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掌故】沈阳古城几条街名考

沈阳路

沈阳路共分3段,领48个居民里,长1.1公里,宽12米,是市内历史最悠久的主要交通干道之一。这条路是后金天聪五年(1361年)清太宗皇太极在明朝沈阳中卫城的基础上扩修沈阳城时修建的。

沈阳路初系皇宫、王府和六部公署所在地。东段路南有敬谨王府(俗称金王府),路北有庄王府和成亲王府(今沈河区城建局机关西北处),西南角有吏、户、礼3部的公署,坐东朝西,自北至南并列。西段东段路北有肃亲王府和饶余郡王府。路南有工、刑、兵部的公署,坐西朝东,由南向北齐坐。中段路北建有皇宫(即今沈阳故官),东端文德坊(即东华门)、西端武功坊(即西华门),骑路而立。今各王府、六部公署不复存在,唯皇宫经国家拨款几经修葺,保护完善尚存,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天街

通天街有两条,一条在城内,北起军署街(名废,即今沈河区沈阳路二段宫前里南缘),南至南城墙内,长约300米,宽5-7米;另一条在城外大南街与小南街之间,北起南城墙外的音徽半街(今大南街一段音徽东里和小南街一段音徽西里之间),南迄柴草市南端,即今沈河区小南街三段通天南里附近,长约800米,宽5-8米。1957年沈阳市街路名称和门牌整顿,将原“条”状胡同更为现在的“块”状里时,两条街的两侧门牌均划归里内,通天街名即废。

此街于明代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由指挥闵忠依元代沈阳路旧城修筑砖城、四门和城内十字街时始筑,初为土路,系城内和南门(保安门)外的南北向主街。北起北门(安定门,明末改称镇边门,清代俗称九门),南经南门抵南廓,全长约2200米,宽6.7米,当时街名无从考查。

1627年前后建皇宫东院和东、西辕门时被占(今故宫中院东墙外东院西侧即是),截成两段。北段即尔后之红墙胡同和广生堂胡同;南段长1100米,始称通天街,意为通往皇帝(天子)之居处。1631年清太宗皇太极增拓改修沈阳城,变四门为八门,更十字街为井字街堵塞南门,另于左右辟大南(德胜)、小南(天佑)两门,此通天街又被截成两条至今。通天街已有600年历史,是沈阳最早的街。

萃生里

位于沈河区沈阳路三段的萃生里,因里东原有萃升书院而得名,据史料记载,萃升书院原在小南门里,奉天府府丞公署东,已废,乾隆初元,盛京工部侍郎李永绍在学宫(儒学之宫一一文庙,今沈河区朝阳街第一小学校)右边(即今萃生里东)建立义学,不久就改称沈阳书院。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欧阳谨揭将萃升书院的牌子安在沈阳书院大门,并志说:“此前辈任蘅皋先生奕玺所额也。康熙已亥(1719年)阅今四十四年,即修其堂,存此以不忘于初创云。”从此,萃升书院之名又显昭著、而沈阳书院之名且渐衰微。萃升书院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改为校士馆,聘请清朝广宁举人辽东三オ子之一刘春为主讲。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书院遂为义和团驻地;义和团失败后,遭沙俄军队之毁,自此之后,历为府尹、知府、提学等公署。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奉天教育会设此,几经修葺,尽复旧观。尔后,教育会移出,民国十七年(1928年)招生设学,聘请国内名流学士讲授经史文学,仍名为萃升书院。门前称书院胡同。

1957年沈阳市进行街道名称和门牌整顿时,将书院胡同、景祐宫胡同、高丽馆胡同、东横街的一部分,改称为萃生(升谐音)里。

笙诗里

位于沈河区小南街三段的笙诗里,里东在清代有条笙诗胡同,是以《诗经・小雅》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佚诗而命名。这六篇诗文虽佚,但序义尚在,于是在《仪礼・燕礼》中都用作笙奏的乐谱。据《仪礼・乡饮酒》记载,歌唱《鹿鸣》、《四牡》、《皇皇者华》(诗经小雅篇名),笙奏《南陔》、《白华》、《华黍》;歌唱《鱼丽》、《南有嘉鱼》、《南山有台》(诗经小雅篇名),笙奏《由庚》、《崇丘》、《由仪》。或以为歌与笙同时合作,相依为节,有如现在的“伴奏”,旋律优美,娓娓动听,故称“笙诗”,也称“六笙诗”,1957年沈阳市街路名称和门牌整顿时,将笙诗胡同、德清当胡同、板井东胡同、张耳包胡同的一部分改称笙诗里。

