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第1家百货商场开办在清末:1900年1月8日先施百货开业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1900年1月8日:首间华资百货公司先施百货在香港开业。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百货公司从来都是洋人的专利,也是洋人自傲的一个理由。
清末民初的中国,是没有百货公司的概念的。
传承清代的特点,中国的店铺都是小型专营店铺。
卖衣服的,卖鞋帽的,卖布的,卖日用品的,卖家具的等等,各有各的店铺,各有各的行规。
大家看过电影林家铺子吗?
这就是民国时期小店铺的典型。
林老板是老板,从自己老爸手里继承了店铺,店里有几个老伙计。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另外,林老板还是两个徒弟,一个是当家的徒弟寿生,地位较高,可以独当一面。大家心照不宣,林老板将来,会将女儿许配给他,继承家业;另一个是小徒弟刚刚入行,打打杂,也就是混口饭吃,基本没有工钱。
林家铺子是一个杂货铺,什么都卖一点,主要还是生活日用品。
他们进货比较复杂,必须依靠上海的大商铺给货,必须现钱结算。
林家铺子同百货商店,是完全不同的。
它充其量只是买卖脸盆、牙刷、毛巾之类,其余只是有毡帽、头巾之类,种类有限,类似于今天乡下的小超市。
而百货商店则完全不同,可以看做是商业的新时代。
早在19世纪,西方就有很多有名的百货商店,我国则要等到1900年才有华人的百货商店。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900年1月8日先施百货,开设于香港中环皇后大道中172号。
它的主人叫做马应彪。
马应彪是广东香山人,文化程度很低,只读过三年书塾,十多岁还在村里拾粪。
到了1881年,17岁的马应彪为了谋生,去澳大利亚打工。
他从最底层的农工做起,在农场为华人老板种蔬菜。
马应彪非常聪明,很有商业头脑,没多久就发现了商机。
一同种菜的华人老板,英语都很差,有的甚至基本不会说,更不知道市场行情。
所以,白人蔬菜商人借机压价,以大大低于市场价进行收购。
马应彪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随即主动去给白人蔬菜商人做帮工,只要一点薪水,同时苦练英语。
一年后,马应彪英语水平大大提高,还掌握了蔬菜行情和商业关系。
随后,马应彪在悉尼开办了蔬菜商店,帮助同胞卖蔬菜。
这样华人的收入提高了,马应彪也赚了不少钱,成为当地富商之一。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打拼了13年以后,马应彪资本比较多了,开始立足新的领域。
他开始经营进出口生意和侨汇生意,这些都是日进斗金的行业。
由此,马应彪的生意越做越大。
到了1900年,36岁的马应彪看到悉尼大百货公司的生意很好,判断这是是未来的潮流。
他联合几个澳洲华裔富商,出资2万5000港币,在香港创办了华人第一家百货公司先施。
先施的名字取自四书《中庸》篇“先施以诚”,也就是以城市待人、以城市谋业。
花费了10年时间,先施公司越做越好,逐步壮大。
到了1912年,广州先施百货开业。此时马应彪已经可以出资港币100万元巨款,先施瞬间成为广州最大的百货公司。
1914年,先施公司进驻上海租界,仅仅地皮租金就花费了每年3万两银子。
大楼建筑高达3年,共有6层。
在当时,中国的高楼非常少,引起了上海的轰动。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先施百货公司,有着几个创举。
第一, 它是第一个综合性百货公司。
这个百货公司里面,基本上可以买到需要的一切日常用品。
以上海先施为例,它是一个综合性大商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一楼至四楼都安置货柜,经营世界各地的百货;
底层设五金、烟草、罐头、茶食、南货、文具、西药、洋杂货及批发九个部;
