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当下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心仍该是濒危抢救而不是开发利用
导读
“对于当下的文化遗产为什么古村之友一直强调'濒危’、'抢救’,而不是'开发’、'利用’?”,“古村之友作为一家没有财政支持的民间公益组织,如何在短短几年内开展上千处濒危文物的抢救的?” ......
友善社会实验室带着很多疑问,对古村之友创始人、理事长汤敏先生进行了一次系统访谈,全面了解古村之友这些年的探索与实践,希望对相关领域社会创新者或组织有所启示和借鉴。
访谈内容将分三期发出
第一期内容为:为什么说当下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心仍该是濒危抢救而不是开发利用
第二期内容预告:如何理解乡贤在乡村振兴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Q&A
访谈内容
问题一:2015年你们为什么全职地投入到濒危文化遗产的保护?
文化遗产分成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村之友主要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抓手的,尤其是濒危物质文化遗产。原因大概有这么几点,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容器和孵化地,并且物质文化遗产相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紧迫性和规模性。俗话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物质文化遗产是皮,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毛,有皮没毛皮会溃烂,有毛没皮毛会飘走,所以保护皮和保护毛是辩证统一的。
尽管随着我们抢救的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深入,自然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客观上的帮助,但我们的重心仍旧在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问题二:为什么起名叫古村之友?为什么不叫文化遗产之友、古镇之友?古建之友?
2015年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想的这么多,但现在看来那个时候的选择还是对的。我国的物质文化遗产类型很多,比如古城、古镇、宗教场所、古村、墓葬、遗址、古道这些都是。但是古村落是分布最广、规模最大、离广大群众生活最近的一种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她的文化也是更丰富饱满的,有宗族文化、儒教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建筑文化、地域文化等等,这比古城、古镇、遗址都更能唤醒全民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至于为什么不能叫文化遗产之友,文化遗产包括后来的中国传统村落这些概念都学术性太强,对于全体社会而言,他们接受起来有知识障碍。比如文化遗产之友,很多普通老百姓会认为是帮助家族分遗产,这就无形中增加了传播的困难,要花太多精力去解释和普及,而古村之友就非常直观,各个阶层、各种文化水平一听就明白,这就特别适合公众传播与共鸣。
问题三:为什么古村之友一直强调“濒危”、“抢救”这些字眼,而不是“开发”、“利用”这些字眼?
这个问题其实一直很困扰我们,之所以我们一直坚定地告诉这个社会,我国的物质文化遗产总体局面是濒危的,而不是敲锣打鼓地搞开发。很多人一提到古村落就立马想到可以开发成乌镇、西递、宏村那样搞旅游、卖门票、住民宿。或者一提到古建筑就想起成龙他们那样到处倒卖,炙手可热。
但现实却是恰恰相反的,尽管我没有完全统计,但我可以根据我多年实地考察经验,负责任地说,我国当下一半以上的入选保护名录的传统村落,一半以上入选保护名录的不可移动文物,状况是濒危的,甚至这个数字是超过一半的,就更别说那些未进入官方保护名录的古村、古建,其濒危程度更是惊人。
我相信很多人会提出质疑,怎么可能官方保护名录里的都还有这么多濒危,我们理解的濒危是什么概念?最直观的表达,就是如果不及时抢救,三年以内就会坍塌,比如屋顶破损漏雨、梁柱腐坏很快支撑不住,这样的古村、古建数量不下一半,也就是说我们不及时抢救,三年内一半以上的古村、古建都面临整体消亡或局部消亡的风险。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坚定用“濒危抢救”这样字眼的原因,想告诉社会,不要被个别开发利用的繁荣假象误导了全局的残酷现实,对于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当务之急是濒危抢救。说得再残酷一点,如果不尽快行动,三年内一半以上会整体或局部消亡,将永不再生。
问题四:濒危文物抢救的动力是什么?能实现大规模的濒危文物抢救吗?
