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医疗病秘典』外 科
外 科
疖
疖是一种生于皮肤浅表的急性化脓性疾患,随处可生,小儿、青年多见。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突起根浅,肿势局限,焮红疼痛,范围多在3厘米左右,易肿,易溃,易敛。初起可分为有头、无头二种,一般症状轻而易治,所以俗话说“疖无大小,出脓就好”。但亦有因治疗或护理不当形成“蝼蛄疖”,或反复发作、日久不愈的“多发性疖病”,不易治愈。本病相当于西医的单个毛囊及其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药方1
方 名 黄龙膏
组 成 当归、大黄、黄柏、生栀子、黄芩各30克。
用 法 用香油500克,将诸药熬至黄色去渣,入黄丹120克,和匀收之。外用。
功 能 解毒泻火,祛腐生肌。
主 治 诸般疮毒,痈毒疔肿,一切无名肿毒,及瘰疬臁疮,跌打损伤,杖伤,冻裂诸疮,溃烂如盘。
特别提示 忌烟酒,慎服辛辣食物。
药方2
方 名 虾蟆膏
组 成 大癞虾蟆1个,槐树皮(青而肥嫩者佳)1.1米(3.3尺),铅粉120克。
用 法 上药用香油5000克,熬去渣,入铅粉收膏。外用。
功 能 解毒破结,消肿止痛。
主 治 无名肿毒,大小疮疖,无论已成未成俱可。又治大人、小孩食积、痞块、疳积,身瘦肚大,俱贴肚脐上,痞块贴患处。又可贴背心治四时疟疾。
特别提示 愈后忌田鸡、虾蟆。
药方3
方 名 五味散
组 成 黄芩、黄柏、轻粉、青黛、侧柏叶各3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加冰片0畅6克、红升丹3克,干搽上,或用香油、凉水调服。
功 能 解毒消肿,燥湿凉血。
主 治 湿毒流窜,皮肤生疮,瘙痒无度,破浸黄水。凡一切潮湿疮疖,缠绵不愈,如秃疮、耳疮、鬼脸疮、溪疮、臁疮、风癣等症。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疔
疔是指发病迅速而且危险性较大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多发生在颜面和手足等处。若处理不当,发于颜面者易引起走黄危证而危及生命,发于手足者则可损筋伤骨而影响功能。本病包括西医的疖、痈、坏疽的一部分,皮肤炭疽及急性淋巴管炎。因此名称繁多,证因各异,按照发病部位和性质不同,分为颜面部疔疮、手足部疔疮、红丝疔、烂疗、疫疔五种。
药方1
方 名 神效白鱼膏
组 成 鲫鱼240克,火麻仁、乳香、没药、巴豆、轻粉各15克,土贝母30克,桃枝、柳枝、榆枝、槐枝、桑枝各0.33米(1尺)。
用 法 上药用香油60克,将油熬枯,滤去渣,入铅粉60克熬膏。外用。
功 能 拔毒排脓,生肌收敛。
主 治 痈疽发背,对口疔毒,乳痈疽毒,湿痰流注,积年痔漏,附骨痈疽,鱼口便毒,杨梅结疮,日久顽疮,疥疮棒疮,裂口冻疮,一切无名疮毒。
特别提示 忌食辛辣食物,保持个人卫生。
药方2
方 名 白锭子
组 成 白降丹12克,银黝、寒水石、人中白各6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用白及面打糊为锭,大小由人,不可入口。每次用陈醋研汁,贴敷患处,如干再上。外用。
功 能 解毒袪腐。
主 治 初起诸毒痈疽,疔肿流注,痰色恶者,及耳痔,耳挺等症。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3
方 名 拔疔散
组 成 食盐、枯矾、朱砂、硇砂各3克。
用 法 上药研为细末。用竹刀刺破,将此药敷之。
功 能 解毒疗疔。
主 治 红线疔等。
特别提示 敷后若其肿痛更甚,少顷可平复。忌食辛辣物。
药方4
方 名 化毒散
组 成 冰片1.5克,孩儿茶2畅5克,青黛、白硼砂、牛黄各1.5克,黄连3克,薄荷1.5克,天花粉3克,苍术1。5克,黄柏2。5克,甘草1.5克。
用 法 上药研为极细末,合黄玉膏敷于疙瘩上。外用。
功 能 清热解毒,燥湿起浆。
主 治 痘内伏毒,啼号不已,多日不愈,并痘后发疔,发痈,难以成浆。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5
方 名 赛金化毒散
组 成 乳香、没药、川贝母、雄黄各3克,黄连、天花粉、赤芍药各12克,生大黄、熟大黄各6克,甘草2.5克,冰片、牛黄、药珠各0.6克。
用 法 上药研为细末。用胭脂膏调服。
功 能 清热起浆,败毒。
主 治 痘内伏毒,啼号不已,多日不愈,并痘后发疔,发痈,难以成浆。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6
方 名 加减赛金化毒散
组 成 乳香(去油)、没药各15克,川贝母(炒)12克,黄连6克,天花粉12克甘草(生)4.5克,川绵纹(炒)12克,冰片1.8克,牛黄2.5克,珠子3克,孩儿茶、血竭、龙骨(煅)各12克。
用 法 上药研为极细末,过重绢罗。外用。
功 能 清热败毒,起浆退痘。
主 治 痘内伏毒,啼号不已,多日不愈,并痘后发疔,发痈,难以成浆。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7
方 名 八宝红灵丹
组 成 朱砂、硼砂各15克,冰片、麝香、青礞石各3克,雄黄9克,火硝6克,大赤金30张。
用 法 上药共研细末,装瓷瓶内封固。疔疮初起者用醋调敷;溃后搽上,能祛腐生肌。
功 能 解毒辟秽,祛痰消肿。
主 治 疔疮。
特别提示 同药方2。
药方8
方 名 红膏药
组 成 银珠3克,麻仁6克,嫩松香15克,黄丹(飞)3克,轻粉15克。
用 法 上药共捣成膏,先用银针挑疔头,用此药如黄豆大,放膏药中心,贴患处,可拔疔毒。外用。
功 能 解毒消肿止痛。
主 治 疔疮及无名肿毒。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9
方 名 夺命丹
组 成 蟾蜍(干者酒化)、轻粉各1.5克,白矾(枯)、寒水石(煅)、乳香、没药、麝香各3克,朱砂9克,蜗牛(另研)20个。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将蜗牛捣烂,加进药末,捣匀为丸,如绿豆大,每次服用1~2丸。用生葱白10~16.5厘米(3~5寸),病人自己嚼烂,吐在手心里,包药于内,用热酒和葱送下。
功 能 解毒。
主 治 疔疮,发背,恶证,不痛,或麻木,或呕吐,重者昏愦。
特别提示 汗出为起效,重者再服用1~2丸。服药后,不发者即发,不痛者即痛,痛甚者即止,昏愦者即苏,呕吐者即解,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溃,有回生之功,是治疗恶证之中的至宝。
药方10
方 名 秘传妙方
组 成 桐油树叶适量。
用 法 将桐油树叶捣烂,绞汁1~2碗,顿服,大泻毒气后即可。
功 能 导泻解毒。
主 治 误食瘟牛肉、马瘟、瘟羊肉,生出疔疮、疔毒。
特别提示 如果冬月没有树叶,挖取嫩根,研水服用。
痈
痈是气血为毒邪壅塞而不通的意思,有“内痈”与“外痈”之分。内痈生在脏腑,外痈生在体表是指发生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本病的特点是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少数初起皮色不变),肿胀范围多在6~90厘米,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多伴有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一般不会损筋伤骨,也不会造成陷证。由于发病部位不同,本病有许多名称,生于颈部的,称颈痈;生于腋下的,称腋痈;生于脐部的,称脐痈;生于胯腹的,称胯腹痈;生于委中穴的,称委中毒。相当于西医的体表浅表脓肿、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药方1
方 名 榆矾散
组 成 榆树白皮120克,大黄15克,枯矾、皮硝各7畅5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凉水调敷患处。外用患处。
功 能 泻火解毒,活血消肿。
主 治 痈疽未成脓者。
特别提示 忌生冷、瓜果、白酒及各种发物。
药方2
方 名 冲和膏
组 成 紫荆皮、乳香、甘草、杭白芷、没药各等份。
用 法 上药共研极细面。外用患处。
功 能 清热除湿,活血化瘀。
主 治 外治痈肿,内疗湿痹。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3
方 名 消肿定痛散
组 成 金果榄、姜黄各9克,乳香、没药各3克,梅花片(另研后对)1克。
用 法 上药共研极细面,过重罗后对梅花片,用清茶调匀,温敷患处。
功 能 活血止痛,解毒消肿。
主 治 疮痈肿毒诸症。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4
方 名 八宝红灵散
组 成 赤金20张,冰片、麝香各3克,朱砂(擂末)水淘晒干15克,雄黄9克。
用 法 农历五月五日午时,将上药共研极细面,收在瓷瓶内。外用敷处。
功 能 清热解毒,镇静开窍。
主 治 疮痈肿毒诸症,又治诸多瘟疫之症。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发
痈之大者名发,说明发的病变范围较痈为大,故一般把来势迅猛而病变范围大于痈的外疡称之为发。其特点是在皮肤疏松的部位突然红肿蔓延成片,灼热疼痛,红肿以中心最为明显,而四周较淡,边缘不清,有的3~5天后皮肤湿烂,随即变成褐色腐溃,或中软而不溃,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生于结喉处的,称为锁喉痈;生于臀部的称为臀痈;生于手背部的,称为手发背;生于足背的,称为足发背。相当于
西医的疖、痈并发蜂窝组织炎、急性蜂窝组织炎。
药方1
方 名 秘制一笔勾
组 成 煅石膏、蟾酥、冰片各500克,白粉60克。
