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的经济学课》第24周:生产的规律
导读:生产相关的方方面面
093.成本和产出
1.价格由需求量和供应量共同决定;(不变的是需求曲线,变化的是供应曲线的移动)
2.事前看和事后看:有时候很明显的势头最后并没有成为主流,有时候一些微小的事件最后成为事件发生的主要方向。
3.期是指个别生产要素可以调整,大量其他生产要素不能调整的情况;
长期是指所有生产要素都可以进行调整的情况。
4.经营和歇业:
经营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是摊销,跟商人的远见有关,对设备的折旧有不同的算法。【折旧和摊销只是报表中的数值而已,这些都是已经付出的沉默成本吧】不应该作为是否经营下去的决定条件。但是如果收入少于可变成本的话就很难继续经营下去,因为亏损了。【这是现金流的概念,现金流是负的话就很难继续下去,长期资产对应长期负债这方面可以忽略,但短期资产(如现金)的短缺对应着短期负债不能解决,就很难继续经营下去了】
5.生产速率和生产总量:
如果总产量不变,随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平均成本最终会增加(要的越急,成本越高,急迫导致浪费)
如果从长计议,慢慢规划,平均成本会降下来。
094.投资加速器效应
1.理想版:(更加夸张,更加敏感)
一个工厂销量的轻微变化,会导致它对机器的投资率产生剧烈变化。
因为销售量发生轻微增加,它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就会发生迅速巨幅的增长,如果销售量的增长开始减缓,对机器的投资的增长率也会明显的减下来,甚至掉头变成负数。
【因为机器是耐用品,可以用很久】
作用:
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是一个很好的晴雨表,是一个很好的指标,我们根据这个指标,来看整个社会对经济周期的预测。因为它会放大人们对未来预测的乐观和悲观。
2.现实版:(不会那么夸张,会悠着点)
人们会对这个投资加速器效应打一个折扣,如库存,空置,排队,延长设备折旧时间等等。虽然这样做不太经济,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看,从投资加速器效应的角度看还是利大于弊,因为先等等看清楚未来,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要看清这个突然增长的销量是偶然的还是长期的】
095.供应的真相
盈亏是由全盘计划项目来核算的。【从整一个公司的状况来衡量吧】
经济规模是向前探索出来的。我们永远在事前没办法知道规模要多大才经济,坚持到最后才知道这是胜利。(集装箱的例子)
产业集集群是供应的基本趋势。能够让需求者、购买者很方面的做出比较,而且还可以互相协同,互相帮助,互相抵消由于生产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最重要的是供应者聚在一块可以形成一个生态。
096.企业家精神
五花八门的企业家精神衡量标准;
不是单靠兴趣,而是一门产业,任何发明创造背后都需要大量投入才能完成。科学家必须跟风险投资家企业家制造商营销专家紧密合作。
制度创新带来产业兴旺:
知识确权的艺术
企业家精神的贡献占多大比重:怎么分饼决定饼能做多大。
创新创业中,热情很重要,当热情背后能让这个热情持续下去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制度,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