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炎 外洗方】
下面这个方子是一个治疗关节炎的外用方,因为有效,医院里开药时都用代号。初次,看到这个方子觉得没什么特殊之处,后来试了几个人,确实效果不错。如果配合内服药物,效果更好。本人治疗腿痛腰痛颈椎痛,喜欢用内服汤药,像独活寄生汤、三痹汤、桂枝芍药知母汤、葛根汤、甘草附子汤等,疗效还不错,自从有了这个外洗方之后,觉得就像有了添加剂,比单用内服药效果又增了一筹。
本来对那些遮遮盖盖、故弄玄虚的也是有点反感。后来一想,过去坊间有“传儿不传女”的秘方“管理办法”,人家也是基于饭碗的考虑,心里也就释然了。所以,用粉末给予,用代号代替某种良药,也在情理之中。
这个外用方是S西中医学院用了几十年的关节炎外洗方。有人把这个名叫26洗剂的外用方贡献出来了。据悉,大夫开方只写26洗剂,药房就知道了。
处方:桂枝15g、桑枝15g、红花15g、花椒15g、艾叶15g、伸筋草30g、透骨草30g、川乌9g、草乌9g、刘寄奴15g、牛膝15g、木瓜15g。
可以多放点水,泡30分钟后水煎,趁热外洗。
也可以用湿毛巾蘸湿热敷关节部位。
药液用不完,加热后还可以再用。
这个方子从药物组成看,功效是通络止痛,散寒除湿。可用于周身关节痛。
桂枝和桑枝主要走上肢,桂枝还有引领诸药上行到手指末节的作用。桂枝,《本经》:“利关节”。《本草蒙筌》:“桂枝味淡,能治上焦头目,兼横行手臂,调荣血,和肌表。”
桑枝,《本草图经》治“四肢拘挛。得桂枝,治肩背痹痛。”是治疗肩背疼痛的一组对药。《发明》颂曰∶桑枝不冷不热,可以常服。南宋医学家许叔微说︰尝病臂痛,诸药不效,服此(桑枝)数剂寻愈。
《抱朴子》言∶《仙经》云∶“一切仙药,不得桑煎不服。”对桑枝极尽溢美之词。
牛膝的茎节颇似牛的膝部故名“牛膝”。牛膝,非牛膝不到膝。《本草衍义补遗》:“能引诸药下行。”说明牛膝有引药下行的作用,也是引药。《神农本草经》:“牛膝,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李时珍说:“滋补之功,如牛之力。”指的是怀牛膝有补肝肾之功。川牛膝则长于活血通经祛风湿。
这三味药在方剂中具有向导作用,可以将药效直接运引领到周身关节。
川乌、草乌,也是一个对药。《长沙药解》:“乌头,温燥下行,其性疏利迅速,开通关腠,驱逐寒湿之力甚捷,凡历节、脚气、寒疝、冷积、心腹疼痛之类并有良功。”川乌草乌有时会被连用,以温经散寒镇痛见长。关节炎多与风和湿有关,所以《纲目》说:“若是寒疾,即用附子;若是风疾,即用川乌。”《本草正义》称:“乌头主治,温经散寒。且专为祛除外风外寒之响导者。”即是说它能将风寒祛除出去。《本草纲目拾遗》草乌:“追风活血。”
这两味药因为有毒,一般都是泡酒用,煎煮内服的很少。非有经验者不敢以此做汤剂。但是外用就安全了。
花椒、艾叶,都是温热的药物,温经散寒。《药类法象》:川椒“温中,除寒痹。”《药性赋》:“味辛,性大热,阳中阳也。其用有二:用之于上,退两目之翳膜;用之于下,除六腑之沉寒。”故有川椒达下之说。艾叶是老百姓都知道一味神药。暖腰暖脚暖肚皮。李时珍对艾叶功效的描述最为允当:“艾叶生温熟热,纯阳也。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
伸筋草、透骨草、木瓜、刘寄奴。单从药名即可看出伸筋草和透骨草的功效。一个能舒筋活络,一个将入骨风寒透出。《本草拾遗》:伸筋草“主人久患风痹,脚膝疼冷,皮肤不仁,气力衰弱。”《纲目》:透骨草“治筋骨一切风湿,疼痛挛缩,寒湿脚气。”
在温经散寒止痛诸药中又有一味活血化瘀的红花。有“治风先止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纵观全方,用药攻势凌厉,穿透力强,能将沉积关节的风寒驱散。痛因寒积,寒去则痛止。
经试用几例,配合内服独活寄生汤或白术附子汤、三痹汤等,效果甚佳。这个外用方,因为含有川草乌,只能外洗,切勿将药液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