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肺痈病症精选的药方

治肺痈病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肺痈病的症状,根据症状精选选了21个药方,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

1.肺痈初期:起病常多突然恶寒或寒战,发热,午后为剧;咳嗽,胸痛,咳则痛甚,呼吸不利;咯粘沬痰,色白,痰量由少渐多;口干鼻燥;舌苔薄黄或薄白,脉浮数而滑。用银翘散加减。

1.初期

  证候恶寒或寒战,发热,咳嗽,胸痛,咳则痛甚,胸闷气短,痰白而粘,痰量日渐增多,舌苔薄黄,脉浮数而滑。

  证候分析风热初客,卫表不和,故见恶寒或寒战发热;邪热蕴肺,清肃不行,络脉痹阻,故见咳嗽胸痛,咳则痛甚,胸闷气短;热蒸津液为痰,则见痰白而粘,痰量日渐增多;舌苔薄黄、脉浮数而滑为风热表证之象。

  治法 疏风宣肺,清热解毒。

  方药运用

  (1)常用方银翘散加减。药用金银花、连翘、薄荷、淡豆豉、荆芥、牛蒡子、桔梗、杏仁、生甘草、竹叶、芦根。

  方中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辛凉透表为君;臣以薄荷、牛蒡子、淡豆豉、荆芥助君药解表散邪;佐以桔梗、杏仁宣肺利咽化痰,竹叶、芦根清热生津除烦;使以甘草调和诸药。

  (2)加减热势较甚者,加鱼腥草、黄芩清热解毒;头痛者,可加菊花清利头目;咳甚痰多者,加瓜蒌仁、浙贝母化痰止咳;胸痛甚者,加郁金、桃仁化瘀通络。

  (3)临证参考本证应注意宣畅肺气及清热解毒。银花、连翘用量宜大,银花可用30~50g,连翘可用15~30g。若初期仅见身热不重、微恶风寒、咳嗽微渴、舌苔薄白、脉浮数等表热轻证,可用桑菊饮治疗。若气分热甚,高热大汗,大烦渴,咯黄稠脓痰,舌苔黄燥,脉洪大有力,可用白虎汤加蒲公英、鱼腥草、金荞麦根、芦根、冬瓜仁、薏苡仁以清热解毒,顿挫病势。

  一、初期

  【主症】恶寒发热,咯吐白色粘痰,胸痛,咳时加重。舌苔薄黄或薄白,脉浮滑数。

  【治法】清肺散邪。

  1.【常用方】银翘散(《温病条辨》)。

  银花、连翘各30g,桔梗、薄荷各18g,竹叶12g,生甘草15g,荆芥穗12g,淡豆豉15g,牛蒡子18g。共为细末,每服18g,鲜芦根汤煎服,每日1剂。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辨证加减】

  1.如恶寒较甚,表证重者重用豆豉、薄荷,加桑叶以疏表散邪。

  2.如内热转甚,身热,恶寒不显,口渴者,去荆芥、薄荷、豆豉之辛散,加石膏、黄芩、鱼腥草等清肺泄热。

  3.如咳甚痰多色黄,为痰热较甚,加浙贝母、桑白皮、黄芩、鱼腥草、冬瓜仁等以清热化痰。

  【按语】

  1.方中银花、桔梗可重用,以增强清肺化痰之力。

  2.根据本病特点,可在方中加重清热解毒之力,如加金养麦、鱼腥草、芦根等。

(一)初期(表证期)

症状及分析.

起病常多突然恶寒或寒战,发热,午后为剧一一风热初客,卫表不和,

咳嗽,胸痛,咳则痛甚,呼吸不利一一邪热蕴肺,清肃不行,络脉痹阻,

咯粘沫痰,色白,痰量由少渐多一一热蒸津液为痰,

口干鼻燥一一风热上犯,

舌苔薄黄或薄白,脉浮数而滑一一风热表证之象。

治法:清肺散邪。

  如能早期及时解散,可不致成痈。

方药:银翘散加减。

(1)方解:本方疏散风热,轻宣肺气,用于初起恶寒,发热,呼吸不利,咳而痰粘等症。银花、连翘,竹叶、芦根疏风清肺,荆芥、薄荷、豆豉辛散表邪,牛蒡、桔梗,甘草轻宣化痰. .

(2)加减:内热转甚,身热,恶寒不显,咯痰稠黄,口渴,去荆芥,薄荷、豆豉之辛散,加石膏、黄芩、鱼腥草以清肺泄热,痰热蕴肺,咳甚痰多,配杏仁、浙贝、桑皮,冬瓜子、枇把叶肃肺化痰,肺气不利,胸痛,呼吸不畅,配瓜萎皮,郁金宽胸理气。

  1.中成药

  (1)银翘解毒片(江西牌,江西国药厂;中州牌,郑州市中药制药厂;郯南牌,山东郯南制药厂):每次99,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肺痈初期。

  (2)感冒退热冲剂(灵芝牌、黄浦牌,上海中药制药厂):每次1~2袋,每日3次,开水冲服。适用于肺痈初起,恶寒、壮热、咳嗽咽痛等。

  (3)鱼腥草注射液(999牌,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每次2~4ml,每日4~6ml,肌内注射;或每次20--100ml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适用于肺脓疡、痰热咳嗽等症。

  (4)清开灵注射液(地坛牌,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药厂):每次20~4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高热以及热病神昏、中风等。

  2.单验方

  对成痈、溃脓期肺痈患者可选用:

  (1)鲜薏苡仁根适量,捣汁,炖热。每日3次,每次30~50ml,以祛痰排脓。

  (2)金荞麦根茎,洗净晒干,去根须,切碎,以瓦罐盛干药250g,加清水或黄酒1250ml,罐口用竹篾密封,隔水文火蒸煮3小时,最后得净汁约1000ml,加防腐剂备用。成人每服30,-一40ml,每日3次,儿童酌减,如发热、臭痰排而不畅,经久不愈,可采用酒剂。亦可用该药60g煎服,每日1~2次。

  (3)鲜鱼腥草lOOg,捣烂取汁,用热豆浆冲服,每日2次。

  (4)丝瓜藤尖(rg夏秋间正在生长的),折去--d'段,以小瓶在断处接汁,一夜得汁若干,饮服。

  (5)白菜30g,生蛤壳45g,怀山药30g,共研细末,每日2次,每次3-5g,开水送下,常服。

  (6)白及末120g,浙贝母末30g,百合30g,共研细末,早晚各服6g。

  (7)荷叶适量,煎浓汁,稍加白蜜服之。

  (8)陈荞菜卤,每服半杯或数匙,每日2"-'3次,炖热服,亦可用沸豆浆冲服,脓尽为度。

  (9)活鲤鱼1尾,去肠,入贝母末9g,扎好另用童便半碗,将鱼浸入,隔水炖熟,和汁服之,日1次。

  (10)鱼腥草30g,蒲公英30g,水煎服。

  3.针灸

  壮热不退者,可针刺大椎、曲池、合谷、太冲等穴,用泻法以透邪泄热。 .

 若初期仅见身热不重、微恶风寒、咳嗽微渴、舌苔薄白、脉浮数表热轻证,可用桑菊饮治疗。

2.桑菊饮

桑叶7.5克  菊花3克  杏仁6克  连翘5克  薄荷2.5克  桔梗6克  生甘草2.5克 苇根6克

1.气粗似喘,气分热盛,加石膏、知母。

2.若舌降、暮热,是邪气入营,加犀角(水牛角代)、玄参。

3.若热入血分,舌质深降,躁扰或神昏谵语,恐耗血动血,宜去薄荷、苇根,加生地、丹皮、麦冬、玉竹。

4.若肺热甚,加黄芩。

5.若口渴甚者,加天花粉。

6.若兼咽喉红肿疼痛的,加玄参、板蓝根。

7.若咳嗽咯血者,加白茅根、茜草根、丹皮。

8.若目赤肿痛,宜加剌蒺藜、蝉蜕、木贼、决明子。

 若气分热甚,高热大汗,大烦渴,咯黄稠脓痰,舌苔黄燥,脉洪大有力,可用白虎汤加蒲公英、鱼腥草、金荞麦根、芦根、冬瓜仁、薏苡仁以清热解毒,顿挫病势。

3.白虎汤

知母18克 石膏48克 炙甘草6克 粳米12克 蒲公英10克 鱼腥草30克 金荞麦10克 芦根10克 冬瓜仁10克 薏苡仁10克

1.热甚而津气耗损,背恶寒,脉洪大而芤者,加人参。

2.温热病气血两燔,见高热烦渴,神昏谵语,抽搐等证,加羚羊角、犀角。

3.气分热甚,复有风寒外束者,加葱白、豆豉、细辛。

4.胃火识盛,高热烦躁,大汗出,口渴多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甚则谵语狂躁,或不识人,舌苔老黄起刺,脉弦数有力者,加大黄、玄明粉。

