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衰减症及防治

       危害

“肌肉衰减综合征”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病征。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人体的骨骼肌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地衰减。据报道,一般50岁以后,骨骼肌量平均每年减少1%~2%,60岁以上慢性肌肉丢失约30%,80岁以上约丢失 50%。而肌肉减少 30% 将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导致走路不稳、行走困难,甚至跌倒、骨折。一旦骨折长期卧床,又会加重肌肉流失、骨量下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而对老年人健康危害更大是在肌肉(主要是骨骼肌)流失的同时,常伴有脂肪组织的蓄积。这种既有肌肉流失,又见脂肪蓄积的表现,称之为“肌肉衰减性肥胖”。人过中年,常会发胖,而在日益发胖时,很少有人会意识到肌肉在悄悄地丢失。这种“肌肉衰减性肥胖”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韩国一项研究显示,老年人患“肌肉衰减性肥胖”者,男性为35.1%,女性高达48.1%,这类人患代谢综合征的危险性远高于“单纯肥胖”及“单纯肌肉衰减综合征”者。所以关注“肌肉衰减性肥胖”十分必要。

1.老年肌肉衰减的伴随问题
       低蛋白血症,体重下降,抗病能力下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生活质量下降,意外事件上升,并发症、死亡率上升。

2.老年肌肉衰减的其他风险
       味觉、嗅觉、咀嚼功能减退,食欲不振、消化功能下降,合成蛋白质功能下降,分解代谢功能下降,抑郁。

       肌肉衰减症原因及分类

欧洲老年医学会等根据发病原因,将“肌肉衰减综合征”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营养相关性三类:

原发性肌肉衰减综合征

主要指除了明显老化,没有其他任何原因。主要是中老年人。

继发性肌肉衰减综合征

包括活动相关性和疾病相关性肌肉衰减综合征。

活动相关性肌肉衰减综合征 可能是由于长期卧床,久坐的生活方式,或零重力条件所引起。

疾病相关性肌肉衰减综合征 即合并有心、肺、肝、肾、脑等器官功能衰竭,炎症性疾病,恶性肿瘤或内分泌疾病等。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心脑血管疾病等。

营养相关性肌肉衰减综合征

主要由于能量和/或蛋白质摄入不足(素食为主的饮食,户外活动少,紫外线照射及维生素D合成减少),胃肠功能紊乱,消化吸收障碍或服用某些药物,造成厌食,不科学减肥导致患病者等引起。

如何诊断

当老年人出现骨骼肌量减少、肌力下降,伴(或不伴)肌肉功能下降时,就可以诊断为该病。其中,骨骼肌量的减少是诊断的必需条件。哪些检查可以测量骨骼肌量、肌力以及肌肉功能呢?

1、骨骼肌量的检测

骨骼肌量检测的金标准是用CT和磁共振(MRI),但是这两种方法成本高,并且CT放射线暴露剂量较大,限制了在临床上的应用。现在多采用双能X线吸收谱(DXA)来测量骨骼肌量。双能X线吸收谱能有效区分肌肉组织、脂肪及骨矿质,测量准确性高,且放射线暴露少。

一般采用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来诊断少肌症。

[RSMI=四肢骨骼肌量(kg)/身高平方(m2)]

当RSMI低于相应族群健康青年人平均值2个标准差时即可判定为少肌症。

正常平均值

男性: 7.26 kg/m2

女性: 5.5 kg/m2

但是,并不是所有医院都有双能X线吸收谱这种检查设备,仅在一些大医院配有该仪器,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因此也有医院用生物电阻抗法(BIA)代替双能X线吸收谱来测量骨骼肌量。生物电阻抗法可用来估计脂肪和肌肉组织的量,应用简单方便,适用于卧床病人,但缺点是误差较大。

2、肌力测量

目前主要通过测量握力、伸膝等长力矩等来评价肌力情况。握力测量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易行。

当男性握力<30千克, 女性握力<20千克时需考虑为握力下降。当然在握力测量时要考虑到一些上肢骨关节疾病会影响到测量结果,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手骨关节炎、腕管综合征等,因此在评价握力时要综合分析。

3、肌肉功能测量

用来测量肌肉功能的方法有常规步速测试、6分钟行走测试、爬梯测试、量表测定SPPB等。

常规步速测试比较简单,常用来作为筛查工具:让老年人按日常步速行走4米,记录步速,如果步速≤0.8米/秒(m/s)时就需要警惕是否患有少肌症。

骨骼肌量及肌力的测量都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而步速测定则要简单方便许多,不需任何设备。因此,对于一个老年人,如果怀疑有少肌症,可以先用简单的步速测定进行筛查,如果出现步速≤0.8米/秒,则再测量骨骼肌量,若骨骼肌量也减低,就可以诊断为少肌症;

