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字之乐

刊发日期:2021-05-22 语音阅读:

◇逸清

人生四十二乐,有阅书、临帖、习画、诵经等乐趣,唯独没有读字之乐。

读字之乐为不胜书法又偏好欣赏点评书法之人所独有的乐趣。他们通常写字写不好,但会读字,欣赏字帖的审美水平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准。

挥毫泼墨之乐人皆有之。初学写字和卖油翁一样,首先练到手熟,想成为书法大家,不仅仅是写字技巧,还与个人的学识涵养格局有很大的关系。所谓糜不初始鲜克有终,大多数人练字练到手软就会逐渐放弃,读字、赏贴的兴趣却与时剧增,惯性持续,就像自己弹不出好钢琴曲但不影响品鉴别人优秀的钢琴作品。

善读字者在书店看到一本名帖,会如获至宝纳入囊中。日常看见身边的书法家写出几幅好字,挂在书斋客堂,也同样移不开目光,一心想拿回家逐字细读赏玩、思考评价,其中乐趣,非同类人不敢苟同。

字如何可读?读是读诵之意,必有文章词句然后方可读诵。所谓读字者,应该是读字形、字体、读字中人、字中内涵和作者挥毫泼墨时的心境背景。其乐何在?其乐无穷。

读字之乐一,读字形

中国字本身有其艺术价值。王羲之《兰亭序》气势磅礴,一气呵成。行草书中的20个“之”字,每个“之”造型不同,变化莫测,俨然看见一群大白鹅在进行一场美妙绝伦的集体舞蹈表演,有的“之”甩头、上合下展;有的“之”双臂舒展,轻轻从空中落下;有的“之”旋转,巧妙停顿,先柔后重;有的“之”头如飞鸟,身体前倾,像要从纸上跳出去……我们说读字,实际是在字体里寻美。读完这幅《兰亭序》,王羲之清癯高傲之气扑人眉宇。千百年来,后人行书再无此色,再无此味。

怀素每次酒后狂草,运笔“来如流水,去如风”,字如疾风骤雨。深夜读一幅《自叙帖》,通篇下来,能认得出的字没几个,多数字如群蛇乱舞,偶尔顶天立地的笔直一枯笔悬针竖下来,像根瘦杉木似的,煞是吓人。后来不知是酒量下降还是只喜微醺,怀素千字文小草,就没有《自叙帖》好看。但小字草书“花开半开,酒饮微醺”的趣味,也是令人低回的境界。黄庭坚写字不泥古法,“一波三折”,动静结合,以秀丽铿锵为宗旨写碑,堪称独门绝技、形神兼备。

张大千一生画画,兼擅山水、人物、花鸟、仕女画,一生贯之。虽说书画一家,张书法师从两位碑派书法老师曾熙、李瑞清便是走向极端的大师,张亦有写什么像什么的本事。《张大千书法评传》中认为:“张大千拜李瑞清为师时,却学他老师的全部,连毛病都学了。”观张大千大字楹联,确实有“又弯又颤”之笔,足见其师承曾、李写碑的僵硬习气,变化不大。中国人画好一幅画,留白处一定得题上几行字盖上几个印签才算完成。但字形与画画是两个类型,在对象、工具、手法各方面均不相同。

读字之乐二,读字体

书法字体大致分为“行、草、隶、篆、楷” 书五大类。我们读一幅字,可以欣赏不同字体所蕴藏的情趣,但是并非所有的字都有字的情趣,而且字的主要的功用是在描绘一个意境。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独创,笔迹瘦劲,运笔灵动快捷,但瘦而不失其肉,如屈铁断金,字体相当有型。较之瘦金体,苏轼的行楷书写风格就截然不同,他写字用墨丰腴,以胖为美,赵孟頫评价苏轼的字如“黑熊当道,森然可怖”。

“颠张狂素”中的开一代草书先河、有“草圣”盛誉的张旭,他的狂草犹如飞舞的火焰,颠覆了人们对书法的固有印象。面对张旭的狂草,你可能认不出几个字来,但仍会被一种笔走龙蛇的律动所震撼。因为那狂野的气势本身就是一种美。怀素草书堪称天下第一,狂草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万变而法度具备,裂破俗网。隶书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叠”。篆书笔笔藏锋,“一字为半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角”,方中寓圆,圆中有方,颇有奇趣。

每种字体都有各自的美,百花齐放不影响一枝独秀。

读字之乐三,读写字之人

所谓“字如其人”,字最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字既如此,人亦同然”。如果每个字都方方正正,其人大概拘谨;如果字喜欢逸出格外,伸胳臂伸腿的,其人必定豪放;字瘦如柴,其人也许清秀瘦弱;字如墨猪,其人必结实强壮。