其实,只要我们正视了当下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真问题是濒危抢救,而不是开发利用,方法和路径就会自然呈现出来。首先,还是法制建设和落实,熟悉古村之友的朋友们都知道,古村之友有一支国内不可移动保护公益诉讼非常突出的队伍,有一部分物质文化遗产的濒危局面是人为造成的,更准确地说是土地开发利益驱动下的蓄意违法破坏,这就需要给文物保护法装上牙齿,有一群人为文物保护叫真甚至死磕,让违法者们得到惨痛地惩罚,对全面震慑违法行为才有帮助。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建设和力度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是首位的,即便当下全国上下都高度重视起了文物保护工作,但这些利益相关方在暴利的驱动下,总存着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偷鸡摸狗地拆除文化遗产,仍旧屡禁不止。我们最近接触的几起案子,破坏方都是全国知名的大企业和大城市的政府部门,论水平、论见识不用说,暴利驱动下,靠良心自律根本靠不住,得要法律的严惩,要抓人判刑、要罚一批开发商罚得没底裤,这样才能形成文物保护的高压线,法制这条生命线永远都松不得。
第二个造成濒危的原因是大量县域乡村里的文化遗产,他们的濒危局面不是人为的破坏拆除,而是城乡发展短期内的不均衡,导致了这些珍贵文化遗产出现了艰难的生存风险,也就是说随着我国城乡发展越来越均衡,这些文化遗产是可以传承下去的,需要当下帮助他们度过短暂的难关。比如乡村里大量的寺庙、传统书院、民居大院、名人故居等等,随着城乡发展越来越平衡,这些珍贵遗产将是无价之宝。
之所以我们特别强调当下的真问题是濒危抢救,而不是开发利用,因为只有敢于正视这个真问题,我们的政府才能为自己松绑,放下思想包袱。当下文化遗产的濒危局面并不是政府工作不得力造成的,尤其那些经济落后地区的政府,更应该不觉得没保护好文化遗产是个丢人的事情,这是城乡发展短暂不平衡造成的,这些偏远的地区,已经为城市发展输出了大量的人才,为国家做了很大贡献,不要觉得没有保护好文化遗产很丢人,总想遮遮掩掩、只把好的一面给别人看。不丢人,这是大家共同的责任,这是城市欠乡村的,这是北上广深欠中西部落后地区的,这么想就理直气壮了,是该向北上广深这些卖地挣得盆满钵满的城市讨债来的。
从这个思路往下想,如果把文化遗产当成开发利用要么就是政府的示范工程,那么钱就是政府来出,做好了政府官员升官进职,老百姓的参与动力就没调动起来,政府唱独角戏。当成开发利用的另一种情况就是企业家的经营行为,那么钱就该是企业来出,搞好了企业赚钱,和老百姓也没啥大的关系,同样没法调动起群众的力量。
但是我们政府把真实的文化遗产濒危局面告诉给社会,尤其告诉给外出的乡亲们,濒危抢救就不只是政府的事情,也不是企业的事情,而是全体文化遗产后人共同的事情,虽然这种濒危抢救不能呈现出美轮美奂的局部示范效应,也不能创造出丰厚的经济利益,但是他能低成本地抢救绝大多数濒危文化遗产,这是润物无声的大善事大功德,不论对官员升官还是企业发财,都有更大的帮助。
所以濒危抢救既不是政府的公共投入行为,也不是企业的经营投资行为,而应该是全体后人的集资众筹行为,这个模式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历史上,是最宝贵也是最常见的经验,很容易就可以捡回来。加上现在还有互联网手段,众筹行为就更加好开展,古村之友作为一家没有财政支持的民间公益组织,之所以开展的上千处文化遗产的濒危抢救,就是用好了新兴的互联网手段和传统的民间众筹智慧,如果这套方法能在全国濒危文化遗产抢救中全面使用,用不了三年,我国文化遗产的濒危局面能减少80%。
问题五:对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你最期望的局面是什么?
