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疗-w-慢性胃炎(丁元根)
第十节:
正文:胃病
象数:艮卦
足疗-w-慢性胃炎(丁元根)
页面:p128页
足语-w-胃部病症 (束霖)
页面:p184页
wei
胃炎
丁元根
慢性胃炎 是指内外环境致病因子如饮食无节制,烟酒、劳累、忧虑过度,服用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刺激胃的药物,以及为口腔、鼻咽部等慢性疾病所困,长时期反复侵扰,使胃黏膜发生慢性的持续性的炎症,而胃黏膜再生,结果导致固有的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性增生的癌前病变。
慢性胃炎可分为浅表性和萎缩型两类,前者发病率高于后者。两者症状有上腹胀满或隐痛、反酸、恶心、嗳气、食欲不振和不适感,所不同的是浅表性胃炎以上腹部多见隐痛、而萎缩性胃炎多为上腹部胀满,可有贫血与消瘦。慢性胃炎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是常见的多发病。
足部反射区的按摩使神经感受器发出电脉冲信号,即神经冲动,有传入神经传输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具有调节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然后,再有传出神经将神经元群发出的神经冲动,即电脉冲信号传输到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来调节内脏的功能。足部按摩疗法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明显。
1.反射区的选择
重点反射区:
胃、脾、胰、肝、十二指肠、大小肠、喉与气管及食管、
胸部淋巴结、上下身淋巴结;
关联反射区:
肾上腺、垂体、大脑、腹腔神经丛、胸椎;
基本反射区:
肾、输尿管、膀胱。
2.操作与机制:
用中度手法按摩诸基本反射区和诸关联反射区各20次,共约20分钟;用重度手法按摩诸重点反射区各25次,共约20分钟。按摩时患者有温性痛感。按摩肾、输尿管、膀胱、肾上腺、垂体、大脑、腹腔神经丛等反射区,能平衡和协调机体脏腑器官活动,促进神经。体液的调节;按摩胃、脾、肝、胰等反射区,能解除胃痉挛,缓解胃痛症状;按摩胸部淋巴结、上下身淋巴结等反射区,能增强胃肠道器官固有的免疫功能与机体本身的自我修复能力。中医认为慢性胃炎,病变部位在胃,主要病因为胃气失于和降,按摩肝、脾、胆、胃反射区,则能疏肝健脾利胆和胃。
3.备注及其他:
患者足部按摩完毕后应用热水浸足,在半小时内喝完
200~500毫升温开水。患者应注意饮食卫生,禁忌烟酒及暴食暴饮,避免刺激性或过冷食品;经常补充营养,多食易于消化、富含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的食物,如鱼、鸡蛋、牛奶等,多食洗净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患者应保持身心愉快,消除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适量参加体育活动,如打木兰拳、做健身操及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