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行经原成 道经二十章 绝学无忧

此文章为非儒家思想的道德经专研文章,强调专业性,不具备娱乐性,观者慎入!

一、原文:

绝学无忧。

唯与诃,其相去几何?美与恶,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

朢呵,其未央哉!众人熙熙,若乡于大牢,而春登台。我独泊焉未兆,若婴儿未咳。

累呵,似无所归。众人皆有余,我独遗。我愚人之心也,惷惷呵。

俗人昭昭,我独若昏呵。俗人蔡蔡,我独闷闷呵。

忽呵,其若海。朢呵,其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且鄙。

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二、译文:

一分为二对待万物没有忧患。应诺与呵斥,相距有多远?美善与丑恶,又相差多少?人君的“现实之我”不可以不畏惧人君的“自然之我”,人君的“自然之我”亦不可以不畏惧人君的“现实之我”。

远望茫茫啊,看不到尽头的样子!众人熙熙攘攘,好像参加盛大的祭祀活动,又像春天登台眺望美景。唯独自然的我冷淡没有热情,好像不知嘻笑的婴儿。

累累若丧家之狗啊,好像无有归宿。众人都富足,唯独自然的我却总像是缺少了什么。自然的我有颗无法与众人相同的愚人之心,胡涂啊!

俗人光彩照人,唯独自然的我昏然失色。俗人祭祀祈福,唯独自然的我沉默无声。

似有若无啊,它如大海起伏不定。远望茫茫啊,它如大海无有止境。众人都有所作为,唯独自然的我愚顽而为人轻视。

现实的我只希望能与人君不同,而重视“滋养自然的我的根源”。

三、字义:

[说文注]:絶,丝也。断之则为二,是曰绝。[礼·月令]:振乏绝。[疏]:不续曰绝。

[增韵]:学,受敎传业曰学。[朱子]曰:学之为言效也。[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说文注]:效,象也。[玉篇]:效,法效也。

[说文]:无,亡也。[玉篇]:无,不有也。

[说文]:忧,愁也。[尔雅·释诂]:忧,思也。[疏]:忧者,愁思也。

[说文]:唯,诺也。[礼·曲礼]:必慎唯诺。

[说文]:诃,大言而怒也。[广韵]:诃,责也。[正韵]:诃,谴也。

相去,相差、相距。

几何,多少。

[广韵]:美,好色。

[广韵]:恶,丑陋也。

何若,像什么。[汉书·卷七二·龚胜传]: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

[广韵]:畏,惧也。[增韵]:畏,忌也。

[玉篇]:望,远视也。[释名]:望,惘也,视远惘惘也。[诗·邶风]:瞻望弗及。[正字通]:惘,怅然失志貌。

未央,未已、未尽。

大牢,“牢”是关牲畜的栏圈,古时人们把祭祀燕烹时用的牲畜叫做“牢”。祭祀时并用牛、羊、豖三牲的叫做“大牢”,也称“太牢”。太牢用于隆重的祭祀,按古礼规定,一般只有天子、诸侯才能用大牢。

[字汇补]:乡,与飨通。飨,通作享。[玉篇]:飨,设盛礼以饭宾也。[左传·成十二年]:享以训恭俭,宴以示慈惠。[注]:享,同飨。宴,同燕。

[说文注]:台,观四方而高者也。[释名]曰:观,观也,于上观望也。

我,古人认为人与自然是并列关系,老子并不认可这一点。老子区别的人有两种。认为人与自然是并列的,即社会的人,老子称之为“吾”。而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体的,人隶属于自然,即自然的人,老子称之为“我”。

[说文]:佻,愉也。[尔雅]:佻,偷也。[国语·周语]:奸人为佻。

薄,轻也,嫌也(鄙视。感情不深而冷淡)。[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

[说文]:咳,小儿笑也。[史记·扁鹊传]: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注]:咳婴,言婴儿初知笑者。[礼·内则]:父执子之右手,咳而名之。[疏]:谓以一手执子右手,一手承子之咳而名之。

累,[礼·玉藻]:丧容累累。[注]:羸惫貌。[史记·孔子世家]:累累若丧家之狗。[注]:累累然,不得志之貌也。

[博雅]:女,如也。言如男子之敎,人之阳曰男,阴曰女。

[正韵]:遗,失也。

[韵会]:惷,音蠢。愚蠢。[淮南子·泛论]:愚夫惷妇,皆能论之。[高诱注]:惷亦愚,无知之貌也。

[说文注]:昭,日明也。引伸为凡明之偁。

[说文注]:昏,日冥也。冥者,窈也。窈者,深远也。引伸为凡闇之偁。

[韵补]:蔡,音祭。[说文]:祭祀也。右手持肉。[祭,尚书·大传]:祭之为言察也。察者,至也,人事至然后祭。[孝经·士章疏]:祭者,际也,人神相接,故曰际也。[说文]:察,覆审也。[徐铉]曰:祭祀必质明。明,察也。

闷,沉默不出声或声音不响的样子。[庄子·德充符]:闷然而后应。

忽荒,空无着也(渺茫、辽远、恍忽)。[楚辞·屈原·涉江]:忽乎吾将行兮。

[说文注]:以,用也。用者,可施行也。[春秋传曰]:能左右之曰以。谓惟吾指撝也。[正韵]:以,为也。

[广韵]:顽,愚也。

[说文注]:鄙,春秋经传鄙字多训为边者。葢周礼都鄙歫国五百里,在王畿之边,故鄙可释为边。又引伸为轻薄之偁。

[说文]:贵,物不贱也(重视)。[书·旅獒]:不贵异物,贱用物。[广雅]:贵,尊也。贵贱以物喻。犹尊卑以器喻。

[广雅]:母,牧也,言育养子也。

四、说明:

