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朱店,走过我自己-2

垱儿塆的老亲戚

每个男孩子的少年时代骨子里都有过叛逆。我的叛逆集中表现在十岁前后跟姐姐干仗。因为在姐妹兄弟当中,我姐是老大,她在家里做事多又很会做,为我和弟弟妹妹做榜样;她又有狠,长替爸妈训斥我们,管这管那。我不敢反抗爸妈,可我敢跟姐姐对着干,毕竟她也大不了我几岁。

有一回大集体分稻草,稻草比较轻,我姐说,把四小捆稻草重新组合,捆做两大捆,我不愿意这么干,用葱担杪子一头杀了一捆稻草就卯起来跑(撒了欢地跑),我姐追上我,叫我把葱担给她,挑这么轻飘飘的担子就用扁担,别浪费了葱担。我觉得姐这样说,是在众人面前出我的丑,当即把葱担上的两捆草一甩,拿起葱担就要刺她。我姐也只是个十几岁的女孩子,哪里见过拿葱担打架的阵势,吓得大叫着哭着跑回家去了!到吃饭的时候也不见她出来端碗。

我妈拿扫把狠狠地揍了我,声称不让我吃饭!因为我姐跑了!!

我姐从小就是胆小怕事的人。因为胆小怕事,所以生怕弟弟妹妹闯了祸,大人交代的看好、护好、教好弟弟妹妹,她从来不敢有丝毫懈怠;所以对弟弟妹妹严厉,就是不让弟弟妹妹惹事端,是她那个年纪所能采取的最好的保护方式。也正因为胆小怕事,姐姐的所谓“跑了”从来就不会是离家出走,而是跑回娘家去啦!

对啦,我姐是抱养的。是在她出生后半岁大小抱来的,她的生身父母是垱儿塆的,父亲姓南,母亲姓周。我姐是她生身父母的第五个孩子,老幺。可是出生后赶上周妈妈奶水不足,嗷嗷地哭,哭到嗓子沙哑,脸色发青,脑袋发胀,也没法子。巧的是那时候我妈生的头胎孩子,没养几天就跑了(夭折了),我婆怕她伤悲过度,跟我爸一商量,就托人把我姐从垱儿塆抱养过来了。我姐和我妈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却是吃她的奶长大的,所以直到今天,这对母女的关系比之我妈跟其他子女的关系,要好很多。

我姐被我一葱担戳回垱儿塆去了,我妈发狠,我不去把我姐找回来,就不给我饭吃!我已经挨过扫把柄的威力,我知道我妈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我只有乖乖听话,去垱儿接借我姐回家,才是唯一的出路。

刘家塆与垱儿塆相隔不远,站在铁路坳学校后山的岗顶上西望,甚至可以看到垱儿塆最东边那户人家的房子:那就是我姐的生身父母南伯和周妈的家。我从刘家塆和铁路坳共同的背后山的西边走过,逆着渠道走,走过那个叫做”棉花湾”的洼子地,走过铁路坳和畈上塆之间的水界——一眼大池塘,从畈上塆的北边稻场上穿过,一道南高北低的田冲赫然在目,隔了这道田冲,畈上塆的对面,就是垱儿塆了!

周妈可能是垱儿塆最勤劳最爱干净的女人。无论四时八月,还是逢年过节去垱儿塆,总见她忙里忙外,把家里收拾得妥妥当当、利利落落的。我那次去垱儿塆接我姐,因为自知理亏,就在周妈家门口的坡下待着,不肯进屋。周妈是何等精明的人,饭前这抱出去的络担女儿刚回来,饭后这女儿的弟弟就跟来了,她拍了拍身上的围裙,下了坡,要拉我进屋去,一个劲地数落我姐:

“这个细婆娘,我说啥,冇时冇节的,她回来有么事好事?一定是惹祸了、做翘了!”

我不肯跟周妈进屋,凭她拉我也不进去。拉拽过程中,周妈看见了我手臂上的红埂子,知道那是扫帚柄印子,又开始数落我妈了:

“我的个妹伢儿(周妈一直叫我妈妹伢儿),打伢儿么果舍己,嘚长一道埂子,唉哟喂,速了哇!”

“不打?不打他不长记性!几大一点伢儿,就拿葱担戳人,长大了就会杀人放火了!”我背后的山梁上传来了我妈的回应声。原来我妈一直在我后面远远地跟着我到了垱儿塆!

周妈见这情形,也猜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反过来却安慰我妈:“那是伢儿拿葱担做做样子,哪敢真的戳人哪?果点伢儿,驮得起葱担来就了不得,哪还打得到人?”回头又冲着平哥哥(我姐的二哥)喊道,“你个死伢儿,还不叫你细妹儿出来,跟刘家亲娘回去?!”

