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236)吴蜀重新选择联盟
读通鉴(236)吴蜀被逼抱团取暖
解读:刘备临死前,对刘禅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算是他对自己一生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总结,刘备的成功几乎全靠运气,他没有曹操那样,遇到董卓敢第一个上,遇到袁绍这样的强敌亲自带敢死队死战。但是刘备最后得到了西蜀,他打不赢就跑的精神并没有让人觉得他不行,反而因为他修养好,总是有一些他自己不认识的人出来帮他。
人很多时候,就是这么奇怪,有的人总是遇到一些人贵人,有的人呢,则常会莫名其妙地多出各种敌人,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刘备知道刘禅智力不足以维系自己的资产,只能依靠外人,刘禅的好运气怎么来呢,不就是靠这些善小和恶小所不经意间带来的因果吗?
曹丕攻击孙权逼孙权和西蜀联盟,而诸葛亮是有先后轻重的,所以吴蜀联盟就是一个必然的大机会。
黄初四年癸卯,公元223年
春,正月,曹真派张郃击破吴兵,于是夺据江陵中洲。(今天的南京江心洲。)
二月,诸葛亮至永安。
曹仁以步骑数万攻向濡须,先扬声想要东攻羡溪,朱桓分兵赶赴。既行。曹仁以大军径进。朱桓听闻后,追还赴羡溪的兵,兵未到而曹仁大军已至。这时朱桓手下及所部兵一共才五千人,诸将战战兢兢各有惧心,朱桓晓喻大家说:"凡两军交对,胜负在将,不在众寡。诸君听闻曹仁用兵行师,孰与朱桓?兵法所以称'客倍而主人半'者,说的都是在平原无城隍之守,又说士卒勇怯齐等缘故。如今曹仁既非智勇,加其士卒甚胆怯,又千里步行拨涉,人马罢困。朱桓与诸君共据高城,南临大江,北背山陵,以逸待劳,为主制客,此百战百胜之势,虽曹丕亲自来,尚不足忧,何况曹仁等人!"
朱桓于是偃旗鼓,对外示虚弱以诱曹仁军致。曹仁遣其子曹泰攻濡须城,分遣将军常雕、王双等人乘油船别袭中洲。中洲是朱桓部曲妻子所在。
蒋济说:"贼据西岸,列船上流,而兵入洲中,是为自作地狱,危亡之道。"曹仁不听从,自将万人留橐皋,为曹泰等人后援。朱桓遣别将击常雕等人而亲自拒止曹泰,曹泰烧营退兵。朱桓于是斩常雕,生虏王双,临阵杀溺死魏兵千余人。
当初,吕蒙病笃,吴王问说:"卿如不起,谁可代者?"
吕蒙对答说:"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
朱然是九真太守朱治姐姐的儿子;本姓施氏,朱治收养以为儿子,这时为昭武将军。吕蒙卒,吴王假朱然节,镇江陵。等曹真等人围江陵,破孙盛,吴王遣诸葛瑾等将兵前往解围,夏侯尚攻击诸葛谨,将其击退。江陵中外断绝,城中兵多肿病,堪战的人共五千人。曹真等人起土山,凿地道,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朱然晏如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隙,攻破魏军两屯。魏兵围朱然凡六月,江陵县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城外魏兵势盛,城中人少,谷食且尽,惧不能济,谋划为魏兵内应,朱然发觉而诛杀。
这时江水浅狭,夏侯尚想要乘船将步骑入渚中安屯,作浮桥,南北往来,议者多以为城必可拔。
董昭上疏说:"武皇帝智勇过人,而用兵畏敌,不敢轻视敌人若此。兵士好进恶退,常然之数。平地无险,犹尚艰难,就当深入,还道宜利,兵有进退,不可如意。如今屯渚中,至深(死地);浮桥而济,至危;一道而行,至狭。三者,兵家之所忌,而今皆行之,贼频繁攻桥,误有漏失,渚中精锐非魏国之有,将转化为吴兵。臣私悲戚,忘寝与食,而议者怡然不以为忧,岂不迷惑!加上江水向长,一旦暴增,何以防御!就是不破贼,尚且当自完备,奈何乘危,不以为惧!惟陛下明察之。"
皇帝即下诏夏侯尚等人促其出渚,吴人两头并前,魏兵一道引去,不时得泄,仅而获济。吴将潘璋已作荻筏,想用来烧浮桥,正好夏侯尚退兵而止。后旬日,江水大涨,皇帝谓董昭说:"君论此事,何其察审!"碰上天降大疫,皇帝全部召诸军还驻地。
三月,丙申,车驾还洛阳。初,皇帝问贾诩说:"我想要讨伐不从命,以一统天下,吴、蜀两人何为先?"
