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阅读理解题:到底是先看文章还是先读问题?让高分帮你选择,最好的答题方法……
有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问:老师,在做阅读理解的题目时,到底是先看问题还是先看文章呢?先看问题,但是在文章中又找不到问题的答案。先看文章,等看了问题,再需要看一遍文章去找答案,这不是在考试中又拖延了时间,到底哪一种答题方式最好呢?语文考试中,会有一些应用技巧,答题的时候,找到了套路可以帮我们规避一些问题。但是阅读理解,考的是我们的阅读能力,一定是先阅读再解答。为什么老师会教给学生们先看问题?这是因为我们在做题的时候,要充分了解题目的考察方向,也就是这道阅读理解题是考我们什么能力。
从问题中找到一些关键题点,这样在阅读的时候,我们也有重点,考试需要争分夺秒,对阅读能力本身不好的同学,掌握一些考试技巧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想得到高分,我们还是应该先看阅读素材。阅读理解考的是综合文学素养,离不开课本的阅读训练目标和单元学习目标,出现在阅读理解中的每一个考点,都是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学过的知识点。所以在考试前,我们对阅读的复习和积累是什么?就是课文的学习记录。
在课堂上和语文老师是怎么梳理课文的,使用的这些阅读的技巧和方法,也可以应用的阅读理解的考题中。我们在学习一篇课文时,语文老师一定是先带领同学们熟读课文,尤其是在预习的时候,就要求同学们先把课文读熟,再来解决课后的问题。也是先从阅读的角度来理解课文之后,再带领同学们处理需要掌握的阅读问题、文学鉴赏等等。那么考试中,尤其是小学阶段,在阅读理解的题型上,肯定是需要阅读2遍以上的,第一遍先通读,第二遍阅读了问题后再读,这才是正确做好阅读训练的顺序。
1、先读题目的影响
老师要求学生在解答阅读理解题目的时候,先看问题,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不了解整个班的阅读能力。大部分没有阅读能力或者没有阅读习惯的学生,在阅读这一块是没办法进行有效阅读的。效率很低,通过文字获取信息的能力很差,学生根本没有把文章读完,就开始在文章中找问题找答案了,对于三四年级的同学,刚开始接受阅读理解题,小短文还尚且能把握,一旦是超过800字的长文,就无法看懂了。文章越长,结构也越复杂,主题也不明确,都需要学生们去精读才能获得有效信息。所以先读题目,是无法带着问题阅读的,相反,因为要在内容素材中找答案,学生们会反反复复读题,找关键字,找题点,这并不是一件高效率的解题方法。
阅读理解和阅读是不一样的,阅读理解是能力训练,在答题习惯下,学生培养的不是读文章的能力,而是解题的能力,所以如果看不懂文章,即使是看懂题目了,也无法从文章中找到有效信息。到了高年级,随着阅读越来越难,先读题目只能让学生更加看不懂文章。在单元训练中,课本里的阅读要求,都是先阅读再解题。说明看是第一步,只有先看懂了文章,才能理解题目,明确考点。同学们在日常练习的时候,可以通过对课文的加强阅读,确保看懂之后,再来做题。保持一个阅读理解的答题习惯,在考试中是很重要的。
2、先读文章,如果看不懂怎么办
先读文章,如果看不懂怎么办?那就多看几遍,很多同学都担心,万一在考试中,在阅读理解题上花费了太多时间,作文就没时间写了,其实,就算你不把时间花费在阅读理解题上,你的作文依然也很难得到高分。考试的时间划分,是需要根据题目的难度,如果在阅读能力上有所欠缺,那么在写作练习上,也不会那么顺畅。阅读的能力是要在日常进行积累的,抓好每一次的预习练习,熟读课文,尤其是课外阅读的拓展,只有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才能在考试中争取多的答题时间。合理规划答题时间,也是阅读能力中必须要掌握的技能,需要在日常进行练习。
阅读理解的考察原则就是读懂文章,理解文章,考点考的就是理解。所以想得高分就需要看懂,看懂是唯一的答题前提,答题是有技巧的,包括如何排除选项,选择正确的哪一项,可以通过一些取巧的方法来实现,但看懂只有提高对文字的理解力,才能看懂。这是没有捷径的,大量的阅读,培养了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语感、速度,这才是阅读能力提高的唯一办法。小学阶段没有积累阅读,到了初中也很难进行提高。解答阅读理解题目的高分选项,我们应该先练阅读的速度和理解能力,再来带着问题找答题的技巧,希望同学们不要把顺序搞反了,无法提高学习的效率。
3、在日常如何进行阅读的积累练习
阅读能力既然是在日常进行提高,那么就不是靠大量阅读多少本书为考核标准的。而是真正看进去了,从阅读理解答题的角度和逻辑进行阅读练习。家长辅导和督促的时候,也可以在每周安排1-2次阅读练习,针对解题技巧的阅读练习,通过通读文章——理解题目——再次通读——找到答案的顺序,去复盘和练习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
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语文课堂上,和老师学习的文章梳理方法,找出重点关键的句子,获取相关的答题信息,才能提高阅读理解的答题准确率。请同学们记住:做阅读理解题,一定要先看文章,再读题目,没有读懂文章的能力,自然也练不成解答题目的技巧,高分就得这样选择和练习,大家懂了吗?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