文化里

位于沈河区大南街一段的文化里,是以里内原有一所贫儿学校普及文化而得名。

贫儿学校系1919年由阎宝航等人始创,以普及沈阳贫儿文化为宗旨的免费教育事业。1923年迁此,在原双泉浴室西侧,建青砖木结构2层小楼1幢12间,门房瓦房6间,又在辉宗寺旧址建瓦房9间,始称贫儿学校总校,校前一带称文化里。

“九・一八”事变后,贫儿学校停办,校址今为教育界职工住宅。

1957年沈阳市街路名称和门牌整顿时,将大南街、大南西小什字街、大南西顺城街的一部分和原文化里合称文化里。

龙凤里

位于沈河区大南街三段的龙风里,是以里内的龙凤寺得名。龙凤寺原名极乐庵,建于清初,又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和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重修。相传康熙皇帝东巡时偕妃曾去此庵,故改名为龙凤寺。这座坐北朝南四合院式的寺宇,占地1100平方米。进入山门,即是宽敞的大院,大院东、西两侧各有配房3间,北部正面是建于高台的3间大殿,台离地面高约1米,殿前沿砌有5级青石合阶,殿宇宏伟壮观。全部寺宇仍存,现皆为居民住宅。

1957年沈阳市街路名称和门牌整顿时将大南街、华岩寺胡同、官烧锅胡同的一部分改称龙凤里。

伊周里

位于沈河区大南街二段的伊周里,里南清代时有条伊周胡同,是以人命名,“颂人才德”之意。

伊周是伊尹和周公的合称。伊尹,商初大臣,帮助汤攻灭夏桀。汤去世后,历佐ト丙、仲壬二王。

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姬姓,周武王之弟,名旦;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称为周公。曾助武王灭商,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他摄政。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主张“明德慎罚”,礼贤下士,广纳人オ。其言论见于《尚书》的《大诰》、《康诰》、《多士》、《无逸》、《立政》等篇。

1957年街路名称和门牌整顿时将伊周胡同和杨觉寺胡同的部分改称伊周里。

丙吉里和仙居里

位于沈河区小南街一段的丙吉里和仙居里,是一组有趣的关联性地名。清代丙吉里东有条丙吉胡同,仙居里东有条仙居胡同,是以“丙吉治巫”的典故而得名。

仙居胡同清代住有几家“跳大神”的巫婆神汉,家奉“仙案”,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以迷信为业,远近闻名,故称“仙居”之地,胡同因此得名。丙吉系西汉大臣、字少卿,“本为鲁狱吏,累迁廷尉监,治巫蛊之狱”。相传他从此发迹,故有“丙吉治巫”之说,胡同以其人得名。

1957年沈阳市街路名称和门牌整顿时将丙吉胡同、画阁胡同、小南西小什字街的一部分改称丙吉里;将仙居胡同张孝廉胡同、洋楼后胡同、丙吉胡同的一部分改称仙居里。

成德里

据史料记载,位于沈河区沈阳路一段的成德里,里内原有承德县公署。最早的县公署在今成德西里市第三中学西北隅,公署院落三进,原系推宫署。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四月,清政府在盛京(今沈阳)设奉天府;康熙三年(1664年)六月设承德县为奉天府首县,改推宫署为县公署;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设置奉天省,辖奉天府等宣统三年(1911年)二月承德县建制撤销,其地归奉天府直辖,公署旧址旋设政治研究所、二十七师军医处。历二百四十余年,经94任知县,皆驻此为署。

1913年1月,改奉天府为奉天县,尔后又改称承法县、沈阳县,县署始迁于原府治,即今成德里内。

华岩里

位于沈河区大南街二段的华岩里,清代里南有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小道各一条,分别称后华岩寺胡同和前华岩寺胡同。1931年后,合称华岩寺胡同,是以里内的华岩寺而得名。

华岩寺系明代永乐十三年(1415年)昆卢波第十三代和尚如本创建佛殿、山门各一座,清乾隆六年(1741年)经性福募地重修,初具规模,每逢望朔,善男信女进香不绝。以后由于住持变迁,香火衰落,1931年3月又由恩明白重修,旋即被张作霖的军需处长强购改置私人花园。1956年始为居民住宅。1957年沈阳市街路名称和门牌整顿时,将二道岗子九间房、华岩寺胡同的一部分改称华岩里。

祥安里

位于沈河区大南街一段的祥安里,里南清代有条吉祥庵胡同,是以吉祥庵而得名。吉样庵又称南吉祥庵,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有山门、大殿、东西配房各3间。尔后,又于后院建拜经楼一座。1919年重修。清末至民国初,香火盛极一时,以后由于比丘尼变迁,庵貌减颜,渐趋冷落。庵殿房舍现为居民住宅。

1957年沈阳市街路名称和门牌整顿时,将辘撸把胡同、吉样庵胡同的一部分改称祥安里,以祥庵(谐音)得名。

作者:王正

你若喜欢,请点个在看

(0)

相关推荐

  • 漫步沈阳3:民族南街的神秘建筑

    中午我从考场出来后,沿着民族南街向北走,路过昆明南街83号巷附近的时候,看看在高楼林立的路旁有一座低矮破旧的库房.这座房子看似破旧,但在当年一定不是普普通通的民房,看外探的雨搭,墙角的面包石,还有曾经 ...

