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延安,张仃才知儿子已被送人,多年后一眼认出:是我儿子
说到张仃,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谁,甚至有些输入法第一次都无法输出他的名字。但是,要是说起天安门和开国大典,那是全世界都瞩目的盛况,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伟大的一幕。
而开国大典的美术工作,天安门城楼的美术设计都出自张仃之手,我们所能看到的盛况,都是这位老艺术家的杰作。
除此之外,张仃还领导了中央美院国徽设计小组参与国徽设计,并在之后负责了出色的动画片《哪吒闹海》,还为首都机场创作了巨幅壁画《哪吒闹海》。
张仃
他的作品遒劲有力,构图有力,是一位艺术功底极为深厚的艺术家。除此之外,他在求学过程中就追求进步,献身革命,曾经还一度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入狱,但他仍旧无怨无悔,来到延安坚持创作,为抗日战争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0年2月21日,这位为新中国解放事业和艺术事业付出了全部心血的老艺术家永远地闭上了双眼。他的遗体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在告别仪式上,手捧张仃骨灰的正是他的长孙,也是著名演员耿乐。那么,为什么张仃的嫡亲长孙会姓耿呢?
这一切的原因都要从延安时期说起,这是张仃一家人颠沛流离的故事。在那段兵荒马乱的岁月,张仃一家人也不免被时代波及,直到张仃晚年,才最终尘埃落定。
开国大典
爱国画家
张仃于1917年出生于东北,原名张冠城。九一八事变之后入关考入北平美术专科学习国画。和那个时候的学生们一样,在北平生活求学的他受到了进步思潮的洗礼,加上鲁迅先生文学的熏陶,让他坚定不移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作为美术学生,他以笔为武器,用漫画揭露日本侵略者的凶残嘴脸,对抗国民党的反动压迫。为此,他还在1934年被国民党抓捕入狱,一年后出狱。
出狱之后,张仃生活困苦,只能寄宿于南京的一处破庙之中,孤苦伶仃的他并没有失去斗志,而是给自己改名叫了张仃,以此新名给《扶轮日报》画漫画维持生计。
张仃和陈布文
在这段时间,他结识了同为《扶轮日报》供稿的年轻女作者陈布文,陈布文也是一位奇女子,只身一人来到南京谋生,她文笔优秀,一针见血,写出的小杂文深受欢迎。
一位是出色的女作者,一位是热血的爱国青年,两个人一见如故,很快陷入热恋。之后两个人举行了婚礼,随后一起生活。在彼此的灵感碰撞下,陈布文在文坛崭露头角,成为了一位出色的才女,而张仃也在漫画界名气大增。
两个人的生活已经安定下来,过上了稳定的小日子。但是,两位心怀天下的进步青年并没有就此放弃自己心中革命的烈火,在婚后第二年,两个人前往了延安。
张仃《哪吒闹海》
此时的延安因为红军的到来而成为了进步青年心中的灯塔,中国共产党所主张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的心声。在这段时间内前往延安的进步青年数不胜数,而张仃和妻子也在延安开始了自己的工作和新生活。
但是张仃本人因为自己的艺术主张在延安有些不太适应,不过两人还是有了第一个孩子,随了母姓叫陈乔乔。后来,张仃被调往八路军办事处工作离开了延安,相比于政治气氛严肃的延安,也许在外面更加自由一些,但是,他没有能够见到自己的儿子郎朗出生。
到达重庆的张仃打算开始自己的新工作——筹办《新美术》杂志。然而他还没有开始工作,皖南事件的爆发让国共两党的关系降到了冰点。负责八路军办事处的周恩来让他们离开重庆,此时的张仃再次选择返回了延安。
可见,虽然张仃本人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希望能够得到个性上的洒脱,可是他仍旧心怀革命,哪怕是可以前往香港,也仍旧为了抱负选择回到了延安。
张仃一家
但是,刚刚回到延安的张仃听到了一个噩耗。1941年的皖南事变让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合作几乎破裂,为了应对国民党可能的袭击,中共中央计划离开延安,为了保证经过封锁线时不被发现,中央要求一家只能携带一个孩子。
