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最牛的建筑世家是谁?

《世界遗产名录》中

中国拥有37项世界文化遗产

其中1/6的建筑

包括故宫、天坛

颐和园、避暑山庄

清东、西陵

都出自清代一个雷姓建筑世家之手

除此之外

他们几乎包揽了

清朝所有的

园林、宫殿、陵墓等

皇家建筑建造

圆明园、摄政王府、中南海

古时

人们称制造器物时设计的

图纸与模型为“样式”

清朝便将负责皇家建筑工程的

设计机构称“样式房”

样式房的首席建筑师为掌案

这个辉煌而神秘的家族

因在长达两百余年的时间内

连续七代人在样式房担任掌案一职

被世人誉为“样式雷”

这个中国史上最牛的

建筑世家

为何可以连续七代人担任掌案?

又是如何修建这些传世建筑的?

万历四十七年(1619)

雷发达出生于南康府建昌县

(今江西永修县)的一户工匠世家

祖辈曾参与南京皇城修建

担任过嘉靖年间的工部尚书

受家族熏陶

年少的他便成为当地有名的工匠

雷发达像/故宫博物馆藏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

天下大定,清廷大兴土木,广招能人巧匠

雷发达为保家族兴旺

“以艺应募”入京,供职样式房

恰逢康熙重修太和殿

因修殿有功

被封营造所长班(样式房二把手)

成为第一代样式雷

太和殿

相传太和殿上梁仪式时,大梁悬而不落,百官一筹莫展,雷发达毛遂自荐,爬上梁架,三斧解决问题,受到康熙帝召见,在金銮殿上封官——出自朱启钤《样式雷考》;另有说法认为这个故事其实发生在雷金玉身上。

从此

样式雷开启了

两百年的“传奇”生涯

康熙二十六年(1687)

雷发达之子雷金玉

仿江南山水营建了

清代第一座皇家园林“畅春园”

被康熙封为样式房掌案

成为第二代样式雷

雷金玉墓碑拓本/国家图书馆藏

畅春园占地900余亩

景色优美,环境清幽

先后成为康熙皇帝

与崇庆皇太后(乾隆生母)的居所

后毁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如今仅两座琉璃山门残存

雍正三年(1725)

年过六旬的雷金玉

开始主持扩建圆明园

圆明园本是康熙赐给胤禛(雍正)的一座赐园

雍正即位后

下令大规模扩建

圆明三园复原图/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郭黛姮教授团队修复制作

▼横屏观看体验更佳

圆明园最大的特点为平地造园

雷金玉在5000多亩的土地上

人工挖湖堆山

营造出自然的山形水系

并采用“小园集锦”的造园手法

模仿各地名山胜景

融入各地亭台楼阁

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之万方安和

使圆明园

既有江南私家园林的娟秀

又有北方皇家园林的恢弘

并且创造性的汲取西方园林建筑

一园之内

景点多达150处

成为世界上集中外造园艺术大成之作

圆明园海晏堂及十二兽首旧影

清·郎世宁圆明园铜版画《海晏堂》

故宫博物院藏

圆明园扩建工程结束后

乾隆至道光年间

第三代样式雷雷声澂

及后世历代样式雷

仍对它进行了长达一百多年的修整工作

海晏堂大厅旧影

圆明园养雀楼旧影

使圆明园最终成为了

一切造园艺术之典范

西方人眼中的“万园之园

以及雨果口中的“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清·郎世宁圆明园铜版画《花园正面》

故宫博物院藏

然而这一切成就皆在1860年烟消云散

如今圆明园只剩下西洋楼遗址

嘉庆元年(1796)

第四代样式雷雷家玺担任样式房掌案

样式雷迎来了最辉煌时刻

雷家玺修建了北京西郊的皇家园林群

“三山五园”

包括万寿山、玉泉山、香山

清漪园、静宜圆、静明园、畅春园、圆明园

园林连绵二十余里

占地数万亩

蔚为壮观

▼点击图片查看三山五园布局

《三山五园外三营地理全图》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常卯绘制/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三山五园于1860年被烧毁

