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瘦胎散

瘦胎散,在《经史证类大观本草》(刊于1108年)中已有记载。称其“杜壬方,瘦胎散”,并记述“昔胡阳公主难产,方士进枳壳四两、甘草二两为末,每服空心大钱匕如茶点,服自五月后一日一服至临月,不惟易产,仍无胎中恶病。”据此,该方当收录在已经亡佚的宋代医家杜壬的医方中。又《本事方》却迳称该方为“孙真人滑胎易产方”,然纵览孙思邈医著,实与此无涉。“胡阳公主”在《本草纲目》、《格致余论》、《寓意草》诸书中均作“胡”字,《普济方》则时或“湖”、“河”更迭。考诸《辞海》,湖阳系古县名,一作胡阳。故“湖阳”、“胡阳”无别,惟作河字误。检《辞源》湖阳条下,见“汉有湖阳公主,即以此地为采邑”云云。即此推断,杜壬收集的瘦胎散,很可能来源于有关汉朝宫闱之方,故丹溪称之古方,嘉言不云方士称御医。

由于瘦胎散长期广泛的临床应用,很自然会出现同方异名的现象。除有瘦胎散方名外,尚有瘦胎饮、瘦胎枳壳散、瘦胎枳甘散、枳壳散、枳壳汤、微义枳壳散、枳壳滑胎散、滑胎枳壳散、枳壳六一散等不同的称谓。

于此同时,许多医家也欲仿瘦胎法来预防难产,创制了与此同名的异方,如《妇科玉尺》的瘦胎散(川芎、当归、白芍、血余、木香、甘草、枳壳、乳香)及《邯郸遗稿》中的瘦胎饮(川芎、当归、败龟板、血余)等等。

为了更切用于临床疾病的变化,人们在瘦胎散的基础上衍化出许多类方,如枳壳瘦胎散(枳壳、香附、甘草)、寤生丸(枳实、桑白皮),神寝丸(枳壳、乳香)、内补丸(枳壳、甘草、当归、木香),束胎丸(枳壳、白术),李氏家传快气汤(枳壳、甘草、缩砂、香附)、三合济生汤(枳壳、甘草、川芎、当归、香附、苏叶、腹皮)及瘦胎挞气散(枳壳、甘草、桔梗、玄参、杏仁、菖蒲)等方。

这一切都说明,瘦胎散的出现,曾在产科治疗学上引起何等巨大的反响,乃致丹溪阐发用补气法治疗难产,也是从瘦胎散获得启发,反其意而用之。

枳壳是瘦胎散中的主药,故枳壳的功效是瘦胎散用药的依据。枳壳对于子宫的作用,古代医家早已掌握,《袖珍方》载“产后(子)肠出不收,枳壳煎汤浸之,良久即入也。”《证治准绳》治子宫脱垂,“用生枳壳为散,煎汤熏洗,却用绵帛包枳壳渣,纳入阴中。即日渐消。”近人已证实枳壳有兴奋子宫平滑肌的作用,主张用大剂量单味枳壳治疗子宫脱垂。动物实验得出结论:“枳实与枳壳煎剂对未孕及已孕的家兔离体子宫、在体子宫和整体的未孕家兔子宫,即子宫瘘皆有显著的兴奋作用,能使子宫收缩有力,紧张增加,甚至出现强直性收缩。

以上临床实践给我们以新的启示,所谓瘦胎散能治疗气壅胎肥难产者,可能主要是通过增强妊娠子宫平滑肌的兴奋性,达到促使胎儿顺利娩出之目的。这在缺乏有效催产药物的古代,应该不失为一张效验之方。

发表于《中医药研究》1988年第5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