用 法 上药共研细末,用白及糊成锭。用凉水磨敷。鹅掌风、癣疥顽疮,用陈醋磨敷。
功 能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 治 痈疽发背,翻口疔疮,湿痰流注,瘰疬风疮,乳痈乳毒,臁疮外痔,癣疥顽疮,小儿丹毒,及绣球风,鹅掌风,虫伤蝎螫,一切无名恶毒,无论已成未成,均可敷之。
特别提示 忌生冷、瓜果、白酒及发物等。
药方2
方 名 神效一笔勾
组 成 官粉150克,蜗牛15克,生半夏、生天南星各45克,冰片、麝香各3克,蟾酥24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用蟾酥化开成锭。外用患处。
功 能 解毒祛痰,消肿止痛。
主 治 疔疮发背,脑疽乳痈,一切大小恶疮。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3
方 名 金刀散
组 成 炼过松香净末210克,白矾(煅)、白矾(生)各45克。
用 法 上药共研极细末,瓷罐收贮。外用患处。
功 能 解毒杀虫,消肿敛疮。
主 治 痈疽发背,诸般溃烂,棒毒金疮等症。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4
方 名 槐花酒
组 成 槐花150克。
用 法 将上药微炒黄,趁热加入酒600毫升,煎十余沸,去渣,热服。
功 能 止痛。
主 治 发背,一切疮毒,不论已成未成,只要有焮痛即可。
特别提示 未成者2~3服,已成者1~2服。又可以治疗湿热疮疥,肠风痔漏,诸疮作痛。
药方5
方 名 神功托里散
组 成 黄芪(盐水拌炒)、金银花、当归、甘草(粉)3克。
用 法 用酒、水各300毫升,煎取300毫升。根据病位在上在下,分饭前、饭后服用,过一会儿再服用1剂,药渣敷在患处。
功 能 补益托里。
主 治 痈疽,发背,乳痈,肠痈,及一切肿毒,或焮痛,壮热,恶寒。
特别提示 不问阴阳肿溃,老少虚实,均可服用。共为细末,用酒调服,效果更佳。
药方6
方 名 内托羌活汤
组 成 羌活、黄柏各6克,防风、当归、藁本各3克,肉桂3克,连翘、甘草(炙)、苍术(米泔水浸炒)、陈皮各1.5克,黄芪(盐水拌炒)4畅5克。
用 法 用水、酒各300毫升,煎取200毫升,远离吃饭时间服用。
功 能 补益内托。
主 治 臀痈,坚硬肿痛,两尺脉紧,按之无力。
有头疽
有头疽是发生在皮肤肌肉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局部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焮热红肿疼痛,易向深部及周围发生扩散,脓头亦相继增多,溃烂之后状如蜂窝。以中老年患者多发,尤其是消渴病患者多见,易出现内陷之证。本病根据患病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病名,如生于项部的,名脑疽、对口疽、落头疽;生于背部的,名发背、搭手;生在胸部膻中穴处的,名膻中疽;生于少腹部的,名少腹疽。但其病因、症状和治疗基本相同,故合并论述。本病相当于西医的痈。
药方1
方 名 蟾酥锭
组 成 朱砂、雄黄各120克,蟾酥15克,麝香1.5克,蜗牛60克。
用 法 上药共研细末,蟾酥化开为锭。用凉水磨化,或用陈醋磨化,涂于患处。
功 能 解毒消肿止痛。
主 治 诸般疔疮,一切恶毒,痈疽初起,蛇蝎咬伤等。
特别提示 忌生冷、瓜果、白酒及各种发物等。
药方2
方 名 紫金锭蝎尾敷方
组 成 紫金锭适量。
用 法 紫金锭用醋研浓,加入蝎尾细面0.15克,临时调均匀。外用患处。
功 能 解毒散结。
主 治 疮疡肿毒。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3
方 名 万应锭涂药方
组 成 万应锭10粒。
用 法 捣碎,用米醋30克,泡透,蘸清涂于患处。外涂患处。
功 能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 治 疮肿。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无头疽
无头疽是多种发生在骨骼与关节间的化脓性疾病的统称。其特点是漫肿色白,疼痛彻骨;难消,难溃,难敛,并能形成瘘管。如发于长骨者多损骨;发生于关节的,易造成畸形。临床上常见的附骨疽及环跳疽是无头疽的代表性疾病,本节重点介绍。相当于西医的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
药方1
方 名 牙痛药捻
组 成 珍珠、孩儿茶、琥珀、龙骨、乳香、没药、冰片、硼砂、牛黄、明雄黄、石膏各等份。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面糊与药末搅匀作捻,塞牙缝内。
功 能 清热解毒,活络止痛,固齿。
主 治 牙龈腐烂,骨槽风,多骨疽等。
特别提示 忌鸡、鱼、猪、肉、烟、椒、酒、甜等物。
药方2
方 名 金花散
组 成 天花粉、黄连、黄芩、大黄各30克,姜黄24克,白芷、天南星、白及各15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蜜调。外搽患处。
功 能 清热解毒,祛风消肿。
主 治 无名肿毒。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3
方 名 糊疮方
组 成 紫荆皮15克,赤芍药6克,独活9克,白芷3克,石菖蒲4畅5克。
用 法 上药共为极细末,用黄酒、凉水各半对合,与大葱子一起熬烂,用米醋调敷患处。
功 能 解毒消肿疗疮。
主 治 外科无名肿毒。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4
方 名 铁箍散
组 成 五倍子(炒)30克,生川乌、雄黄、白及各18克,芙蓉叶30克,生草乌、生天南星各18克,大黄30克,炒糯米60克。
用 法 上药共研细末,用水调敷患处。
功 能 温阳散寒,消肿散结。
主 治 无名肿毒,初起无头红肿,硬如石,乍寒乍热,疼痛难忍者。
特别提示 忌烟酒、辛辣之物、发物等。
药方5
方 名 如意拔毒散
组 成 天南星15克,陈皮12克,苍术9克,姜黄21克,甘草12克,白芷15克,天麻、厚朴各9克,雄黄3克,黄芩、黄连、樟脑
药方4
方 名 铁箍散
组 成 五倍子(炒)30克,生川乌、雄黄、白及各18克,芙蓉叶30克,生草乌、生天南星各18克,大黄30克,炒糯米60克。
用 法 上药共研细末,用水调敷患处。
功 能 温阳散寒,消肿散结。
主 治 无名肿毒,初起无头红肿,硬如石,乍寒乍热,疼痛难忍者。
特别提示 忌烟酒、辛辣之物、发物等。
药方5
方 名 如意拔毒散
组 成 天南星15克,陈皮12克,苍术9克,姜黄21克,甘草12克,白芷15克,天麻、厚朴各9克,雄黄3克,黄芩、黄连、樟脑各9克,黄柏、大黄各15克。
用 法 上药研为细末,清茶调敷患处。
功 能 退热消肿。
主 治 无名肿毒。
特别提示 同药方4。
药方6
方 名 类圣散
组 成 草乌(火煨)、川乌(煨)、苍术(米泔浸,炒)、细辛、白芷、百合、防风、甘草各15克。
用 法 上药研为极细末,用鸡蛋清调药末,贴患处,留顶,上盖纸,每日2次。外敷患处。
功 能 疏风行气,通经止痛,消肿散结。
主 治 阴证痈肿。
特别提示 同药方4。
药方7
方 名 墨玉膏方
组 成 全当归9克,白丁香6克,苍术9克,红花6克,乳香面、没药面各9克,血竭面6克,香油250克,官粉0.06克,白烛、素烛油各120克。
用 法 先将香油入锅中熬前7味药,渣枯去渣,后将官粉、素烛油、白烛同入锅内,熬至其色黑为度成膏。外涂患处。
功 能 活血通络,解毒消肿。
主 治 一切无名肿毒。
特别提示 同药方5。
药方8
方 名 黄连消毒散
组 成 黄连(酒拌)、羌活、黄柏(酒拌)、生地黄、知母、独活、防风、当归(酒拌)、连翘各3克,黄芪(盐水炒)6克,苏木、藁本、防风(酒拌)、桔梗、陈皮、泽泻、人参、甘草(炒)各1.5克。
用 法 用水600毫升、姜3片,煎取400毫升,远离吃饭时间服用。
功 能 清热消毒。
主 治 脑疽,或背疽,肿势外散,疼痛发焮,或不痛麻木。
特别提示 隔蒜灸之更佳。
药方9
方 名 三生散
组 成 露蜂房、蝉蜕、乱发(洗净)各等份。
用 法 烧灰存性,研末,每次用酒调服5克。
功 能 解毒。
主 治 诸疮,肿大,疼痛,不辨肉色,漫肿光色,名为附骨痈,又治疮口久不愈合。
流 注
流注是以发生在肌肉深部的转移性、多发性脓肿为表现的全身感染性疾病。其特点是漫肿疼痛,皮色正常,好发于四肢、躯干肌肉丰厚之深处,并有此处未愈他处又起的特点。相当于西医的脓血症、肌肉深部脓肿。本病因发病原因及病情不同,而有许多病名,如发于夏秋之间的称暑湿流注;由于疔、疖后引起的,称余毒流注;产后恶露停滞或跌扑损伤而引起的,称瘀血流注;仅发于髂窝部的,称髂窝流注。
药方1
方 名 接骨化痞膏
组 成 红花、当归各9克,木瓜、连翘、防风、赤芍药、白芷、川椒、天花粉、川芎、天麻、头发各6克,乳香15克,槐条7段。
用 法 香油1000克,樟丹500克,熬膏摊贴患处。
功 能 活血接骨,消肿止痛。
主 治 湿痰流注,痈疽发背,对口疔毒,瘰疬鼠疮等。
特别提示 忌烟酒、辛辣之物、发物等。
药方2
方 名 清痰膏
组 成 皂荚(全打碎)120克,当归(切)240克,香白芷(切片)、左秦艽(切片)、升麻(切片)180克。
用 法 用香油500克,浸3日。用小火熬枯,滤净渣,入黄丹300克,至滴水成珠,再入净乳香、净没药、生天南星、生半夏各120克,研极细末,筛净搅匀。再入肉桂120克,为末,离火,入上好麝香15克,和为膏。或膏中不用麝香,临用时每张加麝香0.04~0.06克。药用厚油纸摊,外涂患处。
功 能 祛风化痰,活血消肿。
主 治 痰核流注,营卫不和,无名肿毒等症。
特别提示 孕妇禁用麝香膏。
药方3
方 名 方脉流注饮
组 成 紫苏、青皮(去白)、当归(酒拌)、芍药(炒)、乌药、茯苓、桔梗(炒)、半夏(姜制)、川芎、黄芪(炙)、枳实(麸炒)、防风、陈皮(去白)、甘草(炙)各3克。
用 法 上药用水600毫升、姜3片、大枣1枚,煎取500毫升,远离吃饭时间服用。
