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唯分数”难题需全社会共同发力
陈铁
近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以下简称《评价指南》),以坚持正确方向、坚持育人为本、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评促建为基本原则,提出要完善评价内容,突出评价重点,改进评价方法,统筹整合评价,着力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促进形成良好教育生态。
近年来,追求学生考试分数现象愈演愈烈,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始终没有减轻,德智体美劳得不到全面发展,学生体质、品行、心理素质都有不同程度下降。过度追求考试分数的危害人人都明白,但这种现象却始终难以破除,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社会用人机制倒逼家长追求考分。招聘时,凡是大一点、待遇高一点的单位都要求应聘者为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有的还要求研究生学历。职业院校毕业生纵使能力再强,也无法跨过学历门槛。因此,每个家长都想尽办法让孩子在升学考试中考出好成绩。
其次,现在的课程标准不好把握,教学内容看似简单,但试题难度却越来越大。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加以大量的训练,就难以取得高分。当下,无论是小学阶段的期末考试,还是升学考试,考试的难度都比较大,命题的人往往不教学,教学的老师无权命题,造成教学与命题脱节。
再次,在教育评价中,学生的考试成绩虽不是唯一评价指标,但始终都是非常重要的评价项目。近年来,对学校、老师的评价虽然不再“唯分数”,但由于其他评价内容很难分出优劣高低,最终左右评价结果的还是分数。
教育评价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对学校的办学行为也具有调节作用。《评价指南》对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要全面扭转追求考分的不良教学状况,恐怕还有一定难度。追求考试分数、升学率,不单纯是教育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从社会的层面来解决。
第一,改变社会用人机制。单位招聘时不要设置过多过高的学历门槛,只有淡化学历,才能改变“唯分数”问题。
第二,改变社会分配体制。目前,高学历与低学历群体的收入差距较大,名牌学校与非名牌学校毕业生的收入差距也很大。同年毕业的本科生,名牌学校毕业生找工作容易,收入也是普通学校毕业生的好几倍,悬殊的收入差距迫使家长不得不对孩子施压。如果老师不追求分数,家长会指责某某老师工作不负责,甚至要求调换老师。
第三,要改变招生办法。增加招生通道,让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有机会升入名牌大学,同时,要改变职业教育招生制度,由初中毕业分流改为高中毕业后分流。如果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能进入普通高中学习,中考的压力就会减轻,追求考试分数的程度自然会下降。
第四,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改变教育,首先要改变家长。”家长的教育理念转变了,把孩子的品行养成摆在首位,督促孩子加强体质锻炼,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和劳动习惯,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五育并举”才能真正落实。
破解片面追求考试成绩难题,使《评价指南》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多个层面共同发力。
(作者陈铁,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蒲公英评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