5.寒热往来,寒轻热重,心烦汗出,口渴引饮,脉弦数有力,加柴胡、黄芩、天花粉、鲜荷叶。

6.伤寒、温病邪传胃腑,燥渴身热,白虎证具,其人胃气上逆,心下满闷者,去甘草、粳米,加半夏、竹茹。

7.白虎证,不恶寒但恶热,自汗不解,心烦口渴,脉滑数有力,尿短红赤,甚则烦热昏狂,皮肤隐现斑疹,去甘草,加薄荷、荷叶、益元散、鲜竹叶、桑枝。

8.消渴证而见烦渴者,加天花粉、芦根、麦门冬。

2.肺痈成痈期:身热转甚,时时振寒,继则壮热不寒,汗出烦躁;咳嗽气急,胸满用痛,转侧不利;咳吐浊痰,呈黄绿色,自觉喉间有腥味;口干咽燥;舌苔黄腻,脉滑数。《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加减。

4.《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

苇茎60-90克  薏苡仁12克  桃仁50粒(打碎) 冬瓜仁30-60克 黄芩9克 黄连9克 黄柏9克 山栀子9克 桔梗9克 甘草3克 银花15克 鱼腥草20克 红藤15克 蒲公英20克 紫花地丁15克 

1.肺热壅盛,壮热,心烦口渴,汗多,尿赤,脉洪数有力,苔黄腻,配石膏30-60克、知母9克以清热;

2.肺伤络痹,胸痛,配乳香9克、没药9克、赤芍9克、郁金9克,以通瘀和络;

3.痰热郁肺,咯痰黄稠,配桑白皮9克、瓜蒌9克、射干9克、海蛤壳9克,以清化痰热;

4.痰浊阻肺,咳痰脓浊量多,不得平卧,配葶苈子9克,大黄9克以泻肺通俯泄浊;

5.热毒瘀结,咯脓浊痰,有腥味,合用犀黄丸,空腹服3-5克,日2次,以解毒化瘀。

加减:

1. 热毒内盛者,加金银花、连翘、鱼腥草、蒲公英、鹿衔草等以清热解毒;

2. 痰热郁肺,咯痰黄稠,可加桑白皮、山栀子等以清化痰;

3. 肺伤络痹胸痛者,配乳香、没药、赤芍、郁金以通瘀和络;

4. 便秘者,加大黄、枳实以荡涤积热。

3.肺痈溃脓期:陡然痰量增多,咳吐大量脓血,或如米粥,腥味异常;有时咯血;胸中烦满而痛,甚则气喘不能卧;身热而赤,烦渴喜饮;舌苔黄腻,质红或绛,脉滑数或数实。加味桔梗汤加减。

5.加味桔梗汤(溃脓初期:)

桔梗10克  甘草6克  薏苡仁9克 贝母9克 橘红9克 葶苈子9克  金银花15克 黄芩9克 鱼腥草30克(后下) 金荞麦根30克 败酱草10克 芦根30克  

1.络伤血溢,咯血,配丹皮、黑山栀子、藕节、白茅根、另服三七粉、白芨粉以凉血止血;

2.痰热内盛,烦渴,痰黄稠,配花粉、知母以清热化痰;

3.津伤明显,口干,舌质红,配沙参、麦冬以养阴生津;

4.气虚不能化脓,气短,自汗,脓出不爽,配生黄芪以益气托毒排脓;

5.痈脓溃泄不畅,脓液量少难出,配甲片、皂剌以溃痈排脓,但咯血者禁用。

加减2:

1.脓出不畅者,加皂角以透脓,亦可口服竹沥;

2.气虚无力排脓者,加生黄芪以扶正托脓;

3.咯血者,加白茅根、藕节、丹皮、生地、侧柏叶以凉血止血。

4.同时还可以加鱼腥草、金荞麦根、败酱草以增强清热解毒排脓之功;

5.便秘者,可加大黄,以泄热通腑;

6.津伤口渴甚者,加麦冬、沙参、百合以养阴生津。

6.加味桔梗汤(2.溃脓后期:)

桔梗10克  甘草6克  薏苡仁9克 贝母9克 橘红9克 葶苈子9克  金银花15克 黄芩9克 鱼腥草30克 金荞麦根30克 败酱草10克 芦根30克 白芨10克   

1.络伤血溢,咯血,配丹皮、黑山栀子、藕节、白茅根、另服三七粉、白芨粉以凉血止血;

2.痰热内盛,烦渴,痰黄稠,配花粉、知母以清热化痰;

3.津伤明显,口干,舌质红,配沙参、麦冬以养阴生津;

4.气虚不能化脓,气短,自汗,脓出不爽,配生黄芪以益气托毒排脓;

5.痈脓溃泄不畅,脓液量少难出,配甲片、皂剌以溃痈排脓,但咯血者禁用。

加减2:

1.脓出不畅者,加皂角以透脓,亦可口服竹沥;

2.气虚无力排脓者,加生黄芪以扶正托脓;

3.咯血者,加白茅根、藕节、丹皮、生地、侧柏叶以凉血止血。

4.同时还可以加鱼腥草、金荞麦根、败酱草以增强清热解毒排脓之功;

5.便秘者,可加大黄,以泄热通腑;

6.津伤口渴甚者,加麦冬、沙参、百合以养阴生津。

4.肺痈恢复期:

恢复期

  证候身热渐退,咳嗽减轻,脓痰日渐减少,或有胸胁隐痛,气短,自汗盗汗,心烦,口燥咽干,舌质红,苔黄,脉细数无力。

  证候分析脓毒渐净,故身热渐退,咳嗽减轻,脓痰日渐减少;肺络受伤,溃处未敛,则胸胁隐痛;肺气耗伤,故见自汗、气短;阴虚内热,则见盗汗、低热、心烦、口燥咽干;舌质红,苔黄,脉细数无力,为气阴两伤之象。

  治法 养阴补肺,兼清余热。

  方药运用

  (1)常用方沙参清肺汤加减。药用沙参、黄芪、白及、生甘草、桔梗、薏苡仁、冬瓜子。

  方中黄芪、沙参益气养阴,托脓生肌为君药;白及敛肺生肌,桔梗、薏苡仁、冬瓜子、生甘草清余热而祛痰排脓,共为佐药,甘草又能调和诸药,兼使药之功。全方扶正祛邪,共奏养阴补肺,清热消痈等功。

  (2)加减气虚甚者,加太子参,重用黄芪以补气生肌;血虚者,加当归养血和络;阴虚重者,加麦冬、玉竹养阴生津;溃处不敛者,可加阿胶、白蔹以敛补疮口;脾虚食少,便溏者,可配白术、山药、茯苓以健脾;若邪恋正虚,脓毒不尽,咳唾脓血迁延不已,或痰液一度清稀而复转臭浊,病情时轻时重者,仍应重视脓毒的消除,可配伍鱼腥草、金荞麦根、败酱草、桔梗等解毒排脓之品,以扶正祛邪。

  (3)临证参考 患者正虚邪衰,治疗当以养阴益气为主,但应用时不忘清除余邪,以防热毒复萌。对迁延日久,病程在百日以上的慢性患者,经中西医内科治疗,脓腔仍不缩小,纤维组织大量增生,脓腔壁已上皮化或支气管扩张者,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四、恢复期

【主症】热退咳减,脓血痰减少,胸胁隐痛,气短神疲,自汗盗汗,低热。舌质红或淡红,苔薄,脉细或细数无力。

【治法】养阴补肺。

7.【常用方】沙参清肺汤(《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5(8):480)