功 能 行气消散。
主 治 瘰疬,流注,郁结聚结肿块,或走注疼痛,或心胸痞闷,胁腹膨胀,呕吐,不思饮食,上气喘急,咳嗽痰盛,面目或四肢浮肿,大小便秘。
发 颐
发颐是指热性病后余毒结聚于颐颌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颐颌之间肿胀疼痛,张口受限,全身症状明显,病势严重者常可出现内陷变证。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药方1
方 名 木香饼熨方
组 成 木香、生地黄各15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用陈醋做饼炕热,不时熨患处。
功 能 凉血清热,理气消肿。
主 治 发颐证。
特别提示 忌烟酒、辛辣之物、发物等。
药方2
方 名 石膏地丁漱口药
组 成 薄荷、青盐各6克,生石膏30克,紫花地丁9克。
用 法 水煎,每天漱口3~4次。
功 能 舒风清热,解毒凉血。
主 治 咽痛颐肿。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3
方 名 活瘀化坚散
组 成 赤芍药9克,大黄、白芷各6克,石菖蒲9克,川芎6克,紫荆皮9克,乳香、没药、红花各6克,防风9克,独活6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用陈醋调敷患处。
功 能 活血化坚,舒风通络。
主 治 颐部坚硬作痛已成发颐。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丹 毒
丹毒是以患部突然皮肤鲜红成片,色如涂丹,灼热肿胀,迅速蔓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本病发无定处,生于胸腹腰胯部者,称内发丹毒;发于头面部者,称抱头火丹;发于小腿足部者,称流火;新生儿多生于臀部,称赤游丹。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网状淋巴
管炎。
药方1
方 名 卧龙丹
组 成 麝香、冰片各120克,猪牙皂、闹羊花各60克,灯心草炭300克,西牛黄72克,细辛240克。
用 法 上药共研细末,装入瓷瓶内,封固。清水调敷患处。
功 能 芳香开窍醒神。
主 治 小儿丹毒疳疮,妇人乳痈,无名肿毒等。
特别提示 忌烟酒、辛辣之物、发物等。
药方2
方 名 敷药方
组 成 绿豆30克,蝉蜕3克,荆芥穗、泽兰各9克,秦皮、夏枯草各6克,连翘、白芷、蔓荆子各9克。
用 法 上药共研细面,每次12克,用淡蜜水调敷患处。
功 能 祛风清热消肿。
主 治 丹毒、痈肿。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3
方 名 消毒散
组 成 盐水锭30克,硼砂9克,冰片1畅5克。
用 法 上药共研极细末。未成者敷患处,已成者敷患处周围,留中心毒顶易溃。每次用药末,不拘多少,用清茶调稀敷患处,药干时加用清茶,令热毒气出,其毒自解。
功 能 消肿止痛,消瘀退热凉血。
主 治 丹毒热毒,无名肿毒。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瘰 疬
瘰疬是好发于颈部淋巴结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因其结核累累如贯珠之状,故名瘰疬。其特点是多见于体弱儿童或青年,好发于颈部及耳后,起病缓慢。初起时结核如豆,皮色不变,不觉疼痛,以后逐渐增大,并可串生,溃后脓液清稀,夹有败絮样物质,往往此愈彼溃,形成窦道。本病相当于西医的颈部淋巴结结核。
药方1
方 名 透骨艾叶熨药方
组 成 川椒(去目)15克,艾叶30克,独活15克,透骨草30克,防风15克,细辛、白芷各9克,郁金、大黄、当归尾各15克,川芎、甘草各9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熨患处。
功 能 疏风活络,消肿散结。
主 治 瘰疬。
特别提示 忌烟酒、辛辣之物、发物等。
药方2
方 名 化风消肿药酒方
组 成 元明粉3克,樟脑4.5克,冰片0.9克,麝香少许。
用 法 上药共研细面,用白酒淬化,随时擦患处。
功 能 软坚散结,化风消肿。
主 治 瘰疬痰核。
特别提示 饮食清淡,忌恼怒、忧思、烟、酒、发物。
药方3
方 名 夏枯草膏
组 成 南夏枯草5000克,土贝母、香附各500克。
用 法 熬成膏,白蜜收之。外贴患处。
功 能 祛痰散结,行气活络。
主 治 寒热往来,瘰疬鼠疮,脖项肿硬,腿脚湿痹,一切瘿瘤气结。
特别提示 同药方2。
药方4
方 名 千捶膏
组 成 乳香、没药、松香、孩儿茶、铜绿各9克,蓖麻子30克。
用 法 用公猪板油适量,与上药放在一起,捣千余下,成膏。外贴患处。
功 能 拔毒消肿,敛疮生肌。
主 治 瘰疬痰核。
特别提示 同药方2。
药方5
方 名 益气养荣汤
组 成 人参、茯苓、陈皮、贝母、香附、当归(酒拌)、川芎、黄芪(盐水拌炒)、熟地黄(酒拌)、芍药(炒)各3克,甘草(炙)、桔梗(炒)1.5克,白术(炒)6克。
用 法 用姜9克、水600毫升,煎取400毫升,远离吃饭时间服用。
功 能 益气养荣。
主 治 抑郁,或劳伤气血,或四肢颈项肿大,或软,或硬,或赤,或不赤,或疼,或不疼,或日晡发热,或溃后久不收口。特别提示 如果胸膈痞闷加枳壳、香附各3克,人参、熟地黄各减0.5克;饮食不香,暂加厚朴、苍术;往来寒热加柴胡、地骨皮;脓溃后口渴人参、黄芪、当归、白术的药量加倍;脓多或清加当归、川芎;胁下痛或痞加青皮、木香;肌肉生长缓慢加白蔹、桂枝;痰多加橘红、半夏;口干加五味子、麦门冬;发热加柴胡、黄芩;渴不止加酒拌炒后的知母和赤小豆;脓不止,人参、黄芪、当归的药量加倍。
药方6
方 名 补阴八珍汤
组 成 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黄柏(酒炒黑)、知母(酒炒)各2克。
用 法 水煎服。
功 能 补益气血。
主 治 足三阴虚,瘰疬等。
药方7
方 名 泻青丸
组 成 当归、龙胆草(酒炒)、川芎、栀子、大黄(炒)、羌活、防风各等份。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大。每次服用1~2丸,用白开水送下。
功 能 清热解毒。
主 治 肝经实热,瘰疬,肿痛,寒热,或胁乳作痛,大便秘结。
药方8
方 名 神秘散
组 成 斑蝥(去头足翘,同糯米炒,去米不用,为末)21个,荆芥6克,牵牛(炒)3克,白僵蚕(炒)6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每次服用3克,晨起用温酒调下。
功 能 解毒。
主 治 瘰疬,服用其他消瘰药物及养血气药物无效者。
特别提示 服药后,中午应有恶物从小便中排下。如小便涩或痛,宜用葱茶汤或木通汤,再食用米粥。如果没有恶物排下,第二天晨起再服,必须以排下为度。若脉细涩,或洪大无力者,不可服用。
药方9
方 名 琥珀散
组 成 琥珀、丁香、木香各9克,桂心、朱砂(细研)、白芷、当归、防风(去芦)、木鳖子(去壳)、木通各15克,黄丹210克,柳枝90克,松脂末60克,香油500克。
用 法 上药除松脂末、黄丹、桂心、琥珀,其余药物用油浸5日,用慢火熬,等到白芷变成焦色,过滤,下松脂末、桂心和黄丹,用柳枝不住搅拌,再入琥珀,搅匀,用瓷器盛装。
功 能 行气治疬。
主 治 瘰疬,肿硬,或穿破,脓水不绝,长时间不愈,或成瘘疾,痈疽。
特别提示 同时服用益气养荣汤。
药方10
方 名 益气内消散
组 成 当归、川芎、白芍药(酒炒)、白术(去芦)、青皮(去瓤)、陈皮、半夏(姜炒)、桔梗、羌活、白芷、独活、厚朴(姜汁炒)各24克,防风、黄芩、乌药、香附、槟榔各30克,苏叶45克,沉香6克,木香、人参、甘草(粉)各15克。
用 法 水煎,温服。
功 能 益气内消。
主 治 瘰疬,诸瘤,结核。
特别提示 服用十余剂即可消退。若再服用,照分量制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70丸,用酒送下。
药方11
方 名 补中胜毒汤
组 成 黄芪3克,人参9克,甘草1.5克,当归、生地黄、熟地黄、白芍药、陈皮各1克,升麻、柴胡各1畅5克,连翘3克,防风1.5克。
用 法 水煎,热服。
功 能 补中胜毒。
主 治 瘰疬,已破者。
窦 道
窦道是一种只有外口而无内孔相通的病理性盲管。其特点是管道由深部组织通向体表,只有一个外口,与内脏不相连通。多数窦道细而狭长,或直或弯。属中医瘘管范畴。
药方1
方 名 生肌散(一)
组 成 京牛黄3克,乳香9克,珍珠3克,龙骨(煅)、孩儿茶各6克,没药9克,轻粉3克,冰片2.5克。
用 法 上药研极细面。外敷患处。
功 能 解毒活血,化腐生肌。
主 治 疮痈溃后,久不收口。
特别提示 饮食清淡,忌恼怒、忧思、发物。
药方2
方 名 生肌散(二)
组 成 象皮、龙骨、海螵蛸、乳香、没药、血竭各15克,孩儿茶、轻粉各9克,赤石脂30克,冰片1畅8克,麝香1畅8克。
用 法 上药共研细末。外敷患处。
功 能 解毒活血,化敷生肌。
主 治 疮毒破后难以收口,或气血虚弱不能生肌,或失于调养而复溃者。
特别提示 忌羊肉、猪肉及一切发物。
药方3
方 名 生肌散(三)
组 成 石决明(煅白透)、蛤粉(煅透)、龙骨(煅透)、滑石、孩儿茶各30克,金果榄、天花粉、白芷、苍术各24克,黄柏30克。
用 法 上药共研极细末,过重罗,入冰片3克,对匀。外敷患处。
功 能 解毒敛口,祛腐生新。
主 治 疮痈溃后,久不收口,肌肉生迟。
特别提示 清淡饮食,忌一切发物。
药方4
方 名 生肌散(四)
组 成 白芷、滑石、白附子各6克,绿豆粉120克。
用 法 上药研为细末。外敷患处。
功 能 解毒敛口,祛腐生新。
主 治 疮疡溃后,久不收口,肌肉生迟。
特别提示 同药方3。
药方5
方 名 生肌桃花散
组 成 松香、铅粉各120克,黄丹、枯矾各30克。
用 法 上药共研细末。将药掺于生肌膏贴上,或掺于疮口。
功 能 解毒敛疮,化腐生新。
主 治 诸顽疮不收口,及瘰疬有口不能消退。
特别提示 同药方3。
药方6
