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陈发科先生为什么只传拳法套路、推手、散手,却不传器械?!
洪式太极——通过力学原理阐释实战技击;通过人体经络运行感知节节贯穿;通过辩证哲学述说平衡与和谐。本微信平台愿与世人共同探索太极拳的奥秘和唯美!
征稿邮箱:jy6108@163.com
编者按:本文摘录自蒋家骏先生的原著《太极拳师门对话录》——太极宗师洪均生先生言传身教原始记录。
【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三日】洪师生日,我没能赶来。今日略备薄礼,专程来济看望洪师。天下着小雨,一大早来到洪师家时,洪师正在练功。
见我到来,洪师收功略坐,然后邀我同用早饭,师母忙来忙去,很是高兴,饭后,拿出一包上好的茶叶泡了浓浓的一壶茶,然后又忙别的事情去了。
饮茶闲谈之际,洪师说道:“你师爷在世时,传了拳法套路、推手、散手,没传器械,你知道为什么吗?”。
我说:“拳是一切器械之源,拳练不好,即使学了器械也是依葫芦画瓢,不能得其中的神韵,学与不学又有什么区别呢?”
听完我的话,洪师略有所思,接着说道:“你师爷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才没有传授器械。拳练的好与不好,要有个衡量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太极拳的'度’。有人练了一辈子的拳,也未能得此中味,一经检验,皆不合度。”
对于衡量太极拳的标准,也就是洪师所讲的太极拳的“度”,我还是第一次听洪师谈起,随即请教洪师:“请问老师,衡量陈式太极拳的'度’是什么呢?”
洪师回答说:经过多年来对太极拳的研究实践,我概括为“五度”。
一、高度:练太极拳的架子可高可低,高架子运动量小,适合于初学体弱多病者;低架子运动量大,适合于身强力壮年青者,对练功的人,架子的高低因人而异,不可勉强。
但练一套拳应保持架子高度不变,尤其在同一个式子中,不可忽高忽低。保持稳定的高度,就是保持稳定的运动量,就是保持骨肉、内外之间稳定的气血流通。在低架子练功时,能保持稳定不变的架子也正是吃功夫、长功夫的时候。
二、速度:练陈式太极拳的速度初学宜慢,学后稍快,快后复缓,分为三个阶段。一路拳以松、慢、圆、均、稳为主;二路(炮捶)初学宜慢学后稍快,以快慢相间为主。
练陈式太极拳要求速度,一般一路拳需要6∽8分钟,二路拳需要3∽4分钟;总的原则是:“慢”不可“呆滞”;“快”不可“错乱”。
三、角度:角度就是方向。太极拳,手之运动有“八方”,足之运动有“五步”。手八足五,其数十三,故又称“十三势”。
练陈式太极拳,初始动作的方向,一般以面向北方为准。具体练拳时,可随机而变。但是当起势方向确定以后,各势方向也都相应确定了。练拳必须按照各势规定方向,不可任意偏转。
所谓太极拳的方向,包括两脚的相对位置,脚的方向,上体的方向,面部所对的方向,动作的走向,眼神观察顾盼的方向,两手相对的位置,手指、手心所对的方向等等。
练太极拳时,扣脚、摆脚、转腰、迈步、落脚、出手,方向都要合度。一般不动步转身时,最大不能超过45度,超过45度,就需要配合脚的摆、扣。凡摆、扣,均以脚跟为轴,脚掌贴地旋转,脚尖不可上起,名为“星月步”。
四、幅度:陈式太极拳拳架舒展大方,气势庞大,立身中正,支撑八面。一般初学此拳者,先求姿势开展,以松筋骨、活气血;再研究由开展而紧凑,达到拳论要求的“无过不及”,过与不及皆失重心。手臂伸出以将直未及为度,弓步的蹬腿以将直不挺为宜。“劲以曲著而有余”,手臂未直而力有余。双臂和双腿都不可直挺挺的,但也不可缩手缩脚,弯腰驼背。否则,本应“神如扑鼠之猫”,倒象畏猫之鼠。尤其青少年,伸手蹬脚的伸展开阔为善,亦不可强调含胸。片面理解含胸拔背,练久会成弯腰驼背。
五、柔度:太极拳以松柔见长,要求身体任何部位都要轻松、灵活、舒展,周身骨节须自然松开,即所谓“周身轻灵”。
“松”是太极拳长期追求的练功方法,“圆”是太极拳“松”的体现。能够做到“松圆”,才能真正达到太极拳要求的柔度。
按:洪师对太极拳的“五度”讲的很多,每一度,分别以拳势举例说明,并且与我试验求证。未能一一记录,只记了大概,而作研究。
“洪式太极”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ongshi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