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史》 ——世界自私的现代化历程

对历史的启蒙要感谢在我9岁的时候,瞎买的一本白话版资治通鉴,虽然说是资治通鉴,其实只是节选了一些经典的案例用白话的故事讲述出来。那时候迷恋故事的我把那本书仅仅当成故事集。但是正是那样的一本制作非常粗糙的书,帮我打开了历史的大门。我至今还记得马陵之战的庞涓死在的那颗树下刻着“庞涓死于此树下”、细柳营不折腰的周亚夫、说出惊世骇俗的“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复遗臭万载耶”桓温、宋文帝诛杀檀道济后听到的宋亡之音“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以及后周世宗柴荣死时托孤宋祖反遭“黄袍加身”的悲剧,这样一个个的故事开启了我对瑰丽多彩的历史探寻之旅。

中国的历史太容易让人有着道德上的说教,中国的古代史学承担着很大一部分的教育功能,所以逐渐烦腻于单纯的评价的引导后,更加着眼于利益纷争以及跨度横贯欧亚非美大陆西方历史开始逐渐彰显着自己的魅力,而此时自己逐渐沉浸于黎塞留与俾斯麦纵横捭阖的外交手段、德法之间洛林、阿尔萨斯的千年恩怨、多位大佬折戟沉沙的冰雪莫斯科,恰逢自己对地理兴趣的萌发,于是当时可以没事像个傻子一样抱着一本地图册对着历史比对然后乐一天。历史、地理以及后来我的大学专业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我现在的书籍网络。

回到本书,如果说用一句话来定义《西洋史》这本书,那就是最完美的欧洲史启蒙教材,民国才女陈衡哲女士用最浅显的语言、清晰的提纲向读者展示了纷繁复杂的欧洲史的发展脉络。所以如果你对欧洲史感兴趣,又觉得布罗代尔讲的和想象的历史似乎不太一样、汤因比讲的过于高屋建瓴、盐野七生写的罗马史有点过于戏说的话,这本书完美契合。

要说这本书最大的缺点是什么,那就是翻译。反正如果没有备注英文,我是不会懂“北人”、“焦士”、“善克思”以及“白律苛司”原来是“诺曼人”、“宙斯”、“薛西斯”以及“伯利克里”。民国时期的翻译距离现在的理解差距着实有点大。

地图是历史的灵魂

读史如果没有地图册作为辅助的话,历史就像流水账一样毫无生趣,但是加上历史地图册的话,就会让我们亲身体会到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这样的决策究竟是为什么做出,以及这样的决策为何成功,又为何失败。历史图册是最完美的可以让我们进入历史环境的工具。

同时地图还可以完美的展示各势力的此消彼长,比如为什么徐州一直被古代兵家视为必争之地?为什么早期王朝建都会选在西安?为什么斯大林格勒可以作为二战的转折点?一张地图可以胜过千言万语。

在这里强烈推荐两本图册:一本是张芝联先生的《世界历史地图集》,没有这本书,你会被人种(条顿人、日耳曼人、诺曼人、盎格鲁)、国家(各种公国、侯国)等等概念弄晕脑袋的;另一本是谭其骧先生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先生遍览史料以及各地县志编纂出了历朝历代的政区图,是非常好用的工具书。

“Geographical Europe”<“Culture Europe”

陈衡哲将古埃及、巴比伦也纳入了整个西洋史的范畴。现在诸多欧洲史的相关书籍都是以起源于克里特岛的希腊文明为开始,但是在她看来,“地理上的欧洲”(Geographical Europe)概念是狭隘的,仅以乌拉尔山与伊斯坦布尔海峡作为西洋史的界限未免过于割裂,环地中海区域是一个历史单元整体,也就是其所说的“文化上的欧洲”(Culture Europe)。不仅埃及的神学与巴比伦的法典与我们所认识的欧洲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欧洲与中东地区联系从每一次的征伐都可以看出:波斯帝国受阻温泉关、亚历山大大帝东征至印度、罗马帝国的地中海“内湖”,十字军东征,及至近代“败战廷”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的此消彼长、拿破仑远征埃及都在证明中东地区对于欧洲史的重要性及不可割裂的原因。因此从环地中海的一整个历史单元进行阐释更整体、系统。

现代化就是欧洲化

正如标题所言:欧洲史,就是世界自私的现代化历程。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现代化就是欧洲化的过程,我们现在科技、人文、价值观念都无不充斥着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西方的产物,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而自私就是现代化过程中似乎不可规避的残忍的现实。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每一枚银币都层层盘剥下苟延残喘的工农的汗水、沾染着非洲奴隶的鲜血以及死在瘟疫与疾病之下的印第安人的冤魂。现代化的阵痛仅仅萦绕的是整个世界庞大的社会基层,而率先抢占世界资源之巅的却是少数。如果世界是个有意识的,会不会是另外一种的“先富带动后富”?

可惜的是,富足的少数人并没有为大多数提供未来,反而抽去了上楼的楼梯。只剩下挤在楼下的穷人兄弟们为了可怜的面包争的头破血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