方 名 化腐生肌散
组 成 灵药(煮过3次)、轻粉各6克,冰片0畅6克。
用 法 上药共研细末。将药掺于生肌膏贴之。
功 能 化腐生肌。
主 治 凡疮毒破后,脓水淋漓,脓烂腥臭,色紫黑,难于收口。
特别提示 同药方3。
药方7
方 名 白玉散
组 成 樟脑30克,轻粉15克,石膏180克,冰片3克。
用 法 上药研为细末。外敷患处。
功 能 解毒排脓,生肌化湿。
主 治 诸般疔毒久不收口。
特别提示 同药方3。
药方8
方 名 烫火伤
组 成 寒水石、黄丹各15克,大黄60克。
用 法 上药共研细末。用浓茶调药敷患处,干则再上。
功 能 泻火解毒,敛疮。
主 治 火疮热毒,肿痛溃烂,皮肉不能收敛者。
特别提示 同药方3。
药方9
方 名 神效汤火药
组 成 川黄连、大黄、黄柏、寒水石各30克。
用 法 上药共研细末。每次用香油调药敷患处,干了再换。
功 能 泻火解毒,消肿止痛。
主 治 烫火伤,诸般火疮热毒,溃烂脓水不下,皮肉不能收敛者。
特别提示 同药方3。
乳 痈
乳痈是发生于乳房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乳房部结块、肿胀疼痛,伴有全身发热,溃后脓出稠厚。常发生于哺乳期妇女,尤以尚未满月的初产妇多见。根据发病时期的不同,又有几种名称,发生于哺乳期者,称外吹乳痈;发生于怀孕期者,名内吹乳痈;在非哺乳期和非怀孕期发生者,名非哺乳期乳痈。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乳腺炎。
药方1
方 名 复元通气散
组 成 木香、茴香(炒)、青皮(去白)、穿山甲(酥炙)、陈皮、白芷、甘草、漏卢、贝母(去心)各等份。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和匀,每次服用9克,用温酒调下。
功 能 行气通气。
主 治 乳痈,便毒肿痛,以及一切气滞肿痛,如跌打损伤作痛,疝气。
药方2
方 名 神效栝楼散
组 成 栝楼(捣)大者1个,甘草、当归各15克,没药(另研)、乳香(另研)各3克。
用 法 用酒3碗,煎取2碗,分3次服用,饭后服。
功 能 活血消痈。
主 治 乳痈,乳劳。
特别提示 如毒已成,能化脓为水;如毒未成,则从大小便散之。
药方3
方 名 消毒散
组 成 青皮(去白)、金银花、天花粉、柴胡、白僵蚕(炒)、贝母、当归(酒拌)、白芷各6克。
用 法 上药用水600毫升,煎取300毫升,远离吃饭时间服
用。
功 能 消毒。
主 治 吹乳,乳痈,便毒。
特别提示 如恶寒壮热,或头痛,宜先服用人参败毒散1~2剂。或肿不消,宜服用托里药。如便毒加煨大黄3克,空腹服用。
药方4
方 名 牛蒡子汤
组 成 陈皮、牛蒡子、栀子、金银花、甘草、栝楼仁、黄芩、天花粉、连翘、角针各3克,柴胡、青皮各1畅5克。
用 法 上药用水600毫升,煎至500毫升,入酒1杯和匀。内服。
功 能 理气,清热,解毒。
主 治 乳痈,结肿疼痛。
特别提示 清淡饮食,忌烟酒、辛辣之物。
药方5
方 名 清肝解郁汤
组 成 陈皮、白芍药、川芎、当归、生地黄、半夏、香附各2.5克,青皮、远志、茯神、贝母、苏叶、桔梗各2克,甘草、栀子、木通各1克。
用 法 上药加水600毫升、姜3片,煎至500毫升。内服。
功 能 理气,清热,解毒。
主 治 抑郁气滞,乳结肿硬,不疼不痒,久渐作痛。
特别提示 同药方4。
乳 核
乳核是以乳中结核,状如鸡卵,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推之能移,不痛,与月经周期无关为主要表现的肿瘤性疾病。好发于20~25岁的青年妇女。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纤维腺瘤。
药方1
方 名 清肝解郁汤
组 成 人参3克,柴胡2.5克,白术4.5克,牡丹皮24克,
茯苓3克,陈皮2.5克,甘草1畅5克,当归4.5克,贝母3克,川芎2.5
克,栀子(炒)、芍药(炒)、熟地黄各3克。
用 法 水煎服。
功 能 益气养血,清肝解郁。
主 治 肝经血虚风热,或肝经郁火伤血,乳内结核,或为肿
溃不愈。
特别提示 凡为肝胆经血气不和之症,都可以用此药。
药方2
方 名 木香饼
组 成 木香15克,生地黄(捣膏)30克。
用 法 木香为末,同生地黄和匀。据患处大小,做饼置肿处,以热熨斗熨之;坚硬木痛者,间日熨。
功 能 舒肝解郁,活血祛瘀。
主 治 气滞结肿成核,或痛。
特别提示 清淡饮食,忌烟酒、辛辣之物。
气 瘿
气瘿是以颈前漫肿,边缘不清,皮色如常,按之柔软,可随喜怒而消长为主要表现的甲状腺肿大性疾病,俗称大脖子病。本病多流行于缺碘的高原山区,如云贵高原及陕西、山西、宁夏等地,但平原地带亦有散发。相当于西医的单纯性甲状腺肿。
药方
方 名 神效开结散
组 成 沉香、木香、橘红120克,猪厌肉子(生于豚猪项下)、珍珠(沙锅内泥封口,煨,过丝,一枚如枣大,取40丸)49粒。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每次服用3克,临睡前用冷酒调,慢慢咽下。
功 能 行气开结。
主 治 瘿疾,无论得病长久。
特别提示 忌咸酸、油腻、涩气等物。
石 瘿
石瘿是以颈前肿块坚硬如石,推之不移,凹凸不平为主要表现的恶性肿瘤。好发于40岁以上的妇女,本病较常见,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相当于西医的甲状腺癌。
药方
方 名 海藻散坚丸
组 成 海藻、昆布各30克,小麦(醋煮炒干)120克,龙胆草60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20~30丸,临睡前用白开水送下,或含化咽下。
功 能 消痰软坚。
主 治 石瘿。
气 瘤
气瘤是以皮肤间发生单个或多个柔软肿核,按之凹陷,放手突起,状若有气,皮色如常或有褐色斑为主要表现的肿瘤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多发性神经纤维瘤。
药方
方 名 清肝芦荟丸
组 成 川芎、当归、白芍药各60克,生地黄(酒浸,捣膏)60克,青皮、芦荟、昆布、海粉、甘草节、牙皂、黄连各15克。
用 法 上药共研为末,用神曲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8~9丸,用白开水送下。
功 能 清肝凉血祛瘀。
主 治 恼怒伤肝,致肝气郁结为瘤,其坚硬色紫,结若蚯蚓,遇喜则安,遇怒则痛。
特别提示 清淡饮食,忌烟酒、辛辣之物。
血 瘤
血瘤是以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皮肤上发生肿块,色红而内含血丝,破皮则血流难止为主要表现的肿瘤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海绵状血管瘤。
药方
方 名 芩连二母丸
组 成 黄连、黄芩、知母、贝母、川芎、当归、白芍药、生地黄、熟地黄、蒲黄、羚羊角、地骨皮各等份,甘草(减半)。
用 法 上药共研为末,侧柏叶煎汤,打寒食面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70丸,用灯心草煎汤送下,或作煎剂服用也可以。
功 能 清心泻火,凉血祛瘀。
主 治 心火妄动,逼血沸腾,外受寒凉,结为血瘤。
特别提示 清淡饮食,忌烟酒、辛辣。
肉 瘤
肉瘤是以皮下肉中生肿块,大如桃、拳,按之稍软,皮色不变,无痛为主要表现的肿瘤性疾病。
药方
方 名 顺气归脾丸
组 成 陈皮、贝母、香附、乌药、当归、茯神、黄芪、酸枣仁、远志、人参各30克,木香、甘草(炙)各9克。
用 法 上药共研为末,合欢树根皮120克,煎汤煮为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60丸,用白开水送下。
功 能 健脾宽中,燥湿化痰。
主 治 思虑伤脾,致脾气郁结乃生肉瘤,软如棉,肿似馒,脾气虚弱,日久渐大,或疼或不疼。
特别提示 清淡饮食,忌烟酒、辛辣之物。
骨 瘤
骨组织发生异常的局限性肿大,形成质地坚硬的肿块,统称骨瘤。其特点是骨组织的异常肿大,疙瘩垒起,紧贴于骨,推之不移。相当于西医的骨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属骨瘤的范畴。
药方
方 名 调元肾气丸
组 成 生地黄、山萸肉、山药、牡丹皮、茯苓各60克,人参、当归身、泽泻、麦门冬(捣膏)、龙骨、地骨皮各30克,木香、砂仁各9克,黄柏(盐水炒)、知母(童便炒)各15克。
用 法 上药共研为末,加鹿角胶120克、老酒若干、蜜120克,同煎,滴水成珠,和药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80丸,空腹用温酒送下。
功 能 补肾气,清虚火,消瘀滞。
主 治 骨瘤。
特别提示 忌白萝卜、饮酒、房事。
茧 唇
茧唇是以口唇肿起,皮白皱裂形如蚕茧,溃烂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肿瘤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唇癌,为口腔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药方1
方 名 清热除湿祛风膏
组 成 黄连6克,黄柏9克,生地黄、浮萍草、白芷、防风、当归尾各9克,白鲜皮、白及、白僵蚕(炒)各6克,梅花片(另研后对)1克。
用 法 上药共研粗渣,水煎,滤去渣,再熬浓汁。搽患处。
功 能 清热除湿祛风。
主 治 脾经湿热所致唇风、茧唇、唇肿等。
特别提示 清淡饮食,忌烟酒、辛辣之物。
药方2
方 名 清凉甘露饮
组 成 犀角、银柴胡、茵陈、石斛、枳壳、麦门冬、甘草、生地黄、黄芩、知母、枇杷叶各3克。
用 法 上药用水600毫升,淡竹叶、灯心草各20根,煎取400毫升,内服。
功 能 清热祛风除湿。
主 治 茧唇。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疣