沙参15g、黄芪25g、太子参30g、合欢皮30g、白及12g、生甘草3g、桔梗lOg、生薏苡仁25g、冬瓜子20g。水煎服,每日1剂。

【辨证加减】

1.如有低热,午后较甚,为阴虚内热,可酌配功劳叶、青蒿、白薇、地骨皮等清虚热。

  2.如食纳不振,便溏,为脾气亦虚,健运失司,酌配白术、山药、茯苓健脾益气,培土生金。

3.如咯痰腥臭脓浊,反复迁延日久不净,或痰液一度清稀而复转臭浊,病情时轻时重,为脓毒未尽,阴伤气耗,可酌加鱼腥草、野荞麦、败酱草以清热解毒,或用桔梗、杏仁煎养肺滋阴,清热排脓。

【参用方】

8.桔梗杏仁煎(《景岳全书》):桔梗、杏仁、甘草各3g,阿胶、金银花、麦冬、百合、夏枯草、连翘各6g,贝母9g,枳壳4.5g,红藤9g。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养阴清肺,解毒排脓。主治:咳嗽吐脓痰,痰中带血,或胸膈隐痛将成肺痈者。

9.黄芪汤(《江苏中医杂志》1982,3(3):22):生黄芪15g,鱼腥草30g,赤芍9g,丹皮6g,桔梗6g,瓜蒌9g,生大黄9g(后下)。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清热排脓, 益气托毒。主治:肺脓疡。

(四)恢复期 、

1。阴伤气耗证

症状及分析。

身热渐退,咳嗽减轻,咯吐脓血渐少,臭味亦淡,痰液转为清稀一一脓毒渐净;

精神食纳均见好转一一正气渐复,

胸胁隐痛,难以久卧一一肺络受伤,溃处未敛,

气短,自汗一一肺气耗伤,

盗汗,低烧,午后潮热,心烦,口干咽燥一一阴虚内热, 。

面色不华,形体消瘦,精神萎靡一一正虚之象,

舌质红或淡红,苔薄,脉细或细数无力一一气、阴两伤。

治法,养阴补肺。

治以养肺阴,益肺气,补肺体为主,佐以清肺排脓以清余邪。

  方药。沙参清肺汤加减。

(1)方解。本方益气养阴,清肺化痰,用于溃后脓血少而未净,咳而气短,易汗,口干,神疲,形瘦者。北沙参,白芨养阴补肺,生黄芪,太子参益气生肌,桔梗,甘草,苡仁,冬瓜子,合欢皮化痰泄浊排脓消痈。

㈤加减;阴伤,口干,舌红,少苔,配麦冬、百合、玉竹滋阴润肺,阴虚发热,低烧不退,配功劳叶、青蒿,白薇、地骨皮以清虚热,脾虚,食纳不振,便溏,配白术,山药、茯苓,以培土生金,肺络损伤,咳吐血痰.配阿胶、藕节,以补肺止血。

2.邪恋正虚证

症状及分析.

咳嗽.咯吐脓血浊痰虽减,然日久不净,胸痛不除,身热缠绵一一脓毒不净,痈脓未消

或痰液一度清稀而复转臭浊,病情时轻时重一一热毒复萌,转为慢性,

面色不华,形瘦神萎,气短,自汗,盗汗,心烦口渴一一气阴亏耗,

舌红,苔少或黄,脉细数或虚数一一热毒伤阴。

治法.益气养阴,排脓解毒。

邪恋正虚,应以扶正祛邪为治,孰主孰次,当分辨标本缓急处理,一般而论,应祛邪以安正,既不可单纯敛补留邪,亦不可纯泻其毒而伤正。《辨证录.肺痈门》曾说。“今痈巳破矣,多吐脓血,则肺气尤虚,虽毒尚存,不可纯泻其毒,于补气之中,而行其攻散之方,而行其攻散之法,则毒易化,而正气无伤”。

方药。桔梗杏仁煎加减.

(1)方解。本方养肺滋阴,排脓解毒,用于咳吐脓血浊痰不净,身热,口渴,舌红,苔黄,脉细滑数者。百合、麦冬,阿胶养肺滋阴,桔梗、甘草,杏仁,贝母、枳壳排脓化痰,银花、红藤、连翘、夏枯草清热解毒散结。

o)加减。气虚,神疲,肢倦,气短,自汗,加黄芪益气托毒,脓毒不净,咳吐腥臭脓痰量多,加鱼腥草、金荞麦根、败酱草,虎杖,漏芦,清热解毒,排脓消痈,热毒较盛,身热较著,心烦,口干口苦,苔黄,配黄芩、知母,清热泻火,疮溃不敛,咳吐脓血不净,配川槿皮、白蔹、合欢皮,白芨。

  四、其它疗法

  1.中成药

  (1)银翘解毒片(江西牌,江西国药厂;中州牌,郑州市中药制药厂;郯南牌,山东郯南制药厂):每次99,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肺痈初期。

  (2)感冒退热冲剂(灵芝牌、黄浦牌,上海中药制药厂):每次1~2袋,每日3次,开水冲服。适用于肺痈初起,恶寒、壮热、咳嗽咽痛等。

  (3)鱼腥草注射液(999牌,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每次2~4ml,每日4~6ml,肌内注射;或每次20--100ml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适用于肺脓疡、痰热咳嗽等症。

  (4)清开灵注射液(地坛牌,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药厂):每次20~4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高热以及热病神昏、中风等。

  2.单验方

  对成痈、溃脓期肺痈患者可选用:

  (1)鲜薏苡仁根适量,捣汁,炖热。每日3次,每次30~50ml,以祛痰排脓。

  (2)金荞麦根茎,洗净晒干,去根须,切碎,以瓦罐盛干药250g,加清水或黄酒1250ml,罐口用竹篾密封,隔水文火蒸煮3小时,最后得净汁约1000ml,加防腐剂备用。成人每服30,-一40ml,每日3次,儿童酌减,如发热、臭痰排而不畅,经久不愈,可采用酒剂。亦可用该药60g煎服,每日1~2次。

  (3)鲜鱼腥草lOOg,捣烂取汁,用热豆浆冲服,每日2次。

  (4)丝瓜藤尖(rg夏秋间正在生长的),折去--d'段,以小瓶在断处接汁,一夜得汁若干,饮服。

  (5)白菜30g,生蛤壳45g,怀山药30g,共研细末,每日2次,每次3-5g,开水送下,常服。

  (6)白及末120g,浙贝母末30g,百合30g,共研细末,早晚各服6g。

  (7)荷叶适量,煎浓汁,稍加白蜜服之。

  (8)陈荞菜卤,每服半杯或数匙,每日2"-'3次,炖热服,亦可用沸豆浆冲服,脓尽为度。

  (9)活鲤鱼1尾,去肠,入贝母末9g,扎好另用童便半碗,将鱼浸入,隔水炖熟,和汁服之,日1次。

  (10)鱼腥草30g,蒲公英30g,水煎服。

  3.针灸

  壮热不退者,可针刺大椎、曲池、合谷、太冲等穴,用泻法以透邪泄热。 .

1.阴伤气耗证:身热渐退,咳嗽减轻,咯吐脓血渐少,臭味亦淡痰液转为清稀;精神食纳均见好转;胸胁隐痛,难以久卧;气短,自汗;盗汗,低烧,午后潮热,心烦,口干咽躁;面色不华,形体消瘦,精神萎靡;舌质红或淡红,苔薄,脉细或细数无力。用沙参清肺汤加减。

10.沙参清肺汤

北沙参10克 白芨10克(粉服)生黄芪10克 太子参10克 桔梗10克 甘草3克 薏苡仁15克 冬瓜仁30克 合欢皮10克

1.阴伤,口干,舌红,少苔,酌加麦冬10克、百合10克、玉竹10克滋阴润肺;

2.阴虚发热,低烧不退,酌加功劳叶10克、青蒿10克、地骨皮10克以清虚热;

3.脾虚,食纳不振,便溏,酌加白术10克、山药10克、茯苓10克,以培土生金;

4.肺络损伤,咳吐血痰,酌加阿胶10克、藕节10克,以补肺止血。

加减2:

1. 气虚甚者,加太子参,重用黄芪以补气生肌;

2. 血虚者,加当归养血和络;

3. 阴虚重者,加麦冬、玉竹养阴生津;

4. 溃处不敛者,可加阿胶、白蔹以敛补疮口;

5. 脾虚食少,便溏者,可配白术、山药、茯苓以健脾;

