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
第一,人的实践活动与自然界的二重化。一切旧唯物主义都把自然界看成是唯一的客观存在,认为人和社会只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把自然界看成是与人的实践活动无关的纯粹自然,忽略了人和人的实践活动使自然界发生的巨大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确实首先是一种自然存在物,但人的实践活动使人脱离了动物界,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使自然界二重化,即分化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自在自然一方面是指人类产生以前的自然界,另一方面是指人类实践活动目前尚未触及的自然界。人化自然是与人的实践活动相联系并且打上人的实践活动的印记的自然。既然人化自然是与人的实践活动相联系的,它就不是独立于人的实践活动之外的,而是随着实践活动发生变化的。同时随着实践活动的扩展,自在自然不断转化为人化自然。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时指出:“他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
大家知道,樱桃树和几乎所有的果树一样,只是在数世纪以前由于商业才移植到我们这个地区。由此可见,樱桃树只是由于一定的社会在一定时期的这种活动才为费尔巴哈的'感性确定性’所感知。”实践的观点把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旧唯物主义自然观区别开来。
第二,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旧唯物主义之所以仅仅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却陷入唯心主义,主要就是由于它缺乏实践的观点。
这样,一方面,它把人类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看成是纯粹客观的自在的东西;另一方面,它又把人的实践活动看成是纯粹主观的东西,从而也就把人的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社会历史看成是一种主观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必须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了有效地进行生产活动,人与人之间就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又形成一定的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从而就形成复杂的社会关系体系。因此,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归根到底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历史,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用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和生产方式的发展去说明社会历史的发展,也就是用物质的原因去说明社会历史,这才有了历史唯物主义。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
第三,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旧唯物主义只看到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没有看到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不断从事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从自然界分化出来的,并且必须依赖自然界才能生活。但是,人的这种自然存在与一般动物的自然存在又有根本的不同。一般动物是在消极适应自然的过程中维持自己的生存的,而人对自己的自然的存在是决不满足的,他要改造外部环境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因为人既是一种肉体的、有自然力的、有生命力的自然存在物,又是一种精神的、能动的、自主的存在物。这就注定了人一方面要立足于现实,在由必然性所支配的自然界中生活;另一方面人又不甘愿受自然界的种种限制,总是要在精神世界中创造理想生活,并通过实践活动把这些理想变为现实。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不断从事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才能生存和发展。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观点的基础。
总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正是在实践观点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超越了以往的全部哲学,成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