后光绪十四年(1888)重建

1900年再次被八国联军烧毁

雷家玺还主持扩修了

承德避暑山庄

“遵从自然”的造园思想

在不改变任何山形水势的情况下

随山依水

将山庄分为

宫殿、平原、湖泊、山峦四大区域

营造山中有园、园中有山

奇特景观

避暑山庄湖泊区“水心榭”景点

建筑上

则融南北园林精华

吸收汉、蒙、藏、维

民族建筑特征

仿造出如文园狮子林(仿苏州狮子林)

文园狮子林

普陀宗乘之庙(仿布达拉宫)等建筑

避暑山庄外八庙之一“普陀宗乘之庙”

又称小布达拉宫,为避暑山庄标志性景点之一

既有江南情调

又有塞外风光

可谓集天下景色于一园

移天缩地于一方

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典范

咸丰二年(1852)

第五代样式雷雷景修

担任样式房掌案

雷景修像/首都博物馆藏

主持修建了昌西陵

(嘉庆皇帝的孝和睿皇后陵墓)

慕东陵

(道光帝的皇后、妃嫔陵墓)

与圆明园

清西陵

清西陵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光绪的崇陵及其皇后妃嫔的昌西陵、慕东陵等

同治十二年(1873)

第六代式雷雷思起

担任样式房掌案

雷思起像/首都博物馆藏

设计修建定陵(咸丰帝陵寝)

定东陵(咸丰妃嫔陵寝包括慈禧、慈安太后)

同年重修圆明园(遭洋务派反对而停工)

后又修建了惠陵(同治帝陵寝)

清东陵

于1661年(顺治十八年)修建,包括顺治孝陵、康熙景陵、乾隆裕陵、咸丰定陵、同治惠陵5位皇帝及15位皇后陵墓

第七代样式雷雷廷昌

第八代样式雷雷献彩

则先后修建了

天坛皇宫三海(北海中海南海)

摄政王府、颐和园

以及最后一座皇帝陵寝——“崇陵”

(光绪帝及隆裕皇后陵寝)

颐和园

原名清漪园,1860年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1888年重建并改名圆明园

颐和园被毁旧照

纵观八代样式雷

两百年间几乎承包了清朝所有的皇家建筑

他们能有如此成就

源自其家族不断传承的

“为匠先立匠心”教育

雷金玉曾在设计稿中勉励自己

“有心无术,术自心神;有术无心,术自心灭

行术者当先存心”

雷氏家训中也教导子孙

“天地间成事业者

大要皆从勤苦中得来”

样式雷雷氏族谱

共四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藏

因此

样式雷从小被要求勤苦学习

接受严格的建筑教育

熟练掌握各项技能

也正是如此

样式雷方可凭借出众的建筑技艺

在“能者居之”的样式房

连续七代担任掌案一职。

然而只服务于皇权的样式雷

命运也同封建王朝一起

兴盛时繁荣

衰落时消散

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

清朝覆灭

样式房消失

加之民族工业的高速发展

西方建筑的盛行

皇家特供设计无“用武之地”

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

始建于1906年,为当时盛行的西式建筑

前后两次娶妻皆“无出”的雷献彩

苦于无子继承技艺

一身本事无处用

在忧愁苦闷中逝世
长达两百余年的样式雷

走向终结

自雷献彩后

雷家再无建筑巨匠

它与样式雷的关系

只剩下埋着“历代样式雷”的雷家祖茔

与家谱中无法抹去的名字

▼样式雷家族年鉴

样式雷没有顺应时代大潮进行变革

而被时代抛弃

然而他们并未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而是成为了后世研究

中国古建营造方法的唯一途径

长久以来

由于缺乏史料记载

无人能说清中国古建如何建造

以至于西方产生中国古建毫无规划

仅凭匠人经验修造的偏见

且认为中国古建从未有过发展

对世界建筑毫无影响

弗莱彻建筑之树认为中国建筑出现早但没有发展

(中国建筑位于右下角)

然而这一偏见

随着“样式雷图档”的发现

被狠狠的击碎

样式雷图档

即样式雷设计工程时

制作的“画样与烫样”

画样即建筑设计图纸

包括投影图、正侧立面图

全景图、等高线图

现场活计图(施工进展图)