6. 若邪恋正虚,脓毒不尽,咳唾脓血迁延不已,或痰液一度清稀而复转臭浊,病情时轻时重者,伋应重视脓毒的消除,可配鱼腥草、金荞麦根、败酱草、桔梗等解毒排脓之品,以扶正祛邪。

2.邪恋正虚证:咳嗽,咯吐脓血浊痰虽减,然日久不净,胸痛不除,身热缠绵;或痰液一度清稀而复转臭浊,病情时轻时重;面色不华,形瘦神萎,气短,自汗,盗汗,心烦口渴;舌红、苔少或黄,脉细数;用桔梗杏仁煎加减。

11.桔梗杏仁煎

百合10克 麦冬10克 阿胶10克 桔梗10克 甘草3克 杏仁6克 川贝10克 枳壳6克 金银花9克 红藤9克 连翘9克夏枯草9克

1.气虚,神疲,肢倦,气短,自汗,加黄芪益气托毒;

2.脓毒不净,咳吐腥臭脓痰量多,加鱼腥草、金荞麦根、败酱草、虎杖、漏芦,清热解毒,排脓消痈;

3.热毒较盛,身热较著,心烦,口干口苦,苔黄,酌加黄芩、知母,清热泻火;

4.疮溃不敛,咳吐脓血不净,酌加川槿皮、白蔹、合欢皮、白芨。

三、分证论治

  1.初期

  证候恶寒或寒战,发热,咳嗽,胸痛,咳则痛甚,胸闷气短,痰白而粘,痰量日渐增多,舌苔薄黄,脉浮数而滑。

  证候分析风热初客,卫表不和,故见恶寒或寒战发热;邪热蕴肺,清肃不行,络脉痹阻,故见咳嗽胸痛,咳则痛甚,胸闷气短;热蒸津液为痰,则见痰白而粘,痰量日渐增多;舌苔薄黄、脉浮数而滑为风热表证之象。

  治法 疏风宣肺,清热解毒。

  方药运用

  (1)常用方银翘散加减。药用金银花、连翘、薄荷、淡豆豉、荆芥、牛蒡子、桔梗、杏仁、生甘草、竹叶、芦根。

  方中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辛凉透表为君;臣以薄荷、牛蒡子、淡豆豉、荆芥助君药解表散邪;佐以桔梗、杏仁宣肺利咽化痰,竹叶、芦根清热生津除烦;使以甘草调和诸药。

  (2)加减热势较甚者,加鱼腥草、黄芩清热解毒;头痛者,可加菊花清利头目;咳甚痰多者,加瓜蒌仁、浙贝母化痰止咳;胸痛甚者,加郁金、桃仁化瘀通络。

  (3)临证参考本证应注意宣畅肺气及清热解毒。银花、连翘用量宜大,银花可用30~50g,连翘可用15~30g。若初期仅见身热不重、微恶风寒、咳嗽微渴、舌苔薄白、脉浮数等表热轻证,可用桑菊饮治疗。若气分热甚,高热大汗,大烦渴,咯黄稠脓痰,舌苔黄燥,脉洪大有力,可用白虎汤加蒲公英、鱼腥草、金荞麦根、芦根、冬瓜仁、薏苡仁以清热解毒,顿挫病势。

  一、初期

  【主症】恶寒发热,咯吐白色粘痰,胸痛,咳时加重。舌苔薄黄或薄白,脉浮滑数。

  【治法】清肺散邪。

  【常用方】银翘散(《温病条辨》)。

  银花、连翘各30g,桔梗、薄荷各18g,竹叶12g,生甘草15g,荆芥穗12g,淡豆豉15g,牛蒡子18g。共为细末,每服18g,鲜芦根汤煎服,每日1剂。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辨证加减】

  1.如恶寒较甚,表证重者重用豆豉、薄荷,加桑叶以疏表散邪。

  2.如内热转甚,身热,恶寒不显,口渴者,去荆芥、薄荷、豆豉之辛散,加石膏、黄芩、鱼腥草等清肺泄热。

  3.如咳甚痰多色黄,为痰热较甚,加浙贝母、桑白皮、黄芩、鱼腥草、冬瓜仁等以清热化痰。

  【按语】

  1.方中银花、桔梗可重用,以增强清肺化痰之力。

  2.根据本病特点,可在方中加重清热解毒之力,如加金养麦、鱼腥草、芦根等。

(一)初期(表证期)

症状及分析.

起病常多突然恶寒或寒战,发热,午后为剧一一风热初客,卫表不和,

咳嗽,胸痛,咳则痛甚,呼吸不利一一邪热蕴肺,清肃不行,络脉痹阻,

咯粘沫痰,色白,痰量由少渐多一一热蒸津液为痰,

口干鼻燥一一风热上犯,

舌苔薄黄或薄白,脉浮数而滑一一风热表证之象。

治法:清肺散邪。

  如能早期及时解散,可不致成痈。

方药:银翘散加减。

(1)方解:本方疏散风热,轻宣肺气,用于初起恶寒,发热,呼吸不利,咳而痰粘等症。银花、连翘,竹叶、芦根疏风清肺,荆芥、薄荷、豆豉辛散表邪,牛蒡、桔梗,甘草轻宣化痰. .

(2)加减:内热转甚,身热,恶寒不显,咯痰稠黄,口渴,去荆芥,薄荷、豆豉之辛散,加石膏、黄芩、鱼腥草以清肺泄热,痰热蕴肺,咳甚痰多,配杏仁、浙贝、桑皮,冬瓜子、枇把叶肃肺化痰,肺气不利,胸痛,呼吸不畅,配瓜萎皮,郁金宽胸理气。

  1.中成药

  (1)银翘解毒片(江西牌,江西国药厂;中州牌,郑州市中药制药厂;郯南牌,山东郯南制药厂):每次99,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肺痈初期。

  (2)感冒退热冲剂(灵芝牌、黄浦牌,上海中药制药厂):每次1~2袋,每日3次,开水冲服。适用于肺痈初起,恶寒、壮热、咳嗽咽痛等。

  (3)鱼腥草注射液(999牌,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每次2~4ml,每日4~6ml,肌内注射;或每次20--100ml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适用于肺脓疡、痰热咳嗽等症。

  (4)清开灵注射液(地坛牌,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药厂):每次20~4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高热以及热病神昏、中风等。

  2.单验方

  对成痈、溃脓期肺痈患者可选用:

  (1)鲜薏苡仁根适量,捣汁,炖热。每日3次,每次30~50ml,以祛痰排脓。

  (2)金荞麦根茎,洗净晒干,去根须,切碎,以瓦罐盛干药250g,加清水或黄酒1250ml,罐口用竹篾密封,隔水文火蒸煮3小时,最后得净汁约1000ml,加防腐剂备用。成人每服30,-一40ml,每日3次,儿童酌减,如发热、臭痰排而不畅,经久不愈,可采用酒剂。亦可用该药60g煎服,每日1~2次。

  (3)鲜鱼腥草lOOg,捣烂取汁,用热豆浆冲服,每日2次。

  (4)丝瓜藤尖(rg夏秋间正在生长的),折去--d'段,以小瓶在断处接汁,一夜得汁若干,饮服。

  (5)白菜30g,生蛤壳45g,怀山药30g,共研细末,每日2次,每次3-5g,开水送下,常服。

  (6)白及末120g,浙贝母末30g,百合30g,共研细末,早晚各服6g。

  (7)荷叶适量,煎浓汁,稍加白蜜服之。

  (8)陈荞菜卤,每服半杯或数匙,每日2"-'3次,炖热服,亦可用沸豆浆冲服,脓尽为度。

  (9)活鲤鱼1尾,去肠,入贝母末9g,扎好另用童便半碗,将鱼浸入,隔水炖熟,和汁服之,日1次。

  (10)鱼腥草30g,蒲公英30g,水煎服。

  3.针灸

  壮热不退者,可针刺大椎、曲池、合谷、太冲等穴,用泻法以透邪泄热。 .