疣是一种发生在皮肤浅表的良性赘生物。因其皮损形态及部位不同而名称各异。如发生于手指、手背、头皮等处者,称千日疮、疣目、枯筋箭或瘊子;发于颜面、手背、前臂等处者,称扁瘊;发于胸背,皮损中央有脐窝的赘疣,称鼠乳;发于足跖部者,称跖疣;发于颈及眼睑,呈细软丝状突起者,称丝状疣或线瘊。本病西医亦称疣,一般分为寻常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掌跖疣和丝状疣。
药方
方 名 银粉膏
组 成 千金子(去壳白仁)60克,凤仙花(即急性子)15克。
用 法 用香油300克,入锅内先熬15分钟,入前药2味,将药炸枯,滤去渣,入密陀僧末110克,水飞银铀粉15克,再熬至滴水成珠。外用患处。
功 能 解毒蚀腐止痛。
主 治 疣子拔毒。
特别提示 清淡饮食,忌烟酒、辛辣之物。
黄水疮
黄水疮,又称滴脓疮、天疱疮,是一种发生于皮肤,有传染性的化脓性皮肤病。其特点是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出现脓疱、脓痂;多发于夏秋季节,好发于儿童,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易在托儿所、幼儿园或家庭中传播流行。相当于西医的脓疱疮。
药方1
方 名 黄水疮药(一)
组 成 官粉(煅)、松香、黄柏各60克,枯矾45克。
用 法 上药共研细末。外敷患处。
功 能 解毒燥湿,杀虫止痛。
主 治 皮经风湿,发于头面,常生小毒疮,如粟米大,破流黄水,浸淫溃烂,疼痒无休。
特别提示 清淡饮食,忌烟酒、辛辣之物。
药方2
方 名 黄水疮药(二)
组 成 黄丹、五倍子各30克,枯矾4畅5克,老松香30克。
用 法 上药共研细末。用香油调敷患处,如有脓水浸淫,则干撒上。
功 能 解毒燥湿,敛疮杀毒。
主 治 黄水疮。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3
方 名 立效散
组 成 石膏(煅)30克,青黛、轻粉各15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蜡油调搽患处。
功 能 清热解毒,凉血敛疮。
主 治 黄水疮。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4
方 名 白粉散
组 成 轻粉30克,冰片1畅5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如有脓可干撒上,无脓水者香油调敷。
功 能 解毒敛疮,消肿止痛。
主 治 月食疮、线儿疮、黄水疮、薄皮疮等。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癣
癣,系指发生在表皮、毛发、指(趾)甲的浅部真菌病。本病因其发生部位的不同,而名称各异。临床上常见的癣病有发于头部的白秃疮、肥疮,发于手部的鹅掌风,发于足部的脚湿气等。癣病具有长期性、广泛性、传染性的特征,它一直是皮肤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药方1
方 名 疥癣化毒汤
组 成 黄芩、紫花地丁、防风、荆芥各12克,透骨草、当归、蒲公英、蒜瓣各24克,黄柏、大黄、金银花各9克,黄连3克,连翘15克,红花9克。
用 法 引用老酒500克、米醋1000克、生姜3大片、老葱头7个(带白1寸)、食盐(干疥用30克、小儿秃疮用3克,余症酌量加减),共以水煎百沸,趁热熏洗。每日洗3次。
功 能 解毒燥湿,活血祛风止痒。
主 治 疥癣皮顽,黄水疮,伤手疮,臁疮,小儿秃疮,一切浸淫溃烂日久缠绵之症;并蝎螫、虫咬、毒物所伤。
特别提示 清淡饮食,忌烟酒、辛辣之物。
药方2
方 名 必效散
组 成 石膏(煅)3克,枯矾6克,雄黄3克,轻粉6克,川槿皮9克,密陀僧3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每次用少许搽患处。
功 能 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主 治 顽癣等症。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3
方 名 顽癣必效散
组 成 川槿皮120克,轻粉、雄黄、五倍子各12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用阴阳水调搽。
功 能 清热解毒,消虫止痒。
主 治 多年顽癣,用诸药熏、搽、洗不效者。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4
方 名 搽癣药
组 成 枯矾12克,樟脑6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用好陈醋调匀。将患处抓破,搽上。
功 能 解毒止痒。
主 治 顽癣。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麻 风
麻风又称大风、疠风,是因感受风邪疠毒而致肌肤麻木不仁的慢性传染病。本病流行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我国以广东、福建、山东、江苏等省较多。本病晚期可造成肢体残废、畸形,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
药方1
方 名 紫金化毒散
组 成 大戟、山慈姑、千金子各60克,文蛤30克,朱砂、雄黄各15克,草河车60克,麝香1.5克。
用 法 上药共研细末。外敷患处。
功 能 攻毒消肿,化腐生肌。
主 治 大麻风,杨梅疮,诸般恶疮。
特别提示 清淡饮食,忌辛辣之物。
药方2
方 名 清热活血化毒膏
组 成 乳香、苍耳子、甘草各1.5克,冰片少许。
用 法 上药加入黄连膏6克,共捣烂如膏。外用患处。
功 能 清热解毒,活血祛风。
主 治 皮肤痒疹及麻风等病。
特别提示 清淡饮食,忌烟酒、辛辣之物。
疥 疮
疥疮是由疥虫寄生在人体皮肤所引起的一种接触传染性皮肤病。以皮肤皱褶处隧道、丘疹、水疱、结节,夜间剧痒,可找到疥虫为临床特征。本病由接触传染所致。其传染性很强,在一家人或集体宿舍中往往相互传染,集体发病。
药方1
方 名 疥疮合掌丸
组 成 核桃肉240克,大枫子肉150克,水银、川椒各90克,樟脑120克,枯矾60克,板油120克。
用 法 上药共研细末,捣泥为丸,重6克。每次用药1丸,合掌火上烤热,鼻吸药气,搽患处,再以火烤患处,每日1~2次。
功 能 解毒杀虫止痒。
主 治 五疥痒痛不已者。
特别提示 忌食发物、动火之物。
药方2
方 名 白川槿皮散
组 成 白鲜皮、槟榔、川槿皮(去木,酒洗),雄黄、水银(入血内调匀)各6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用黑牛血调匀。每日搽数十次。
功 能 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主 治 癣疥毒疮等症。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3
方 名 藜芦散
组 成 藜芦3克,雄黄12克,冰片0畅9克,杏仁6克,水银3克,鳖头6克,轻粉3克。
用 法 上药研为细末。外用患处。
功 能 解毒杀虫,敛疮止痛。
主 治 疥癣秃疮等。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湿 疮
湿疮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以多形性皮损,对称分布,易于渗出,自觉瘙痒,反复发作和慢性化为临床特征。本病男女老幼皆可罹患,而以先天禀赋不耐者为多。一般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湿疹。中医古代文献无湿疮之名,一般依据其发病部位、皮损特点而有不同的名称,若浸淫遍体,滋水较多者,称浸淫疮;以丘疹为主者,称血风疮或粟疮发于耳部者,称旋耳疮;发于乳头者,称乳头风;发于手部者,称瘸疮发于脐部者,称脐疮;发于阴囊者,称肾囊风或绣球风;发于四肢弯曲部者,称四弯风;发于婴儿者,称奶癣或胎症疮。
药方1
方 名 无根汤
组 成 杨梅、桃根、柳根、槐根、李根各30克。
用 法 水煎。外洗患处。
功 能 祛风燥湿,清热解毒。
主 治 皮肤湿疮、痈毒、痔疮及风湿疼痛等症。
特别提示 清淡饮食,忌食发物、动火之物。
药方2
方 名 矾连方
组 成 白矾30克,黄连15克。
用 法 上药研面装布袋内扑撒。外用患处。
功 能 清热解毒,燥湿止痒。
主 治 皮肤湿疹等。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3
方 名 二妙散
组 成 苍术、黄柏、地肤子各15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入布袋内,外搽患处。
功 能 清热解毒,燥湿止痒。
主 治 皮肤湿疹等。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4
方 名 外搓药方
组 成 地肤子、枯矾、川黄柏各9克,轻粉4.5克。
用 法 上药共研细面,用双层红绢袋盛之,擦有湿疹处。
功 能 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主 治 湿疹。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5
方 名 清热止痒面药方
组 成 荆芥穗、薄荷各3克,白僵蚕9克,海桐皮6克,黄连2.5克,冰片0.15克。
用 法 上药共研细面,清茶调敷患处。
功 能 清热散风,除湿止痒。
主 治 湿疹。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6
方 名 蛤粉散
组 成 黄柏(炒)15克,寒水石(煅)9克,蛤粉6克,轻粉3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用凉开水调搽患处,每日2次。
