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7个方法,掌握高效阅读的技巧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从而达到高效阅读,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家长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而一提到“阅读能力”,
家长们总会下意识地与考试中的阅读理解联系起来。
但真正的阅读能力并不是简单的解题能力,而是轻松、高效的阅读,并把阅读内化为自己习惯的能力。
不可思议的阅读量除了阅读意识强之外,更与孩子平时的阅读习惯、技巧息息相关,具备这种能力之后,
成绩的上升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01
安排固定时间伴读
家长可以和孩子商定,每天固定一段全家阅读的时间,非紧急情况不要更改。
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读书。
另外,在阅读期间,请家长不要打断孩子的阅读,让孩子在最轻松的状态下读书。
如果想提醒孩子注意坐姿啊、调整好眼睛和书的距离啊、不要躺着啊等等,最好还是忍一忍。
02
广泛阅读,拓宽阅读面
曾经看到过一个这样的问题:
“阅读能力差是什么体验?”最戳心的回答是:“考试连题目都读不懂!”
每个字都认识,组合到一起脑子就一片空白,这种情况如果出现在考场上,那就太可怕了。
要避免这种情况,
唯一的办法就是拓宽阅读领域,阅读多种文本,如文学、科学、历史等等。
这不仅仅能锻炼孩子的阅读能力,能充实他们的知识储备。
这样,在未来遇到专业知识时,阅读才不至于成为孩子的障碍。
03
有效地“三次阅读”
对于大部分读者来说,“三次阅读”在语文课,尤其是小学语文课中经常被使用,在课外阅读中却很少使用。
所谓三次阅读:就是指一篇作品的阅读要有三个层次的要求,也就是回答三个层次的问题。
第一遍阅读后:回答文本说了什么、故事的主题是什么、文本里的人物有什么特点、做了什么等问题。
第二遍阅读:要理解一些疑难词汇在文中的意义,明白谁是故事的叙述者,文中某个部分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第三遍阅读:要掌握文本是如何组织和形成的。
这就要求学生去比较作者的其他作品,或者同一主题下不同文本的写作,要求学生从文本中找到证据,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观点或思想的。
不过,文学类和信息类文本在阅读要求和程序上是有所区别的。
04
写阅读日志,交流思想
写阅读日志可以很好地训练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和写作基本功。
在阅读的时候,写出能够联系到的其他方面,可以联系自己,也可以联系另一本书或另一篇文章,还可以联系世界上发生的其他事件,写一写这些联系,可以帮助自己理解文本的哪些内容。
这样就增加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05
提出问题,主动阅读
让孩子带着问题去阅读。
学会提问,写出问题或疑惑,并试着回答,这就是主动阅读。
比如:
这本书是小说类还是非小说类文学作品?
作者写一个这样的句子:我猜想… 是什么… 因为……
用疑问词(谁?做了什么?什么时候?在哪里?为什么?怎么做?)写一个句子。
然后回答你的问题。
06
读完不算完,能聊才算好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老师或家长孩子可以读同一本书,随后鼓励并和孩子一起“聊一聊”,谈谈喜爱和不喜爱的角色、情节,甚至可以畅想改写某个角色或某个情景。
有条件的话,一家人同样可以借鉴这个方法同时读一本书,并一起交流讨论,或者家庭成员可以分别介绍自己所读的书。
聊书时不必拘束,家长和孩子可以边做家务边聊,自然轻松。
07
选对书,少弯路
其实很多家长都会有疑惑,这种书要不要看;那种书要不要买;
几岁几岁的孩子,应该看什么。
因为市面上的新书总是层出不穷,即使跟着名校、名师、专家推荐的书单买,也不一定就是孩子喜欢的,或者适合孩子的阅读阶段。
其实对于书籍,选择的方法有很多讲究。
首先,所选书籍要符合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才愿意读;
其次,所选书籍要符合孩子的阅读水平,孩子才能读懂;
第三,所选书籍要与教育部语文课标对齐,才能帮助孩子更高效地提升语文能力。
然而,三叁阅读运用AI技术,测评出图书的难度级别Book Level(即文本难度值)。
同时,采用自适应方式,运用年级测评标准Grade Level(即年级水平值),清楚定位孩子的阅读水平。
通过将孩子的阅读水平及兴趣爱好相结合,为孩子自动匹配适合的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