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所有父母:你的孩子正在“远离”你,真相扎心

网上曾疯传纪伯伦的一首诗《论孩子》: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而非因你而来;

他们虽然与你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

做父母的都曾坚定的认为昔日生养、苦心抚育的孩子,会陪在自己身边一辈子;

殊不知,儿女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是因我们而来,却不会因我们而停止脚步;

父母与孩子之间,终究是红尘中需要了结的一段缘分。

子女如燕,抓不了,留不住

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爱是以聚合为终点,只有一种爱指向分离,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孩子从出生在这个世界上以后,就走上了一步步远离父母的行程。

从幼儿到成人,从读书到成家,一路走来,慢慢地与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

《请回答1988》是一部火了近6年的家庭温情剧,之所以连续几年都被大家称赞,最大的原因是它讲述了最最真实的情感,包括父母和子女。

宝拉是胡同里很懂事的孩子,但同时也是一位不擅长表达爱意的女儿,性格里的这一点和她的爸爸很相似。

但她对爸爸的爱,一直都藏在心里;爸爸也一直都视她为掌心里的珍珠,特别是宝拉爸爸在宝拉婚礼结束后,读到女儿写给自己的信时,忍不住泪如雨下。

多少父母看到这一幕会想到自己,当初襁褓里的宝贝女儿,转眼就嫁为人妻,成为“别人”家的儿媳,心里难免少不了落寞和难过。

而下面这段父亲在女儿婚礼上对女婿说的话,更是让为人父母的心中千愁万绪。

“第一个抱她的人是我,不是你;第一个亲她的人是我,不是你;第一个爱护她的人是我,不是你;可是陪她一生的人,我希望是你,而不是我。

如果有一天你不爱她了,不要打她,不要骂她,也不要背叛她,你跟我说,我带她回家。”

短短两三句话填满了一位父亲对女儿的不舍和心疼。

长大后的孩子就像羽翼丰满的燕子,总有一天会飞出鸟巢寻找自己的人生伴侣。

这个时候,做父母的会突然觉得这20几年就像眨眼一般,没等好好体会膝下承欢的幸福,孩子就要离开自己,建立新的家庭。

这里面的个中酸涩只有做父母的能贴身体会,同时也慢慢明白父母与子女一场,相伴之路只有一程,而非一生。

即使心有叹息,也没办法改变,两辈人的相识就像一个轮回,逃不过最后的别离。

孩子是独立的,父母要学会放手

网上一则小故事,读完耐人寻味。

“我们很有钱吗?”一个小孩问他的爸爸。

爸爸回答说:“我有钱,你没有。”

而相同的问题,另一个小孩问他的爸爸:“我们很有钱吗?”

爸爸回答他:“我们家有很多钱,等我死了,这些将来都是你的。”

故事中的两个孩子长大后,走向完全不同的人生。

第一个小孩靠自己的独立和勤奋闯下了一片事业;而第二个小孩从小被灌输:

你不努力,还是会有大笔遗产等你继承的想法,所以从未独立,整日无所事事。

两位父亲不同的回复,其实是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

前者认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想要成功必须靠自己努力,后者却认为孩子可以理所应当继承自己的遗产。

相反另一则故事里母亲对孩子说的话,让其他父母和做孩子的听了都称赞和高兴。

《少年说》节目里一位高一的男生从小生长在单亲家庭,妈妈为了给他更好的教育,独自一人不辞辛苦带着他从农村到城市。

男孩体恤妈妈的不容易,贴心地对她说:

“你照顾了我12年,距离我上大学只剩3年,在未来的3年里,我会多为你做饭,读了大学以后,我就很难再为你做一顿饭了。”

这么懂事的孩子是怎样的父母教育出来的,或许妈妈红着眼眶说出的这句话能给我们答案:

“你是一只快乐的小鸟,你不属于我,你属于你自己,你属于蓝天。”

《爱和独立》这本书中说到:

“我们所能给孩子的,只有两份可以持续长久的遗产,一份是根,另一份是翅膀。”

