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界:长清月庄遗址
月庄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月庄村村东。北距长清城区约8公里,南大沙河自东南向西北环绕遗址流过。20世纪80年代末,济南市文物处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了该遗址。1999年秋,北京大学文博学院进行过试掘。2000年春,济南市考古所对月庄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近30平方米。2003年3-6月,为配合山东大学考古系2000年本科生教学实习,山东大学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济南市考古所联合发掘了月庄遗址。此次发掘分为两个区,共开探方26个,其中I区16个,II区10个,发掘面积近800平方米。发现了大量的新石器时期至汉唐时期的遗迹和遗物。
遗迹主要有灰坑、墓葬和沟。其中新石器时代墓葬1座、东周墓葬3座、唐代墓葬1座,东周及汉代沟3条;新石器时代、东周及汉代灰坑200余座。新石器时代墓葬形制为土坑竖穴墓,由于窑厂取土,该墓已遭破坏。葬式为单人仰身直肢葬,墓内没有随葬品。东周时期的墓葬形制均为土坑竖穴墓,被现代沟打破,3座墓葬的人骨头骨全部缺失。葬式为单人仰身直肢葬,墓内未发现随葬品。唐墓形制为土洞墓,有墓道,以石块封门。葬式为单人仰身直肢墓,发现9件随葬品,其中瓷器2件、陶器2件、铁器2件、漆碗3件。
新石器时代沟和汉代沟各发现1条,形状近似长方形;东周时期沟1条,呈不规则状。各时期的灰坑形状以圆形和椭圆形为主,另有少量长方形和不规则形。新石器时代的灰坑中出土有大量的兽骨,从现场初步观察主要有鱼、鸟、鹿等骨骼。东周时期的部分灰坑经过烧烤,加工规整,其中有个别灰坑出土有完整人骨架。
遗物以陶器、石器、骨器为主。新石器时代陶器中夹砂陶占绝大多数,泥质陶仅发现十几片。陶色以红褐色和红色为主,另有少量黑褐陶、黄褐陶及极少量的青灰陶。纹饰以素面为主,其次为附加堆纹和压印纹,还有少量戳印纹和泥饼,部分陶器上有饰陶衣和磨光现象。器形主要有釜、钵、罐、壶、碗等,釜的数量最多,形制有带扳釜、叠唇釜等几类。陶器制法主要为手制,多数器物口部不圆。石器以磨制为主,有少量打制石器,器形有斧、锛、磨盘、磨棒、石球等。其中石磨盘、磨棒、磨石数量最多。石磨盘较有特色,分为有足和无足两类。骨器均经磨制,主要有骨针、骨锥、骨箭头等几类。东周及汉代遗物与以往发现情况类似。
从此次发掘情况来看,以新石器时代的发现意义最大,有望弥补山东地区史前时代后李文化与北辛文化之间的缺环。从陶器形制来看,月庄遗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陶器中有叠唇现象,且占有一定的比例。陶器颜色以红褐陶和红陶为主,夹砂陶占绝大多数。这些特征与以往发现的后李文化陶器的特征较为接近,但较之又有一定的区别。与北辛文化早期陶器相比,月庄遗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陶器纹饰相对简单,器形也较单一,且未见三足器。综合比较来看,月庄遗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应晚于后李文化的西河、小荆山遗址所代表的一类遗存,而早于北辛文化早期遗存。另外,月庄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中带足磨盘的发现,对于探讨后李文化与裴李岗文化的关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发掘过程中大量土壤标本和测年标本的采集,为了解这一时期的环境及年代问题提供了基础资料。
转载自 山东大学博物馆
圈儿里人都在关注以下这几个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