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什么要追问存在?
前言:
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智慧?什么是精神?什么是本质?什么是存在?人类为什么一直在追问这些一直无法准确定义的此项?而石头、树木、鸟、鱼、蚂蚁、蜜蜂从不去追问这些,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是人类的极其强大、复杂所必须?还是因为人类因为是自然界最残弱的存在,非得去追问这些才能稳定存在?
我们该认真思考思考了.
什么是存在?
人类为什么要去追问存在,存在背后的意义又是什么?究竟表达着什么样的概念?背后又包含什么样的信息量,本文将用物演通论中的存在给出具体解读.
“存在”的内涵是打开物演通论大门的一把钥匙,你只有真正明白“存在”本身的含义,你才能真正开启物演通论的大门,或者说你才能稍微感觉不是云里雾里.
01
既往哲人所说的存在
人类文明一开端就在探寻存在的本原,泰勒斯认为水为万物之源;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等等,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存在的本原,探索万物最初的始基质料.
古希腊最早是巴门尼德提出存在是一,但巴门尼德的存在指的是元在或客观本体,是直观世界背后那个不变的、固定的、绝对的存在,也就是没有意识到人类有自身的主观精神统摄,是不以认识论为前提的,认为人类所理解的存在就是直接是外物的直接呈现,但大家要知道客观本体是任何存在都不可触及的;
比如说,古希腊人用一些数字符号的形式逻辑去代表直观看到流变的山背后的那个不变的本质,就把这个符号认为是客观本体,但实际上根本无非脱离精神统摄,也不是客观本体的真正呈现,真正的本体是任何存在者无法触及的.
而巴门尼德所说的“非存在”指的是“感知中的存在!”也就是人类五官和任何生物所感知的外部世界都是非存在,也就是山会崩裂、水会不断流动、树木会枯萎等等一切都在流变.
在这里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形式逻辑(此处要与第二卷所说的形式逻辑做出区别)。要知道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能用数学公式或者某些符号公式直接表达任何具体的事物,而这个数学公式或者符号公式就是形式逻辑下对应存在物的本身,也就是巴门尼德所谓的那个绝对的、固定的存在.
我举个例子:比如y=ax+b,y指的就是具体的存在者,而ax+b就指的是背后那个形式逻辑下的存在,好比本书中的存在性,也是存在的本身,也就是说任何的存在都是形式逻辑下的存在,只是在巴门尼德看来形式逻辑下的存在就是不变的、固定的、绝对的,而本书中却是一脉承传从未变化的,只是在不同的x取值的时候才需要分别,这才是西方存在与本书存在的真正内涵.
由此我们知道存在就是存在物背后形式逻辑的一脉演运,没有任何区别,只受到存在度、代偿度、存在阈的规定所呈现的直观表象,其存在本质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存在”含义。理解是停留在重德用智的基础上进行诠释的,它仅仅表达的是男女交合、繁衍后代、子子孙孙、万世不绝的这样一种现世生活生存的意义下的概念,通过人类自身的延续所定义的确认状态来对“存在”的内涵进行定义.
02
物演通论中的存在含义
在本书中,我们要知道巴门尼德指的存在指的是客观本体,但是这个客观本体是无法被触及到的,只有通过物演通论中的演化规律才能找到客观本体的规律,而其真正的本质、也就是其始基质料,因为人类自身的规定性是无法找到的,而且即便你找到了对你并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假如今天物理学上所说的夸克是组成万物的最基本组成单元,但是万物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万千样态,你仍旧是讲不清楚的;
而巴门尼德所探索的非存在,其实指的就是本书中的属性存在或质态存在,也就是存在只有能呈现为属性存在或质态存在才能被称之为存在.
物演通论原文中对存在的定义有以下四种:
a、哲学上所说的存在指的是感知中对象的总和(第一章);
b、存在不仅表象为具体存在者之总和,而且抽象为纵深内涵上的所有具体存在物之源流(14章);
c、存在是对存在者的总体抽象,因此它是主观化了的存在,而不是客体的总和(注释).
d、存在的弱势就是存在的缔造,而存在的缔造就是存在本身.
