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2021年3月27日刊精彩文章导读

原计划每天发推文一篇,说明自己在读词典。

BUT,实践证明:说得容易做着难。要坚持下来,真不容易。

这周还真有些事情。我们每年3月份调薪。在职场的朋友应该知道,这个月是最不稳定的时候:

1、聪明一点的员工开始抓住机会找领导各种诉苦,申请工资能多涨点。

2、有些员工根据表现知道自己涨幅不高,开始找工作跳槽。

3、还有一部分员工蠢蠢欲动,等发了工资,掂量是否达到预期,再决定是走还是留。

我们公司通常离职率在25%左右,在软件行业属于比较正常的水平。我所负责的开发部门,大约有一百多人,要想一个都不走,也很难,但自己不希望有大的波动。

这段时间经常晚上接到电话。如果是普通员工打过来,99%不是好事情。讨论主题只有两个:“生活不易,申请涨薪”或者“干得不爽,坚决离职”。

心累。也就没有了写文的心情。

还好,这一波离职潮基本结束。团队总体尚好,核心人员和骨干基本挽留了下来。

这周微信里有些朋友问我,看《经济学人》有什么好处?你痴迷这本杂志为了什么?有中文翻译吗?你通常3-4点钟起床,干什么?

这些问题比较典型。做个集中答复吧。

看《经济学人》有什么好处?

如果带着功利心来讲,短期看不到任何好处。要考研的话,不如看教辅资料;想跳槽外企的话,不如参与专业的口语和听力培训。

我看《经济学人》纯属爱好。以我目前实力,我看不出杂志中的遣词造句,欣赏不出英语句子的美感,更别指望能用英文写作。

已到而立之年,做一件事,更多是站在实用性考虑。那么,我看《经济学人》,主要是为了吸收不同的想法和观点。

现在这个社会,最稀缺的能力是独立思考。咱们看众多自媒体,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不断制造新闻,挑起对立情绪。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自己很容易被带节奏,成为其中的韭菜或帮凶。

比如,前段时间,有则新闻说手术医生累了喝了一瓶葡萄糖输液,然后有人发帖质疑,医生喝的输液费用算到了患者账单上。而后不少自媒体难得抓取这个兴趣点,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煽动医患关系。

然而,事实真相其实是医生做了一天手术,在手术室无法吃饭,只能靠喝葡萄糖补充点能量,而且费用计入医院。但了解真相后又有何妨,作者只是为了赚取流量。

所以多看看外刊,看看别人的批评文章,多少能让自己保持清醒。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难以黑白分明,但我们可以多些渠道看待同一个问题,这样也可以让自己的思维更开拓。

你痴迷这本杂志为了什么?

其实不能叫痴迷。一天时间很少,新闻太多,杂志太多。我们很难有精力把优秀的杂志看完,所以只能挑选一本杂志作为重点来看。从文风和严谨程度来看,我更偏爱《经济学人》。

你通常3-4点钟起床,干什么?

工作呀。你以为呢。大清晨的,谁不想睡个懒觉。若非生活所迫,谁愿吃苦受累。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不学不努力就意味着落伍被淘汰。

企业老板都是资本家。你没有价值的时候,他不会谈什么兄弟感情,直接可以用上百种法子Kill掉你。只有拼搏,给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才能稳住自己的位置,同时带来丰厚的回报。

《经济学人》杂志有中文翻译吗?

这个真没有。一方面我才疏学浅,不想翻译出一篇错误百出的文章,误人子弟。另一方面自己真的很懒,看完一篇文章,记住几个观点,就过了,一般不会再看第二眼。

我个人建议,无论是考研,还是以个人爱好为目的,建议不看翻译。因为假如有中文翻译的话,没多久,你会习惯于侧重看中文的。

咱们读原版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语感,了解新观点。这就如游泳,你刚开始带着救生圈练习游泳,但最终还是要脱离辅助工具在水中练习。

可能会因姿势不对,喝几口水,然而,等你熟练之后,就可以真正享受游泳带来的乐趣。

当然也有不礼貌的读者,加我微信后,直接来了一句:充什么大V,你看得懂吗?

我也没说我全部看得懂呀。但我的老师很多:加我微信的朋友,有很多高校老师和英专学生。有他们的帮助,不少句子还是可以搞懂的。

具有阅读《经济学人》爱好的朋友,大体有三类:与英语专业有关的学生或老师;考研党;心头一热想看原版杂志的学生或有文化的工作者。

在这种情况下,加我微信的朋友一般都非常有素质。当然这个读者属于特例。

废话太多,转入正题。按照惯例,展示本期的杂志封面。

很特别吧。没涉及政治话题。

这张封面海报,科技感十足,一条光束在烧杯的折射下呈现出七彩颜色。封面标题为《Bright side of the moonshot:Science after the pandemic》(探索的曙光:疫情之后的科学)

对应的社论《Science after the pandemic》(疫情之后的科学)P9 重点讲的是生物科学在疫情中的作用。

随之还有篇深入讲解文章:Briefing栏目的《RNA medicines》(RNA药物)P18

另外,本期的科技季刊《Responding to covid-19》(对新冠的响应)P41 共计7篇文章。可以配合阅读。

另一篇社论《Bangladesh at 50:Mid-life crisis》《50岁的孟加拉国:中年危机》P11 较有意思。孟加拉国已建国50周年,虽然总体经济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中年危机”,可能发展将停滞不前。

孟加拉国,面积小,人口众多,政治混乱,但人民的生活质量好像还行。为什么呢?文中提到了两点原因。自己来看吧。

在Asia栏目有篇辅助文章《Bangladesh turns 50:From rags to stitches》(孟加拉国50年:从破布到缝线)P33,可以配合阅读。

与疫情有关的国家,再说个巴西。话题较为沉重。我昨天在CNN看到一篇新闻,就提到巴西不少年轻人得了新冠,并引发死亡。

我们可以看看杂志在《Covid-19 in Brazil:Variants on a theme of disaster》(巴西疫情:新冠变异病毒带来的灾难)P29 里提出的观点。

与我们的话题,有一篇关于冬季奥运会的,少不了牵扯人权。敏感话题,不解释。

茶馆专栏《Still a man’s world》(还是男人的世界)P40 介绍的是中国式离婚中,女性仍处于劣势。文章易懂,值得一看。

与中国企业有关的文章是《Billing, billing》P58,介绍的是中国的YouTuBe —哔哩哔哩。

看到这儿,本期文章就大致翻完了。是不是想品尝原版英文杂志的乐趣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