功 能 燥湿解毒,敛疮止痛。
主 治 一切湿疮。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牛皮癣
牛皮癣是一种患部皮肤状如牛项之皮,厚而且坚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在中医文献中,因其好发于颈项部,故称为摄领疮;因其缠绵顽固,故亦称为顽癣。本病以皮肤局限性苔藓样变,伴剧烈瘙痒为临床特征。好发于青壮年。为慢性病,时轻时重,多在夏季加剧,冬季缓解。相当于西医的神经性皮炎。
药方1
方 名 卧龙丹
组 成 麝香、冰片各120克,猪牙皂、闹羊花各60克,灯心草(炭)300克,西牛黄70克,细辛240克。
用 法 上药共研细末,装瓷瓶内,封固。用醋调涂。
功 能 清热解毒止痒。
主 治 顽癣疔疮。
特别提示 忌食发物、动火之物。
药方2
方 名 癣药方(一)
组 成 大枣肉、核桃肉各60克,大枫子肉30克,水银60克。
用 法 上药共捣烂成泥,用白布包裹。用微火烤擦患处。
功 能 散风止痒,杀虫解毒。
主 治 皮癣。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3
方 名 癣药方(二)
组 成 生柏油12克,白蜡60克。
用 法 将柏油熬滚,白蜡化开。外擦患处。
功 能 凉血止痒。
主 治 多年顽癣。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4
方 名 川槿皮散
组 成 川槿皮6克,轻粉15克,斑蝥、大枫子各7个。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用河井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放一夜。外涂患处。
功 能 祛风燥湿,解毒杀虫。
主 治 顽癣,湿疮等。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5
方 名 文蛤散
组 成 文蛤(烧干)1个,高碱30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用陈醋调敷患处。
功 能 软坚散结,祛痰消肿。
主 治 顽癣痔疮,痈疽肿毒等。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皮肤瘙痒症
皮肤瘙痒症是指无原发性皮肤损害,而以瘙痒为主要症状的皮肤感觉异常性皮肤病。中医文献中又称之为风痒、血风疮、痒风、谷道痒、阴痒等。本病以自觉皮肤阵发性瘙痒,搔抓后常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和苔藓样变等继发性皮损为临床特征。临床上可分为局限性和泛发性两种。局限性者,以阴部、肛门周围瘙痒最多;泛发性者,则多泛发全身。本病多见于老年及青壮年,好发于冬季,少数也可夏季发病。相当于西医的皮肤瘙痒症。
药方1
方 名 荆防洗药方
组 成 荆芥穗、防风、土大黄、蛇床子、当归各15克,地肤子、鹤虱、杏仁(炒研)各9克,朴硝、苦参、黄柏各15克,川椒6克。
用 法 水煎。外洗患处。
功 能 祛风止痒,解毒燥湿。
主 治 皮肤瘙痒等症。
特别提示 清淡饮食,忌烟酒、发物、辛辣和动火之物。
药方2
方 名 祛风清热洗药方
组 成 红花6克,防风9克,白芷、羌活、桑叶、杭菊花、薄荷各6克,白僵蚕3克。
用 法 上药用水煎一沸,对花露水1匙。外洗患处。
功 能 疏风活血止痒。
主 治 皮肤作痒等症。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3
方 名 沐浴二方
组 成 宣木瓜、薏苡仁、桑枝叶各30克,茵陈180克,甘菊花、青皮、净蝉衣各30克,萸黄连12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粗末,盛布袋内,熬水洗患外。
功 能 清热利湿,疏风解毒。
主 治 皮肤瘙痒等症。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4
方 名 化风止痒擦药方
组 成 川羌活、白僵蚕(炒)各6克,细辛3克,薄荷4畅5克,元明粉9克,红花3克。
用 法 上药共研极细面,用绢包好,随时外擦患处。
功 能 疏风止痒,泻火活血。
主 治 皮肤瘙痒。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5
方 名 理湿止痒扑药膏
组 成 地肤子30克,白僵蚕(炒)、白鲜皮各15克,白芷9克,荆芥穗、茵陈、败酱草各15克,白矾(煅)9克,益元散15克。
用 法 上药共研极细面,装布袋内,随时搽患处。
功 能 祛风除湿,解毒止痒。
主 治 上肢皮肤瘙痒肿痛。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6
方 名 敷药又方
组 成 枯矾9克,雄黄4畅5克,白芷9克,黄柏、没药各6克,苍术、薄荷、百部各9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外敷患处。
功 能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主 治 皮肤瘙痒。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7
方 名 面药捣膏方
组 成 大枫子肉18克,枯矾、青黛各9克,雄黄、樟脑各6克,蛤粉9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加去皮核桃仁12克,食盐12克,用猪油捣膏。外贴患处。
功 能 清热燥湿解毒。
主 治 皮肤瘙痒。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8
方 名 面药捣膏又方
组 成 大枫子肉18克,枯矾、雄黄、樟脑各6克,蛤粉、风化
硝、密陀僧各9克,食盐6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用猪油捣膏。外贴患处。
功 能 清热燥湿解毒。
主 治 皮肤瘙痒。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风热疮
风热疮是一种斑疹色红如玫瑰,脱屑如糠秕的急性自限性皮肤病。中医文献中又称之血疳疮、风癣、母子疮等。本病以淡红色或黄褐色圆形或椭圆形斑,其长轴与皮纹一致,上覆以糠秕状鳞屑,先有母斑后有子斑为临床特征。好发于春秋季节,多见于青壮年。有自限性,一般4~6周可自行消退,但也有少数患者病程长达2~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相当于西医的玫瑰糠疹。
药方1
方 名 竹叶膏
组 成 生竹叶(去梗净)500克,生姜120克,净白盐180克。
用 法 将生竹叶熬出浓汁,再将生姜捣汁同煎,沥渣,将净白盐同煎,干敷患处。
功 能 清热渗湿。
主 治 皮肤湿热疮疡及牙痛。
特别提示 清淡饮食,忌烟酒、辛辣之物。
药方2
方 名 摩风膏
组 成 麻黄15克,羌活30克,升麻6克,白檀香、白及、防风、当归(身)各3克。
用 法 用香油150克,泡药5日,慢火熬去渣,滤净,加黄蜡15克,收之。外贴患处。
功 能 祛风散邪,消肿止痒。
主 治 风热疮,或风热浮肿、皮肤作痒。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3
方 名 小儿秃疮油药
组 成 马钱子49个,轻粉15克。
用 法 用香油300克、将马钱子熬枯去渣,用轻粉收之。外敷患处。
功 能 解毒消肿,通经止痛。
主 治 小儿头疮、秃疮,胎毒风热,瘙痒成疮,脓水不止者。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4
方 名 敛疮秃疮细药
组 成 白芷、大黄、巴豆霜、白矾、火麻仁(炒)、诃子肉(煨)各12克。
用 法 鸡蛋2个,香油500克,入药熬枯去渣,滤净,入松香15克。外搽患处。
功 能 解毒消肿,敛疮渗湿。
主 治 风热疮痒,头疮、胎毒等。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粉刺、酒渣鼻
粉刺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因典型皮损能挤出白色半透明状粉汁,故称之粉刺。本病以皮肤散在性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伴皮脂溢出为临床特征。好发于颜面、胸、背部。多见于青春期男女。相当于西医的痤疮。酒渣鼻是一种主要发生于面部中央的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的慢性皮肤病。因鼻色紫红如酒渣故名酒渣鼻。本病以颜面部中央的持续性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伴丘疹、脓疱、鼻赘为临床特征。多发生于中年,男女均可发病,尤以女性多见。西医亦称之为酒渣鼻。
药方1
方 名 枇杷叶膏
组 成 枇杷叶(去毛刺)240克,黄芩(酒炒)120克,甘草30克,天花粉120克。
用 法 上药共研为末,新安酒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4.5克,饭后并临睡前用白开水或茶水送下。
功 能 清热解毒,理气活血。
主 治 粉刺,酒渣鼻。
特别提示 忌烟酒、煎炒之物。
药方2
方 名 黄芩清肺散
组 成 川芎、当归、赤芍药、防风、生地黄、干姜、天花粉、连翘、红花各3克,黄芩6克,薄荷1.5克。
用 法 上药加水600毫升,煎至400毫升。饭后服用,用酒1杯送下。
功 能 清热解毒,理气活血。
主 治 粉刺,酒渣鼻。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痔