二楼设绸缎、布匹、中西鞋、女服、西服、皮货、玩具等七个部;
三楼设首饰、钟表、光学仪器、电器、漆器、瓷器、乐器等七个部;
四楼为家具部。
这在当时是不敢想象的。
等于将一个城市所有的商业店铺,融合到一起去了。
老百姓去购物,只要逛逛先施百货就足够了,什么都可以买到。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第二,它将百货和娱乐联系在一起。
上海先施百货大楼顶楼,设有游乐场,安装了新式电梯,每天都有各种娱乐节目,比如电影、粤剧演唱、杂技、魔术。
底层又建有弹子房,二楼和三楼部分区域作茶楼;
那个时代,做生意卖东西,同娱乐消费,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体系。
大家都知道,看电影去电影院,听戏去戏院,听说书去茶馆等等。
先施却能将两者结合起来,属于巨大的创新。
很多人来百货公司并不是单纯购物,就是闲逛以消遣。
既然是消遣,百货公司也可以提供娱乐项目让你消费,皆大欢喜。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第三, 最早使用女店员的商家。
从古至今,中国商铺的伙计都是男人。
除了极少数寡妇,无可奈何出来做生意以外,妇女一般都是不露面的。
先施公司却认为,妇女作为销售员会吸引大量男性购物人群,增加商店的收入。
同时,当年中国妇女,可以选择就业的岗位也太少。重体力活不适合妇女去做,服务型行业相对是比较合适的。
让妇女作为售货员,对女人就业也有很大好处。
另外,一些商品主要是女性购买,比如化妆品。
那个年代,女人不习惯同陌生男人长时间交谈,哪怕是男售货员。显然,安排女售货员接待女人,对于提高销售也是极为有利的。
没想到,即便是上海,民风还是比较保守。
先施招聘女售货员长达1个多月,竟然没有一个人来报名。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马应彪的妻子霍庆棠是牧师的女儿,从来思想就比较开放,竟然自己做起了售货员。
要知道,霍庆棠此时好歹也是富商太太,社会地位很高。
不要说保守的当年,就算今天,有几个富商太太,愿意出来做服务性行业?
霍庆棠从大局考虑,力排众议,不顾丈夫劝阻,亲自出来卖货,主要在化妆品柜台服务。
一时间,全国轰动。
蜂拥而至的人,几乎把先施百货围了个水泄不通,只为能一睹女售货员的风采。
霍庆棠作为贵妇人,毫不在意众多男人的眼光,笑脸迎人,做好自己的工作。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然而,社会舆论褒贬不一,有的表示赞赏,有的表示吃惊,有的谩骂她“不守妇道”,有的男人甚至想占借机点便宜。
霍庆棠出生在中产人家,从小娇生惯养,也没吃过什么苦。
最初前几天客人太多,她几乎天天站着,没有一刻坐下。
还不到一个星期时间,霍庆棠双脚肿的很高,连鞋子都穿不下去了。
一个贵妇人,却能这么吃苦,也难怪他老公会发大财了。
即便如此,她还是做了自己两个妹妹的工作,于是先施就有了3个女售货员。
从此,先施生意大好,也推动了中国女权事业的进步,女售货员成为常态。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先施公司成立以后的20年,由于中国非常落后,它主要销售外国商品,大多是各种各样的舶来品。
而在当时的上海,有钱人众多,洋人也喜欢到先施来购买本国的商品。
到了30年代,随着中国的发展,先施也开始大量卖国货。
1936年,马应彪辞去先施公司总监督,退休养老,仍挂名誉总监督的头衔。
1944年,马应彪病逝于香港,时年63岁。
需要说明的是,马应彪夫妻可不是唯利是图的商人。
据霍庆棠第四子马文辉所说,父亲马应彪坚决支持孙中山的革命。
马应彪如此有钱,似乎不应该做这种可以杀头灭族的赔本生意。
然而,除在经济上给予支持之外,马应彪甚至主动将革命党的军火弹药,运到内陆,供应起义使用。他常常将军火包装成为货物,以紧急运货的理由,吩咐妻子霍庆棠将这些货物安全运到目的地。妻子霍庆棠也乐于支持孙中山的革命,对丈夫非常赞成。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