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进行时——写好看的历史0089
宋朝进行时——写好看的历史
(宋太祖赵匡胤卷)
文丨简书推荐作者 野狐狸 图丨源自网络
10. 考试是王道
科举制度创始于隋唐,到宋朝后发扬光大,关于科举的许多做法正是自宋代开始成熟完备,一直为后世沿用。
宋朝科举的种类很多,有贡举、制举、武举、童子举等名目,其中,最主要的是贡举,而贡举中最出名的是进士科。
在很多人印象中,科举考试似乎只是一篇文章定胜负,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当时的考试和现在一样,也要分一些科目,虽然不是语数外、数理化。但也分为诗、赋、论、策、帖经、墨义等多个科目。
帖经、墨义是让考生书写经典著作的原文及注疏,有点类似于填空题和默写题,考的是你的基本功。策、论类似于政策分析,考生必须围绕某个时政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诗、赋考的则是考生的文采。
所以说,要想考中进士,你不但要博览群书、熟记经典,还要懂得诗词格律,同时还得对社会实际状况有所了解,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如此看来,参加科举绝对不比现在的高考轻松,没有十年寒窗下苦功,是玩不转的。
如果你已经埋在书堆里数年,觉得自己已经有实力和全天下读书人一比高下,那就不妨拿好纸笔砚台,迈出大门,勇敢地走上科举之路吧。
科举之路的第一步是办理报名手续。在办理报考手续时,你会被要求填写两份材料,一份叫做家状,上面写清楚你的姓名、年龄、家庭状况,这类似与现在的报名表。还有一份叫做保状,就是几个考生结成一保,相互证明自己没有作奸犯科、道德败坏等不符合应考资格的情形,并表示自己将遵守考场规则。
考前填这两份东西,主要是为了防止作弊,一旦发现了,也方便追究责任,轻则赶出考场,重则终身禁考,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话说回来,再严的规矩也挡不住成功的诱惑,在我国的考试领域里,作弊与反作弊的斗争是长期共存、绵延不止的,即便到了现在,仍有无数学子坚持奋战在广阔的作弊领域,乐此不疲。
传统作弊方法还是有点市场的,夹带小抄(学名“挟书”)、传递文字(学名“传义”)、请人代考(学名“代笔”)等手段当时就已经出现了,只是实践效果可能不太理想,毕竟进考场前要核对身份、搜身、检查文具,考场里还有巡考人员,考前考后还允许他人举报检举(举报属实者可获得巨额奖励),你要想作弊成功,真的很有难度。
所以,更多人还是倾向于通过收买考官来完成作弊行为,虽然下的本钱大了点,终归比较保险。这一招,在唐朝曾经很有市场,甚至一度作弊请托之风盛行,使科举制度的公正性大受损害。但是到了宋代,作弊与反作弊的斗争不断升级,要想收买考官也不再是件好办的事。
因为很可能你手里捧着一堆钱,却连考官的人影都未必找得到,更别说收买了。
按照规定,当某个官员被任命为科举考官之日开始,首先要做的并不是挖空心思出考题,而是先要和家人告个别,然后是带好自己的私人生活用品,乖乖走进一个封闭的办公场所。从此,你将有幸度过一段难忘的与世隔绝的生活,你的工作及吃喝拉撒都将在里面完成,直到科举考试结果出来(放榜),你才可以走出这个院落,激动地对天大喊一声,我又自由了!
是为“锁院”制度。
想请托?门都没有。
当然,作弊者的意志也不是那么容易消灭的,他们本着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精神,搜肠刮肚钻空子,誓将作弊进行到底。
“锁院”并不要紧,有资格被锁进去的官就那么几个,大不了在他们关进去之前先打好招呼,在考卷打分时不管你上面写得有多烂,都给个高分,就万事大吉了。
此方法的关键之处在于你要让考官在众多考卷中慧眼识珠,一眼就找出你的考卷。
也不容易。
直接翻试卷是没戏的,当时的防作弊第一技叫做“封弥”(俗称“糊名”),也就是考生的试卷一上交,已经由专人(编排官)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等信息裁去,每份试卷都只有一个抽象的编号。
当然,大家都会想到,虽然没了名字,核对一下笔迹,或者在试卷上做个记号总是可以的,考官只要用心观察,也不难挖出那张给了钱的试卷。
为此,防作弊第二技诞生了——“誊录”。具体来说就是组织一批专业抄写人员把所有的试卷再重新抄写一遍,保证拿到考官手里的考卷都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这就好比一群女人让同一个医生整容后再进行选美,你还分得出谁是谁?
什么笔迹,什么暗号,通通作废!
动用上述招数,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宋朝为了防止科举作弊,也算是拼了。可广大作弊爱好者的热情也不会被轻易浇灭,你不是抹去了名字、字迹吗,那我的文风、遣词造句习惯你总抹不去吧,或者约定一个特定的词句,你能把我怎么样?只要双方提前沟通得详细点,考官照样能把那张试卷扒出来。
没关系,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最后还有一招“三级评审”制度等着诸位。
三级评审是指一张考卷成绩的评定,要经过初考、覆考、详定三次评定才能最终得出结论,三个不同的考官分别掌控一个环节,要想顺利过关,你必须保证同时买通三个人。
那可是件难度很大的事了,三个人是不是都贪财不好说,人多嘴杂无疑就增加了泄密的风险,到头来,很可能偷鸡不成蚀把米。
- 未完待续 -
野狐狸讲宋史
本平台内容皆为原创
谢 绝 转 载
小编微信号:nbhan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