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第一要药
仁者之心一专治疑难杂症
“扶阳第一要药”其实还可以这样用,你或许不知道
【性味与归经】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能与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15克。宜先煎30~60分钟以减低毒性,以口尝无麻辣感为度。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淡附片回阳救逆,散寒止痛力强,用于亡阳厥逆,风寒湿痹,水肿等;炮附片温肾暖脾作用好,用于脾虚泄泻,宫冷不孕。生用内服易中毒,多作外用。
【临床应用】
1.附子煨羊肉。适用于心悸,阳痿,手足冰冷,腰膝冷痛,四肢乏力,尿频等症。取制附子15克,羊肉500克。将羊肉洗净煮熟,切成寸块,加入附子、葱段、姜片、料酒、清汤,上锅蒸3小时。吃时可调些胡椒粉。早晚各食1次。(《药补食补指南》)
2.附子粳米粥。温中散寒,化饮降逆。适用于脾胃虚寒,水湿内停证。制附子6克,制半夏12克,炙甘草3克,煎煮两次,将两次药汁合为一处。粳米200克,加入大枣 6枚、药汁、水适量熬至粥熟即成。(《金匮要略》)
3.治寒湿痹证,症见寒湿内侵,背恶寒,身体骨节疼痛,口中和,手足寒,脉沉者。炮附子15克,茯苓10克,芍药10克,人参6克,白术12克。水煎分三次服。(《伤寒论》附子汤)
4.治心肾阳衰寒厥证。制附子15克,甘草(炙)6克,干姜6克。水煎服。(《伤寒论》四逆汤)
5.治脾胃虚寒,饮食不化,四肢厥冷,肠鸣腹痛,泻下清稀,或夹有不消化饮食,或呕吐不食,舌淡苔白,脉沉细,属阳气虚弱,脾虚中寒证。炮附子6克,炮干姜9克,炒白术9克,人参9克,炙甘草9克。水煎空腹温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附子理中汤)
6.治脾肾阳衰,水气内停,症见小便不利,畏寒肢厥,心下悸动不宁,头目眩晕,站立不稳,四肢沉重疼痛,浮肿,腰以下为甚;或腹痛,泄泻;或咳喘呕逆;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炮附子9克,茯苓9克,芍药9克,生姜6片,白术6克。水煎服。(《伤寒论》真武汤)
7.治风湿相搏,发热恶风,身体疼痛,不能自转侧,不渴不呕,脉浮虚而涩。炮附子12克,桂枝9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10克。水煎服。(《伤寒论》桂枝附子汤)
8.治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能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近代临床常用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病之阳虚湿盛证。制附子6克,白术9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金匮要略》甘草附子汤)。
9.治肾气不足,腰酸脚软,肢体畏寒,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频数,舌质淡胖,尺脉沉细;及痰饮喘咳,水肿脚气,消渴,久泻。熟地 240克,山药120克,山茱萸120克,泽泻90克,茯苓90克,丹皮90克,桂枝30克,制附子30克。研细末,蜜为丸。每服9克,一日2次。(《金匮要略》肾气丸)
【使用注意】
1.本品辛热有毒,使用不当可引起中毒。其中毒与剂量过大,煎煮时间过短,机体对药物敏感等因素有关。
2.实热证,阴虚内热证及孕妇忌服。
3.不宜与半夏、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瓜蒌、瓜蒌子、瓜蒌皮、白及、白蔹同用。
2
肾萎缩服用大剂四逆汤、附子汤、白通汤即可痊愈肾萎缩、肾衰竭、尿毒症、前列腺炎等病服用大剂四逆汤、附子汤、白通汤即可痊愈
《疑难杂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12)少阴病(前列腺炎、尿毒症、肾萎缩、肾衰竭)
《伤寒论》说:「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心病于神则脉微,肾病于精则脉细,故说「脉微细」;病于阴则欲寐,病于阳则不得寐,只想睡而又睡不着,是阴阳俱病,故曰「但欲寐」。这就是少阴病的病情和提纲。元阳虚则不能交于阴,元阴虚则不能交于阳,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可令阴阳交而水火合,非发汗之义。而阴邪过盛者,非四逆汤、附子汤、白通汤等回阳之剂所不能愈。
