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兴趣是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吗?
幼儿的兴趣是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吗?
莫源秋 秋风幼教 2018-07-28
我曾问过执教多年的青年教师:“你们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多数人的回答都是“幼儿的兴趣”。
大家认为这位教师的观点正确吗?全面吗?这样选择教学方法会有什么后果?
㈠教学目标的要求
现代教学理论研究表明,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是走向教学最优化的重要一步。因此,围绕目标的实现来选择方法是一条重要的原则。
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教学方法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⒈特定的目标往往要求特定的教学方法去实现。认知领域的目标有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通常,只要求达到识记、了解层次的,可选用讲授法、介绍法和阅读法等;要求达到理解层次的,可选用质疑法、探究法、启发式谈话法等;要求达到应用层次的,则应选择练习法、迁移法和讲评法等;而对于高层次的目标如分析、综合、评价,则应选用比较法、系统整理法、解决问题法、讨论法等。
所以说,我们在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一定要考虑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然后根据不同种类的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⒉各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发挥最佳功效。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优势和劣势,比如讲授法,它对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比较有效,但它对技能的教学则效果很差,在进行技能教学时,讲授法只有在初期即告知办事的操作规则时才是有效的,如果教师一味地依赖讲授法,幼儿就会失去练习的机会,决不会导致技能的形成。又如发现法对幼儿的能力的培养很有效,但它却十分费时,所以它对一般的陈述性知识的传授就不适合。
由于教学目标的多层次化,教学环节的多样性,必然要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特定的方法只能有效地实现某一或某方面的目标,完成某一或某几个环节的任务,要保证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教学中往往要求选用几种能互补的方法,并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
⒊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教学方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长处,同时也都有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正如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巴班期基所说:“每种教学方法按其本质来说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而解决另一些则无效或低效;每种方法都可能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种目的。”因此,我们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时要尽可能地避免其缺陷。如选用发现法时,要注意克服其费时、费力的缺点;若使用讲授法时,则要努力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从巴班斯基列出的图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解决某一范围的教学任务时,各类教学方法中哪些方法效果较好。陈述性知识——讲授法;能力——发现法;情感、态度——熏陶法;技能——练习法。
所以说,我们在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一定要考虑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然后根据不同种类的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㈡本门学科的具体内容及其教学法特点
除了教学目标,不同教学内容制约着教学方法的选择。即便是同样的教学目标,学科性质不同,具体内容不同,所要求的教学方法往往不一样。例如,同样是为了培养操作能力,自然常识教学多用实验法,而音、体、美则常用练习法。
㈢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
教学方法的选择还应该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经验的准备情况。如有些幼儿某种事物有大量的感性知识,教师一讲某一现象,幼儿就可以理解,就不必都使用直观教具进行演示,有些幼儿缺乏感性认识基础,就必须采取直观演示的方法。如农村幼儿和城市幼儿认识鸡和鸭的区别在教学方法方面就应有所区别,对处于不同年龄的幼儿及思维水平不同的幼儿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法和讲解法对于小班幼儿,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角色扮演法”幼儿来说,往往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幼儿的思维类型差异和个性差异也影响着他们对不同方法的好恶和适应性。如有的幼儿必须在教师讲解后才能清晰地把握知识,也有的幼儿要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后才印象深刻,还有的幼儿则对经过充分讲解或自己发现的知识才能过目不忘。
此外,无论选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考虑如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要,这样选用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成效;同时,教学方法的选用,既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又要不能脱离幼儿的原有基础。总之,方法的选择必须反映幼儿的主体性要求,把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和学习特点结合起来,幼儿才能学得既主动又有效。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既符合幼儿心理年龄特点又有利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呢?为了正确地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就得首先要搞清幼儿身心发展有哪些特点?——好动的、好模仿的、好游戏的、不随意的、情绪的;容易兴奋,也容易疲劳;思维是具体形象的。我们的教学一定要适合幼儿的这些特点——动静交替,多种方法整全,游戏化,直观化,经验化。
㈣教师的素质与个性特点
教师素质、个性也是考虑教学方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教学方法的选用,只有适应教师的素养条件,能为教师所掌握,才能发挥作用,有的方法虽好,但教师缺乏必要的素养,自己驾驭不了仍然不能在教学实践中产生良好的效果。由于教师个性的影响,不同教师使用同一方法的效果显然会有差异。这时的个性主要是指在教师个性心理物征基础上表现出来的教学风格,对不同的课堂气氛的好恶,与幼儿的亲疏程度等。例如一位平时总是表情严肃的教师在使用“游戏法”“角色表演法”时,可能就不如一位平时和蔼可亲的教师采用这类方法的效果好。教师素质差异也制约着教学方法的选择,如果一个教师善于根据自己的素质特点,选用某种教学方法来弥补素质的不足,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一个口语较差的英语教师,可采用视听法,利用电教设备,如录音机播课文、读单词,来弥补素质的缺陷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教师,要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身的素质、教学风格;其次,要善于扬长避短,根据自己的特点选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
㈤幼儿园与地方可能提供的条件
这方面的条件包括社会条件、自然条件、物质设备等。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就会限制某些教学方法(如直观法、探索法、独立工作法等)的运用。在现代技术设备较好的条件下,教师就有可能使用较多样的方法,使幼儿更快地获取知识,更牢固地保持知识。如果没有现代化的设备和条件,教师则只能更多地选择以语言讲解和其它可能的方法了。就教学条件而言,农村幼儿园和城市幼儿园的条件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尽量利用各自的优势,来进行有效的教学。
㈥教学的时限,包括规定的课时与可利用的时间
从巴班斯基列出的图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类教学方法在解决某一范围的教学任务中存在着教学速度快慢方面的差别。比如问题探索法、归纳法比讲授法需要更多的时间。当受到教学时间限制时,教师就不能不放弃某些教学方法,以便在所规定的时间内如期完成教学任务。
判断教学方法选择恰当与否主要就是看这些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教学过程高效地进行。在教学中,选择某种教学方法应考虑其教学效率的高低,即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师幼儿所耗时间、精力、财物的大小。好的教学方法应该是高效低耗的,最好选择那些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幼儿学得愉快的教学方法。不要为方法而方法。
综上所述,教学方法的选用必须以教学目标为轴心,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制约作用,这样,才能发挥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