贾诩对答说:"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陛下应期受禅,抚临率土,若绥之以文德而俟其变,则平之不难。吴、蜀虽蕞尔小国,依山阻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逊见兵势。据险守要,泛舟江湖,皆难马上谋取。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臣窃料群臣无刘备、孙权的对手,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势。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臣以为当今宜先文后武。"皇帝不采纳,大军出竟无功。
丁未,陈忠侯曹仁卒。
最初,黄元为诸葛亮所不喜欢,听闻汉主疾病,惧有后患,故举郡反叛,烧临邛城。这时诸葛亮东行省刘备疾病,成都单薄空虚,黄元越加无所惮。益州治中从事杨洪,启太子派遣将军陈曶、郑绰讨黄元。众人商议以为黄元若不能围成都,当由越巂据南中。杨洪说:"黄元一向生性凶暴,无其他恩信,何能办此!不过乘水东下,希冀主上平安,面缚归死;如其有异,奔吴求活。只要敕令陈曶、郑绰于南安峡口邀击遮拦,即能抓得。"
黄元军败,果顺江东下,陈曶、郑绰将其生获,斩之。汉主病笃,命丞相诸葛亮辅太子,以尚书令李严为副。
汉主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亮涕泣说:"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汉主又作诏敕太子说:"人五十不称夭,我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但以卿兄弟为念罢了。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汝父德薄,不足效仿。你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夏,四月,癸巳,汉主崩殂于永安,谥曰昭烈。丞相诸葛亮奉丧还成都,以李严为中都护,留镇永安。
五月,太子刘禅即位,时年十七。尊皇后曰皇太后,大赦,改元建兴。封丞相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全都决于诸葛亮。诸葛亮于是约官职,修法制,发教与群下说:"天下参加署名的,集众思,广忠益。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违覆而得中,犹弃敝趫而获珠玉。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元直处兹不惑。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勤渠,有忠于国,则诸葛亮可以少一些过错。"
又说:"当初刚刚认识崔州平,屡闻得失;后交元直,勤见启诲;前参事于幼宰,每言则尽;后从事于伟度,数有谏止。虽资性鄙暗,不能全部采纳,然与此四子终始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伟度是诸葛亮主簿义阳人胡济。
诸葛亮曾亲自校对簿书,主簿杨颙直入,劝谏说:"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请为明公以治理一个家庭喻譬之。如今有人,使奴执耕稼,婢典炊爨,鸡主司晨,犬主吠盗,牛负重载,马涉远路。私业无旷,所求皆足,雍容高枕,饮食而已。忽一旦尽欲以身亲其役,不复付任,劳其体力,为此碎务,形疲神困,终无一成。岂是其智不如奴婢鸡狗吗?因为失掉做家主之法。是故古人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故丙吉不问横道死人而忧心牛喘,陈平不肯知钱谷之数,说'自有主者',彼诚达于位分之体。如今明公为治,全都躬自校簿书,流汗终日,不亦劳累吗!"诸葛亮谢。等杨颙卒,诸葛亮垂泣三日。
