得卧,止念虑,有为,

其所止矣,两者俱忘,至德纯矣.终身言治,

圣人所用,非其言也,用所以言.歌者有诗,

使人善之,非其诗也.诗之所以,表情达意,

情真意深,真情感人;鹦鹉能言,不可使长.

是何则?得其所言,,其所以言.

故循迹者,非能生迹.神蛇,断而复续,

不能,使人勿断;神龟,见梦元王,

不能自出,渔者之笼.四方皆道,之门户牖,

在所从窥.钓可教骑,骑可教御,御教.

越人学射,参天而发,适五步内,不易仪也.

世已变矣,而守其故,犹越之射.变与时俱.

【原文】
  清之为明,杯水见眸子;浊之为暗,河水不见太山。视日者眩,听雷者聋;人无为则治,有为则伤。无为而治者,载无也;为者,不能有也;不能无为者,不能有为也。人无言而神,有言者则伤。无言而神者载无,有言则伤其神。之神者,鼻之所以息,耳之所以听,终以其无用者为用矣。物莫不因其所有而用其所无,以为不信,视籁与竽。

 念虑者不得卧,止念虑,则有为其所止矣,两者俱忘,则至德纯矣。圣人终身言治,所用者非其言也,用所以言也。歌者有诗,然使人善之者,非其诗也。鹦鹉能言,而不可使长。是何则?得其所言,而不得其所以言。故循迹者,非能生迹者也。
  神蛇能断而复续,而不能使人勿断也;神龟能见梦元王,而不能自出渔者之笼。四方皆道之门户牖向也,在所从窥之。故钓可以教骑,骑可以教御,御可以教刺舟。越人学远射,参天而发,适在五步之内,不易仪也。世已变矣,而守其故,譬犹越人之射也。

【译文】

清水透明,只须一杯清水就能照见到你的眼睛;浊水浑暗,就是有黄河那么大的水域也照映不出泰山来。望太阳使人眼花,听响雷使人耳鸣。人无为则太平无事,有为则易受伤害。无为而治的人,思想上信奉“无”,行动上施“无为”。有为者就不能没有好憎情欲,有好憎情欲就不能恬澹静漠,有所作为。人闭口少言就能保全精神,爱说话者就容易损伤精神;人闭口少言保全精神而信奉“无”,爱说话会损伤精神而无法达到“道”的境界。鼻子之所以能呼吸,耳朵之所以能听音,是在于凭借着它们空空的又似乎无用的洞孔来发挥作用的。天下事物无不凭借着其中的空洞“无用”来发挥作用的,如果认为这种说法不真实,请看看籁和竽是怎样凭着这“管”的中空洞孔来发音的吧!

思念忧虑者是难以入睡的;要想不思念忧虑,就得想法来抑止它。如果这两者都抛开,去掉所有思念忧虑,那么就可达到纯粹的精神道德境界。

  圣人一辈子都在谈论治国修身平天下,但他实际上运用的并不是他说的那些言论,而是运用他说这些话时所依据的思想和精神。歌唱的人有诗句作歌诗,然而使人感到动听的并不是这些诗句而是那动人美妙的旋律。鹦鹉能说些简单的话语,但是不能让它讲有关教令法典方面的话,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鹦鹉只能学舌效仿些人说的话,而它自己不具备语言的功能,也就不能达人意。所以只会循着人家脚印走路的人是不能走出自己的路来的。

 神蛇能够在被砍断后重新再生复活,但是不能使人不再砍断它。神龟能在宋元王的梦中显灵而不被捉获,但是它却不能逃出渔人的笼子。四面八方都有“道”的门和窗,就看你从哪个门窗中去观照“道”体。所以善于垂钓者可用钓鱼原理教人骑马,善于骑马者可用骑术教人御术,善于驾御者可用御术教人撑船。越人学习远射技艺,仰头望着天空发射,箭只落在五步之内的地方,这是因为他不懂射术的缘故。世道已经变化,如还守着老一套的东西,这就好比越人学射术。

(0)

相关推荐

  • 唐诗中排名第一的是哪首诗?

    自古以来,就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说法.但是还是有很多的好事者喜欢给唐诗去排名.在这些排名之中,呼声最高的就是崔颢的<登黄鹤楼>.相传崔颢在黄鹤楼上写了这首诗以后,诗仙李白到了黄鹤楼,诗兴 ...