  2.成痈期

  证候壮热不退,咳嗽气急,咯吐黄稠脓痰且气味腥臭,胸胁疼痛而难以转侧,烦躁不安,口干咽燥,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洪数。

  证候分析邪热入里,热毒内盛,正邪交争,故见壮热不退,烦躁不安;热毒壅肺,肺气膹郁,肺络不和,则咳嗽气急,胸胁疼痛而难以转侧;痰浊瘀热,郁蒸成痈,故咯吐黄稠脓痰且气味腥臭;内热壅盛,津液耗伤,则口干咽燥;舌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内盛之象。

  治法 化瘀散结,清热解毒。

  方药运用

  (1)常用方千金苇茎汤合如意金黄散加减。药用苇茎、冬瓜仁、薏苡仁、桃仁、桔梗、黄连、黄芩。

  方中苇茎性甘寒轻浮,善清肺热,其茎中空专利肺窍,善治肺痈,为君药;臣以冬瓜仁清热化痰,利湿排脓,能清上撤下,肃降肺气;佐以薏苡仁上清肺热而排脓,下利膀胱而渗湿,桔梗宣肺祛痰,黄连、黄芩清热解毒,桃仁祛瘀散结。

  (2)加减热毒内盛者,加金银花、连翘、鱼腥草、蒲公英、鹿衔草等以清热解毒;痰热郁肺,咯痰黄稠,可加桑白皮、山栀子等以清热化痰;热毒瘀结,痰味异臭者,可加服西黄丸,每日2次,每次3~69吞服,以解毒化瘀;肺伤络痹胸痛者,配乳香、没药、赤芍、郁金以通瘀和络;便秘者,加大黄、枳实以荡涤积热。

  (3)临证参考本期必须用攻其壅塞、清肺消痈之品,剂量宜大,苇茎用量为60~90g,冬瓜仁为30~60g。不宜补益,以免助邪留寇。

  二、成痈期

  【主症】高热寒战,继则壮热不寒,汗出烦渴,咳嗽气急,咯痰黄浊,胸满痛,转侧不利。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有力。

  【治法】清肺化瘀消痈。

 12. 【常用方】苇茎汤(《备急千金要方》)。

  苇茎30g,薏苡仁15g,冬瓜子24g,桃仁9g。水煎服,每日1剂。

  【辨证加减】

  1.本方可酌加银花、连翘、桔梗、鱼腥草、黄芩、黄连,或以如金解毒散加减,以助清热解毒,消痈化痰。

  2.如痰多气急,咯痰黄稠,为痰热内盛,酌配桑白皮、瓜蒌、射干、海蛤壳加强清化痰热之效。

  3.如咯吐脓浊痰,腥臭味多重,可再加牛黄上清丸或合犀角丸以解毒化瘀。

  4.如壮热烦渴,为肺胃气分郁热较盛,可加石膏、知母清气泄热。

  5.如咳而喘满,咯痰脓浊量多,不得平卧,为痰浊阻肺,可加桑白皮、葶苈子泻肺泄浊。

  【按语】

  1.此型属肺痈成痈期,若脓未成,可加清热解毒药,以增强清热解毒作用;若脓已成,可加开肺排脓之品,以利气道通畅。

  2.据报道:用苇茎汤加减治疗肺脓疡16例。结果:治愈13例,好转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3.75%,治愈率为81.2%。

  【参用方】

  13.如金解毒散(《景岳全书》):桔梗3g,甘草4.5g,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各2.1g。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解毒降火。主治:肺痈发热烦渴,脉洪大者。

 14..牛黄上清丸(《中国药典》1995年):黄连、白芷、桔梗、川芎、赤芍、荆芥穗各24g,生石膏、大黄各120g,黄芩、栀子、连翘各75g,薄荷45g,莲子心、菊花各60g,当归75g,黄柏、冰片、甘草各15g,朱砂、雄黄各18g,牛黄3g。炼蜜为丸,每丸重6g。每服1丸,每日2次。功用:清热散风,泻热通便。主治:头痛眩晕,口舌生疮,牙疼,耳鸣,大便秘结属实热火盛者。

 15.犀角丸(《外科证治全生集》):犀角lg,麝香5g,乳香、没药各15g,黄米饭15g。 研末为丸,每日3次,每服9g。功用: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活血祛瘀。主治:乳癌,瘰疬,痰核。流注等。

(二)成痈期

症状及分析:

身热转甚,时时振寒,继则壮热不寒,汗出烦躁一一邪热入哩,热毒内盛,正邪交争,

咳嗽气急,胸满作痛,转侧不利一一热毒壅肺,肺气膹郁,肺络不和,

咳吐浊痰,呈黄绿色,自觉喉间有腥味一一痰浊瘀热,郁蒸成痈,

口干咽燥一一内热壅盛,津液耗伤(如渴不多饮,为热入血分),

舌苔黄腻,脉滑数一一痰热内盛.

治法:清肺消痈。

热毒蕴肺一一清肺。

血瘀成痈一一消痈(活血、散结)。

以大剂清热解毒为主,并佐以活血、散结,化痰以消痈,争取痈疡消散或减轻病情。

方药。《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加减。

O)方解;

《千金》苇茎汤。清热泄浊、通瘀排脓,用于痈脓已成及巳溃,咳吐腥臭浊痰,胸中烦满,身热者。苇茎、冬瓜仁、苡仁清肺泄浊排脓,桃仁通瘀散结。

如金解毒散。降火解毒,用于热毒壅肺,发热甚,烦躁,口渴,脉洪大者。黄芩,黄连、黄柏、山栀泻火解毒,桔梗、甘草宣肺排脓。

两方比较,前者偏于泄浊通瘀,后者长于清肺泻火,多配合使用,并可加入银花,鱼腥草,红藤,蒲公英,紫花地丁等解毒消痈,且用量宜重,15--30克。古用苇茎,今用芦根。

阅加减。

肺热壅盛,壮热,心烦口渴,汗多,尿赤,脉洪数有力,苔黄腻,配石膏、知母以清热,肺伤络痹,胸痛,配乳香,没药、赤芍、广郁金,以通瘀和络,痰热郁肺,咯痰黄稠,配桑白皮,瓜蒌、射干、海蛤壳,以清化痰热,痰浊阻肺,咳而喘满,咯痰脓浊量多,不得平卧,配葶苈子、大黄以泻肺通腑泄浊,热毒瘀结,咯脓浊痰,有腥臭味,合用犀黄丸,空腹服3-5克,日2次,以解毒化瘀。

  1.中成药

  (1)银翘解毒片(江西牌,江西国药厂;中州牌,郑州市中药制药厂;郯南牌,山东郯南制药厂):每次99,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肺痈初期。

  (2)感冒退热冲剂(灵芝牌、黄浦牌,上海中药制药厂):每次1~2袋,每日3次,开水冲服。适用于肺痈初起,恶寒、壮热、咳嗽咽痛等。

  (3)鱼腥草注射液(999牌,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每次2~4ml,每日4~6ml,肌内注射;或每次20--100ml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适用于肺脓疡、痰热咳嗽等症。

  (4)清开灵注射液(地坛牌,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药厂):每次20~4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高热以及热病神昏、中风等。

  2.单验方

  对成痈、溃脓期肺痈患者可选用:

  (1)鲜薏苡仁根适量,捣汁,炖热。每日3次,每次30~50ml,以祛痰排脓。

  (2)金荞麦根茎,洗净晒干,去根须,切碎,以瓦罐盛干药250g,加清水或黄酒1250ml,罐口用竹篾密封,隔水文火蒸煮3小时,最后得净汁约1000ml,加防腐剂备用。成人每服30,-一40ml,每日3次,儿童酌减,如发热、臭痰排而不畅,经久不愈,可采用酒剂。亦可用该药60g煎服,每日1~2次。

  (3)鲜鱼腥草lOOg,捣烂取汁,用热豆浆冲服,每日2次。

  (4)丝瓜藤尖(rg夏秋间正在生长的),折去--d'段,以小瓶在断处接汁,一夜得汁若干,饮服。

  (5)白菜30g,生蛤壳45g,怀山药30g,共研细末,每日2次,每次3-5g,开水送下,常服。

  (6)白及末120g,浙贝母末30g,百合30g,共研细末,早晚各服6g。

  (7)荷叶适量,煎浓汁,稍加白蜜服之。

  (8)陈荞菜卤,每服半杯或数匙,每日2"-'3次,炖热服,亦可用沸豆浆冲服,脓尽为度。

  (9)活鲤鱼1尾,去肠,入贝母末9g,扎好另用童便半碗,将鱼浸入,隔水炖熟,和汁服之,日1次。

  (10)鱼腥草30g,蒲公英30g,水煎服。

  3.针灸

  壮热不退者,可针刺大椎、曲池、合谷、太冲等穴,用泻法以透邪泄热。 .

