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推文2111】服务离岸外包与出口经验
原文信息:
Berlingieri G, Marcolin L, Ornelas E. Service offshoring and export experience. 2021, Working Paper.
01
重要概念
1、服务外包:
指企业或机构保持生产经营链条不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把链条中的某些服务活动,通过契约的方式转移给专业服务机构,而自己则专注于核心性功能和业务的一种经营模式或经营战略。
可以对比我们较为熟知的制造外包,服务外包的交割对象是无形商品服务,制造外包交割的是有形物品或货物。一汽大众,出于节约成本、分工专业化的目的,把公司的财务管理、发动机研发和节能设计活动转移给外部厂商承担,这一活动就属于服务外包。
2、服务外包可分为:
国内(在岸)服务外包和国际(离岸)服务外包。如果发包方和承包方属于同一国家,所发生的外包称为国内服务外包;相反,如果发包方与承包方属于不同国家,则属于国际服务外包。本文的主要是针对离岸服务外包进行的讨论。
简介及背景
02
服务投入在塑造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中的作用是什么?尽管在大多数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五分之四以上,但在跨境贸易中,服务业仅占五分之一(WTO,2019)。服务以更为复杂的方式参与全球价值链,由于它们通常是制造业产品的上游投入,所以当按附加值而不是按流量总额计算时,它们所占的份额会增加(Johnson and Noguera, 2017; Miroudot and Cadestin,2017)。然而,从许多方面来看,这仍不能说明服务投入的实际贡献,因为服务往往可以由特定的目的地市场提供,其供应方式更多的以商业模式存在或者与人员流动相关,而不是直接的跨界流动(Andrenelli et al., 2018)。本文通过研究企业如何决定参与服务外包以及服务外包如何影响企业的出口策略进一步阐释这一现象。
服务投入是出口成本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有助于解释企业国际化的进程。一项关于法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新数据显示,对某个市场拥有较长出口经验的企业更有可能从该市场获取服务投入。本文在一个模型中解释了这一事实,企业最初是不确定是否进行服务外包,但是会在出口的过程中逐步进行选择。因为离岸服务外包相较于在岸服务外包面临着更多的沉没成本,只有当一些企业对自己的出口有足够的信心时,也就是获得了出口经验时才会决定离岸外包。
当前的文章更多的从行业层面分析了服务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重要性(Timmer et al., 2014; Miroudot and Cadestin, 2017; Heuser and Mattoo, 2017; Liu et al., 2020) ,但无法确定这是通过扩大企业的产品产出范围还是通过改变生产的投入实现的。一部分文献讨论了企业层面服务投入自由化对制造业绩效的影响(Arnold et al., 2011, 2016);一部分文献侧重研究服务出口,同时出口商品和服务的企业比仅出口商品的企业提高了出口产品的质量和价格,此外,同时进口商品和服务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率(Ariu et al., 2020)。
本文通过企业层面的分析,强调了出口经验(用出口期限的长短来度量)在接受离岸服务投入决策中的重要性,拓展了国际贸易中服务和商品之间关系的研究。
03
特征事实
图一描绘了2011年企业—目的地层面,向目的地出口的时长与企业接受出口目的地服务投入的平均概率走势图。基于这一现实背景,作者建立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企业进入一个新的市场,只有在目的地市场盈利能力得到确定后,才会投入更多的资源,接受更高的沉没成本,参与离岸服务外包。
数据来源
04
1、来自法国的企业数据,一项关于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活动的新调查(CAM),报告了2011年:①企业的核心业务及非核心业务;②企业参与的是离岸外包还是在岸外包,以及外包的目的地。
2、法国海关数据库:1996-2017年海关数据。
开始进行实证研究之前,作者进行了大篇幅的模型推导,其核心观点在于:
进入一个新的市场,意味着企业需要花费大量成本来建立分销渠道、学习制度和监管环境、用他国语言翻译产品标签、宣传产品和监控监管标准等,这一系列都属于服务投入。
本文认为,出口期限较长的企业能对出口目的地对应的市场盈利能力有更好的了解,因此更有可能将生产的一部分转移到海外市场,特别是针对出口活动的服务投入。参与服务离岸外包有助于企业避免了因在国外使用国内提供的服务而产生的调整摩擦。随后,文章提出了五个假设,并逐一进行验证。
05
实证研究:出口经验与离岸倾向
1、 通过出口目的地的服务外包
被解释变量 OFFiad:企业-服务活动-出口目的地层面的虚拟变量,企业i在2011年将一个给定的服务a外包给目的地d时则为1,其他情况为0。
核心解释变量Experienceid:“出口经验”企业开始向目的地出口商品累计年份数。控制了一系列企业-目的地层面的进出口特征,如进出口产品数量、进口总量、出口总量等;企业固定效应
,服务活动固定效应χ a,以及目的地固定效应
。
假设1:企业在出口目的地d国拥有更长的出口经验,在d国进行离岸服务外包的倾向更高。
结果显示,企业在出口市场的经验越久,越有可能发现其出口盈利能力,企业有足够强的盈利能力,进行离岸服务外包的倾向更强。证明了假设1。
2、来自其他市场的出口经验
