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的读书札记

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苏格拉底

引子

“中医” 可能是一个容易引发绝交的话题,在“穴位注射微量苯酚的李神医”声名鹊起的时候,一个在疫情期间坚守武汉至今的老程序员——青润老师,在朋友圈是这样评价的:

所有无法验证的东西都是可以胡扯的地带,科学验证一点,胡扯就撤退一点。
胡扯戴了多个帽子,最高的一顶是哲学。
一旦你说我的胡扯不对,我就说你不懂我的哲学。
一旦你不回答我的胡扯,那你就输在我的哲学体系之下。
一旦你忙碌起来没有回答我的胡扯,也是拜倒在我的哲学体系之下。
哲学大怒,我不是胡扯,我就是扯。
扯啥,扯犊子,犊子是啥,我也不知道。

——来自青润,一个老程序员的朋友圈

这只是一家之言,不做评论。但是其中提到了哲学,遇到了“得心社”社群里讨论的类似问题,于是开始读一本据说是大学教材的书——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

没想到,这本有关哲学的书居然并不乏味,甚至趣味性很强,真有别开生面的感觉。

什么是哲学

书中的第一个观点就很赞,给出了一个一般性的思维方式:“澄清概念,设定判准,建构系统。”

那么,哲学是什么呢?

对哲学的不同认识

遗憾的是,哲学的定义本身可能也是有争议。

一切确切的知识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罗素

“哲学以绝对为对象,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黑格尔

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而专家只是训练有素的狗。——爱因斯坦

我国的哲学家们又有了不同的定义:

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思想。——冯友兰

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胡适

而我们读书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概包括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践的观点是马哲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与人生》中的哲学

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原来只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索一切事物的真相。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离开哲学,人生是盲目的。

哲学原意是“爱智”,重点在友爱,友爱是温和而理性的,从互相欣赏与尊重开始,进而彼此砥砺。所强调的是“过程”,要不停地质疑与询问,永远等待着接受惊讶。真正的智慧来自生命的试炼,哲学的思维是理性的反省,在不疑之处有疑,不要立刻信以为真。

哲学就是培养智慧,发现真理,印证价值。培养智慧代表要超越感性的限制,慢慢在知识的范围里面奠定基础。从整体及根本的角度来观察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在特定情况下的某些表现,能够发现问题,并进一步修正,就是发现真理。把道理作为真理进行体验,就是印证价值。通过定位调整,选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可以叫做价值取向。选择就是有所取舍,形成的风格是指一个人的言谈和行为有一定的原则。

哲学家是文化的医生。——尼采

哲学的思想方法

书中对哲学的思想方法归纳为四点:如何思考,如何表达,如何辨物,如何阅读。

如何思考

思考要有逻辑,逻辑是思维的规则,传统逻辑包括概念、判断、推论。

必须区分概念的意义和意象,才能进行有效的思考。意义是比较客观的,意象是每个人在内心对某个概念所产生的感觉及印象。概念从开始要尽量减少意象的干扰,掌握概念的意义。

两个以上的概念结合在一起,会形成判断,又称命题,分为全称肯定(A),特称肯定(I),全称否定(E)和特称否定(0)。推论是从既有的判断推衍出新的判断,思想中成为推理,分为直接推论、三段论法和两难推理。O命题是不能直接推论的。三段论是指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两难推理流于诡辩。

如何表达

表达的有效性,又叫语言分析,一般需具有明确、一致、普遍三个条件。常用语言的4种类型:直述、比喻、价值、恒真。直述离不开时空条件,但比喻的效果超过直述。价值判断离不开主体,恒真语句也不是没有涵义的。

语言中包含了价值观念和文化特性。语言是不完备的工具,但仍是承载意义的主要材料。我们的典籍中经常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说法。

如何辨物

现象学是辨物的策略,培根谈到过4种打破假象:种族、洞穴、市场、剧场。有些生物的存在并不是为了人类才被创造出来。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思考会受到限制。市场传言并非共识,剧场假象则是指有一套完整的意识形态。

描述法是指先对事物做一个客观的描述,自由想象是思考的过程,地平线是指视野的临界点。

如何阅读

诠释学是阅读的途径,阅读的三种取向是传统、个人、文本,四个步骤包括:

  1. 文本究竟说了什么?

  2. 文本想要说什么?

  3. 文本能够说什么?

  4. 文本应该说什么?