五,其他治法

治疗本病的单验方甚多,兹简介数则,可在成痈、溃脓期选用之。

1.陈乔菜卤 每服半茶杯,一日2--3次,炖热服,亦可用沸豆浆冲服,脓尽为度。

2.鲜薏苡根 适量,捣汁,炖热服,日3次,或加红枣煨服,能下臭痰浊脓.

3.鲜构树根皮(桑科植物构树)洗净,切碎.用量500克,加水2000克,煎至1000克,一日3次分服,连服1—2周。愈后忌辛臭食品百日。

4.荷叶 适量,煎浓汁,稍加白蜜服之。

5.金鲤鱼汤 活鲤鱼一尾,去肠,入贝母末9克,扎好另用童便半碗,将鱼浸入,隔水炖熟,和汁服之,日1次。

6.金芥麦根茎 洗净晒干。去根须,切碎,以瓦罐盛干药250克,加清水或黄酒1250毫升,罐口用竹箬密封,隔水文火蒸煮三小时,最后得净汁约1000毫升(25%),加防腐剂备用。成人每服30N40毫升,一日3次,儿童酌减。一般病人用水剂,如发热,臭痰排不出或排不尽,经久不愈,采用酒剂,亦可用60克煎服,日一剂,但效果较差。或以金荞麦粉乙醇提取物制成浸膏片,每片含生药1.5克,成人每次5片,日3次。

 金荞麦,苦平。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消痈,宣肺排脓。据药理学研究,金荞麦及其制剂是一种没有明显直接抗菌作用的新抗感染药,具有抗炎、解毒,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双聚原矢车菊甙元是其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临床试用证明金荞麦制剂可使急性肺脓肿患者排痰畅通,中毒症状缓解,脓腔闭合,副反应小。据统计,治疗肺脓肿629例,其中急性及亚急性肺脓肿608例,治愈率73。2%,慢性肺脓肿21例,治愈率53.3%,总治愈率72。7%。其中汤剂、浸膏片,双聚原矢车菊甙元片三者的疗效无显著差异。(摘自《金荞麦研究鉴定书》)

  3.溃脓期

  证候咯吐脓痰,或如米粥,或脓血相兼,量多,腥臭异常,胸中烦闷而痛,伴有身热、面赤、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血败肉腐,痈脓内溃外泄,故咯吐大量脓痰,或如米粥、腥臭;热毒瘀结,肺络损伤,故有时咯血,或脓血相兼;脓毒蕴肺,肺气不利,故胸中烦闷而痛;热毒内蒸,则身热面赤,烦渴喜饮;脓毒内蕴,热瘀营血,则见舌红或绛,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解毒排脓。

  方药运用

  (1)常用方加味桔梗汤。药用桔梗、金银花、生甘草、贝母、橘红、薏苡仁、葶苈子、白及。

  方中桔梗为君药,用量宜大,可消痈排脓;辅以金银花、生甘草清热解毒;佐以贝母、薏苡仁、橘红、葶苈子清肺化痰;白及敛肺止血;甘草又可和药调中而为使药。

  (2)加减脓出不畅者,加皂角以透脓,亦可口服竹沥;气虚无力排脓者,加生黄芪以扶正托脓;咯血者,加白茅根、藕节、丹皮、生地黄、侧柏叶以凉血止血,同时还可以加鱼腥草、金荞麦根、败酱草,以增强清热解毒排脓之功;便秘者,可加大黄,以泄热通腑;津伤口渴甚者,加麦冬、沙参、百合以养阴生津。

  (3)临证参考 此期治疗除应继续清热解毒之外,排脓是否得当,成为治疗成败的关键,不论中西医都十分强调“有脓必排”的原则。由于此期正虚而病情重笃,应注意按脓肿部位,采取适当的体位引流,多做侧身动作,并可轻拍背部,以帮助脓液的排出。若脓毒壅盛,脉症俱实,咯吐腥臭脓痰,胸部胀满难忍,喘不得卧,大便秘结不通,脉滑数有力,此时宜峻下排脓,用桔梗白散(巴豆霜、桔梗、浙贝母),剂量应严格按1:3:3掌握,散剂每服0.6g。药后其脓可吐下而出,中病即止。如果过用下利不止,饮冷水一大杯即可。汤剂用两粒巴豆,去内外壳,纱布裹,置入100ml冷开水中揉汁成乳白色,去渣,桔梗、浙贝母各10g,煎水与巴豆汁混和,分2~3次口服,如作直肠点滴给药,更为稳妥。本方药性峻烈。体弱者当禁。

  三、溃脓期

【主症】 咳吐脓血,状如米粥,量多腥臭,胸满,心烦懊侬。舌质红绛,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排脓解毒。

16.【常用方】加味桔梗汤(《医学心悟》)。

桔梗、白及、化橘红、葶苈子各2.4g,甘草、贝母各4.5g,薏苡仁、银花各15g。 水煎服,每日1剂。

【辨证加减】

1.方中桔梗为排脓的主药,用量宜大,一般用6~15g,以增强排脓泄壅之力。

2.方中可酌加鱼腥草、黄芩、金荞麦根等,以增强清肺化痰,排脓解毒之力。

3.如心烦口干,舌红而干,为阴津受损,可加麦冬、南北沙参以养阴生津。

4.如见咯血,或痰中带血,为热伤血络,可加藕节、丹皮、白茅根以清热凉血止血。

5.如见短气,自汗,脓出不爽,为气虚不能排脓,可加生黄芪以补气托毒。

6.如脓液量少难出,为痈脓溃泄不畅,可加穿山甲、皂角刺解毒溃坚,但咯血者禁用。

7.如咯吐腥臭脓痰,胸部胀满,喘不得卧,大便秘结,脉滑数有力者,可改用桔梗白散以峻下逐脓。

【参用方】

17.桔梗白散(《金匮要略》):桔梗、贝母各22.5g,巴豆7.5g。共为细末,每服1.5g,米汤和服。功用:峻下逐脓散结。主治:寒实结胸证。孕妇及体弱者慎用或忌用。

18..肺脓疡合剂(《千家名老中医妙方秘典》):一号方:黄芩、虎杖、桔梗各12g,金银花、半枝莲各15g,鱼腥草15~30g。二号方以一号方加桃仁9g,薏苡仁18g。三号方以一号方加黄精、白及各15g。均为水煎服,每日1剂。一号方用于发热期,二号方用于溃脓期,三号方用于恢复期。

(三)溃脓期

症状及分析,

  陡然痰量增多,咳吐大量脓血,或如米粥,腥臭异常一一血败肉腐,痈脓内溃外泄,

有时咯血一一热毒瘀结,肺损络伤,

胸中烦满而痛,甚则气喘不能卧一一脓毒蕴肺,肺气不利,

身热面赤,烦渴喜饮一一热毒内蒸,

舌苔黄腻,质红或绛,脉滑数或数实一一脓毒内盛,热瘀营血。 .