痔是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直肠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或肛缘皮肤结缔组织增生或肛管皮下静脉曲张破裂形成的隆起物。男女老幼皆可为患。故有“十人九痔”之说,其中以青壮年占大多数。根据发病部位不同,痔分为内痔、外痔及混合痔。
药方1
方 名 清热化湿洗药方
组 成 槐条60克,艾叶、白矾、马齿苋、金银花、甘草各30克。
用 法 水煎,趁热熏洗患处。
功 能 清肠化热,祛湿消肿止痛。
主 治 痔疮。
特别提示 清淡饮食,忌烟酒、辛辣之物。
药方2
方 名 洗痔良方
组 成 川椒、牛膝、地骨皮各9克,金银花、黄芩各18克,高良姜、细辛、荆芥各9克,皮硝30克,白芷12克,蝉蜕、防风各9克。
用 法 水煎,外洗患处。
功 能 疏风祛湿,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 治 痔疮等疾。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3
方 名 槐角丸
组 成 槐角30克,防风、地榆、枳壳(麸炒)、当归(酒洗)各30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50丸,空腹用白开水送下。
功 能 补血止血。
主 治 痔漏,肿痛,或便血。
特别提示 肿痛或便秘,饮用槐花酒;脓多或疲倦,宜服用黄芪人参汤;溃而作痛,宜服用乳香止痛散。
药方4
方 名 秦艽白术汤
组 成 秦艽、桃仁(去皮尖、研膏)、皂角(煅存性)、枳壳(麸炒)、当归(酒拌)、泽泻、白术各4克,地榆(血不止倍之)3克。
用 法 上药用水600毫升,煎取400毫升,饭前服用。
功 能 润肠止痛。
主 治 痔疮,疼痛,大便干燥,或下血。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5
方 名 苦葫芦方
组 成 苦葫芦子。
用 法 每次用3克,用水1升,煎十余沸,滤去渣,淋洗肛门,隔1~2日淋洗1次。
功 能 消痔。
主 治 痔疮,疼痛不可忍。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6
方 名 枳壳散
组 成 枳壳(麸炒,去瓤)、槐角(子,微炒黄色)、荆芥各15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每日取9克,空腹,用薄粟米粥送服,每日2~3次。
功 能 行气消痔。
主 治 肠风,痔疮,便血无数,疼痛不可忍。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7
方 名 金针散
组 成 皂角(刺,赤红者,炙)、补骨脂(杵碎,纸上炒香)各等份。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每次服用9克,饭前用温酒调下。
功 能 消痔。
主 治 久痔,肠风下血,疼痛,服用诸药无效。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8
方 名 愈痔散
组 成 乳香(别研)、槐花(微炒)、木香、枳壳(麸炒,去瓤)、鹤虱、荜澄茄(去蒂)、芜荑(白)各30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先嚼核桃1个,然后用热酒150毫升,调上药6克,空腹饭前服用,每日服用1次。
功 能 行气消痔。
主 治 一切肠风、痔疮,无问新久。
特别提示 忌发热风、动气等物。
肛 痈
肛痈是指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相当于西医学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痈的发生绝大部分与肛隐窝炎有关,其临床特点是发病急骤、肛周剧痛,伴全身高热,酿脓破溃后易形成瘘管。由于肛痈发生的部位不同,可有不同的名称,如生于肛门旁皮下者,名肛门旁皮下脓肿;生于坐骨直肠窝者,名坐骨直肠窝脓肿;生于骨盆直肠窝者,名骨盆直肠窝脓肿;生于直肠后间隙者,名直肠后间隙脓肿。
药方
方 名 凉血地黄散
组 成 川芎、当归、白芍药、生地黄、白术、茯苓各3克,黄连、地榆、人参、栀子、天花粉、甘草各1.5克。
用 法 上药用水600毫升,煎至400毫升。饭前服用。
功 能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主 治 毒已成或未成,肿或不肿,肛门疼痛,大便坠重,或泄或秘,经常便血,头晕眼花,腰膝无力。
特别提示 清淡饮食,忌烟酒、辛辣之物。
肛 漏
肛漏是指直肠、肛管与周围皮肤相通所形成的瘘管。多由肛门痈溃后脓水淋漓、久不收口所致。西医称之为肛瘘。本病发病率高,在肛门直肠疾病中仅次于痔,居第二位,肛漏多由原发内口、瘘管和继发性外口三部分组成,也有仅有内口或外口者。内口为原发性,绝大多数在肛管齿线处的肛窦内。其临床特点为肛周反复流脓水、疼痛、瘙痒,并可从流脓外口触及或探及管道通向肛内。
药方1
方 名 清凉散
组 成 炉甘石60克,五倍子3克,硼砂9克,熊胆、虾蟆草各3克,京牛黄6克,朱砂1.2克,冰片、珠子各6克。
用 法 上药共研细末,用芝麻酱调敷患处。
功 能 清热解毒,燥湿收口。
主 治 痔漏。
特别提示 清淡饮食,忌烟酒、辛辣之物。
药方2
方 名 加味清凉散
组 成 五倍子3克,硼砂6克,熊胆、虾蟆草、京牛黄各3克,朱砂12克,冰片4.5克,珠子2克,海螵蛸、象牙屑、大枣(炭)各3克,炉甘石60克,白及3克。
用 法 上药共研细末,外敷患处。
功 能 清热解毒,燥湿收口。
主 治 痔漏。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3
方 名 洗痔漏神方
组 成 番大马1条。
用 法 分为3节,每节用沙锅熬透,外洗患处。洗3日,或洗9日。
功 能 清热解毒。
主 治 痔漏。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4
方 名 熥洗方
组 成 虾蟆草、苦参各30克,防风21克,败酱草30克,朴硝9克,甘草、生枳壳、槐角各21克。
用 法 上药用水熬透,趁热外洗患处。
功 能 清热解毒,凉血祛风。
主 治 痔漏,痔血,肛门瘙痒等。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脱 肛
脱肛是直肠黏膜、肛管、直肠全层,甚至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外的一种疾病。其特点是直肠黏膜及直肠反复脱出肛门外,伴肛门松弛,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相当于西医的肛管直肠脱垂。
药方1
方 名 洗肛方
组 成 苦参、朴硝各30克,荆芥穗、防风、枳壳(生)各9克,生甘草1克,瓦松30克。
用 法 上药用丝棉包裹,水煎外洗患处。
功 能 解毒燥湿,祛风消肿。
主 治 肛门肿痛,风湿肿坠瘙痒。
特别提示 清淡饮食,忌烟酒、辛辣之物。
药方2
方 名 提肛散
组 成 川芎、当归、白术、人参、黄芪、陈皮、甘草各3克,升
麻、柴胡、黄芩、黄连、白芷各1畅5克。
用 法 上药用水600毫升,煎至400毫升。内服,渣再煎
服。
功 能 补气升提,收敛固涩。
主 治 气虚、肛门下坠之肛脱。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囊 痈
囊痈是发生于睾丸以外阴囊部位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阴囊红肿疼痛,寒热交作,继则皮紧光亮,形如瓢状,痛剧。枟外科大成枠云:“夫囊痈者,阴囊红肿热痛也。”相当于西医的阴囊脓肿、阴囊蜂窝组织炎。
药方1
方 名 加味龙胆汤
组 成 龙胆草、泽泻各3克,车前子、生地黄、木通、当归、栀子、黄芩、甘草(炙)各1.5克。
用 法 水煎服。
功 能 清热祛湿。
主 治 肝经有湿热,或囊痈,便毒,下疳悬痈,肿焮作痛,小便涩滞,或妇人阴疮痒痛,或男人阴挺,肿胀,或出脓水。特别提示 清淡饮食,忌烟酒、辛辣之物。
药方2
方 名 加味泻肝汤
组 成 龙胆草(酒拌,炒)、当归、车前子(炒)、泽泻、生地黄、芍药、黄连(炒)、黄柏(酒拌,炒)、知母(酒拌,炒)、防风各3克,甘草梢)1.5克。
用 法 上药用水600毫升,煎至400毫升,饭前服用。
功 能 清热利湿。
主 治 肝经湿热不利,阴囊肿痛,或溃烂皮脱,睾丸悬挂,或便毒,及下疳肿痛,或溃烂。
特别提示 外敷乌金散。乌金散为麸炭,紫苏叶各等份,共研为末,用香油调。
药方3
方 名 加味小柴胡汤
组 成 柴胡、人参、黄芩(炒)、川芎、白术(炒)、黄芪(盐水浸,炒)、当归(酒洗)、甘草、黄柏(酒拌,炒)、知母(酒拌,炒)各3克,半夏1.5克。
用 法 上药用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饭前服用。
功 能 补气解毒。
主 治 囊痈,腐烂,或不思饮食,日晡发热。
特别提示 痛甚加黄连;小便不利加木通。
药方4
方 名 干荷散
组 成 牡蛎、蛇床子、荷叶(干)、浮萍草各等份。
用 法 上药共为粗末,每次用2匙,用水1大碗,煎3~5沸,滤去渣,淋洗患处。
功 能 消肿。
主 治 阴囊肿痛,湿润瘙痒等。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5
方 名 清肝渗湿汤
组 成 川芎、当归、白芍药、生地黄、柴胡、龙胆草、栀子、天花粉、黄芩各3克,泽泻、木通、甘草各1畅5克。
用 法 上药用水600毫升、灯心草20根,煎至400毫升,饭前服用。
功 能 清热解毒利湿。
主 治 囊痈肝经湿热结肿,小便不利,发热疼痛。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6
方 名 滋阴内脱散
组 成 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黄芪各4畅5克,皂角针、泽泻、穿山甲各1畅5克。