  • 鹧鸪天 · 2021 武汉春来

    鹧鸪天·2021 武汉春来          罗 亚 田 万里长江一望中,晴川古阁荡春风.千秋浩气今犹盛,龟蛇临江竞郁葱.   鹦鹉啭,紫云烘.双江欢聚碧波拥.疫魔溃败江城笑,黄鹤楼边撞锦钟! 注:1 ...

  • 也许很多人学了一辈子八字却没有遇到这样复杂的八字

    甲戌,甲戌,甲戌,甲戌,首先这个八字是身弱还是身旺. 这个八字的用神是什么,这个八字没有印,怎么看父母的信息,这个八字叫做什么格局,藏干有火金的,所以是有伤官的,也有正官. 这个八字是我的学员问我的, ...

  • 《淮南子》卷16说山训诗解1无形道体虚静精诚

    题文诗: 魄问于魂;何为道体?魂答曰以.无有为体. 魄问之曰:无有有形?魂曰无有.吾闻直有, 所遇之耳;视之无形,听之无声,谓之幽冥. 幽冥也者,所以喻道,而非道也.魄曰吾闻, 得之矣乃,内视自返.魂 ...

  • 《淮南子》卷16说山训诗解3静以制动君子义正

    <淮南子>卷16说山训诗解3静以制动君子义正 题文诗:月望之时,日夺其光,阴不乘阳.日出星没, 不与争光.故末不可,强于本也;指不可以, 大于臂也.下轻上重,其覆必易.渊不两鲛. 水定清正 ...

  • 《淮南子》卷16说山训诗解4观微知道心平防患

    <淮南子>卷16说山训诗解4观微知道心平防患 题文诗: 陈成子恒,劫子渊捷,子罕之辞,其所不欲, 得其所欲,见黏蝉者,孔子顿悟;白公胜之, 倒杖策也;卫姬之请,罪于桓公;魏文侯见, 之反被 ...

  • 《淮南子》卷16说山训诗解5有得有失趋利避害

    <淮南子>卷16说山训诗解5有得有失趋利避害 题文诗:其善射者,发不失的,善于射矣,不善所射; 其善钓者,无所失也,善于钓矣,不善所钓. 故有所善,则不善矣.钟磬近之,则钟音充, 远磬音章 ...

  • 《淮南子》卷16说山训诗解6和则事成从外知内

    <淮南子>卷16说山训诗解6和则事成从外知内 题文诗: 将军不敢,骑白马也,亡者不敢,夜揭炬也, 保者不敢,畜噬狗也.鸡知将旦,鹤知夜半, 不免鼎俎.山有猛兽,林木不斩,园有螫虫, 藜藿不 ...

  • 《淮南子》卷16说山训诗解7由远知近成败有渐

    题文诗: 喜武非侠,喜文非儒,好方非医,好马非驺, 知音非瞽,知味非庖.此有一概,未得主名. 被甲非为,十步之内,百步之外,则争深浅, 深达五藏,浅至肤止.死生相去,不为道里. 楚王亡猿,林木为残;宋 ...

  • 《淮南子》卷16说山训诗解8同类相招智者善预

    <淮南子>卷16说山训诗解8同类相招智者善预 题文诗:染者先青,后黑则可,先黑后青,其则不可; 工人下漆,上丹则可,下丹上漆,而则不可. 万事由此,先后上下,不可不审.水浊鱼噞, 形劳神乱 ...

  • 《淮南子》卷16说山训诗解9圣人日进真情遍照

    <淮南子>卷16说山训诗解9圣人日进真情遍照 题文诗:以洁白手,而为污辱,譬犹沐浴,而抒溷也, 薰燧负彘.治疽不择,善恶丑肉,而并割之, 农夫不察,苗莠并耘,岂不虚哉?坏塘取龟, 发屋求狸 ...

  • 《淮南子》卷16说山训诗解10情通无有至止自止

    <淮南子>卷16说山训诗解10情通无有至止自止 题文诗: 江出岷山,河出昆仑,济出王屋,颍出少室, 汉出嶓冢,分流舛驰,注于东海,所行则异, 所归则一.通于学者,若车之轴,转毂之中, 不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