平哥拉着忸忸怩怩的我姐从屋里出来,把她的手交到我妈的手里。我妈只顾着牵着我姐的手,也不搭理我,一前一后地就往回走。

周妈看我落在后面,就跟我说:“苕儿呃,自个的姐,到哪儿她都会罩着你,你驮葱担打她,好现苕啊。二回不能这样做哈,再跑回来,怕是你妈来也接不回去的喂。”周妈是从不说重话的人,但她这番话怎么听都很有分量。

垱儿塆南伯、周妈身边有四个孩子:大珍姐、秀珍姐、旺哥、平哥,他们在艰难岁月里相互扶持,都相继长大成人,如今都是对社会有用之人。我姐若在他们身边,就是最小的那一个,是备受呵护的幺妹。在我家里,姐是老大,成了弟弟妹妹的向她看齐的目标,是受气包。垱儿塆跟刘家塆很近,南伯和周妈一直关注着这个抱出来的小女儿的成长。周妈菜地里种的菜“多得吃不动了”,她就装了满满一篮子提到我家来,叫我们帮她吃;家里孵了小鸡“多得养不下了”,她也会捉几只送到我家来养。总是会找个由头来看我姐的。

我姐跟垱儿塆周妈不搭肉,嘴也不甜,每次周妈来了也不叫,倒了一杯水,只是在旁边站着傻笑。周妈跟我和弟弟妹妹的话反而多过我姐。我爸我妈也把垱儿塆视作抵手亲,每年正月初一拜年首选垱儿塆南伯周妈家。

在我姐抱养到我家之前,我家在垱儿塆还有一门老亲戚,如果不是我婆主动断了这门亲戚,可能至今还在走动。

这个老亲戚就是我“水儿”姑爷家。

我记得当年的水儿”姑爷是个精瘦的中年人,看上去比我爸要大个十几岁的样子。每年春节初二或初三的样子,他总会来刘家塆给我婆拜年。大概是垱儿塆挨得近,我家里有什么急事大事,水儿”姑爷也会及时过来出力帮忙。

如果没什么活儿干,水儿”姑爷就多一条长凳子,自己坐在堂屋下手方,有一支冇一支地抽着烟,陪着他抽烟的是我爹。水儿”姑爷长得黑瘦,眼窝深陷,身板单薄,在升腾起来的蓝色烟雾笼罩下,总显得有些苍老。如果我不叫他一声姑爷,外人一定以为水儿”姑爷跟我爹是兄弟。

水儿”姑爷话不多,跟我爹(立德爷爷)一起抽烟的时候,主要是我爹提话头子,他跟着应和一两声,很少见他讲什么远近的人和事。他也不大叫人,偶尔叫一两声也只是跟我婆喊:“毑(浠水方音念me,专称呼母亲),我来了!”或者:“毑,我回去了!”

大约在我七八岁的时候,有一回水儿”姑爷来送节(节日送礼),我婆拒绝了水儿”姑爷送的礼肉,热泪盈眶地跟水儿”姑爷说:“水儿,以后我们两家就不要再走了,大伢儿死了十五六年了,你早已不是刘家塆的姑爷了;这些年你还是做到来孝敬我,真的是仁至义尽了!我记得你的情义,我教大伢儿在那边保护你,保护你全家。啊!”

不善言辞的水儿”姑爷也没多说什么,放下礼肉就走了。我婆望着礼肉,呆坐了半天才缓过魂来。水儿”姑爷再也没来我家过。我不知道我婆说的“大伢儿”是谁,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要叫他水儿”姑爷。

我爸在1987年把祖坟山上近三代的坟茔稍作了修葺,在南家大塆山洼子里,有座不起眼的孤坟,我爸也竖了一块碑牌,上写着“故先姊刘菊兰之墓”,我才知道我爸头上还曾有过一个姐姐,就是我婆嘴里的“大伢儿”,按乡俗我应该叫她“大爷”(大姑姑)。

大爷生于民国28年,一出生就跟着爷娘跑反,日本人走了后,又带着大弟弟沿街乞讨了三年。没吃过一顿饱饭,没读过一天书,扁担放倒她也不认识那是个“一”字。

1954年我爹(元成爷爷)因常年的肺痨病而撒手西归,把我婆和四个孩子留在世上吃尽苦头。那一年大爷15岁,作为长女她要和我婆一起撑住这个家,下面还有三个年幼的弟弟妹妹:大弟十岁,正在读小学;二弟八岁,得着水肿病;小妹还在襁褓里,嗷嗷待哺。

1955年,大爷16岁,这在农村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经人做媒,我婆万分不舍地同意了亲事,把她许给了垱儿塆的水儿,一个肯吃苦的穷人家的小伙子,他跟大爷年纪相当。

1957年初,我婆和我爹(立德爷爷)再组新家,我爹是农协代表,赤贫分子,吃苦肯干,是一把劳动好手。因他的到来,我家家境稍有缓解。1957年底细爷(小叔叔)的出生给贫弱之家带来了喜气。

大爷18岁那年,已经做好嫁给水儿”姑爷的准备。大跃进、大年钢铁如火如荼,本以为好日子屈指可数,孰料四年三灾接踵而至。穷人家都揭不开锅,日子都过不下去了,婚事就搁置了。身体瘦弱的菊兰大爷是在最饥饿的1959年染饿疾去世的,走的时候,20岁的大姑娘,体重不到50斤!