告诉子女你是自由的,可以放心去飞,这才是对他(她)最好的教育。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做父母的照顾不了他们一辈子;让他们自己去翱翔,去闯荡,才能帮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

同时孩子只有完全走上由自己选择的路,才能对未来负得起责任,全力以赴。

父母与子女,聚少离多才是常态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爆发,因为疫情原因,很多人第一次在家待了那么久的时间。

妈妈也跟我说:“你自从读书工作,就没在家待过这么长时间。”

俗话道:“娘心操在儿心上,儿心操在石头上。”

孩子长大之后,心里装的多是自己的事,分给父母的时间越来越少。

曾在网上看到一个妈妈自拍的“吐槽”视频。

视频里全程都是老妈在“抱怨”自己的儿子。

听不懂儿子说的网络语,也弄不懂儿子整天在忙啥,给他打电话让他抽空回家吃饭,也因为紧密的工作而被匆匆挂断。

他们也懂不是孩子不愿意回来,实在是因为工作和生活让他(她)抽不开身。

身体上的远离只是让父母略觉得无奈,心灵上的疏远才让父母感到“害怕”。

曾听人讲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在公司从事招聘工作的员工说自己曾面试过一位60多岁的老大爷。

一开始招聘人员也吃了一惊,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年纪的应聘者。

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老大爷今年刚退休,前来应聘最基础的管理员;

原因就是不想让自己一直在家闲着,避免脑子变糊涂,更重要的是接触外界的事物还能和儿女搭上话,保持一定的交流。

为了和疼爱的子女走得更近一点,年老的父母也愿意去想办法。

随着变老,我们也慢慢发现父母与孩子之间,聚少离多才是大部分人的常态。

正如一位作家说的: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时间是无情的,自己变老,孩子长大,分离是早晚的事。

孩子终会远离父母

父母和孩子,是不同的归途。

“子女长大后,就会渐渐远离父母,他们会有自己的生活,以自己的生活为重。每个人都会渐渐变成这样。”

这是《东京物语》中的一句台词,听着很残酷,却也是事实!

这部影片中就有一对老夫妇,他们生活在海滨小城,因为老年生活孤独寂寞,加上想念远在东京的子女,所以动身前去探望。

一路奔波劳碌来到东京之后,很开心见到自己的孩子,但在东京的这几天,老两口多是独自“闷”在家里,因为子女们实在太忙了。

大儿子一家本计划带二老出去转转,却因为一次急诊临时把出行推到下周;大女儿也因为美容院顾客太多,抽不开身。

之后老夫妇也是看孩子们太忙,就打算启程回老家。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就是这样,小时候,子女把父母当做自己世界的中心,依赖他们;但成家之后,过好自己的日子,变成了生活的重心。

子女的这一变化对身为父母的人来说非常残酷,因为要眼睁睁的看着儿女的人生轨道和自己的越偏越远。

不过天下父母是一样的,都会经过这个必然的过程。

父母子女一场,是上辈子修来的缘分,也是相互治愈的一路。

冯尘曾说: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相互滋养。我原本以为自己为你付出了一切,到最后才发现,也成全了我自己。”

孩子在父母身边时,就好好爱他(她);假若一天,孩子远离自己,想念自己的父母时,能被满满的爱意填满胸口那也足够了。

做父母的,带着对子女浓浓的爱,心满意足的看着他们坚定地越走越远,这便是最好的结局。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一次缘分,一次渐行渐远的成长,一场孤注一掷的离别。

父母和孩子,就像一张浮动的画,共处的时光转瞬即逝;

从他的呱呱坠地到远走高飞,父母与孩子之间有过亲密,但终会面临分离。

为人父母也是有期限的,要在逐渐放手和退出中完成自己的使命。

有人说:

“父母与子女之间,其实就是一场不可避免,而又漫长的告别。”

只要孩子安好,就已经是做父母最大的心愿了;

孩子能够独立、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并得到父母的全力支持,这就是孩子前进路上最大的财富。

在未来的路上,回望父母,虽有不舍,但也毫不惧怕任何困难和挫折,这是父母给他(她)的安全感和底气。

如此这般,做父母的也深感宽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