附子汤药方:炮附子15g,云茯苓10g,红参片10g(或台党参30g),炒白术15g,生白芍10g。而「阴虚阳盛」的患者很少遇见,若见,定会有心中烦躁而不能躺卧的症状,服用黄莲阿胶鸡子黄汤等袪邪火之剂即可。
黄莲阿胶鸡子黄汤药方:川黄莲12g,枯黄苓3g,白芍药6g,生阿胶10g,鸡子黄2个(打匀,取1/3,服药时兑入搅匀,分三次温服)。这是唯一的回天手段。
至于前列腺炎、尿毒症、肾萎缩、肾衰竭等病,都属于「阴盛阳虚」证,服用大剂四逆汤、附子汤、白通汤即可痊愈。切不可轻易服用滋阴补肾的药物!更没有必要到西医那里去做手术!西医只知消炎、手术,不知元气虚实,所以不能治愈。
已经做了手术甚至换肾的患者,也可服用回阳之剂使病痛减轻,甚至可以代替防止人体排异的药物。
若用重灸关元穴的治疗方法,同时先服四逆汤,后服金匮肾气汤(丸)巩固疗效,未有不愈者(但危重病人的治愈率能达到40%就不简单了。其它药物也就不用提了)。施灸方法和注意事项可参考《炙法直论》一文。
肾萎缩、肾衰竭等病,都属于「阴盛阳虚」证,服用大剂四逆汤、附子汤、白通汤即可痊愈。
四逆汤药方:炮附子30~50g,淡干姜40~60g,炙甘草50~70g。(服药注意事项请阅读《方药阐真》一文)
附子汤药方:炮附子15g,云茯苓10g,红参片10g(或台党参30g),炒白术15g,生白芍10g。
白通汤药方:葱白四茎、干姜一两(5g)、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15g)
各药方的用法和相关资料整理
大剂参附汤:对于脑血栓患者,脱证先用大剂参附汤(人参和附子各60g以上并浓缩)救急,然后可用补阳还五汤加四逆汤治之。补阳还五汤中的生黄芪必须用至120g,药方:生黄芪120g,当归尾6g,赤芍药6g,大川芎6g,桃仁泥3g,南红花3g,广地龙3g。四逆汤中的三种药物都必须用至30g,此等用量只会嫌其少而不会嫌其多。
参附汤组成:人参四钱(12g)、附子炮,去皮,三钱(9g)四 逆 汤
〖方源〗《伤寒论》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323)
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388)
即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389)
〖组成〗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15g] 干姜一两半[9g] 甘草炙,二两[6g]
〖用法〗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方歌〗四逆汤中附草姜,四肢厥冷急煎尝,
腹痛吐泻脉微细,急投此方可回阳。
96〖功用〗回阳救逆。
君 附子 ── 大辛大热,温肾壮阳,祛寒救逆。┐
├ 助阳散寒
臣 干姜 ── 辛热,温中散寒,助阳通脉。 ┘┌ 固护阴液,缓姜、附的燥烈之性。
│
佐使 炙甘草 ┤ 制附子毒性。
│
└ 伍干姜温健脾阳。1.本方为回阳救逆的代表方剂。除四肢厥冷外,应以神疲欲寐,舌淡苔白,脉微为证治要点。2.现代常用本方作为对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急慢性胃肠炎吐泻过多、或某些急证大汗出而见休克,属亡阳虚脱者的急救方剂。
1.真热假寒者忌用。2.热厥及阳郁厥逆之证,禁用。3.服药呕吐者,可采用冷服法。
《医方论》:“四逆汤为四肢厥冷而设,仲景立此方以治伤寒之少阴病。若太阴之腹痛下利,完谷不化;厥阴之恶寒不汗,四肢厥冷者亦宜之。盖阴惨之气深入于里,真阳几微欲脱,非此纯阳之品,不足以破阴气而发阳光;又恐姜、附之性过于燥烈,反伤上焦,故倍用甘草以缓之。立方之法,尽美尽善,……四逆者,必手冷过肘,足冷过膝,脉沉细无力,腹痛下利等象皆备,方可用之,否则不可轻投。”〖附方一〗通脉四逆汤(《伤寒论》)
组成:甘草二两,炙(6g)、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20g)、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12g)
用法: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
功用:回阳通脉。
主治: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利止,脉不出等。若“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加猪胆汁半合(5ml),名“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分温再服,其脉即来。无猪胆,以羊胆代之”。