读书的目的是要让我们的人生减少各种不必要的困扰。知识能够让我们对某些方面有明确的了解。掌握整体观点,就是对任何事情都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超越成见,思想会更为圆融,就会有“一以贯之”。

人生的意义?

人是理性的动物,天性渴望求知。——亚里士多德

再好的蜘蛛所结的网,也比不上一个最差的工人所造的房子。——马克思

人可以使用、发明、改善工具,进而改造世界、创造文明。

但是,科学的出现并不能否定人类生命的其他要求,人真正有意义的选择可能是存在,理解和快乐。科学是永远研究不完的,物质世界的研究和人类心灵的成长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

苏格拉底的辩证方法是对话,认为知识就是德行,生命的内涵是追求真理,肯定传统,内心之声,人格表现为理性与自由,信念与尊严、生死与超越。有证据的是知识而不是信念,真理要靠实践去验证。

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

人生的意义是一个人决定去做某件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一种自我肯定的力量。存在是选择成为自己的可能性,自由选择包含了犯错的可能性。人生有三种绝望:不知道有自我,不愿意有自我和不能够有自我。尼采的精神三变却是骆驼,狮子和婴儿。意识就是“为己”,随时赋予一切事物以意义,但可随时改变之,因而是自由的。以荒谬为方法重新思考及理解人生的意义,人必须自己做抉择。

哲学与宗教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马克思

如果说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信仰则是对人生所作的高标准要求,二者都是社会重要的传统资源。信仰是人与超越力量之间的关系,包括人生信仰、政治信仰、宗教信仰。

信仰不同于宗教,却是宗教的核心。在基督教中,七重罪分别是骄傲、忌妒、暴食、好色、愤怒、贪婪、懒惰,救赎的三种品德分别是信,望,爱。佛教认为“四大皆空”,而热力学第二定律可预见的是一切都归于虚无?

自然科学探讨的是自然界,与宗教信仰并没有必然的关系。弗洛伊德认为宗教是人类心理上的拐杖。

到目前为止,由于科学仍无法解释人的起源,无法解释人作为生命体的意识,更无法解释人的归宿,于是为了自圆其说,哲学上预设了一个超越界,把超越界作为人类的起点和归宿。在宗教中,超越界可能对应的是佛教的极乐世界,基督教的上帝与天堂,道教中的道,等等。

因此,书中谈到人生所面对的四大领域是自我、群体、自然界、超越界。

中国的哲学

有文化必有哲学,中国的哲学是以生命为中心的宇宙观,以价值为中心的人生观,价值与人的自由有关,存在与价值统合于超越界。儒家的哲学可能是“承先启后”,道家可能是以道代天,墨家可能是天志兼爱,平等无私。

周易是变化的哲学,观察自然规律以安排人的言行,“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尚书 洪范》中的九类方法法可以治国安民,是永恒哲学,职高理想是皇极,体现绝对正义。

两千年之政,秦政也;两千年之学,荀学也。——谭嗣同

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道德价值必定处于主体的自觉,人文精神随着觉醒。向善而非本善,自由加上不安或不忍,就是向善。善是不能定义的,是人与人之间适当关系之实现,不可用于人和动物之间。仁有三义,人之性在于真诚,人之道在于“择善而固执之”,人之成在于“成仁”。

择善的前提是辨善恶,方法是先天的“良知”和后天的“习知”,儒的良知是人的生理、心理、伦理三重结构,实现良知的要求,依赖后天的学习。择善的要素是内心感受,对方期许和社会规范。择善要求经常反省自己与别人之间的关系,经常以行动保持人我之间的适当关系。孟子强调执中,要权衡轻重。

价值观是在人自由选择时呈现的,儒家价值观有三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是生存与发展,人我互动阶段是礼法和情义,超越自我阶段是无私和至善。

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 尽心下》

对于道家而言,老子的三宝是慈,俭,不敢为天下先。庄子代表了超越的智慧,超越了空间、时间、义与利、生与死等相对的观念,处事的态度是外化而内不化。

儒家的人性论把生命看成一种力量,进而自我要求;道家的自然观提高了一个调节的空间,都有超越界,属于开放的人文主义。

如果儒家的承前启后,则道家具有革命性格;儒家以人为本,道家超越人本位。道是一切的开始和归宿,人间问题在于“知”,认知能力是自由的前提,人与万物的关系,以知为区分,以知为避难,以知为启明,由道来观看一切,启明是道我一致。