(上下不可相侵——治理之大道。诸葛亮却不能用,而累死于五丈原。王夫之叹息说:大有为于天下的人,必下有人而上有君。而诸葛公之托身先主,并非信先主(刘备)之可为少康、光武的中兴,而是耻与荀彧、郭嘉见役于曹氏,以先主方授衣带之诏,义所可从而依靠罢了。上面的刘备非再造之君,下面也没有分猷之士,孤行其志罢了。假设令庞统、法正不即于溘亡,徐庶、崔州平未成乖散,先主推心置腹,使关羽之傲、李严之险,无得间,领袖群才,各效其用,诸葛公亦何用这样营营作为?诸葛公之泣杨颙,盖也是自悼。)
六月,甲戌,任城威王曹彰卒。
甲申,魏寿肃侯贾诩卒。
大水。
吴国贺齐领兵袭击蕲春,虏获魏太守晋宗以归。
当初,益州郡耆帅雍闿杀太守正昂,借士燮以求附于吴,又执太守成都张裔以与吴,吴任命雍闿为永昌太守。永昌功曹吕凯、府丞王伉率吏士闭境拒守,雍闿不能进入,命郡人孟获诱扇诸夷,诸夷皆听从。牂柯太守朱褒、越巂夷王高定皆叛反应雍闿。诸葛亮以新遭大丧,皆抚而不讨,务农殖谷,闭关息民,民安食足而后用之。
秋,八月,丁卯,以廷尉钟繇为太尉,治书执法高柔代为廷尉。这时三公无事,又希与朝政,高柔上疏说:"公辅之臣,皆国之栋梁,民所具瞻,而置之三事,不使知政,遂各偃息养高,鲜有进纳,诚非朝廷崇用大臣之义,大臣献可替否之谓。古代刑政有疑,辄议于槐、棘之下。自今之后,朝有疑议及刑狱大事,宜将这些重要来咨询三公。三公朝朔、望之日,又可特延入讲论得失,博尽事情,这就有补起天听,光益大化。"皇帝嘉奖而采纳这个建议。
辛未,皇帝校猎于荥阳,于是东巡。九月,甲辰,到许昌。
汉尚书义阳人邓芝进言于诸葛亮说:"如今主上幼弱,初即尊位,宜遣大使重申吴好。"
诸葛亮说:"我思考这件很久了,未得其人,如今日始得一人。"
郑芝问:"其人为谁?"
诸葛亮说:"即是使君。"于是派遣郑芝以中郎将修好于吴。冬,十月,郑芝至吴国。这时吴王犹未与魏国绝交,狐疑,不时见郑芝。
郑芝于是亲自上表请孙权相见说:"臣如今来,亦是为吴国,非但为蜀国。"
吴王见郑芝,说:"孤诚愿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国所乘,不能自保全。"
郑芝对答说:"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是一时之杰;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大王如今若委质于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入内为侍,若不从命,则奉辞伐叛,蜀国亦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
吴王默然良久说:"君所说的很对。"遂绝魏国,专心与汉连和。
这一年,汉主立妃张氏为皇后。
黄初五年甲辰,公元224年
春,三月,皇帝自许昌还洛阳。
初平以来,学道废坠。夏,四月,初立太学;置博士,依汉制设《五经》课试之法。
吴王使辅义中郎将吴郡张温聘于汉,自是吴、蜀信使不绝。时事所宜,吴主常令陆逊语诸葛亮;又刻印置陆逊住所,吴王每与汉主及诸葛亮写书信,常过示陆逊,轻重、可否有所不安,每令改定,以印封之。
汉再次派遣邓芝聘于吴,吴主谓郑芝说:"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乐乎?"
郑芝对答说:"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如并魏之后,大王未深识天命,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枹鼓,则战争才开始。"
吴王大笑说:"你真的是一个诚实的人!"
秋,七月,皇帝东巡,至许昌。皇帝想要大兴军师伐吴,侍中辛毗劝谏说:"方今天下新定,土广民稀,而想要用兵,臣诚未见其利也。先帝屡起锐师,临江而旋。如今六军示能增于之前,而再次出师,此是不易。如今之计,莫若养民屯田,十年然后用兵,则役不再举。"
皇帝说:"如按卿的意思,是要将这些反虏交给子孙去处理吗?"
