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行>>泰顺县泗溪镇包氏宗祠
包氏宗祠是泰顺县规模较大、保存也较好的一个宗祠。宗祠为包氏先祖包世昌始建于明,清道光年间重修。包世昌是明朝末年的廪生。清军入关后,他辞官归隐乡里,坐卧竹楼十余载,足不履地,首不戴天,直至终老。
玉岩村属泰顺县泗溪镇,为包氏聚族而居的血缘村落。玉岩包氏始祖贵山,祖籍平阳竹楼,宋德祐元年(1275)迁居玉岩。包氏宗祠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6),清道光二十年(1847)重修。占地 2200平方米,宗祠建筑坐北朝南,采用中轴对称布局,由牌楼、外台门、荷花池、头门、前堂、正堂等组成。其中,牌楼系三间木建筑,通面阔7.24米,进深二间,通进深2.7米,重檐悬山顶,清水脊。正堂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两次间外金柱上架有一条长8.30米、厚约0.5米的大额梁,梁下雕有凤戏牡丹,中刻八卦,并沿边缘逆时针方向刻有'道光二十七年岁次丁未重修'12字。宗祠规模宏敞,建造考究,整组建筑保存完整,因在山坡上布局建造,建筑因山就势,富有特点。包氏宗祠无论从规模还是布局来讲,在浙江省内都非常少见,闻名遐迩。具有较高的文物综合价值,是研究浙南山区清代中后期祠堂建筑的珍贵实物资料。
包氏宗祠 的外台门,门头上的“派衍竹楼”的匾额,表明他们是包世昌的后人,包世昌在明亡后回到家乡,居于竹楼之上十余年,直至去世,足不下楼踏践清朝的土地,以示不忘故主。
宗祠所在之处即为血缘村落的礼制中心,早时宗祠选址必居于村落的中心位置,说明了宗祠建筑的重要性。据记载:包氏宗祠原建在村中月池之畔,后改建到尖山下,“坐子加癸(实地测量是癸山兼子),报本追远敬宗收族之所在也!”宗祠环境既要环山,亦要迎水,山要树茂,水要清秀。族人说,包氏宗祠后山的龙脉来自平阳大玉村,中途未有间断,一口气跑到此处。当年先祖将宗祠改建这里,与后山这条雄峻秀美的龙脉是分不开的。
01,于入路口侧看包家宗祠大门.
图1,祠堂为明代风格建筑,到如今保存得还基本完好,是难得了。
02,于案砂正面看包家宗祠.
图2,宗祠坐于平岗窝内,背后山当地叫尖山,其实是个金星,只是不知尖山之名因何而来。
03,于案砂侧边看宗祠.
图3,宅居平岗窝内,是一小局,小巧玲珑,倒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04,于青龙砂前方侧看宗祠.
图4,前院月池,虽是人工修饰而成,但闻说原本亦是天然池塘,内有泉水,四季不涸。
05,于青龙砂侧看宗祠.
06,于宗祠左后方侧看.
07,于宗祠背后看明堂.
图7,从屋后看,朝山比祠堂高出许多,外阳不够舒畅。
08,入大院往内看.
图8,入门一看,院内很是窝聚。
09,于二进门看明堂.
图9,朝山嫌其高而使局促,还好山形倒是端正秀丽。
10,前院池塘.
图10,院中月池,泉涌而四季不涸。
11,看前院左边.
12,看前院右边.
13,看中院厅堂.
14,于中厅堂看明堂.
15,看内院正厅.
图15,数据如下:
丑字36度左右下脉,
正厅坐:癸山周天9、5度,
正厅内院放水:坤方227度。
16,正厅的包家祖先牌位.
包氏宗祠,惜于局小,朝山高近,阳气不够舒畅,贵气不足,所谓池小而难养大鱼也!但其局紧聚,前土后金,富足有余!
(最佳的风水学习平台:龙行天下风水论坛http://www.ok88ok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