说实话,我还是最关心濒危文物抢救,就像国家发动精准扶贫一样,那些企业家自己能挣钱能过好日子,政府多多鼓励给他们创造更好挣钱的条件就好了,政府更应该去关心困难群众。对于文化遗产事业也一样,那些区位好的,级别高的,不缺关注和流量的文化遗产,他们的开发利用不用政府过多操心,政府更要去关心那些濒危的。
并且只要我们正视濒危抢救这个残酷现实,放下姿态去动员社会一起众筹,我们这些濒危文化遗产不出三年都能得到有效保护,广大参与众筹的父老乡亲也会感恩这样的行动,对升官发财都很有帮助。
大事件回顾
2014年08月
梅州围龙屋保护事件
汤敏前往调查梅州祖屋强拆事件,写了《救救梅州,泣血转发:新城建设强拆客家祖屋》网络热文,推进梅州祖屋保护,该文成为当周十大热门网络文章之一,并有效地减缓乃至阻止了祖屋的拆迁行为,全社会的鼓励与支持给予了其更大的动力。
2014年11月
全国古村落志愿者网络发起
11月25日,古村之友创始人、理事长汤敏,发布了一篇召集文章《全国古村落民间保护与活化志愿者集结报名啦》,一时间得到了全国各地古村落志愿者的广泛响应和支持。古村之友由此发端,并且逐渐成长为全国最大的古村落志愿者网络。
2015年09月
首例文物保护公益诉讼发起
2014年,文化遗产界最令人伤感的是事件之一就是河南的千年古村——马固村被大量拆除,7处不可移动文物仅仅留下2处。此后,2015年,在资深公益人、河南古村之友彭保红女士的呼吁下,数十家媒体关注并传播马固事件。2015年9月,古村之友牵线,中国绿发会开始关注马固事件,并以公益组织身份发起了国内首例保护不可移动文物环境公益诉讼。
2015年11月
首届中国古村大会召开
2015年11月19-21日,首届中国古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来自全国25个省市的近700名专家学者、古村落代表等相关人员齐聚一堂,针对目前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问题,通过特邀报告、主旨演讲、互动论坛等形式展开讨论和研究,形成了一个超部门、多学科、跨行业的开放性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的对话机制、交流平台和展示空间。
2016年03月
中国古村之友会成立
2016年3月20日,中国古村之友会在北京成立,隶属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公益基金会。会上发布了古村之友古村保护与活化十大宣言,数十位古村落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全国100多古村之友牵头人从各省市前来出席会议。
文物保护专家陈志华教授亲临现场见证
2016年06月
福建柘荣古书堂修缮
2000名网友助力的第一例互联网公益PNPP案例在福建柘荣古书堂初步试验成功。
2016年07月
古村保护社会公益事业联盟成立
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古村之友实践出一条“创新生态服务古村”的古村事业发展模式,成立古村保护社会公益事业联盟,涵盖“中国古村之友跑古村节”、“中国古村与新乡村主题展”、“古村帮”、“古村救援热线”、“古村火苗计划”、“古村创客基地”板块。
2017年12月
周恩来童年读书处文物公益诉讼案调解结案
2016年10月,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漕运西路义顺巷16号的一处祖宅主人周耀禾提交了一份行政诉讼,以民告官,起诉政府违法征收不可移动文物。2017年末收到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行政判决书,撤销市政府对该建筑进行征收的决定。这在国内保护不可移动文物类公益诉讼中,以原告胜诉告终又一例。
2018年11月
呼吁拯救云南翁丁古寨
2018年11月,云南古村之友发文呼吁拯救翁丁古寨。翁丁古寨是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物单位,正在实施的旅游建设性项目对古寨原始风貌造成了极大破坏,已经违反了国家的相关规定。云南古村之友呼吁国家和地方相关中国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亲临翁丁古寨,并认真开展调查。
但很不幸,2021年2月14日,翁丁古寨在一场大火中烧毁。
2019年04月
濒危文物撑伞行动启动
古村之友面向全国征集“为文物撑伞——市县级濒危文物抢救行动”,希望通过文物“撑伞计划”救助全国更多濒危文物单位,先以最小伤害,保持原状的方式先留住濒危文保单位。
2020年04月
国保文物安全状况调查志愿者行动
古村之友全国古村落保护志愿者网络、文物保护与利用社会组织联盟等全国知名文保公益组织联合发起“全国国保文物安全状况调查”志愿者行动,旨在基于505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基础上的省/市/区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状况进行排查。
2021年03月
文物保护公益诉讼广州恩宁路破坏案
3月29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签收了针对广州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破坏行为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材料,标志着中国绿发会、古村之友保护恩宁路人文遗迹公益诉讼正式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