方歌:倍加干姜名通脉,温阳守中血脉畅。
〖附方二〗四逆加人参汤(《伤寒论》)
组成:即四逆汤加人参一两(6g)
用法:同四逆汤。
功用:回阳益气,救逆固脱。
主治:阴寒内盛四肢厥逆,恶寒蜷卧,脉微而复自下利,利虽止而余证仍在者。
方歌:人参加入四逆内,益气固脱效非常。
〖附方三〗白通汤(《伤寒论》)
组成:葱白四茎、干姜一两(5g)、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15g)
用法: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功用:通阳破阴。
主治:少阴病,下利脉微者。若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加猪胆汁一合(5ml),人尿五合(25ml),名“白通加猪胆汁汤”。
方歌:四逆加葱去甘草,方名白通擅通阳。
〖附方四〗参附汤(《正体类要》)
组成:人参四钱(12g)、附子炮,去皮,三钱(9g)
用法:水煎服。阳气脱陷者倍用。
功用:益气回阳。
主治:阳气暴脱。手足逆冷,头晕气短,汗出脉微。
方歌:又有参附合为剂,回阳救脱挽危亡。【方名】 当归四逆汤
【出处】 《伤寒论》
【分类】 温里剂-温经散寒
【组成】 当归(12克) 桂枝(9克) 芍药(9克) 细辛(3克) 通草(6克) 大枣(8枚,擘[bo])炙甘草(6克)【方诀】 当归四逆桂枝芍,细辛甘草木通着,再加大枣治阴厥,脉细阳虚由血弱,内有久寒加姜茱,发表温中通经脉
不用附子及干姜,助阳过剂阴反灼。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主治】血虚寒厥证。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本方常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无脉症、雷诺病、小儿麻痹、冻疮、妇女痛经、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属血虚寒凝者。)
【用法】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禁忌】 斟酌。
【临床应用】现代常化裁运用于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小儿睾丸鞘膜积液、偏头痛、新生儿硬肿症等属于血虚,阳气不足,寒侵经脉所致者。
【方解】本方证由营血虚弱,寒凝经脉,血行不利所致。素体血虚而又经脉受寒,寒邪凝滞,血行不利,阳气不能达于四肢末端,营血不能充盈血脉,遂呈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此手足厥寒只是指掌至腕、踝不温,与四肢厥逆有别。治当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本方以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加当归、通草、细辛组成。方中当归甘温,养血和血;桂枝辛温,温经散寒,温通血脉,为君药。细辛温经散寒,助桂枝温通血脉;白芍养血和营,助当归补益营血,共为臣药。通草通经脉,以畅血行;大枣、甘草,益气健脾养血,共为佐药。重用大枣,既合归、芍以补营血,又防栓枝、细辛燥烈大过,伤及阴血。甘草兼调药性而为使药。全方共奏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效。本方的配伍特点是温阳与散寒并用,养血与通脉兼施,温而不燥,补而不滞。
【化裁】治腰、股、腿、足疼痛属血虚寒凝者,可酌加川断、牛膝、鸡血藤、木瓜等活血祛瘀之品;若加吴茱萸生姜,又可治本方证内有久寒,兼有水饮呕逆者;若用治妇女血虚寒凝之经期腹痛,及男子寒疝、睾丸掣痛、牵引少腹冷痛、肢冷脉弦者,可酌加乌药、茴香、良姜、香附等理气止痛;若血虚寒凝所致的手足冻疮,不论初期未溃或已溃者,均可以本方加减运用。
【方论】方中当归既能养血,又能和血养血为君;桂枝温通经脉,以畅血行,芍药益阴和营,二味相配,内疏厥阴,调和营卫为臣;细辛散表里内外之寒邪,通草入经通脉为佐;甘草、大枣温养脾气为使。诸药合用,有温养经脉,通畅血行之功。
【附注】 本方是养血温经散寒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脉细欲绝为辨证要点。