平格图等等

样式雷制作清西陵全景图样

故宫博物馆藏

图上记载着建筑的每一个

细节、构造

与工程步骤

通过一张图便可知晓工程的全貌

北京正阳门箭楼立样

雷廷昌制·故宫博物院藏

烫样则是按照设计图纸

以一定比例

如1/200、1/100

1/50、1/25等等

制作的建筑立体模型

圆明园廓然大公烫样

雷思起制/故宫博物院藏

因以纸板、秫秸、木头为原料

剪刀、毛笔、蜡板制作而成

并用烙铁熨烫成型而得名

颐和园德和园烫样大戏台/故宫博物院藏

与实景对比

样式雷发明的烫样

最为精致细巧

可以层层拆卸

完整呈现建筑外貌、景观

及内部结构、彩画

故宫内廷长春宫烫样/故宫博物院藏

长春宫烫样彩画

并且烫样的每个部位

都会贴上详细标签

以供皇帝审核、修改

犹如现代“3维模型”

不仅用于效果展示

还可用于施工参考

延禧宫烫样及内部黄签/故宫博物院藏

凭借画样与烫样

样式雷得以成功建造

各种皇家建筑

然而这些承载样式雷技艺的图档

却险些消失在历史中

1860年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雷景修不顾自身安危

冒死从圆明园样式房中的

将样式雷百年来的烫样与画样

转移保存家中

圆明园同乐园烫样

营造学社拍摄旧照

在其影响下

后代样式雷均将

设计手稿与模型保存家中

然而当雷献彩逝世后

雷家家道中落

为在乱世生存

雷家后人不得不

售卖图档换取钱财

地摊上、书店中

随处可见样式雷图档

圆明园天地一家春建筑烫样

故宫博物院藏

因“样式雷”名气太盛

引得众多外国人竞相购买

许多图档流落海外

幸而当时“营造学社”的社长

朱启钤先生及时发现这一现象

连同社会上有志之士

出资购买了大量的样式雷图档

并联系北平图书馆

以4500银元

收购了雷家剩下的所有图档

颐和园听鹂馆建筑画样

如今

这些图档数量多达2万多件

分别被保存在

故宫博物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以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这些世间仅有的古建记录

不仅填补了中国古建

选址、设计、规划、营造的历史空白

让世人知晓中国古建是如何建造的

还让中国传统建造技术

得以找回失去的话语权与地位

万年吉地(清代皇帝对陵墓所在地的叫法)总地盘样图

雷家玺制/故宫博物院藏

数千年来

与西方以人命名建筑

或立像纪念的方式不同

中国古建从未有过

建筑与设计者命运共存的传统

人们只知道建筑

却不知道何人设计建筑

1889年埃菲尔铁塔建成

人们用它的建筑师古斯塔夫·埃菲尔命名这座铁塔

这种观念

间接导致了西方的傲慢与偏见

也让许多古建如一曲悲歌

人人都记得它的旋律

却想不起作曲的人

如今

当《国家宝藏》等文博节目的播出

样式雷重回大众视野

人们开始想起曾经辉煌的技艺

想起承载着这些技艺的的匠人

并不断赋予赞美与钦佩

然而

在赞美和钦佩的同时

人们是否会想到

对于这些已经消失或即将消失的工艺

回忆和缅怀过去

只会忘记

唯有传承和创造

才是永恒

出品人:胡鹏飞

编辑:吴宝善

监制:肖鹏

动画/剪辑:童冲

制图:陈璇

校对:符峰、肖鹏

录音:符峰

部分图片源自故宫博物院,侵权请联系

参考文献:

[1]张宝章. 建筑世家样式雷[M]. 北京出版社, 2003.

[2]何蓓洁, 王其亨. 华夏意匠的世界记忆——传世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源流纪略[J]. 建筑师, 2015(03):53-67.

[3]单士元. 宫廷建筑巧匠—'样式雷'[J]. 建筑学报, 1963(02):24-25.

[4]周祎. 试论'样式雷'的建筑成就及设计特点[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5):76-78.

[5]何蓓洁. 世界视野下的清代皇家建筑师样式雷世家[J].  2017.

[6]张春民. “样式雷”传奇(上)[J]. 中关村, 2013.

HND DESIGN

HND:人文丨自然丨设计。【设计案例分享,乡村振兴实践,传承东方美学】
28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