哲学与文化艺术

文化可能有三个层次,分别是器物、制度、理念,都有着哲学的印记。

哲学是对人生经验做完整而根本的省思,神话和悲剧是塑造人们心灵架构的重要素材。神话是民族的梦,基本信念分为天人无间、万物有生、情感主导、戏剧性格,作用是掌握真实,建立原型,为世界带来意义与结构,以及说明自然现象、社会分工和人的欲望。可以解释就代表不是真实,对于文化的认同,是一个民族长久存在的最佳办法。怜悯和恐惧是人与人互动时最鲜明的情感,悲剧在于引发并净化。教育是风格的培养,自我的要求。

人生只有两种悲剧,第一种悲剧是得不到我所要的,第二种悲剧是得到我所要的。——Oscar Wilde

艺术家以直接的途径,展现新形式与新象征;表达某种集体潜意识,使个人可以过渡到人类;有如雷达观测站,对人类文化的病症提出预警;在人神之间挣扎,以创造力反叛死亡。艺术的审美是创造性的表现,目的性的结构,通过艺术可以了解生命。

认识你自己,凡事勿过度。——德尔斐神庙

(0)

相关推荐

  • 人性的底色,是善还是恶?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人性的底色,是善还是恶?我们要谈以下三点:第一,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第二,回答这个问题的基本考虑是什么?第三,儒家怎么看待人性? 第一点,为什么说这 ...

  • 儒、道、佛、基督教、伊斯兰教的精彩大比拼,非常经典

    (2018-05-08 01:37:17) 原文地址:儒.道.佛.基督教.伊斯兰教的精彩大比拼,非常经典作者:琴棋书画诗词 天下纷乱,如何化解? 儒家要人努力,进取,打拼,学会做人,搞好人际关系,知礼 ...

  • 浅谈宗教之生死

    浅谈宗教之生死 生死,两个近义字,都是归属:生死,两个反义字,一个是来,一个是去. 生死,一个中性词,To be,Or Not To Be . 生死,涵盖一切的东西,无中万般有. 我们羡慕生,庆祝生, ...

  • 猜到谜底的都不叫人生——读书札记

    有些失望是不可避免的,但大部分的失望,都是因为你高估了自己. --张小娴 ​​​ 我没有很刻意的去想念你,因为我知道,遇到了就应该感恩,路过了就需要释怀.我只是在很多很多的小瞬间,想起你.比如一部电影 ...

  • 读书札记之——《人生的枷锁》(毛姆)

          英国作家毛姆的小说一定要读,真的.       我这几天刚刚读完了英国作家毛姆的小说<人生的枷锁>(1915).这是我读过他的第二本小说,--第一本当然是<月亮与六便士& ...

  • ​读书札记| 论语与审计人生之“克己复礼为仁”‍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对仁的研究,是孔子思想的中心.‍ 什么是"克己"?南怀瑾老师讲&qu ...

  • 读书札记: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著[美] 陈秀娟[翻] 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1月第1版)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读<发现心流·日常生活中的最优体验> 艾文华 当打开美国作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

  • 读书札记之——《人生海海》(麦家)

    当小蔡把自己手头麦家的小说<人生海海>推荐给我的时候,我其实是没打算好好看的.像我这样性格的人,要我接触一本不熟悉的书,比接受一个陌生人更有难度.--我现在看书越来越挑剔,总怕那些虚名太盛 ...

  • 读书札记:做一名“新教师”

    近日,读"中国教师报"总编辑雷振海的<新教师: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有所感悟,略记于此. 这本书收录的是"总编七日谈"里的一些小文章,大约是201 ...

  • 读书札记:像水一样做事

    读古典<跃迁>,里面有这么一段话"水之所以做事畅达,因为水有自己的心法--清晰理解困难(水从不抗拒,全方位接纳所有的障碍).不被情绪绑架(没有'一定要''必须这样'的想法)以及不 ...

  • 读书札记:自由需要力量

    我订阅有优秀语文老师王开东的微信公众号,读了很多他的文章,受益颇多.在当下中小学语文教师队伍里,我认为有思想,有活力的两个人,一个是清华附中的王君老师,一个就是王开东老师了.他们都是中学语文老师,书教 ...

  • 读书札记:每个人都是一本书

    读成甲的<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对于反思有了新的认识.如果善于反思,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本书. 我们常常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是因为我们把读书看作是读别人的生活经历和感悟,通过读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