水儿”姑爷没有娶我大爷成亲,却依然以女婿的身份,在我婆跟前尽孝十几年。即使两家后来不再走动了,在铁路坳、在垱儿塆、在朱店街上,只要碰到他,我还是尊称他一声“姑爷”

水儿”姑爷的实际年龄跟我菊兰大爷差不多,只比我爸大五岁左右。可是他看上去比我爸老那么多,看来也是吃尽了生活里的苦难。

(0)

相关推荐

  • 我妈瘦了

    我妈瘦了 那个在单位里爱热闹又热心的小左,同事的心事愿意和她聊聊,领导的任务放心交待给她.单位的运动会.年会,她总能用自己的方式,让气氛活络起来. 那个在社区里跳舞从来不穿厚外套的左姐,街坊舞蹈队的阿 ...

  • 真实故事||我从东北嫁到南京,又甜又暖,直到我爸发错微信。

    成长说 4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作者: 猪小浅 来源:猪小浅(ID:zhuxiaoqian0214) 01 2010年,我爸来南京看我. 那一年,我26,他48. 走在路上,人家都以为他是我哥.因为他 ...

  • 浮生小记之白果穗疙瘩汤

    人的生命中,对味道的感知最早应该来自母亲的乳汁.我们从小到大,对味道印象最深的也应该是来自自己母亲调制的家常便饭.然后,这味道会在我们的记忆深处长久地牢牢地扎下根来,总也不肯忘记,不会忘记.因为那样熟 ...

  • 缘分

    高考失败,生无可恋,复读没钱,只能每天坐窗户边上看蓝天白云. 二娘和我妈说"给说门亲吧?有了对象就不瞎琢磨了!" 我妈说"你看着合适的就给提吧!人家不闲穷就成!" ...

  • 走过朱店,走过我自己-7

    朱店街,一地鸡毛...... 一 朱店原本没有街,只有一家店,以及因此店而形成的村落. 据浠水县志(1988年版)记载,民国之前,有一条浠水通往黄州的古道经过朱店,这条古道叫城竹古道,始于县城北关,过 ...

  • 走过朱店,走过我自己-6

    朱店粉丝长又长...... 杭州有两家本土小吃店,连锁店开到很多社区里了:新丰小吃和知味观.偶尔路过,邂逅它们当中的任一家,我都会走进去,要一碗牛肉沫粉丝汤喝,不为解饿,只为喜欢. 单位食堂是提供早餐 ...

  • 走过朱店,走过我自己-5

    相个朱店伢儿做"姑爷" 刘家塆很可能是块风水宝地.同样是经历了四年三灾和文化大革命,我们塆里人却在1970年代末率先吃上了"年均600斤"的口粮.我觉得成功的经 ...

  • 走过朱店,走过我自己-4

    大路朝天 身在南凉,心向朱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柳界公路(308省道)横贯东西穿过朱店境内,而南凉境内虽然史上有过驿道,但是在现代公路史上,一直没有省道经过.说起这条柳界公路,还是有点来头的.1988年 ...

  • 走过朱店,走过我自己-3

    五丰祠·先生塆 一 儿时最有意思的记忆,除了连环画,就是露天电影了.我小时候追露天电影的地方很多,五丰大队是其中之一. 五丰大队,通常叫做朱店四大队.五丰大队这个名字的得来,是因为该大队的队部所在地曾 ...

  • 走过朱店,走过我自己-1

    天坳,那条街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我是在文革的尾巴上开始上小学的,所以很迟才接触唐诗,甚至最初接触唐诗时,竟然不知道唐诗是古人写的.我学的第一首唐诗就是王之涣的那首<登鹳雀楼> ...

  •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那个学年,我们一起艰难走过/朱良启

    孟子说过这样一段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每次教学这篇课文时,看到劳其筋骨四个字,条件反射一般马上就会联想起1 ...

  • 走过朝夕,走过岁月

    有时候,独坐静静的空间,听着自己喜欢的音乐,感觉离现实很远,远的有些梦幻的飘渺,但又有着如诗的美丽:有着远离浮尘的清逸,但又有着迂回的忧虑:偶尔会有些莫名的泪滴,但也会默默地收回.唯有,将心静静的安放 ...

  • [三江文学] 走过春夏 走过山河 (组诗) | 依然

    [三江文学现代诗刊] 总第3149期 社     长:李不白 高级顾问:衣非 特邀顾问:周渔 总     编:墨兰雪 副总编 :幸福密码             玲子 校稿 : 王维新 巜走过春夏 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