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程焦虑、智驾安全、操作系统,谁是中国造车赶超欧美的拦路虎?

2021:中国智能汽车元年
很多年以后,当人们回顾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史时,2021年将极有可能成为最具标志性的一年,这一年或将被定义为“中国造车拐点年”或者“第三代计算平台元年”。在中国数字技术发展的历程中,2021 年的地位将与 2014 年极为相似。
2014 年,4G 手机在中国就像雪崩一样普及开来,中国人正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那么,2021 年发生了什么呢?我们来看一下 2021 年的前四个月都发生了什么:

2021 年 1 月 11 日,百度正式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智能汽车行业。

2021 年 1 月 19 日,腾讯宣布与吉利达成合作,正式进入智能汽车制造行业。

2021 年 3 月 30 日,小米集团官宣,正式进军智能汽车领域,创始人雷军更是决定亲自挂帅,赌上过往人生所积累的财富和声誉背水一战。

2021 年 4 月 6 日,滴滴造车项目的消息被社交媒体广泛传播。

2021 年 4 月 12 日,大疆发布智能驾驶业务品牌“大疆车载”。

2021 年 4 月 17 日,首款搭载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量产车在上海亮相,华为表示这是华为技术落地汽车行业的开端。

再加上 2020 年 11 月26 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与上汽集团合资创立“智己汽车”品牌,正式进军智能汽车行业。
自此,智能汽车赛道挤满了中国最厉害的软硬件技术实力型企业,它们几乎全部在同一年起跑,这不得不又令人回想起被称为中国公司元年的 1984 年。
当计算机重新定义汽车
从 2021 年开始,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重新理解汽车。很多人依然把新能源车理解为从燃油动力向电池动力的转变。实际上,新能源车的核心理念不是电动化而是智能化。传统汽车与智能汽车的差别,就像移动电话和智能手机的差别,它们极其相似。
我们大多数人都经历过移动电话向智能手机过渡的整个过程。请你回想一下: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多少颠覆式的变革?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等曾经的手机巨头在行业革命中一个个倒下,退出历史的舞台。从本质上讲,智能手机是一台具有移动电话功能的第二代计算平台。
第一代计算平台是个人电脑。在智能手机出现之前,人们的办公、娱乐、消费、金融、获取信息等的数字生活都是基于个人电脑。
而智能手机出现之后,数字生活的平台开始向第二代计算平台(智能手机)转移。现在,智能手机已经超过个人电脑,成为数字生活的第一入口。
几乎没有悬念,从燃油车到智能汽车的演变,将再经历一次从移动电话到智能手机式的大变革。因为,从本质上讲,智能汽车已经不再是一辆车,而是一台具有汽车功能的第三代计算平台
在传统的观念中,各种带有芯片的计算设备不过是一台汽车的外设而已。传统车厂会把计算设备看成是一个个的黑盒子,加一个功能就像是增加一个黑盒子。今天加一个倒车雷达、明天加一个定速巡航、后天再加一个车载导航仪……外设加得越多,就说这台车的配置越高。你看,传统上,我们用“配置”这个词来描述汽车的各种智能化功能,已经说明了我们如何看待汽车与计算设备间的关系。“配置”怎么可能取代底盘和引擎的地位呢?
但是,在智能汽车设计师看来,智能汽车首先是一台大计算机,然后再把电池、引擎、轮子和沙发挂上去。一台智能汽车的核心竞争力是这台计算机的智能化程度。所以,智能汽车行业拼的是编程实力而不是工程制造能力。这种理念转变对汽车行业来说,就像是一场暴风骤雨,每一个车企都必须经历这场革命式的洗礼。要么被淘汰,要么浴火重生,绝不可能独善其身。
今天,我想带你一窥智能汽车的核心技术,帮助你把握数字未来的大趋势,提前领略智慧交通的广阔前景。

