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期中特辑】GIF分析一道数轴往返型动点题的前世今生
期中考试结束了,不知你考的怎么样呢?
本讲,我们从一道初一期中压轴题入手,
两个角度思考往返型动点题的破解过程,
借助GIF图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初一
写在前面
试题呈现
试题初探
阅卷时,笔者批改了本题,虽然这是一道老题,但由于在前期复习训练时,较少涉及往返型问题,因此得分率偏低,加之在讲解类似问题时,强调了用绝对值来表示距离,导致多数同学在考试时没有化简,第一小题都没有做对.
究其原因,笔者也进行了深入反思,并给本文取名“前世”“今生”,意在通过用两种方法来解决本题:“前世”,即运用小学阶段行程问题的方式思考,借助线段和差来表示两点之间的距离,“今生”,即运用初中知识,用点表示的数相减,再取绝对值化简.
前世
分析:
首先,我们要思考整个运动过程中,点P,点Q的位置变化,并求出几个特殊位置的时间.
显然,要算上点P从A到B的时间,那么点Q运动的时间,就要减去这段,而点P从点A到点C所用时间,就是运动的总时间.
而整个运动过程中,又要分4个时间段,
第1段,点Q晚出发,追点P,但还没追上.
第2段,点Q超过点P,但还未到点C.
第3段,点Q到点C后返回,但还未与点P再次相遇.
第4段,点Q与点P再次相遇后,继续背向而行.
整个运动过程,自点P从点B出发开始,直到点P到达点C后,运动结束.
而两个临界时间点,就是点Q追上点P,以及点Q从点C返回后再次与点P相遇.
我们可以画出四张图,
利用点P与点Q所走过的路程长度之差来表示第1第2段时两点的距离,
利用AC全程的2倍,与路程长度之和之差,来表示第3或第4段时两点的距离.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