第一种含义,纵向观念下的存在。A、C中的感知和总体抽象意思相近,指属性存在,属性存在是已经包含理性逻辑对范畴结构的纵向梳理和抽象,就是说存在是所有存在物的源流,是具体存在物背后那个不变的形式逻辑存在,不仅仅是既往哲学家横向的对“在者”观念抽象,而是纵向大尺度下对宇宙万物的整体抽象,表现为具体存在者之总和,即属性存在,也就是所谓的存在并不是客观本体的直接呈现,而是那个存在者下面一直变化的形式逻辑.
第二种含义:存在已经变成了递弱代偿演化律下无限的逻辑奇点,也就是当下奇点的绝对存在。因为这里的存在不仅表象为具体存在者之总和,还是固定衍存区间的所有存在者从无属性的“在”分化为有属性的全体“相对存在”的流程整体,而且抽象为纵深内涵上的所有具体存在者之发生源流,不与存在物的感应状态和感知状态相关,是站在整个物演史的角度,把所有主体返还为客体而最终形成的存在论体系.
也就是说物演通论中的存在已经变成了一个无限表达始基质料的词,也就是无论人类如何探索万物的始基质料,都不能逃过自始基质料之后的演化规律,而且我们要知道随着认知的增大而增加,前体存在依存的对象少,所以存在更真,但是狭隘且无法整体认知;而到了现在的人类,存在作为整体,不仅包含奇点的存在,也囊括了所有时空即整个物演之流的所有存在,即依存的存在条件最多,也就越失真,这也同时反应着人类自身衍存位相.
第三种含义:对于存在概念的理解,在本书中的含义是有多种的,而我们要知道的是存在是对结构属性和感应属性的整体抽象,也就是无论实体的结构存在还是虚体的感应属性存在,都能称为存在,“存在”在本书中表达的是客观本体的主体呈现,存在本身不是指具体的万物,而要理解为背后变化的形式逻辑,也就是文字符号逻辑化的存在性.
也就是任何具体的存在者都是存在性形式逻辑对应下的具体存在物,而这个形式逻辑就是具体万物的抽象整合,总而言之,要理解存在就把存在理解为一个弱演变动的形式逻辑,也就是说本书的中的“存在”与巴门尼德的“存在”的区别在于,巴门尼德所说的固定的、绝对的、不变的形式逻辑存在在本书表达的是可变的、相对的形式逻辑存在,也就是说存在性就是这个变化的形式逻辑整体规定,存在本身也就是形式逻辑,也是存在性.
另外我们要知道本书中作为整体的存在无所谓强弱,并且是一个不间断的流程。无论是复杂的人类还是简单的石头、沙子等都是一种存在,都是背后存在一脉演运,没有任何区别,只是受到存在度的规定,呈现的方式的不同,没有任何的强弱之别.
也就是说从缔造存在或达成存在的续存而言,递弱是动力,代偿是方式,存续是目的和结果,递弱代偿本来就是一体的存在或共同展开为存在,所以递弱和代偿是同一的;弱者的衍存展开和强者整体存在的实现是同一的;递弱代偿和存在本身是同一,存在是一个整体,递弱的衍存达成存在整体的存续,也是存在本身,所有的存在者都是一系存在系统中的存在,而这个整体存在本身就是强势存在的,而所谓的弱势也表达着存在本身的强势.
所以,作为整体的存在无所谓强弱,弱衍即强存,二者同一.
存在也是一个不间断的流程。递弱代偿既让存在得以实现,不断续存,同时也让后衍的存在越来越背离元在而趋于失存,在递弱代偿中“存在是一个不间断的流程”,即存在是一个动态的、由一到多的分化衍存流程,并非静止不动,意思也就是说主宰万物表面的物态下的形式逻辑本身就是变化的,是连续的、不间断的,也是客观本体的间接表达,这就好比说万物都是夸克组成,无论是复杂的人类还是美洲豹、石头等等组成,背后都是受到存在性这个形式逻辑规定,但是存在都是一脉承传的,没有任何区别,也就是不间断的.
03
绝对存在、相对存在
所有存在者的总和称为绝对存在。就是指在有限衍存区间内的存在整体称为绝对存在或者宇宙最初的未分化、统一的奇点存在称为绝对存在,也正是因为有了最初的绝对存在,才会有后衍的世界万物,这里的绝对存在指的是衍存区间内总体存在效价不会变的那个绝对存在.