方剂比较:《伤寒论》中以“四逆”命名的方剂有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三方主治证中皆有“四逆”,但其病机用药却大不相同。四逆散证是因外邪传经入里,阳气内郁而不达四末所致,故其逆冷仅在肢端,不过腕踝,尚可见身热、脉弦等症;四逆汤之厥逆是因阴寒内盛,阳气衰微,无力到达四末而致,故其厥逆严重,冷过肘膝,并伴有神衰欲寐、腹痛下利、脉微欲绝等症;当归四逆汤之手足厥寒是血虚受寒,寒凝经脉,血行不畅所致,因其寒邪在经不在脏,故肢厥程度较四逆汤证为轻,并兼见肢体疼痛等症。因此,三方用药、功用全然不同,正如周扬俊所言:“四逆汤全在回阳起见,四逆散全在和解表里起见,当归四逆汤全在养血通脉起见。”(《温热暑疫全书》)
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三方均是在桂枝汤基础上演化而来。其中当归四逆汤主治血虚受寒,寒凝经脉的手足道冷及疼痛证;若在当归四逆汤证基础上兼见呕吐腹痛者,乃寒邪在胃,宜使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主治素体虚弱,微受风邪,邪滞血脉,凝涩不通致肌肤麻木不仁之血痹。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四逆汤
制9~15克、
9克、炙
12克,水煎服。(剂量参考了高等中医院校教材《方剂学》)
此汤为回阳救逆之要剂。主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四肢厥逆冰冷,畏寒蜷卧,下利清谷,腹痛,口不渴,或兼见干呕、咽痛,或大汗亡阳,脉沉微细欲绝者。近人用它抢救休克,全身冷汗,体温下降,血压测不到,脉搏触不到,或似有似无等症。
本方加10克,名四逆加
汤,治大吐大泻后,身恶寒,脉微欲绝,又出现下利,急以此汤温经回阳,益气生津。去
,加葱白4茎,名白通汤,治阳虚寒盛下利,脉微,阳气不能通达之证。四逆汤加重
(改为12~18克),名通脉四逆汤,治阳虚寒盛,下利清谷,手足厥逆,里寒外热,身反不恶寒,面色红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脉不出等症。面赤者可再加葱9茎;腹中痛加
18克;呕者加
10克;咽痛者加
3克;利止脉不出者加
(益气行血)。
近二三十年,曾有些大医院把、
、
做成注射液,名”参附姜”注射液,用于抢救休克、心衰,有良好作用。
、
、
皆治阳虚吐利之证。但理中汤的主证在利;四逆汤的主证为厥;
汤的主证在呕。同中又有异也,不可不辨。
与
(附子9克、干姜6克、肉桂3克、人参6克、白术9克、茯苓10克、陈皮6克、炙甘草4.5克)相比较:前者主治阳虚寒盛四肢厥逆之证;后者回阳救逆之力更大,主治寒邪直中三阴或吐泻亡阳,阴寒较重,呕吐较轻,正气欲脱者。
四逆散与四逆汤均治手足厥逆,但四逆汤主治阳虚不能温煦四末之厥逆。四逆散则治肝郁气滞,表里不和,热邪内郁,气机不能通达四肢之厥逆,故治以和解表里,舒肝理脾之法,与四逆汤法截然不同,不可混淆。
血压很高而脉微细的患者,可先服当归四逆汤以通血脉,而后再服四逆汤以袪寒兴阳。
如果医生对于服用四逆汤的把握不大,可以先服用附子理中汤,其中:红人参20g,炒白术40g,淡干姜50g,炮附子30g,炙甘草15g。红参用两根,主要是针对虚阳上亢、头痛眩晕型的患者,这样可以利用人参的阴寒特性和肺的肃降功能,使患者的不良感受不致过于强烈。其中,人参能够补充心、脾、肺的经气,附子理中汤能够较快地恢复脾胃功能,就可以较快使脏腑的经气得到恢复。脏腑的经气有所恢复,人体内的「老天爷」就会根据元气恢复的情况,自动降低血压直至恢复到正常状态。附子汤的临床辨证新用
唐祖宣 许保华 冀文鹏 唐文生 河南省邓县中医院
附子汤出自《伤寒论》,由炮附子、芍药、茯苓、白术、人参五味药组成,为温阳散寒、健脾祛湿之剂。现将我们临床辨证运用此方的体会,简介于下:
一、背恶寒
我们以此方治疗冠心病等属胸阳不振、阴寒内盛所致的“背恶寒”常可获效。临床中,若舌有瘀斑者加红花、丹参、赤芍等活血化瘀之品;四肢发凉加桂枝;气虚者加黄芪,重用参附;夹痰者重用茯苓,加薤白、半夏。
唐××,男,51岁。1980年6月24日入院治疗。
平素伏案少动,经常熬夜,长期失眠,血压持续在190~170/120~100毫米汞柱之间。1979年冬季以来,常阵发心前区刺痛。1980年5月20日,因劳累过度,情志不舒,骤发胸背剧痛,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手足青紫,处于昏迷状态。急送某医院诊以心肌梗塞,经吸氧、输液等抢救措施,3日后脱险。但仍神志模糊,稍一劳累,心绞痛即发作,于1980年6月24日,入我院住院用中药治疗。先后用活血化瘀,祛湿化痰,育阴潜阳等法治之,症状时轻时重。3月26日突发心绞痛,症见面色青黄,剧痛难忍,背冷恶寒,汗出不止,四肢发凉,指端青紫,舌淡苔白多津,脉沉细。证属阴寒内盛,胸阳不振。尤以背恶寒症状突出,思仲景“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附子汤主之。”以附子汤加味。处方:红参、炮附子各10克,白术、川芎各15克,白芍、茯苓、薤白各30克,急煎频服。
