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历史纪录片《戚继光》:定格动画再现英雄历史
0:00 / 03:01在韩国首尔的南汉行宫,纪录片《戚继光》摄制组用镜头记录了一场有趣的表演:“传统武艺十八技”,毕业于韩国首尔大学的朴金秀博士,是传统武艺十八技保护会的学术理事,他组织的这一武术表演十八技中,包含了朝鲜武术中的9技、日本的倭刀3技,以及最为关键的,来自中国的6技,而朴金秀博士也反复提及了戚继光这位四百多年前的英雄人物。狼筅、藤牌、镗钯、长枪,这些似曾相识的武器,都跟戚继光有关,各种武器之间的配合,也可以看到鸳鸯阵的影子。
戚继光研发的武器和他创制的“鸳鸯阵”十分神奇。尤其是南方人津津乐道的狼筅,就是一种为剿灭倭寇而生的怪兵器。乍一看,就是一根毛竹,还是那种来不及削去枝杈叶子的,倭寇初见这种古怪的兵器,可能也会犯嘀咕,这到底是个啥?!但是结合了鸳鸯阵,这种因地制宜、看上去很简陋的武器,却能对付锋利的倭刀……为什么叫鸳鸯阵呢?是因为此阵左右对称,就像成双成对的鸳鸯。根据南方的特殊地形,鸳鸯阵是一个作战小队的形式,10来个人,战斗单位虽小,但兵种却多:有队长、牌刀手、狼筅手、长枪手、镗钯手,鸳鸯阵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全队密切配合、可攻可守,几乎没有什么破绽,即使来犯的倭寇人数相当,鸳鸯阵也不落下风;而面对一两个倭寇精兵时,每一种看似普通的武器,都可以被运用到极致……
但这样的描述只是兵书上静止的阵图,在我们的纪录片中又该如何呈现呢?在传统历史人文纪录片创作中,会大量运用情景再现的手法搬演史料,以剧情来填充丰富历史细节,获取观众的认知与共鸣;而纪录片《戚继光》做出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引入了定格动画这一表现元素。“定格动画”一度创造过我国动画美术片的高峰,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新的技术突破,但是受限于制作成本等因素,一直没有被广泛关注。在《戚继光》这样一部具有民族性以及爱国主义情怀的纪录片中,创作者决定大胆尝试定格动画,来重点展现戚继光军事生涯中的几场经典战役、还原戚继光义乌募兵的故事以及在抗倭斗争中的开创性阵法——鸳鸯阵。
但是创作这样的历史情境动画绝非易事。我们就以鸳鸯阵的制作拍摄为例,带大家去了解一下背后的故事。首先就是兵器的制作:明军的刀与倭寇的武士刀是不一样的,在刀刃、刀柄、刀鞘上的设计、做法都不同,倭刀甚至有自己特殊的绑法和绳结,因此连绑在刀鞘上的绳带都有所不同。这些小细节在成片中可能只是一闪而过,不会被人注意到,但较真的道具师们都一一照顾到了,是不是细致考究得令人钦佩?
再比如明军的藤牌,也经历了好几版设计。因为流传下来的资料不多,道具师就参考了很多绳结制作方法,又用蜡绳去模仿藤的颜色和质感。即便精细考究至此,对于定格动画来说也不能满足需求,因为每一种道具还必须能够用来拍摄。
狼筅是用竹子制成的,主干和枝杈随着行进、挥舞都会有相应的震颤摆动,定格动画想要拍摄出这样的摆动,就需要道具狼筅在每一帧都可以完美地定住。因此道具师用铝丝制作了狼筅的骨架,在上面用黏土雕刻出竹竿的形状,再经过烤制和上色,反复试验才做出了成片中的防御利器。
再来聊聊动画。纪录片《戚继光》这次邀请到的润物定格动画工作室,曾经创作过《风雪山神庙》、《聂隐娘前传》等作品,在互联网上有着千万级点击量以及居高不下的人气与口碑;但这一次的拍摄,创作团队又专门设计、采集了很多动作,大到每一样兵器的使用,小到倭寇的剑道步,都经过了学习和参考。
诸如狼筅这样的古代兵器,只有图谱流传下来,创作团队的小伙伴就在工作室屡次“动手”,协助动画师们,进行动作采集。
定格动画虽长于表现质感,但一旦人数过多,创作难度就大大增强:画面中的每一个人物都需要实打实地拍摄,不可能像3D动画一样施展“换头大法”。于是,动画师们货真价实地拍摄了几十组对打场面,尽可能饱满地填充战场厮杀。这样的创作拍摄虽然艰辛,但也成就了人文历史纪录片《戚继光》的影像创新,用一种更新颖、更有感染力的艺术语言展现了民族文化内核,也可以影响和启迪更多的年轻观众。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纪录片《戚继光》的创作过程是一次追寻英雄足迹的过程,而年轻动画人的努力付出,也成为了纪录片叙事中的一条副线,共同建构起当下对戚继光这一英雄的文化记忆,也从另一个维度丰富了纪录片的表达。我们也特地从成片中截取了鸳鸯阵的定格动画,大家一起先睹为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