自动驾驶的三大模块
在与智能汽车所有相关的技术中,有一项技术是绝对的核心,没有之一,这就是“自动驾驶”。
在业界看来,自动驾驶分成两个流派,一个流派是以特斯拉为代表,他们相信以光学图像识别为主就足以完成与人类司机无差别的自动驾驶,从而将硬件依赖降低到最少,理由很简单:我们人类不就是通过一双眼睛干成了吗?这足以证明光学图像识别足够了。
而以谷歌为代表的另一个流派则认为,以激光雷达的测距数据为主的各种传感器才是自动驾驶的核心,光学图像只是辅助。理由也很简单:如果人类能生出蝙蝠的能力,为什么不要呢?
自动驾驶的终极理想就是生产出不需要方向盘、油门和刹车的智能汽车,每一辆汽车就像是一个移动的卧室和办公室,你可以在车里完成办公、娱乐、消费、理财、获取信息等等一切计算平台能完成的事。
不过,实现这个终极理想的难度,恐怕远超你的想象。
或许你最近一段时间经常看到一些新闻画面,某某车的自动驾驶已经可以做到自动避让行人、助动车,自动在复杂路段变道、拐弯等。其实,这些画面无一例外都是带有一定营销性质的 Demo,也就是“演示”。因为这些车辆行驶的路段,都是它们的“熟路”,也就是说,在拍摄这段自动驾驶演示之前,这辆车早就已经在这条路上开了不知道多少遍了。
这条路上的每一寸道路,每一个障碍物,所有的数据都已经以厘米级的精度储存在汽车的内存中。因此,你才能看到这辆车以令人惊叹的自动驾驶能力在道路上行进。但是,这离真正的完全自动驾驶,其实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因为只会开“熟路”的自动驾驶并不是真正成熟的自动驾驶。
让一辆车预存全中国所有地方的高精地图,并不现实。且不说这个数据量有多惊人,最大的问题是:道路的变化是很快的,它是一个动态的数据,自动驾驶公司不可能实时采集到所有道路的变化数据。
如何应对自动驾驶面临的挑战?
对此的解决方案叫做“自学习”。简单来说,回想一下我们自己的开车行为,在熟悉的地方驾轻就熟,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就会开得慢且小心,因为我们不知道前面会不会突然出现一个豁口,有可能有行人蹿出来。
AI 所面临的问题其实也一样。这很像打《星际争霸》这样的即时战略游戏,地图一开始是全黑的,去过的地方就会被点亮。自动驾驶就会有这样一个开地图的过程。而且,随着 5G 的普及,车子与云端、车子与车子间的信息交换会越来越通畅,开地图的工作就不仅仅是自己的车在做,所有的车可以一起开地图。只要你前面有一辆车刚刚开过你要开的路,地图数据就会传到你的车子中。
我刚才只是举了一个自动驾驶需要解决的海量问题之一。我的目的是让你体会一下要实现真正的完全自动驾驶,AI 算法面临的问题有多难和多复杂。
如果我们把自动驾驶要解决的所有问题分一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模块。它们分别是感知、预测和规控(就是规划和控制的意思),每一个模块的难度都深不可测。
所谓的感知就是各种识别,包括光学图像识别、激光雷达识别、以及结合卫星定位的数据,地图数据,使 AI 对物体识别的能力达到甚至超过人类的双眼。
所谓的预测就是模拟我们人类的行为,能够在熟悉的道路上预测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前做好防备。比如前面那个路口有可能会有行人蹿出来,下面那个路段可能会有很多车辆汇入,以及根据周边移动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预测它们与自己的车子在未来一段时间的位置关系,这些统统都是预测。
所谓的规控就是对车子的规划控制能力。要让车子加油、刹车、转向等,本身并不难,难的是怎么让车上的人同时感觉舒适,这就需要 AI 对车子有着非常精细的操控。这也是为什么智能汽车必须是新能源汽车,而不可能是传统燃油车的原因。燃油车从化学能转化成汽车的动能,中间的过程太复杂,先要经过燃烧转化成热能,再转化成气体的动能,再推动活塞运动,转换成机械能,然后才能驱动车轮转动,虽然每一步转化可能都只需要零点几秒的时间,但这个时间对于精细化规控来说,就是噩梦了。但电动汽车就不同了,从电能驱动电机转动,没有中间过程,AI 可以做到对汽车的毫秒级控制。
感知、预测、规控就好像自动驾驶的三驾马车,它们必须均衡发展,不能出现任何的短板。为了让你对它们的研发难度有个直观的感受,我用华为举例。
华为的自动驾驶部门,一共有 2000 多个研发工程师,其中做纯算法开发(编程敲代码)的人就有 1200 多人,每个大模块分配二、三百人的程序员规模,剩下还有 1000 多人是给这 1200 多个算法工程师做辅助的。它的复杂程度一点都不亚于 Windows 这样的大型操作系统,代码的行数在千万这个级别。国内另外几个做自动驾驶研发的大公司,比如威马和百度,研发团队也差不多都是这样一个量级。
到这,我可以大胆地做一个未来十年的预测:在智能汽车这个领域,得自动驾驶者得天下,就好像在第一代计算平台领域,得操作系统者得天下一样,最赚钱的软件公司是微软。
里程焦虑是伪命题吗?
除了上面说的占据绝对核心的自动驾驶技术,在智能汽车的其他关键技术中,动力系统,说白了就是电池,也是关键技术。
我们来看一下艾瑞咨询发布的《 2020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白皮书》中关于电动汽车用车痛点的统计报告,排名第一的是冬天掉电严重,第二是续航里程不足,第三是充电不方便,继续往下看,一直到排名第七的担心电子设备的安全问题,排名前六的全是与电池相关的问题,你可见电池在智能汽车行业的重要性。
所有这些痛点其实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里程焦虑。
充电不像加油那样,几分钟就可以加满油箱。按照现在的电池技术,一般来说,一辆电动汽车从 30% 充到 80% ,最快的直流快充也需要半小时以上,这与燃油车加油的效率显然差了一个数量级。
这个问题未来会如何发展呢?答案很有意思。我几乎可以明确地说:电池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十年内几乎没可能,续航里程及充电速度在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都不会有数量级的变化。但是,同样可以明确的是:“里程焦虑”很快将会成为一个历史名词,甚至“续航里程”数都不会再成为智能汽车的卖点。
原因很简单,解决方案就是用空间换时间。充电站的建设难度远远小于加油站,充电站的密度几乎可以无限地增大下去。试想一下,当你开车到城市的任何地方,不论是拜访一下客户,还是吃个饭、购个物,停下来的时间随时可以充电,你还会有“里程焦虑”吗?毕竟,对于私家车来说,停下来的时间肯定是远远多于开动的时间。
目前我国自从 2020 年 3 月份将公共充电桩建设纳入新基建之后,充电桩的建设正在以你意想不到的惊人速度增长。我是今年 4 月底换了一辆电动汽车,以前开燃油车的时候没有关注过,现在打开手机上的找充电站的 APP 一看,真的是吓一跳,我们家几乎已经被公共充电站包围了。
期待中国车的逆袭
最后,我们来看几个数字,让你感受一下汹涌而至的智能汽车以及它的未来:

2020 年,我国一共销售了 127 万辆新能源车,大约占汽车总销量的 5%。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到 2025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占比 20%,也就是一年 530 万辆的规模;到 2035 年,汽车产业基本实现电动化转型

我个人的浅见是:这个时间只会提前不会推后,当技术飞轮被推动起来后,它的增长速度会超出我们的预期。
几乎可以肯定,从今年开始,我们将陆续见证很多国外汽车巨头退出历史舞台的历史时刻。就像智能手机革命一样,未来的国内外市场上,汽车品牌必将重新洗牌,而中国本土品牌的汽车也必将在榜单上占据半壁江山。
惨烈的智能汽车大战已经拉开序幕。谁是王者,拭目以待!
我还写过

《数字未来》发刊:人与技术,谁是赢家?见证新知新见重塑近未来

互联网巨头入局智能汽车制造业,能否打败传统车企,造芯成关键

无人驾驶普及后,还需要查酒驾吗?

end

(0)

相关推荐

  • 荣耀Magic2控制无人车,给自动驾驶行业带来什么启发?

    2016年荣耀Magic首次提出AI Phone概念,如今,AIPhone已经成为行业标配.越来越多手机开始强调自己的AI能力,不只是都推出了语音助理,也在拍照.优化等应用上融入AI技术,提升用户体验 ...

  • CS55:2017年先定个小目标,比如在关键时刻打趴GS4

    车哥们专注实用.有趣.专业的汽车资讯,登陆车哥们网获取更多信息 车型解读 2017年7月28日,中国拳王邹市明迎来自己WBO蝇量级拳王金腰带的首次卫冕战,他的对手是WBO官方排名第6位的日本选手木村翔 ...

  • 小鹏汽车的2019: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密钥?

    在海口新能源暨智能网联汽车展会来临之际,巨量引擎汽车汇聚汽车行业的领军人物,共同探讨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届时,巨量引擎汽车联合电驹哥,邀请小鹏汽车副总裁.品牌公关总经理李鹏程接受由巨量引擎打造的< ...

  • 860公里续航、 4.6秒破百,零焦虑中大型智能SUV岚图FREE全球首发

    12月18日,岚图汽车在创新之城深圳,正式迎来"零焦虑中大型智能电动SUV"岚图FREE的全球首发. 文︱ 司       徒 图︱ P        R 颜︱ 瑾       年 ...

  • 拥抱电动汽车,你做好准备了么?

    随着北上广深等各大城市限牌限行.车企双积分政策实施.购置税优惠新政.电动汽车国家资金补助等等这些利好,电动汽车在近几年蓬勃发展. 印象最为深刻的当然就是比亚迪这个传统车企全面介入电动汽车,因为它虽然不 ...

  • 续航提升价格反降?2020款小鹏G3补贴后售14.38万元起

    如今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放缓的情况下,造车新势力依旧是大家茶余饭后热聊的话题.然而,这股曾经不被看好的年轻势力,凭借开放创新的互联网思维,一次次地给我们带来惊喜,比如说小鹏汽车. 7月10日,小鹏汽 ...

  • 比王思聪吃热狗还火!新能源“S级争霸”转战广州

    广州车展,作为国内三大车展的收官战,历年来都被车企们奉为兵家必争之地,各种大招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而在近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走红,这一凭借着科技与智能等标签,自然也成为了这一车型的主舞台.尤其 ...

  • 没有里程焦虑,电动车才能称之为车

    网络上对于电动车的调侃层出不穷,多是来自对电动车里程和充电的抱怨和担忧.许多对于电动汽车不了解的吃瓜群众,往往认为买电动车是找罪受,不是车伺候人,而是人伺候车,因为时刻得惦记如何给车充电. 诚如网民所 ...

  • 离智能化普及,还差一只“鸟笼”

    作为80后,2020年在童年是显得那么"遥远",对那个未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幻想. 不光只是儿童,成年人对于2020以后的世界同样充满期待,可以看到当时许多的好莱坞科幻大片同样将2 ...

  • 从王兴到罗永浩,再到王慧文、周亚辉,大佬为什么集体站台理想?

    近日,针对拜腾汽车铺张浪费倒闭的情况,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在朋友圈吐槽,对比理想在创业过程中的各种"苦逼"情况,引发网友热议. 理想成立至今,可谓是麻烦不断.大多造车新势力都在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