服药须臾,汗止,精神好转,疼痛减轻。二剂后背冷减轻,疼痛消失。以上方继服40剂,心绞痛未再发作,背冷消失,血压稳定在150~140/100~90毫米汞柱之间,能上班工作。
二、脉沉,手足寒
我们常以本方加减治疗外周血管疾病(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栓塞、雷诺氏现象),冻疮见手足寒和脉沉之症者。在治疗雷诺氏现象时加水蛭、蜈蚣、全蝎等;栓塞性病变加水蛭、桃仁、红花等;年老体弱者酌加当归、黄芪;肢寒甚者加细辛、桂枝。现举临床治验。
赛××,男,78岁,1981年2月12日入院。
久有气喘、咳嗽、心悸。半月前突觉双下肢发凉,麻木,疼痛,入夜加剧,剧痛难眠。3天后,双脚变为紫黑色,以活血化瘀中药及西药脉通等,症状仍不能控制,病情急剧恶化,左脚大趾溃破,流清稀脓液,剧痛难忍。经介绍入我院治疗。
证见:面色青黑,表情痛苦,剧痛难忍,入夜加重,心悸气喘,下肢冰凉,色呈暗黑,双足背、胫后、腘动脉搏动均消失,股动脉搏动减弱。左足大趾伤口腐烂,流清稀脓液,舌淡白而润,脉沉迟无力。脉率60次/分。证属脱疽,为寒凝气滞,络脉不通所致。治宜温阳益气,活血通络。
处方:炮附子、党参、茯苓、黄芪各30g,白芍、桂枝各15g,白术18g,细辛10g。
服药3剂,疼痛减轻,夜能入睡3~5个小时。上方加当归30g,再服20剂后,伤口缩小,双足黑色渐退。继服32剂,伤口愈合,静止痛消失,腘动脉搏动已能触及。
三、骨节痛
我们常以此方加减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之骨节疼痛,属阳虚寒胜者。上之重加桂枝;湿重者加苡仁,重用白术30~60克;寒盛者重用炮附子30~45克。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加黄芪、乳香、没药等益气化瘀之品。现举临床治验。
王××,女,32岁,852385月27日诊治。
阴雨连绵,又居湿地,遂成四肢骨节沉困疼痛,经诊为风湿性关节炎,服激素类药物,病情时轻时重,又服散寒驱风除湿等中药,症仍不解,遂来我院门诊。
症见:面色青黄,气短乏力,骨节酸困疼痛,固定不移,遇寒加重,步履维艰,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此属阳气虚衰,寒湿凝滞。治宜益气温阳,除湿通络。处方:炮附片、党身、白芍、白术、茯苓各30克,细辛15克,黄芪60克。
服上方4剂,疼痛减轻,可扶杖来诊。原方继服12剂,疼痛消失,可弃杖而行,能参加体力劳动。
四、腹痛
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有:“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当以附子汤温其脏”。吾师周连三先生生前常以本方加减治疗妇人胎胀腹痛,尝谓:“此方为温阳峻剂,附子又为有毒之品,妊娠三四月时要慎用。仲景在妊娠六七月时用附子是因为胎元已成,此时用附子则无坠胎之弊,何况胞宫虚寒,失于温煦,有是证则用是药,有故无殒也。其辨证需严格掌握,主要有腹痛发冷,入夜痛甚,喜按喜暖,小便清长,恶寒身倦,胎胀脉弦,舌淡苔白多津等症,方可以本方加减施治。附子乃扶阳止痛之佳品也。”
本方能治妊娠腹痛,不限于少腹,对腹中痛,上腹部疼痛,辨证属阳虚寒盛者,多能手效。如西医诊为胃痉挛疼痛者加干姜;下利重用白芍;兼带红白夹杂者酌加黄连、黄柏;泻泄滑脱不止去芍药,加赤石脂。现举临床治验。
木××,女,28岁,10月12日诊治。
患者身体素健,妊娠6月,感腹部冷痛,恶寒身重,先后服当归芍药散等方剂,腹痛仍未好转。
症见:面色青黄,少腹冷痛,恶寒身倦,入夜加重,胎胀脉弦,大便溏薄,舌淡苔白,并发低热。此属里气虚寒,阴寒内盛所致。治宜温脏回阳,益气健脾。
处方:附子、白术各24克,白芍、党参各15克,茯苓、黄芪各30克。
患者家属以处方内有附子,其辛热有毒,坠胎为百药之长,遂弃之不用,仅服余药2剂,诸症不解。二诊,余告之曰:“附子为温阳散寒之佳品,本方之主药也,弃而不用,焉能收效!”遂以原方,服药4剂,诸症消失,后足月顺产一男婴,健康如常。
体会
附子汤仲景治少阴虚寒之剂。《金匮》亦用此方治疗胎胀,实际功能远不限于此。
方中附子为温阳峻品,用以为君,审仲景姜附方中,附子多用一枚,唯本方用至二枚。临床体会,附子实能破阴回阳,除湿镇痛。我们于临床中,附子常大剂运用,常用15~30g,重则60克,每收卓效。附子虽为辛热有毒之品,经炮制后,其毒已微。掌握药物的煎服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本方附子用量较大,需先煎半小时,再纳诸药,三煎兑于一起,浓煎混匀,分4次服,则无中毒之虑。