用 法 上药用水600毫升,煎至400毫升,饭前服用。
功 能 调补肝肾,清热利湿。
主 治 囊痈已成,肿痛发热。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精 浊
精浊是尿道口常有精液溢出的生殖系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常有精液溢出,并伴有会阴部、腰骶部、耻骨上区等部位隐痛不适等。相当于西医的前列腺炎。分为急性前列腺炎和慢性前列腺炎,临床也可将其分为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细菌
性前列腺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痛四类。
药方
方 名 解毒木通汤
组 成 木通、黄连、龙胆草、瞿麦、滑石、栀子、黄柏、知母各3克,芦荟、甘草各1.5克。
用 法 上药用水600毫升、灯心草20根,煎至200毫升,饭前服用。
功 能 清热利湿,补肾滋阴。
主 治 白浊滑精。
特别提示 清淡饮食,忌烟酒、辛辣之物。
冻 疮
冻疮是指人体受寒邪侵袭所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部性损伤。相当于西医的冻伤。局部性冻伤者病情较轻,以局部肿胀、麻木、痛痒、青紫,或起水疱,甚则破溃成疮为主症;全身性冻伤者病情较重,以体温下降,四肢僵硬,甚则阳气亡绝而死亡为主要特征。
药方1
方 名 冻疮药
组 成 米粉(不以多少,炒存性)。
用 法 上药研细末,加用鹅梨汁,涂患处,用纸花贴住。
功 能 疗疮。
主 治 冻疮。
特别提示 注意手部保暖,经掌搓手,保持手部的血液循环。
药方2
方 名 定痛黄柏散
组 成 黄柏120克(去粗皮,涂蜜慢火炙,令黄色)。
用 法 上药研为细末,用蜜水调,摊在软花纸上,贴在患处。
功 能 清热定痛。
主 治 冻疮,流出黄汁,及痊愈后有斑痕,疼痛。
破伤风
破伤风是指先有破伤,风毒之邪由创口侵入而引起惊风的一种疾病。西医亦叫破伤风。其临床特点是,有皮肉破伤史,有一定潜伏期,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阵发性抽搐,抽搐间歇期全身肌肉仍紧张强直,伴有发热,但神志清醒,多因并发症而死亡。
药方1
方 名 防风汤
组 成 防风、羌活、川芎各等份。
用 法 上药每次取15克,水煎,调蜈蚣散服用。
功 能 行气解表。
主 治 破伤风,表症,未传入里。
特别提示 炙蜈蚣1对,煅鳔9克,为蜈蚣散。
药方2
方 名 大芎黄汤
组 成 川芎、羌活、黄芩、大黄各30克。
用 法 每次取上药15~20克,水煎服。
功 能 行气清热。
主 治 破伤风,邪传于里,舌强,口噤,项背反张,痰涎壅盛。
特别提示 平时注意保护自己,尽量避免皮肉破伤,如有伤口注意保护伤口免受感染。
药方3
方 名 白术防风汤
组 成 白术、黄芪各30克,防风60克。
用 法 上药每次取15~20克,水煎服。
功 能 补气止汗。
主 治 破伤风,服用表药过多,自汗。
特别提示 脏腑和,自汗者,可服用此药。若脏腑不和,小便赤,自汗者,急用大芎黄汤攻下。
药方4
方 名 羌活防风汤
组 成 羌活、防风、甘草、川芎、藁本、当归、白芍药各3克,地榆、细辛各1.5克。
用 法 水煎服。
功 能 消散解表。
主 治 破伤风,邪在表,筋脉拘急,脉浮弦。
特别提示 同药方2。
药方5
方 名 玉真膏
组 成 天南星(为防风所制,服之不麻人)、防风各等份。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治疗破伤风用药敷疮口,然后用温酒调服3克。
功 能 定痛生肌。
主 治 破伤风,金刃伤,打扑伤损,癫狗咬伤。
特别提示 同药方2。
臁 疮
臁疮是指发生在小腿下部的慢性溃疡,又称裤口毒、裙边疮。相当于西医的小腿慢性溃疡。本病多继发于恶脉(下肢静脉曲张)和丹毒等病。其临床特点是多发于小腿中下1/3交界处前内外侧,溃疡发生前患部长期皮肤瘀斑、粗糙,溃烂后疮口经久不愈或虽已经收口,每易因局部损伤而复发。此病俗称老烂腿。
药方1
方 名 神效硇砂膏
组 成 象牙36克,生栀子54克,红硇砂18克,血竭9克,孩儿茶12克,穿山甲36克,男人头发100克。
用 法 桑、槐、桃、柳、杏五样嫩枝各1.65米(5尺),切粗片,用香油1500克,先将五枝煎枯捞出,次入象牙、穿山甲、生栀子、男人头发煎枯,滤出药渣,复入锅内,倾入黄丹30克,急搅之,熬至滴水成珠,退火等凉,入红硇砂、血竭、孩儿茶,搅匀收之。外用患处。
功 能 解毒消肿,溃腐生肌。
主 治 臁疮,大小诸毒。
特别提示 清淡饮食,忌烟酒、辛辣之物。
药方2
方 名 黄柏散
组 成 黄柏30克,轻粉9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用猪胆汁调敷患处。
功 能 解毒消肿,燥湿杀虫。
主 治 臁疮湿毒及遍身热毒。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3
方 名 隔纸膏
组 成 石膏(煅,研末)、白矾(枯,研末)各等份。
用 法 用桐油调成膏,做隔纸膏,贴患处。
功 能 清火敛疮。
主 治 臁疮,湿毒疮。
特别提示 同时服用荆防败毒散,如果效果不佳,宜服用人参黄芪汤。
药方4
方 名 三香散
组 成 乳香6克,松香9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用香油调匀,把包粽子用的薄笋叶,用针刺孔后,将药摊在上面,用笋叶贴患处,药在中间,叶子上用帛扎住。
功 能 止痛生肌。
主 治 臁疮,不论患病时间长短,溃烂至骨,疼痛。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青蛇毒
青蛇毒是体表筋脉发生的炎性血栓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体表筋脉(静脉)焮红灼热,硬肿压痛,可触及条索状物,甚者可致恶寒发热等症。相当于西医的血栓性浅静脉炎。
药方1
方 名 赤金锭
组 成 火硝240克,章丹、黑矾各30克,朱砂、银朱各1.5克。
用 法 将药用铁锅炼化成水,滴石板上,候冷成片。外敷患处。
功 能 消痈解毒。
主 治 蛇、蝎等虫咬。
特别提示 清淡饮食,忌烟酒、辛辣之物。
药方2
方 名 清鱼锭
组 成 白薇、天南星、射干、细辛、防风、泽泻、川黄连各30克,白芷、全蝎、蟾酥、血竭、生大黄、金银花、木通、栀子(炒)各60克,牙皂45克,雄黄120克,穿山甲(炙)45克,冰片1畅5克,麝香0.9克,甘草梢15克,白梅花90克,江米(另用打糊)120克。
用 法 上药共研细面,用木瓜酒合锭。外用患处。
功 能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主 治 蛇、蝎等虫咬所伤。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3
方 名 离宫锭(一)
组 成 古墨30克,血竭、蟾酥、胆矾各9克,朱砂6克,麝香4.5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凉水调成锭,朱砂为衣。外用患处。
功 能 解毒消肿,活血通经。
主 治 一切蛇蝎虫咬所伤。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4
方 名 离宫锭(二)
组 成 京墨120克,血竭、蟾酥各24克,麝香1克,天南星
24克,砂仁15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蟾酥化开为锭。外用患处。
功 能 解毒消肿,化痰通经。
主 治 一切蛇蝎虫咬所伤。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股 肿
股肿是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和炎性病变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其特点是多有长期卧床、分娩或手术史,患肢肿胀疼痛,皮温升高,浅表静脉显露。相当于西医的血栓性深静脉炎。本病最大的危害是静脉血栓脱落后引起肺梗塞或肺栓塞。
药方
方 名 栀子外敷药方
组 成 栀子30克。
用 法 上药用白面、白酒和匀,做饼,外贴患处。
功 能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主 治 股肿。
特别提示 清淡饮食,忌烟酒、辛辣之物。
脱 疽
脱疽是指四肢末端坏死,严重时趾(指)节坏疽脱落的一种慢性周围血管疾病。又称脱骨疽。其临床特点是好发于四肢末端,以下肢多见,初起趾(指)间怕冷,苍白,麻木,间歇性跛行,继则疼痛剧烈,日久患趾(指)坏死变黑,甚至趾(指)节脱落。本病相当于西医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好发于青壮年男子,或老年人。我国北方较南方多见。
药方1
方 名 清神散
组 成 甘草15克,真豆粉30克,大朱砂9克,梅花片1.5克,牛黄0.9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每次取3克,用淡竹叶、灯心草煎汤调服。
功 能 清热利湿,清心除烦。
主 治 脱疽,烦躁闷乱,睡则谵语,呕吐不食。
特别提示 清淡饮食,忌烟酒、辛辣之物。
药方2
方 名 解毒济生汤
组 成 川芎、当归、黄柏、知母、天花粉、金银花、麦门冬、远志、柴胡、黄芩、犀角、茯神各3克,甘草、红花各1.5克。
用 法 上药用水600毫升,煎至320毫升,临服药时入童便1杯。手指病变加升麻1.5克,足趾病变加牛膝1.5克。
功 能 温经散寒活血。
主 治 脱疽初起,恶寒体倦,发热作渴,或肿或紫,或麻或痛,四肢倦怠,神志恍惚不宁。
特别提示 同药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