如果骨骼肌量是正常的,则不考虑该病,需要进一步检查是否有其他疾病;

若步速>0.8米/秒而高度怀疑该病时,则可以进一步测量握力,当有握力下降,则再行骨骼肌量测定,如果同时有骨骼肌量减少,也可以诊断为该病。

如何防治

“肌肉衰减综合征”的防治,包括激素和营养补充,以及抗阻力运动三个方面,其中“抗阻力运动”和“加强营养”是防治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的两项重要举措。。

激素补充,曾有试用生长激素、睾酮、雌激素的报告,但因发生多种副作用且效果不稳定,尚无明确结论。

抗阻力运动是防治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的有效方法,诸如使用哑铃、杠铃、拉弹力带等健身器械运动等。日常爬楼梯、骑自行车也是很好的抗阻力运动。建议坚持每天进行相当于6000步的身体活动,对预防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有一定的作用。

加强营养,应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重点加强蛋白质营养。

(0)

相关推荐

  • 亚洲肌少症最新共识新鲜出炉!

    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 AWGS)关于肌少症的诊断及治疗共识2019最新版于昨日刚刚发布.小编在此为大家总结新版共识的更新要点. AW ...

  • 「肌少症」向你发出的信号,有哪些?

    三甲医院专家都在这   三甲天团 孙建琴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营养中心主任.教授 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前主任委员 上海市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兼临床营养分会主任委员 "人老,腿先老" ...

  • 肌少症 (Sarcopenia)

    定义 肌少症(sarcopenia)或称"肌肉减少症",由Rosenberg于1989年首次命名.国际肌少症工作组将肌少症定义为:"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和/或 ...

  • 肌肉衰减症

    危害   "肌肉衰减综合征"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病征.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人体的骨骼肌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地衰减.据报道,一般50岁以后,骨骼肌量平均每年减少1%~2%,60岁以上慢性肌 ...

  • 第一届体重管理学术会议精彩回顾——于康教授《肌肉衰减症的医学营养管理》

    2021年5月8日-9日,第一届全国体重管理学术会议暨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体重管理专业委会成立大会在深圳顺利举办!大会由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指导,体重管理专委会主办,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北京大学深圳 ...

  • 于康:肌肉衰减症的营养干预

    于  康 肌肉衰减症是指年龄相关的进行性肌肉质量减少.肌肉力量减弱.肌肉耐力及代谢能力降低.肌肉功能减退,并由此导致衰弱.生活质量下降.身体残疾.死亡风险增高等不良结局的疾病.2016年,肌肉衰减症被 ...

  • 警惕老年肌肉衰减症——活到百岁31

    专家说:20多岁时是身体最强壮的时期,肌肉功能下降可能开始于35岁左右,并以每年1%-2%的速度下降,50岁后下降速度开始加速,60岁后进展加速,75岁后下降速度达到顶峰. 前卫生部副长王陇德的&qu ...

  • 于康:肌肉衰减症无药可治,可通过营养干预改善 | 搜狐健康课·精编

    于康:肌肉衰减症无药可治,可通过营养干预改善 | 搜狐健康课·精编

  • 精彩报告|于康:肌肉衰减症临床诊疗及营养管理新进展

    7月19-20日,第一届营养创新大会在北京顺利召开,大会分为四个议题,共二十六场科技报告.报告内容涵盖循证科学.食品创新开发.食品营养.临床营养.皮肤健康和食品法规等领域.本文整理了北京协和医院于康教 ...

  • 【黄月】你不是懒,只是得了肌肉衰减症?!

    作者:黄月 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营养科注册营养师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在读硕士 擅长:慢病膳食营养指导,医学减重等.参编<肾病营养一本通>.<做全家人的营养师>,在核心期刊发表 ...

  • 【科普营养】你不是懒,只是得了肌肉衰减症?!

    作者:黄月 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营养科注册营养师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在读硕士 擅长:慢病膳食营养指导,医学减重等.参编<肾病营养一本通>.<做全家人的营养师>,在核心期刊发表 ...

  • 防治肌肉衰减,改善肾病生活

    慢性肾脏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引起胃肠功能紊乱,以及需限制蛋白质的摄入等因素,导致体内蛋白质和能量物质储备下降,可以出现"肌肉减少症". 表现为低体重指数.低蛋白血症等.肾病患者作为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