辛毗对答说:"当初周文王以纣王遗武王,惟知时势。"皇帝不听从,留尚书仆射司马懿镇守许昌。八月,建设水军,亲御龙舟,循蔡水、颍水,浮淮河至寿春。九月,魏国水师至广陵。
(曹丕并非等不及,他也知道这样下去,魏国是否会国力上涨还未可知,治国的水平他并不比诸葛亮和孙权强。)
吴国安东将军徐盛建计,植木衣苇,为疑城假楼,自石头至于江乘,联绵相接数百里,一个晚上设置而成;又大浮舟舰于江上。这时江水盛长,皇帝临望,叹息说:"魏国虽有武骑千群,无所可用,吴国未可图。"
皇帝御龙舟,碰上暴风漂荡,几至覆没。皇帝问群臣:"孙权应当亲自来否?"
众人都说:"陛下亲征,孙权恐怖,必举国而应。又不敢以大众委之臣下,必当自来。"
刘晔说:"彼谓陛下想要以万乘之重牵己,而超越江湖者在于别将,必勒兵待事,未有进退。"
大驾停住积日,吴王不至,皇帝于是旋师。这时,曹休表得降贼辞:"孙权已在濡须口。"
中领军卫臻说:"孙权恃长江,未敢亢衡,此必畏怖伪辞!"拷核投降的人,果然是守将所作。
吴国张温少以俊才有盛名,顾雍以为当今无辈,诸葛亮亦重视。张温荐引同郡暨艳为选部尚书。暨艳喜好写清议,弹射百僚,覈奏三署,率皆贬高就下,降损数等,其守故者,十未能一;其居位贪鄙,志节污卑,皆任命为军吏,置营府以处之;多扬人闇昧之失以显其谪。同郡陆逊、陆逊弟弟陆瑁及侍御史朱据皆劝谏停止。陆瑁与暨艳写书信说:"圣人嘉善矜愚,忘过记功,以成美化。如今王业始建,将一大统,此乃汉高弃瑕录用之时。若令善恶异流,贵汝、颍月旦之评,诚可以厉俗明教,然恐怕不容易施行。宜远模仲尼之泛爱,近则郭泰之容济,庶有益于大道。"
朱据对暨艳说:"天下未定,举清厉浊,足以沮劝;若一时贬黜,惧有后咎。"暨艳皆不听。于是怨愤盈路,争言暨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憎爱不由公理。暨艳、徐彪皆坐自杀。张温一向与暨艳、徐彪同意,亦坐斥还本郡以给厮吏,卒于家。开始,张温方盛用事,余姚虞俊叹息说:"张惠恕才多智少,华而不实,怨之所聚,有覆家之祸。我见其先兆。"过了没有多久张温而败。
冬,十月,皇帝还许昌。
十一月,戊申晦,日有食之。
鲜卑轲比能诱惑步度根的兄长扶罗韩而杀之,步度根于是怨轲比能,更相攻击。步度根部众稍弱,领其众万余落保太原、雁门;这一年,到宫前贡献。而轲比能民众强盛,出击东部大人素利。护乌丸校尉田豫乘虚掎其后,轲比能使别帅琐奴拒田豫,田豫击破之。轲比能由是携贰心,数为边寇,幽、并苦之。
解读:张温的经历正好是刘备那句话的现实例子,做大事的人,要善于扬善罚恶,不是一味鸡蛋里挑骨头。这就是做恶事太多,莫名给自己增加敌人。
恶小或者善小,这是修养问题,儒家强调修身而得,不是靠自己凭空判断,什么是善恶,这本身就是一个哲学问题。
刘备一死,诸葛亮的智力就明显在当时处于优势了,但是诸葛亮明知魏国很强,还是先魏后吴,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因为魏国是灭汉的元凶。吴蜀联盟的基础就这样建立了。曹丕的战略是先吴后蜀,被证明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