哪怕是骨肉分离,陈布文也只能忍痛将刚满周岁的郎郎交给了组织。回到家后的张仃注意到郎郎不在十分心痛,他到处打听,希望能够找到自己孩子的线索,然而一无所获。
一直到有一次丁玲从外面采风回来,才告诉了张仃一条有用的消息,她表示在山西兴县看到了张仃离散的儿子郎郎,并且丁玲还打听到收养了郎郎的一家姓耿,是一位军属,因为其妻子不能生养,所以收养了郎郎。
由于山西是敌占区,并且在此之前向组织保证过不会擅自将孩子找回,破坏其现有的家庭关系,张仃和陈布文只能放弃寻亲的想法,但听说自己的孩子安然无恙,对于两个人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
1943年,两个人的第三个孩子出生,这个男孩子继承了其哥哥的名字郎郎。可见在此时,两个人虽然还挂念着自己的大儿子,却只能放弃寻回的想法。
张仃
骨肉团圆
解放之后,曾经的线索已经失联,本打算在解放之后寻亲的两个人再次失去了大儿子的下落。因为工作,一家人在北京定居,生活也变得平静而温馨。为了不破坏现在的生活氛围,张仃也就一直没有再提起自己的长子。
但是,冥冥之中似乎总有那么一条线牵扯着亲人们的步伐,让他们能够以一种巧合的方式再度重逢,有人说是宿命,也有人说是血缘。张仃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会用一种如此巧合的方式和自己失散的儿子再度相逢——那就是通过继承了长子名字的次子郎郎身上。
1959年,在北京的张郎郎考入了北京101中学,在他进入校园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他是的弟弟。此时的耿军是学校中的优秀学生代表,是学校光荣的旗手,甚至即将被派往苏联求学。
耿军(右一)
张郎郎做梦都想不到自己会和这种人物被误认为是亲戚,当时学校内的一位售货员老爷爷还无比笃定地告诉张郎郎,他一定有一位走失的哥哥,此人就是耿军,因为两个人不仅长得像,甚至很多小动作都一模一样。
起初张郎郎并不相信,然而说的人多了,他也想到姐姐确实和自己说过,他们家有一位失散了的哥哥。
而当他看到了耿军的照片的时候宛如晴天霹雳,面前的这个人和父亲几乎一模一样,世界上怎会有如此相像的二人?到了这个时候,就连张郎郎自己都开始相信,耿军就是自己失散多年的亲哥哥。
但仅凭一张照片和一些闲言碎语无法确定事情的真伪,张郎郎必须去和耿军一起确认之后才能得知真相。但是此时的耿军已经高中毕业,他正准备报考北京外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做去苏联留学的准备,已经和在101中学上学的张郎郎没有多少来往了。
耿军
眼看这唯一的希望也要消失,可天不绝人之路,外语学院的新生宿舍不足,耿军需要先在北京自找住处,耿军的养父母家在山西,他只能回到母校101中学暂住。
回到母校的耿军自然也被人和张郎郎联系到了一起,还有人问是不是耿军的弟弟也考到了101中学。耿军自己也有些摸不到头脑,也对这位素昧平生但是和自己极为相像张郎郎很感兴趣,于是,两个人第一次见了面。
让张郎郎意外的是,耿军的父母并没有隐瞒耿军是收养来的事实,他们直接告诉了耿军耿军是收养来的,他的亲生父母在陕西。而当两个人相遇的时候,两个人都愣住了,都没有想到彼此居然是真的长得如此之像,并不是其他人无中生有,而是如同照了镜子一样。
此时,在两个人心中都有了一个想法:此人也许就真的是自己失散多年的亲人。
一家人
在和耿军见面之后,张郎郎心中已经认定了此人就是自己的亲生哥哥,但是还需要让自己的父母见到以后才能确定。耿军同意和他一起去见张仃夫妇,他也表示,如果是的话也就算是找到了亲生父母,如果不是,也和张郎郎继续是好朋友。
第二天两个人也就回到了张郎郎的家中,陈布文见到耿军的一瞬间就愣住了,她小心地试探着问了一下,自己曾经有个孩子托付给了在山西的一个耿姓人家,这家里的女主人姓李,脖子不太好。
听到这件事,耿军激动地说自己的母亲就是姓李,也住在山西,脖子也确实有疾。
张仃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震惊了所有人,张仃也闻讯赶来,在看到耿军的一瞬间他就断定,此人就是自己失散多年的长子。作为画家他敢肯定,这眉骨就是自己的孩子。
那天,全家人坐在一起吃了糯米圆子,在江南一带,这种圆圆的甜食有着“团圆”的寓意,此时,甜蜜的糖在每个人口中化开,化作团圆的幸福融入每个人的心中。
为了照顾耿军养父母的心情,耿军没有回归家庭,而是继续和养父母生活在一起,但是在自己父亲去世的时候,他还是以长子的身份,送父亲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