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8】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这部改编自作家吴晓乐的同名小说的台剧,是由六位编剧将书中的九个故事改编成五个单元:《妈妈的遥控器》《猫的孩子》《茉莉的最后一天》《孔雀》和《必须过动》。它跳脱一般亲子关系和教育题材常用的温情喊话窠臼,改编后的故事加入微科幻元素,让写实的生活日常,成了含有警世智慧的寓言。

其实,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又一次让我在压抑中不断地反思自己——

我是不是那个因追逐分数而日渐内心扭曲的老师,只关注到了成绩或者说不得不在考试的压迫下竭尽所能地提高成绩,专注于提高成绩;而我们的家长们又是不是剧中那些个妈妈爸爸们,因为而今的考试制度而形成了单一的成功价值观,忽略了个体差异性,在这高压社会中日渐迷失自我的可怜人。

你的孩子是不是不太优秀的小伟,编造了谎话欺骗了你,而你却选择了可以让他的日子日复一日的定格在某一天的遥控器,从此用这一份畏惧控制他的人生,只要他不听话,便可以“重头再来”;你的孩子是不是成绩很不理想的阿衍,面对家族里成绩优异的堂哥堂姐们,他总是最无足轻重的那一个,却又是最渴盼关怀的那一个,在父亲的拳打脚踢中他最终选择了极端的方式来获得内心的释放;你的孩子是不是品学兼优的茉莉,她漂亮善良才华横溢,却始终活在母亲的高压下找不到自信心;你的孩子是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将自己的天赋和才华跟孔雀交易的巧艺,在欲望的一次次满足中贪婪的她和家人为了自己的目的都与孔雀做了交易;你的孩子是不是从出生就被赋予了需要鉴定考来决定家长命运的若娃,

然而,你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你的孩子,在你的心中,早已经变了模样——

是自己可以随意操控的人偶玩具,只要不听话,就可以重来,不断地修正人生,不断地重复错误,在这样的重复中迷茫无助甚至是放弃,小伟的女朋友说,你为什么不反抗呢?他只是无奈的摇摇头说:“我只是想要过得简单些,相安无事就好。”是啊,面对妈妈的逼迫和控制,乖乖听话是最简单的办法,却是最无奈的选择,当小伟握紧能成为妈妈操控自己的把柄的遥控器时,妈妈大喊:“我还有另一个”的时候,小伟义无反顾地按下了返回键,回到了他们邂逅的美好时刻。

是自己可以光耀门楣的资本,没有了好的成绩,就给自己丢了面子,妈妈把所有的伤都归咎于阿衍的成绩差,她容忍老师责罚,容忍爸爸责骂,只是为了让阿衍能够考过级,能够让自己有面子。孩子,在妈妈心中,只是满足自己的工具。

是妈妈口口声声地说如果不是你,我早就当上教授的指责,是妈妈信誓旦旦地说你的第一名是因为我的监督和教导,同样是妈妈可以拿来炫耀的资本,茉莉,如此优秀的姑娘,却活得痛苦压抑。

是为了让别人看得起挤破头也要去上的私立学校里,心态日渐扭曲的巧艺,她是个那么有才华的孩子啊,却为了能不被同学们嘲笑选择了跟孔雀交易,孔雀是什么呢?她放弃的是自己最宝贵的才华,她放弃的是最真实的自己。但她的眼睛变了,身体开始长毛,快要变成孔雀的时候,妈妈依旧想着要让弟弟去念贵族学校,甚至不惜自己变成孔雀。

我们可以从镜头里发现自己的影子,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甚至是一次毫无顾忌的决定和争吵,往往就是这些看似平静的生活,藏着父母难以察觉的问题,我们习惯于发号施令,听不见或者不愿意听孩子的想法。长此以往,孩子也放弃和父母沟通,把自己的心事都藏起来。

但看不见的问题不代表不存在,它只是缺少一个爆发点。电影使用最极端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深思。

正如纪伯伦《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所说: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要向他们学习,
而不是使他们像你,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
也不会在昨日流连。
纪伯伦

我深深地相信,绝大部分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只是我们常常选择了错误的方式,对孩子的“爱”用力过猛,常常以爱为名,把自己和孩子困在“成绩至上”的牢笼里。其实,所谓父母子女一场,最好的状态是相互成就。

所谓爱,应该要尊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