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善而坚定,还有多远?---读《教室里的正面管教》有感

在濮阳,

有一簇看似渺小实则坚韧的“蒲公英”,

他们紧紧靠拢在一起,

默默生长,深深扎根。

他们凝心聚力,合作分享;

他们彼此借力,共同成长,

他们就是——“蒲公英”王红玉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成员们。

最早了解“正面管教”这个概念还是在“樊登读书”这个平台上,因为像这样的专业性较强的著作我没有勇气独立阅读,但樊登精彩生动的讲解让我建立了这样一种意识。不过,仅仅是意识,它只会在我想大声呵斥学生时提醒我,似乎还未能成功地控制我想要“发火”的冲动。然后是在“落实立德树人与创新型专业化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研修班上,听秦望老师分享自己的带班经验时,再次提到“和善而坚定”,这是正面管教的核心思想。秦老师给我们推荐了《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这本书,所以我下定决心研究到底什么是正面管教,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秦老师是怎么样运用这样的教育理念从带差班中获得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的。

这本书的作者简·尼尔森是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心理治疗师,也是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它建立在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鲁道夫·德雷克斯提出的相互尊重理论上,所以正面管教的重点是创建一个相互尊重和支持的班集体,激发学生们的内在动力去追求学业和社会的成功,使教室成为一个培育人、愉悦和快乐的学习和成长的场所。

鲁道夫·德雷克斯提出“孩子们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鼓励对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鼓励绝对不同于奖励,而且一些声誉卓著的大学数年的研究表明,奖励和惩罚对于长期的行为改变没有效果。现在的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多数还是基于奖励和惩罚的管教方法,因为这种方式能够立刻制止很多纪律问题,看起来很有帮助。可是,对学生造成的长期负面效果却没有得到考虑。

我们教学和班级管理上的困惑似乎能从这里找到答案,我们总是抱怨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积极性差,纪律方面的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无论老师怎样变换奖励或惩罚的方式总是有部分学生“无动于衷”,学生的不良习惯是否是家教的问题,我们都已经多次请家长到校座谈,为什么孩子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改善?很多时候,我们会抱怨中国不合理的教育体制,会抱怨社会问题带来的教育问题,会感慨家庭教育缺失带给我们的管理负担,在这样“忧国忧民”的思想下,我们心安理得地运行现存的班级管理模式,从未产生过质疑。可是问题依旧是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即使试图践行新的教育理念,也只是浅尝辄止,并把失败归因于大的教育环境,自己无能为力。

所以,进行正面管教,也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现在的管理模式是告诉学生去做什么,并且顺从会得到奖励,不顺从会受到惩罚。这样的方式往往会造成学生身体上的生理反抗,向大脑发送“抗拒”的信号。想想班内那些违反班规校纪的学生,每次接受惩罚时不服气的表情,和n+1次地犯同样的错误。而班内所谓的好学生们也在目前的奖励机制下,渐渐失去之前的积极性,甚至我曾被学生当面质问过“我们加分到底有什么用呢?(我们班现在实行的学生行为量化考核,组间评比的管理方式。)”我们想象中的对学生有刺激作用的管理方式并没有收到想要的效果。正面管教则是专注于问题的解决,鼓励学生思考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这样尊重地问造成的身体上的心理放松,向大脑发出的信号是“寻找答案”,这时学生感受到的是被尊重、对参与的感激、感到自己更有能力,并且通常会决定合作。比如,我们在发现学生迟到时会说“你怎么总是没有时间概念?为什么你就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按时到校?”如果用正面管教的方式我们可以这样解决:“为了保证我们每节课都能准时开始,不影响老师正常上课,也不用老师因担心我们的安全问题而给家长打电话,我们需要怎么做呢?”

学生就像冰山,冰山上是我们可见的学生行为,冰山下是学生个体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我们不能只处理行为上的问题,因为这样往往会让学生更加丧失信心,而学生所谓的不良行为往往是在学生相信自己没有归属、没有价值时采用的求存行为(即寻求存在感)。所以我们特别不喜欢的学生“接话茬”、“出洋相”的行为,不是大声地斥责或罚站等方式就可以解决的,批评和严惩可以短期有效,但这样的行为还会重复,甚至会带来更糟糕的效果,比如反叛、报复、退缩等。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说:“教育者最重要的任务,有人说是神圣的职责,就是确保没有一个孩子对学校丧失信心,并要确保入学前已经失去信心的孩子通过学校和老师重获自信。这与教育者的天职是一致的,因为只有孩子们对未来满怀希望和欣喜,教育才成为可能。”虽然我们无力对抗和改变大大的教育环境,但我们可以努力让班内的学生自信多一点,再多一点,帮助孩子们成为负责任、值得信赖、适应力强、机智、被赋予力量、有能力、关心他人和自信的人。

和善而坚定,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