郑板桥吃狗肉傲公卿,他的字倾斜古怪,和他的气质符合。颜鲁公的字端庄凝重,估计他写字时,会挺起腰板,咬紧牙关,正襟危坐,道貌岸然,在这种姿中写出来的字,无丝毫勉强,据说是能力透纸背,和他的临难不苟的性格相合。王献之写完十八缸水,字里行间有筋有骨,有血有肉,站得直立得稳,同时又飘逸灵动,和他“东床快婿”的父亲不相上下。

传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把鬼神都吓坏了。狂草书法家张旭,街头醉酒裸奔、以头蘸墨、以发代笔,跳舞般狂书一幅书法作品,在见怪不怪的大唐,也把人吓到了。那大开大合,奔腾跌宕,甚至有些横冲直撞的意境,不就是另一种奔放纵逸的狂草吗?怀素一日醉九回,无心修禅,锐意草书,性情豪放。别说酒后只握竹管笔,就算握铁笔铜笔,写一寸径的大字,也会龙飞蛇舞,得心应手。读这和尚的字,仿佛看见他一手执笔,一手握酒葫芦,无需特意悬腕、悬肘、站桩,纵使东倒西歪,也山川生色,自成一体。

读字之乐四,读字内容

读字之极致究竟别有所在,其着重点在于字体表达的概念与情感,其中的景物描写“历历如绘”。所谓意、趣、境,字的内容能以诗词歌赋来表达最为适宜。

《洛神赋》本为曹植所作。赋中描写“人神之间的感情纠纷”,因 “人神殊途” 最终惆怅分离。南朝才子谢灵运感慨“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十三行》将这篇名赋神采风貌形诸笔墨,点画遒劲,神韵秀美,章法布局错落有致,真正做到了“一件永流传”。

乾隆一生酷爱书法,追二王而得其粹。他对《快雪时晴帖》极为珍爱,全书二十八字,字字珠玑,誉为“二十八骊珠”。他仗着自己是皇帝,今天在帖前写了“天下无双,古今鲜对”八个小字,明天又标上“神乎其技”四个大字。后天又说此帖“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快雪时晴帖》其实就是王羲之的一封书札,行书四行,二十八字,内容就是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人的问候。

明代书法家米万钟作品《七言联句》,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其中一幅“长歌达者杯中物,大笑前人身后名。”读字读诗都有一股豪迈潇洒之气跃然纸上。字的形体和内容天然合一,骨肉相连。

读字之乐五,读意境

即读出作者当时挥毫的心境和时代背景。比如天下第二行书《祭侄帖》,是颜真卿为悼念战死沙场的侄子,满怀悲愤的心情写就的。如果没有忧国忧民的情怀,仅仅靠技艺是无法写出经典传世的作品。作品有许多涂抹,但不影响我们读出它的美。苏东坡《寒食帖》赤壁赋记述了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纵一苇所知,凌万顷茫然”。字词中寄托了东坡居士隐逸超俗的思想。整篇结字笔画舒展、横轻竖重、错落有致,真可谓“飘飘乎遗世而独立。”

张旭的一生挥发着墨汁与酒精,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波澜壮阔、灵动奔放的生命状态。对于他那前所未有的狂草是怎样炼成的,张旭自己有一个形象的总结。他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自创“颜体”的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两度辞去官职,专门拜到他的门下,请教笔法。真难以想象,生活在小桥流水苏州的张旭,为什么能创造出汹涌奔腾如大江大河般的狂草?

诸如此类名帖还有很多很多。

中国书法是很独特的。因为字是艺术,以往需要写字的地方特别多,擘窠大字至蝇头小楷,都有用途。然,现代人都有电脑,无需再受写字这种折磨了,纵使要写,只会写几个“属实”“已阅”“同意开支”“照办”等等即可胜任。演员大山曾说过一个相声段子:县长胡不字不懂书法,但三十年把“同意。胡不字”写得出神入化,出国参加对外书法交流大会,当场献墨宝,作诗一首“同字不同意,同意不同字。字同意不同,意同字不同。”最后签上胡不字大名,作品震惊四座。

如今签字笔代替了毛笔,横行左行也可应酬问世,不一而足,如是而已。正因为广大众生都不爱写字了,凡是对书法有一点点偏爱之人,稍稍会挥毫写几个墨笔字,便可跻身于风雅之林,他究竟懂不懂,天知道。

唉!写字和读字、赏贴一道,渐渐地要变成“国粹”了。

(作者系双牌人,现居广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