老子在此章用“绝学无忧”对十九章的“一分为二”思想做了总结,并阐明“凡事一分为二”地看待,是避免未知危险的不二法门。老子用下面三句话,告诉我们“绝学无忧”与道经二章的关系:

唯与诃,其相去几何?美与恶,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

从上一章我们知道凡事一分为二的“绝学观”,是老子对他在道经二章谈到凡物是“有差别的矛盾对立物普遍联系”的阐述,那么此章老子用“自然的我”与“现实的我”两者之间的关系,来说明人本身就是“有差别的矛盾对立物普遍联系”,并且也应该以“一分为二”的态度来审视人本身。基于此,老子给出了三点论述:

1、联系。老子用“婴儿未咳”来说明,凡物不能自已反映自已,亦不能自已定义自已,必须借助于对立的另一方来完成对自已的反映,对自已的定义。“现实的我”依赖“自然的我”存在,“自然的我”依赖“现实的我”来反映自身。

2、差别。老子用“独若遗”来说明,凡物与它物必有差别,不存在没有差别的事物。差别是一物向另一物转化的必备条件。“我”本身亦存着“现实的我”与“自然的我”的差别。这种差别维持了“我”的存在。

3、对立。老子用“俗人昭昭,我独昏昏”来说明,凡物必有与之相等的另一面存在。最为抽象的人类意识亦有与自已对等的另一面,自然。“现实的我”与“自然的我”以对立面的方式,维持着两者的存在。

联系、差别、对立,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先后之分,没有次重之分。有了联系,就有了差别。有了差别,就有了对立。有差别的对立出现,就有了运动。运动的出现,就会在联系上完成向它物的转化。完成向它物的转化,就可以保持自身能量不灭。保持了自身能量不灭,就能永恒地去衍生并约束万物。

老子认为“现实的我”是主观意志的代理人,“自然的我”是效法自然的代理人,两者之间关系应该以辩证的态度来理顺,偏于一隅,都是对“有差别的矛盾对立物普遍联系”的误读。老子在道经第一章就表达了这种思想:

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

“无欲”就是“自然的我”,“有欲”就是“现实的我”,两者的同时存在,完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理顺关系”的需求,人与社会之间“理顺关系”的需求。

老子的这种思想,亦反映在本章中:

忽呵,亓若海。朢呵,亓若亡所止。众人皆又㠯,我独顽且鄙。

老子把凡物与生俱有的“有差别的矛盾对立物普遍联系”,提高到“食母”的地位。由此可见,把握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把握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把握人与自身之间的矛盾是何等的重要。

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

对于老子的这句话,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人君主观意志的约束,是避免“人发杀机”的良方,亦如西方所言的“把权力关进笼子里”。主观意志对社会的伤害与促进,可以从“阴符经”中可见一斑: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复;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除特别注明外,所有文章为作者原创文章,作者保留原创文章的一切权利。

(0)

相关推荐

  • 国学经典诵读老子《道德经》帛书本之《道经》,“道”的真实意义

    国学经典诵读老子《道德经》帛书本之《道经》,“道”的真实意义

  • 道德经译成·道经二十章·绝学无忧篇

    道经二十章·绝学无忧篇 抑制以好恶之心为导向的主观意志做为万物唯一标准而终身没有忧患. 应诺与呵斥, 两者相距有多远? 美善与丑恶, 两者相差有多少? 人君的"现实之我"不可以不畏 ...

  • 道德经章成·道经二十章·绝学无忧篇

    道经二十章·绝学无忧篇 一. 王弼本: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 ...

  • 道德经原成 道经二一章 孔德之容

    此文章为非儒家思想的道德经专研文章,强调专业性,不具备娱乐性,观者慎入! 一.原文: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道之为物,唯朢唯忽. 忽呵朢呵,中有象呵. 朢呵忽呵,中有物呵. 幽呵鸣呵,中有请吔. 其请 ...

  • 道德经原成 道经二二章 曲全枉直

    此文章为非儒家思想的道德经专研文章,强调专业性,不具备娱乐性,观者慎入! 一.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 洼则盈,

  • 道德经原成 道经二四章 炊者不立

    此文章为非儒家思想的道德经专研文章,强调专业性,不具备娱乐性,观者慎入! 一.原文: 炊者,不立. 自视者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亡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 ...

  • 道德经原成 道经二章 美恶同根

    此文章为非儒家思想的道德经专研文章,强调专业性,不具备娱乐性,观者慎入! 一.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也,恶已.皆知善,斯不善已. 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 ...

  • 道德经原成 道经二五章 道法自然

    此文章为非儒家思想的道德经专研文章,强调专业性,不具备娱乐性,观者慎入! 一.原文: 有物蟲成,先天地生.寂呵廫呵,独立而不亥,可以为天地母. 吾未知其名也,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折,折曰转, ...

  • 道德经原成 道经二六章 辎重轻燥

    此文章为非儒家思想的道德经专研文章,强调专业性,不具备娱乐性,观者慎入! 一.原文: 重为轻根,清为燥君. 是以君子众日行,不离其辎重.唯有环官,燕处则昭若.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于天下? 轻,则失本 ...

  • 道德经原成 道经二九章 天下神器

    此文章为非儒家思想的道德经专研文章,强调专业性,不具备娱乐性,观者慎入! 一.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 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非可执者也.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