而且我们要知道最初未分化的“存在”是无任何属性、无任何依存条件、未分化的、主客体同一的存在,自然也就不会追问“存在”,即“存在”本身不会追问在,只有演化到人类这样极度残弱的存在时才会追问存在,因为不追问存在就容易失存,就好比说石头不会追问存在,是因为石头根本就不需要成天想着怎么才能生存下去.
由此我们知道绝对的存在是相对于非存在,也就是说衍存区间这一系的整体绝对存在是独立的,能够衍生属性或者有属性的才能称为存在,而衍存区间外的则是非存在,同时衍存区间内的存在都不是独立的、绝度的、固定的,而是会分化的、变动的一体的存在.
绝对存在(指抽象存在)和相对存在(具体存在)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为抽象存在的“一”和具体存在的“多”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所以具体的存在是抽象存在的存在效价的分有,可感知的具体存在也就都是相对存在,都有时效和稳定性的区别,不可能停留为永恒,因为最初的“在”如果是稳定完满的,那么如何会有后衍的存在物,所以导出的具体存在者必定是相对、自逝、流变的.
具体存在一定是相对的存在。因为存在者一旦追问惊异,追问者(主体)和所惊异的对象(客体)都不是独立的,存在如果是独立的,何必要去追问?就好比说石头会追问自身是什么组成的?所以追问者一定是因为自身不能稳定存在才去追问,就像亚里士多德的惊异是以万物为对象,是对万物的惊异,而不是自己对自己的惊异,因为有了对象、因为自身的残态弱在,才能产生惊异、才能获得足够的依存条件,于是我们知道无论是“我思他在”,还是“我思、他在”,一律都只是相对存在,而且我思也不是平白而来,因为哪怕我思并未感受到我思或者说只想到我思,纵向上也总有一个使其存在的前提条件.
比如我们的意识一定源于大脑中的组织、神经的共同作用才能形成,如果某个组织和或者神经出现问题, 一定会影响我们对周遭人事物的判断和意识.
所以,无论是作为对象的存在抑或是作为追问者的存在,追问存在(即我思)是为了感应“他在”,“他在”是“我思”存在的前提条件,那么一旦说我、我思、他在,那么其一定是有限的、相对的、有条件的存在.
所以说存在都是相对存在,也就是相对自身而存在。万物都是奇点分化后的存在,都属于奇点存在,所以存在只能相对于存在自身而存在,存在都是衍存区间内的存在,衍存区间之外无存在可言.
存在是“一”,而后“一”分化为多,任何具体的存在、相对的存在,都是分化构合后的存在,也就是说,相对于未分化的存在,所有具体的存在都是相对存在,相对于分化后的整体存在,任何存在者都是其中的部分存在.
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就相当于存在性,所以最基本粒子有属性,其中“二”“三”都是“一”的分化构合的产物.
相对存在导致的界点。既然都是相对存在,那么相对存在之间一定有着某个界点,也就是说任何物种的自身机体和器官具有着这个类型的物种精神的先天规定性,这就是必意味着任何物种的主观逻辑永远无法触及客观世界,因为你只能通过你固有先验规定的主观意识去认识世界,由此导致界点.
比如人类通过五感看到的世界图景和蝙蝠用超声波看到的世界图景,绝对是不一样的,但你无法完全认识蝙蝠的世界图景究竟是什么样,你所有的定义都是人类逻辑上的定义的推断,任何的猜测、推导都无法逃过人类精神的统摄,你终究无法去完全认识到蝙蝠的世界究竟是什么?因为你不能像蝙蝠一样用超声波获取信息,这就是相对存在永远无法触及真理的原因.
最后我们要知道,相对存在都是统一的。只有衍存区间内的存在才叫存在,而这个存在都是奇点的分化构合而成,所以说任何存在都遵循万物的统一性,即无论作为对象的客体还是作为主体的在者都是统一于衍存序列中不同位相的相对存在者,都遵循递弱代偿这个规律.
通过本文的解读,我们这才真正看清了存在本身就究竟表达着什么样的含义,由此你也就拿到了开启物演通论大门的钥匙!也给你对人类自身和自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