前文主要讨论了企业出口目的地和接受的海外服务投入均来自同一国家的情况。然而,企业在b地的出口会产生“学习效应”,影响企业在d地接受服务投入的倾向。
这一部分旨在考察公司是否会根据他们在其他出口市场的经验在d国进行离岸服务外包表现出不同的离岸倾向。(Ⅰ)-(Ⅳ)用两种方法衡量在第三市场(除了d之外的其他国家)的出口经验:①在其他国家出口年份求简单平均;②除d之外的地区看为一个整体,只要当年向除d之外的地区出口,第三市场出口经验加1。(Ⅴ)-(Ⅶ)是将数据在出口目的地层面进行加总,进一步验证的稳定性。因此,无论是否考虑第三市场的经验积累,出口经验依然是企业在出口目的地进行服务外包的一个决定因素。
3、考虑出口目的地的市场特征
进一步考察出口目的地市场特征对离岸外包的影响。集中讨论了出口目的地的市场预期收益率(Eμ)和调整摩擦(τ)对企业参与服务外包的影响。
Eμd:目的地的真实GDP。
τ:目的地与法国是否拥有共同语言;同一区域贸易协定成员;相同的法律系统;同一货币;距离;目的地的法治执行情况;目的地的人力资本水平。调整摩擦表示各种能使得与国外供应商达成合作的因素,指标越高意味着降低了从他国进口服务的边际成本。
证明了假设2:越高的市场预期收益率、越大的调整摩擦,带来更高的离岸外包倾向。
实证研究:离岸服务外包的贸易结果
06
1、服务外包带来的贸易结果之一:服务外包与出口量
证明了假设3:参与离岸服务外包的企业会有更高的出口规模。
2、服务外包带来的贸易结果之二:服务外包与出口企业的退出
证明了假设4:参与了离岸服务外包的企业相对于没有参与的,在出口市场上企业退出率会更低。可能的原因:①离岸的企业避免了来自国内提供服务的调整摩擦;②更好的企业在进入出口市场时会选择离岸。
3、服务外包带来的贸易结果之三:服务外包与出口波动性
证明了假设5:离岸外包公司比选择在岸外包的公司更有可能保持出口的稳定。出口波动性的衡量:①2011-2017年出口量的变异系数取对数;②2012-2017年企业停止向该目的地出口的年数。
07
结论总结
企业开始参与出口是一项高成本、低频率的活动,进入新市场的企业可能希望将与出口有关的服务活动外包出去。选择在岸外包还是离岸外包取决于对公司在出口市场的盈利能力的预期。本文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联结了企业对离岸外包服务倾向与其在出口市场上的经验,通过这个模型企业可以更好的了解其在市场中的地位。实证结果表明,更长的出口经验增加了企业参与离岸外包的可能性。如果目的地市场更大、资本更密集、法治执行更好、与法国共享同一货币和自由贸易协定,企业向出口目的地进行离岸服务外包的倾向更强。其中,接受目的地投入服务的公司表现出更高的出口量、更低的退出国外市场的可能性、更小的出口量波动。
阅读启示:1、本文只有2011年的参与离岸服务外包的名单,但是海关数据有1996-2017年,以2011年为截断,向前可讨论对企业参与离岸的决策,向后又讨论了参与离岸之后带来的出口变化;2、在考虑出口目的地国特征上提供了更丰富的借鉴。
Abstract
Service inputs are a key component of the costs of exporting and contribute to explain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firms. A new dataset on the participation of French firms in global value chains reveals that firms with longer export experience to a market are more likely to source service inputs from there. We rationalize this fact in a model where firms are initially uncertain about how successful they are as exporters, but learn their export profitability as they keep selling abroad. Because offshoring requires larger sunk costs than domestic sourcing, some firms decide to offshore only when they become sufficiently confident about their export success, i.e., once they acquire enough export experience. More export experience in a foreign destination also induces firms to offshore within the boundaries of the firm rather than at arm’s length. The model implies further that firms are more likely to offshore when frictions in the provision of services between the domestic and the foreign market are greater. In turn, offshoring firms sell greater volumes, display less volatility, and are less likely to exit foreign markets. Exploiting our novel dataset, we provide strong empirical support for each of these predictions.
声明:推文仅代表文章原作者观点,以及推文作者的评论观点,并不代表香樟经济学术圈公众号平台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