【附子汤方】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茯苓二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论》原文︰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白术附子汤【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组成】白术6克 附子10克(炮,去皮) 甘草3克(炙) 生姜4.5克(切) 大枣6枚
【用法】上五味,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
【功用】祛风除湿。
【主治】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大便坚,小便自利者。白术附子汤
【来源】《外台秘要》卷十五引《近效方》。
【组成】白术9克 附子10克(炮) 甘草6克(炙) 桂心12克
【用法】上四味,切,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为三服,一日三次。初服得微汗即解。
【功用】补脾胃,益精气。
【主治】风虚头重,目眩,不知食味,风湿相搏,骨节疼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身体微肿者。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猪肉、生葱、桃,李、雀肉等。《伤寒论》白通汤
【处方】15g
6g 葱白四根
【来源】白通汤即四逆汤去,减少
用量,再加葱白而成。主治阴寒盛于下焦,急需通阳破阴,以防阴盛逼阳,所以用辛温通阳之葱白,合姜、附以通阳复脉。因下利甚者,阴液必伤,所以减
之燥热,寓有护阴之意。若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是阴寒盛于里,阳气欲上脱,阴气欲下脱之危象,所以急当用大辛大热之剂通阳复脉,并加胆汁、人尿滋阴以和阳,是反佐之法。原文有“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方后还有“若无胆,亦可用”,可知重在人尿。这些都是白通加猪胆汁汤证治精细之处,与通脉四逆汤之“无猪胆,以羊胆代之”之反佐法,皆有深意,须详加领悟。
【功能主治】破阴回阳,宣通上下。少阴病阴盛戴阳证。手足厥逆,下利,脉微,面赤者。
【用法用量】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若“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加猪胆汁一合(5ml),人尿五合(25ml),名“白通加猪胆汁汤”。白通汤《伤寒论》
【处方】葱白4茎3克
10克(生)
【功能主治】破阴回阳,宣通上下。治少阴病,下利,四肢厥逆,面赤脉微之戴阳证。
【用法用量】上三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分温再服。
白通汤出自<伤寒论>,由葱白、生附子、干姜组成,是治疗少阴病阴盛戴阳证之主方,具通阳及回阳救逆功效,用于治疗因阳气不足而致气机85p碍、阴阳逆乱、上下不相交证.方中一味葱白,通阳之力胜于附子,但药房一般不备,临床可用薤白代替葱白,二者同属百合科,功效相近.9【同为抢钱】强盗通常只在晚上作案,医生却在全天侯抢钱;你把钱交给强盗是为了活命,你为了活命把钱交给医生。强盗只能抢光你身上的财富,医生却能 抢光你一生的积蓄;强盗只会逼你掏钱,医生却能逼你借债;碰上强盗作案可以破财消灾,遇到医生抢钱却得倾家荡产。强盗抢完他逃跑,医生抢完叫你滚蛋!…捂紧腰包,亏损细胞。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 中國奥園養生廣埸:1066821963QQ.微信同帳號,仁者之心。健康熱線咨询:18617309989。QQ空间日记里,有临床实践验方.奇方.醫案.患者病例.这里是中醫学術交流平台,中醫方剂、验方、奇方、醫案.单方等实用于醫学专业人参考!专业醫生指导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这个知识太重要了,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千万要收藏和送给朋友们看看,大家都会感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