  • 沈阳中街添新彩

    沈阳中街添新彩 2020年11月30日 沈阳有两条著名的商业街,一条是沈阳中街,一条是太原街.太原街是二十世纪初隨着铁路火车站出现兴起的.大清王朝在沈阳建都,毗邻皇宫的中街便开始商贾云集,至今300余 ...

  • 老北京的故事----贝子宏旿府

    老北京的故事(七五五)贝子宏旿府 10月13日,我写了固伦公主府,昨天决定去补拍照片.谁知道大取灯胡同在美术馆后街很往北的地方,过了大佛寺,才看见胡同口的车站牌子写着"宽街路口南" ...

  • 官宣!西城这处申请式退租正式下发通知!范围和补偿方案都定了!

    各位亲: 昨天刚说完东城简易楼腾退的事儿 马上西城就有了个重磅消息 此前小编跟大家介绍过观音寺片区腾退的消息 近日,大栅栏公众号官方发布了通知 这次官宣的信息中 范围是从哪到哪?涉及到哪些门牌? 补偿 ...

  • 【沈阳掌故】​古城奉集堡的变迁

    奉集堡为山间平原,位于沈阳东南28公里的塔山东南麓,沙河北岸,山清水秀,是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丹霍线公路从村中穿越,扼沈阳通往本溪.丹东的交通要冲,为历代兵家必争的重镇.它的历史,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许多 ...

  • 【沈阳掌故】古城的“门脸”

    古城的"门脸" 作者:胡乔 沈阳古城城门外的两侧称为"门脸",又称城墙外根(即今古城四面的顺城街.路). 沈阳古城一隅 东门脸 东门脸的最南端,清代是礁砟市,于 ...

  • 【沈阳掌故】​“文化大革命”中被毁掉的魁星楼

    在沈阳市大东区万泉河北岸,曾经有一所长方形的特殊古刹,叫"魁星楼".此楼规模不大,却颇有名气,是著名的沈阳八景之一一一<星阁晴霞>. 明清之际,许多地方都修建" ...

  • 【沈阳掌故】历史湮没了的长宁寺

    清初,在盛京声名显赫的长宁寺,今已荡然无存,只能从史籍中稽考了. 据<沈阳县志>记載:长宁寺"--在外攘关外西北五里今沈阳皇姑区西湖街二号),旧称'御花园',顺治十三年(1656 ...

  • 【沈阳掌故】法轮寺中的“欢喜佛”

    "欢喜佛"是佛教秘宗的护法天神之一,是佛坛上众金刚的领袖;后世将其看作主持男女恋爱之神.在北京雍和宫里,供有数十种姿式多样的欢喜佛,其中较大的一尊是几头一体,汉语名叫"大 ...

  • 【沈阳掌故】玛哈噶喇佛楼金佛被盗之谜

    位于沈阳北市场附近的实胜寺,院内有座玛哈噶喇佛楼,楼里面曾供有金佛一尊.在国民党时期,实胜寺的达喇感到金佛的安全没有保障,有被偷盗的危险,便决定平时不开佛楼门,如果有人拜佛,达喇嘛拿钥匙现开.不仅如此 ...

  • 【沈阳掌故】漫话东岳庙

    在道教传说中,东岳大帝是掌管人间贫富.生老病死的神仙.自古以来,上至帝后王公.下至贫民百姓,都要对它顶礼膜拜. 沈阳东岳庙会 沈阳也有"东岳庙",因东庙大帝又名"天齐神& ...

  • 【沈阳掌故】五大落子班社

    二十年代,东北各大城市都可看到落子戏班的演出.其中警世戏社.洪顺戏社(北孙家班).岐山评戏社(南孙家班).复盛戏社.元顺戏社,被人称为奉天落子五大班社. 警世戏社创建较早,原名永盛合班,1917年改名 ...

  • 【沈阳掌故】神秘的“堂子庙”

    堂子庙原在大南门里路南.据文献记载,建于清初.庙外红色围墙高筑,庙内苍松翠柏林立两旁.各殿屋顶覆盖着金.橙.黄.绿各色半圆形琉璃瓦,交相辉映.大殿之前,立着神杆,高有丈余.神杆,满语称为"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