治法:排脓解毒。

脓已成,故应以排脓为要务,本期治疗成败的关键,在于脓液能否畅利排出。由于热毒尚盛,仍当同时注意解毒。

方药。加味桔梗汤加减。

(1)方解,

本方清肺化痰、排脓去壅,用于咳嗽气急胸部闷痛,吐痰脓浊腥臭。桔梗、甘草,苡仁、贝母、橘红、葶苈清肺化痰、.排脓泄壅。桔梗为仲景疗肺痈桔梗汤主药,排脓力强,原方桔梗量为甘草之半,实践证明用量宜大,约10"-'15克,银花清肺解毒,白芨补肺敛肺。

本方用于溃脓之初,需去白芨之敛补,并可加入黄芩、鱼腥草、金荞麦根、败酱草、芦根等以清肺解毒排脓。鱼腥草,金荞麦根为治疗本病有效药物,一般用30克。鱼腥草含挥发油,不宜久煎,可用鲜草60"-'90克捣汁冲服。

(2)加减,

络伤血溢,咯血,配丹皮、山栀、藕节、白茅根,另服三七,白芨粉以凉血止血,痰热内盛,烦渴,痰黄稠,配花粉、知母以清热化痰,津伤明显,口干,舌质红,配沙参、麦冬以养阴生津,气虚不能化脓,气短,自汗,脓出不爽,配生黄芪以益气托毒排脓,痈脓溃泄不畅,脓液量少难出,配甲片、皂刺以溃痈排脓,咯血者禁用。

(附)脓毒瘤盛证

形症俱实,咳吐腥臭脓痰,胸部胀满,喘不得卧,大便秘结,脉滑数有力者,当峻下逐脓,予桔梗白散,此即《医门法律》所谓。“分杀其势于大肠,令秽浊脓血曰渐下移为妙。”每服0.6克,药后其脓可吐下而出,如下不止,饮冷水一杯。因本方药性猛烈,不宜轻用,体弱者禁用。

  1.中成药

  (1)银翘解毒片(江西牌,江西国药厂;中州牌,郑州市中药制药厂;郯南牌,山东郯南制药厂):每次99,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肺痈初期。

  (2)感冒退热冲剂(灵芝牌、黄浦牌,上海中药制药厂):每次1~2袋,每日3次,开水冲服。适用于肺痈初起,恶寒、壮热、咳嗽咽痛等。

  (3)鱼腥草注射液(999牌,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每次2~4ml,每日4~6ml,肌内注射;或每次20--100ml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适用于肺脓疡、痰热咳嗽等症。

  (4)清开灵注射液(地坛牌,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药厂):每次20~4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高热以及热病神昏、中风等。

  2.单验方

  对成痈、溃脓期肺痈患者可选用:

  (1)鲜薏苡仁根适量,捣汁,炖热。每日3次,每次30~50ml,以祛痰排脓。

  (2)金荞麦根茎,洗净晒干,去根须,切碎,以瓦罐盛干药250g,加清水或黄酒1250ml,罐口用竹篾密封,隔水文火蒸煮3小时,最后得净汁约1000ml,加防腐剂备用。成人每服30,-一40ml,每日3次,儿童酌减,如发热、臭痰排而不畅,经久不愈,可采用酒剂。亦可用该药60g煎服,每日1~2次。

  (3)鲜鱼腥草lOOg,捣烂取汁,用热豆浆冲服,每日2次。

  (4)丝瓜藤尖(rg夏秋间正在生长的),折去--d'段,以小瓶在断处接汁,一夜得汁若干,饮服。

  (5)白菜30g,生蛤壳45g,怀山药30g,共研细末,每日2次,每次3-5g,开水送下,常服。

  (6)白及末120g,浙贝母末30g,百合30g,共研细末,早晚各服6g。

  (7)荷叶适量,煎浓汁,稍加白蜜服之。

  (8)陈荞菜卤,每服半杯或数匙,每日2"-'3次,炖热服,亦可用沸豆浆冲服,脓尽为度。

  (9)活鲤鱼1尾,去肠,入贝母末9g,扎好另用童便半碗,将鱼浸入,隔水炖熟,和汁服之,日1次。

  (10)鱼腥草30g,蒲公英30g,水煎服。

  3.针灸

  壮热不退者,可针刺大椎、曲池、合谷、太冲等穴,用泻法以透邪泄热。 .

五,其他治法

治疗本病的单验方甚多,兹简介数则,可在成痈、溃脓期选用之。

1.陈乔菜卤 每服半茶杯,一日2--3次,炖热服,亦可用沸豆浆冲服,脓尽为度。

2.鲜薏苡根 适量,捣汁,炖热服,日3次,或加红枣煨服,能下臭痰浊脓.

3.鲜构树根皮(桑科植物构树)洗净,切碎.用量500克,加水2000克,煎至1000克,一日3次分服,连服1—2周。愈后忌辛臭食品百日。

4.荷叶 适量,煎浓汁,稍加白蜜服之。

5.金鲤鱼汤 活鲤鱼一尾,去肠,入贝母末9克,扎好另用童便半碗,将鱼浸入,隔水炖熟,和汁服之,日1次。

6.金芥麦根茎 洗净晒干。去根须,切碎,以瓦罐盛干药250克,加清水或黄酒1250毫升,罐口用竹箬密封,隔水文火蒸煮三小时,最后得净汁约1000毫升(25%),加防腐剂备用。成人每服30N40毫升,一日3次,儿童酌减。一般病人用水剂,如发热,臭痰排不出或排不尽,经久不愈,采用酒剂,亦可用60克煎服,日一剂,但效果较差。或以金荞麦粉乙醇提取物制成浸膏片,每片含生药1.5克,成人每次5片,日3次。

 金荞麦,苦平。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消痈,宣肺排脓。据药理学研究,金荞麦及其制剂是一种没有明显直接抗菌作用的新抗感染药,具有抗炎、解毒,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双聚原矢车菊甙元是其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临床试用证明金荞麦制剂可使急性肺脓肿患者排痰畅通,中毒症状缓解,脓腔闭合,副反应小。据统计,治疗肺脓肿629例,其中急性及亚急性肺脓肿608例,治愈率73。2%,慢性肺脓肿21例,治愈率53.3%,总治愈率72。7%。其中汤剂、浸膏片,双聚原矢车菊甙元片三者的疗效无显著差异。(摘自《金荞麦研究鉴定书》)

  4.恢复期

  证候身热渐退,咳嗽减轻,脓痰日渐减少,或有胸胁隐痛,气短,自汗盗汗,心烦,口燥咽干,舌质红,苔黄,脉细数无力。

  证候分析脓毒渐净,故身热渐退,咳嗽减轻,脓痰日渐减少;肺络受伤,溃处未敛,则胸胁隐痛;肺气耗伤,故见自汗、气短;阴虚内热,则见盗汗、低热、心烦、口燥咽干;舌质红,苔黄,脉细数无力,为气阴两伤之象。

  治法 养阴补肺,兼清余热。

  方药运用

  (1)常用方沙参清肺汤加减。药用沙参、黄芪、白及、生甘草、桔梗、薏苡仁、冬瓜子。

  方中黄芪、沙参益气养阴,托脓生肌为君药;白及敛肺生肌,桔梗、薏苡仁、冬瓜子、生甘草清余热而祛痰排脓,共为佐药,甘草又能调和诸药,兼使药之功。全方扶正祛邪,共奏养阴补肺,清热消痈等功。

  (2)加减气虚甚者,加太子参,重用黄芪以补气生肌;血虚者,加当归养血和络;阴虚重者,加麦冬、玉竹养阴生津;溃处不敛者,可加阿胶、白蔹以敛补疮口;脾虚食少,便溏者,可配白术、山药、茯苓以健脾;若邪恋正虚,脓毒不尽,咳唾脓血迁延不已,或痰液一度清稀而复转臭浊,病情时轻时重者,仍应重视脓毒的消除,可配伍鱼腥草、金荞麦根、败酱草、桔梗等解毒排脓之品,以扶正祛邪。

  (3)临证参考 患者正虚邪衰,治疗当以养阴益气为主,但应用时不忘清除余邪,以防热毒复萌。对迁延日久,病程在百日以上的慢性患者,经中西医内科治疗,脓腔仍不缩小,纤维组织大量增生,脓腔壁已上皮化或支气管扩张者,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四、恢复期

【主症】热退咳减,脓血痰减少,胸胁隐痛,气短神疲,自汗盗汗,低热。舌质红或淡红,苔薄,脉细或细数无力。

【治法】养阴补肺。

19.【常用方】沙参清肺汤(《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5(8):480)

沙参15g、黄芪25g、太子参30g、合欢皮30g、白及12g、生甘草3g、桔梗lOg、生薏苡仁25g、冬瓜子20g。水煎服,每日1剂。

【辨证加减】

1.如有低热,午后较甚,为阴虚内热,可酌配功劳叶、青蒿、白薇、地骨皮等清虚热。

  2.如食纳不振,便溏,为脾气亦虚,健运失司,酌配白术、山药、茯苓健脾益气,培土生金。

3.如咯痰腥臭脓浊,反复迁延日久不净,或痰液一度清稀而复转臭浊,病情时轻时重,为脓毒未尽,阴伤气耗,可酌加鱼腥草、野荞麦、败酱草以清热解毒,或用桔梗、杏仁煎养肺滋阴,清热排脓。

【参用方】

20..桔梗杏仁煎(《景岳全书》):桔梗、杏仁、甘草各3g,阿胶、金银花、麦冬、百合、夏枯草、连翘各6g,贝母9g,枳壳4.5g,红藤9g。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养阴清肺,解毒排脓。主治:咳嗽吐脓痰,痰中带血,或胸膈隐痛将成肺痈者。

21.黄芪汤(《江苏中医杂志》1982,3(3):22):生黄芪15g,鱼腥草30g,赤芍9g,丹皮6g,桔梗6g,瓜蒌9g,生大黄9g(后下)。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清热排脓, 益气托毒。主治:肺脓疡。

(四)恢复期 、

1。阴伤气耗证

症状及分析。

身热渐退,咳嗽减轻,咯吐脓血渐少,臭味亦淡,痰液转为清稀一一脓毒渐净;

精神食纳均见好转一一正气渐复,

胸胁隐痛,难以久卧一一肺络受伤,溃处未敛,

气短,自汗一一肺气耗伤,

盗汗,低烧,午后潮热,心烦,口干咽燥一一阴虚内热, 。

面色不华,形体消瘦,精神萎靡一一正虚之象,

舌质红或淡红,苔薄,脉细或细数无力一一气、阴两伤。

治法,养阴补肺。

治以养肺阴,益肺气,补肺体为主,佐以清肺排脓以清余邪。

  方药。沙参清肺汤加减。

(1)方解。本方益气养阴,清肺化痰,用于溃后脓血少而未净,咳而气短,易汗,口干,神疲,形瘦者。北沙参,白芨养阴补肺,生黄芪,太子参益气生肌,桔梗,甘草,苡仁,冬瓜子,合欢皮化痰泄浊排脓消痈。

㈤加减;阴伤,口干,舌红,少苔,配麦冬、百合、玉竹滋阴润肺,阴虚发热,低烧不退,配功劳叶、青蒿,白薇、地骨皮以清虚热,脾虚,食纳不振,便溏,配白术,山药、茯苓,以培土生金,肺络损伤,咳吐血痰.配阿胶、藕节,以补肺止血。

2.邪恋正虚证

症状及分析.

咳嗽.咯吐脓血浊痰虽减,然日久不净,胸痛不除,身热缠绵一一脓毒不净,痈脓未消

或痰液一度清稀而复转臭浊,病情时轻时重一一热毒复萌,转为慢性,

面色不华,形瘦神萎,气短,自汗,盗汗,心烦口渴一一气阴亏耗,

舌红,苔少或黄,脉细数或虚数一一热毒伤阴。

治法.益气养阴,排脓解毒。

邪恋正虚,应以扶正祛邪为治,孰主孰次,当分辨标本缓急处理,一般而论,应祛邪以安正,既不可单纯敛补留邪,亦不可纯泻其毒而伤正。《辨证录.肺痈门》曾说。“今痈巳破矣,多吐脓血,则肺气尤虚,虽毒尚存,不可纯泻其毒,于补气之中,而行其攻散之方,而行其攻散之法,则毒易化,而正气无伤”。

方药。桔梗杏仁煎加减.

(1)方解。本方养肺滋阴,排脓解毒,用于咳吐脓血浊痰不净,身热,口渴,舌红,苔黄,脉细滑数者。百合、麦冬,阿胶养肺滋阴,桔梗、甘草,杏仁,贝母、枳壳排脓化痰,银花、红藤、连翘、夏枯草清热解毒散结。

o)加减。气虚,神疲,肢倦,气短,自汗,加黄芪益气托毒,脓毒不净,咳吐腥臭脓痰量多,加鱼腥草、金荞麦根、败酱草,虎杖,漏芦,清热解毒,排脓消痈,热毒较盛,身热较著,心烦,口干口苦,苔黄,配黄芩、知母,清热泻火,疮溃不敛,咳吐脓血不净,配川槿皮、白蔹、合欢皮,白芨。

  四、其它疗法

  1.中成药

  (1)银翘解毒片(江西牌,江西国药厂;中州牌,郑州市中药制药厂;郯南牌,山东郯南制药厂):每次99,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肺痈初期。

  (2)感冒退热冲剂(灵芝牌、黄浦牌,上海中药制药厂):每次1~2袋,每日3次,开水冲服。适用于肺痈初起,恶寒、壮热、咳嗽咽痛等。

  (3)鱼腥草注射液(999牌,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每次2~4ml,每日4~6ml,肌内注射;或每次20--100ml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适用于肺脓疡、痰热咳嗽等症。

  (4)清开灵注射液(地坛牌,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药厂):每次20~4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高热以及热病神昏、中风等。

  2.单验方

  对成痈、溃脓期肺痈患者可选用:

  (1)鲜薏苡仁根适量,捣汁,炖热。每日3次,每次30~50ml,以祛痰排脓。

  (2)金荞麦根茎,洗净晒干,去根须,切碎,以瓦罐盛干药250g,加清水或黄酒1250ml,罐口用竹篾密封,隔水文火蒸煮3小时,最后得净汁约1000ml,加防腐剂备用。成人每服30,-一40ml,每日3次,儿童酌减,如发热、臭痰排而不畅,经久不愈,可采用酒剂。亦可用该药60g煎服,每日1~2次。

  (3)鲜鱼腥草lOOg,捣烂取汁,用热豆浆冲服,每日2次。

  (4)丝瓜藤尖(rg夏秋间正在生长的),折去--d'段,以小瓶在断处接汁,一夜得汁若干,饮服。

  (5)白菜30g,生蛤壳45g,怀山药30g,共研细末,每日2次,每次3-5g,开水送下,常服。

  (6)白及末120g,浙贝母末30g,百合30g,共研细末,早晚各服6g。

  (7)荷叶适量,煎浓汁,稍加白蜜服之。

  (8)陈荞菜卤,每服半杯或数匙,每日2"-'3次,炖热服,亦可用沸豆浆冲服,脓尽为度。

  (9)活鲤鱼1尾,去肠,入贝母末9g,扎好另用童便半碗,将鱼浸入,隔水炖熟,和汁服之,日1次。

  (10)鱼腥草30g,蒲公英30g,水煎服。

  3.针灸

  壮热不退者,可针刺大椎、曲池、合谷、太冲等穴,用泻法以透邪泄热。 .

(0)

相关推荐

  • 肺痈诊治精粹

    肺痈是由热毒瘀结于肺,肺叶生疮,血败肉腐,形成脓疡,其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胸痛,咳吐腥臭浊痰,甚至咳吐脓血的病证. 肺痈之名首见于<金匮要略>.前人对本病的认识为后世医者诊治打下了一定的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化脓症-摘

    芦根60克.桔梗15~30克.鱼腥草30克.冬瓜仁30克 本病初期治以清热解毒为主,重用芦根.鱼腥草,酌加金银花或蒲公英.排脓期治以清热解毒.祛瘀排脓为主,重用桔梗.冬瓜仁,酌加黄芪或全瓜蒌.恢复期治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脓肿

    急性期中医诊为肺痈,证属热毒壅肺,蒸灼肺络,郁腐成痈.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溃坚,逐瘀排脓为主,方拟仙方活命饮加减: 金银花.蒲公英.鱼腥草各30克,花粉15克,桔梗.浙贝母.赤芍.归尾各10克,乳香.没 ...

  • 鱼腥草,见过吗?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

    鱼腥草 来源产地 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带根全草 夏.秋采收,将全草连根拔起,洗净晒干. 生长于沟边.溪边及潮湿的疏林下. 分布于陕西.甘肃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别名岑草.蕺.菹菜.紫背鱼腥草.紫蕺.菹 ...

  • 治厥证病症精选的药方

    治厥证病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厥证病的症状,根 ...

  • 治健忘病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健忘病的症状,根据症状精选选了4个药方 ...

  • 治呕吐病症精选的药方

    治呕吐病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呕吐病的症状,根 ...

  • 治痞满病症精选的药方

    治痞满病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痞满病的症状,根 ...

  • 治失眠病症精选的药方

    治失眠病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失眠病的症状,根 ...

  • 治反胃病症精选的药方

    治反胃病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反胃病的症状,根 ...

  • 治癫狂病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癫狂证病的症状,根据症状精选选了16个 ...

  • 治嘈杂病症精选的药方

    治嘈杂病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嘈杂病的症状,根 ...

  • 治痫证病症精选的药方

    治痫证病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痫证病的症状,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