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黄巾之乱的卢植、皇甫嵩、朱儁为什么在东汉群雄逐鹿中就消失了
平定黄巾之乱的三位大佬,远比后来的袁绍、曹操、陶谦、公孙瓒更接近于做一方诸侯,可结果是各地郡守、刺史,甚至连刘备这种“流浪汉”都坐拥一方,而卢植、皇甫嵩和朱儁却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初平元年,关东诸郡组成联军讨董时,卢植、皇甫嵩和朱儁都还活着,他们为何不利用自己在军队的威望,也拉起一票人马呢?以他们的地位,远在联军盟主袁绍之上,只要他们出马,三国历史很可能就改写了。
这三位大佬真的有这么大能量吗?有!
黄巾之乱爆发时,汉灵帝启用了四个人:大将军何进,领左右羽林军屯驻都亭,拱卫京师;北中郎将卢植前往冀州对付张角;左中郎将皇甫嵩和右中郎将朱儁率五校军,负责平定颍川、汝南和陈郡的黄巾军。
卢植其实是一名儒学大师,他师出名门,一生留下大量儒学著作,同时也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刘备就是他的学生。
学术泰斗上战场,这种情况不多见,事实上对卢植来说这不是第一次,早在九江和庐江任太守期间,他就两次率军平定武装叛乱。
卢植到达冀州后,平叛进展很顺利,张角被他包围在广宗城内。就在卢植按部就班打造攻城器械时,有个叫左丰的太监,奉汉灵帝之命前来视察工作,由于卢植拒绝行贿,这家伙回京就摆了卢植一刀:广宗很容易攻破,卢植故意按兵不动!
汉灵帝勃然大怒,一道圣旨将卢植罢职,以槛车押送洛阳,被关入大牢。而接替卢植的董卓,被黄巾军打得丢盔弃甲,差点葬送冀州大好局面。
朱儁出身贫寒,是个侠胆义肝,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义士,上了战场的他绝对是个狠角色,曾经在交趾逼降数万叛军。在平定黄巾军的战斗中,朱儁的狠辣发挥到极致,他数次以赶尽杀绝的姿态,打出数万人规模的歼灭战。
朱儁也是三人中征战时间最长的一位,既黄巾军之后,他又数次奉命出征,剿灭河北、河内等地的武装起义。因此朱儁的名气非常大,董卓撤回关中后,以徐州刺史陶谦为首,主动请求朱儁做联军带头大哥,由各地输送兵马继续讨董。
所以,朱儁是最接近成为一方诸侯。
皇甫嵩跟董卓一样,出身于西凉豪族,皇甫嵩的儿子皇甫坚寿与董卓还是好友。皇甫嵩是平定黄巾之乱的最大功臣,他先与朱儁、曹操配合,平定颍川、汝南和陈郡,接着又北上冀州,替董卓擦屁股。他先后斩杀张梁、张宝,累计虏杀二十万黄巾军。
更难得的是,得胜回朝的皇甫嵩,竭力将功劳往朱儁和卢植头上算,卢植因此被赦出狱,重新当上了尚书。后来皇甫嵩又奉命在陈仓打败西凉叛军王国。
再看看同期的董卓,现在冀州现眼,又在陈仓与皇甫嵩的并肩作战中,暴露了其军事能力的矮小。
当时讨董的各路人马,都是各地方官临时组建的军队,甚至还有曹操这样的私家武装,他们无论个人资历还是军事才华,都无法与卢植、朱儁、皇甫嵩相提并论。
三位大佬之所以没有在“百舸争流”中大显身手,原因各不相同,却也有共同的文化底蕴因素。
董卓掌权后,卢植公开与董卓开杠,若不是蔡邕能人求情,他差点遭毒手。面对无可挽回的局势,卢植愤然辞职,躲过董卓的暗杀后,他一路潜行,回到老家涿郡隐居,彻底告别政坛。
朱儁也与董卓不对付,后来干脆弃官逃跑了,还在陶谦等人的支持下挥兵关中,可惜失败了。董卓死后,陶谦等人共同推举朱儁出任太师,率全国各州郡兵马入关攻伐李榷,共迎汉献帝。
就在此时,李榷接受贾诩建议,以汉献帝的名义给朱儁下了一道圣旨:入朝为官。
面对圣旨,朱儁做出了一个令他终生后悔的决定,他认为皇帝征召必须去,李榷这些人都是笨蛋,我入朝以后轻松可以搞定他们,不需要各州郡兴师动众。
就这样朱儁到了长安,被任命为太尉。地位虽然很吓人,可惜这时候连皇帝都成了李榷、郭汜等人手中的橡皮泥,手中没有一兵一卒的朱儁,成了夹缝中生存的小草。
后来李榷与郭汜相互厮杀,郭汜干脆将朱儁当肉票劫持了。性格刚烈的朱儁,受不了这种奇耻大辱,暴怒之下当天就发病暴亡。
皇甫嵩其实比朱儁更屈辱!董卓掌权后,立刻对他展开报复。除了在战场上连续被皇甫嵩“矮化”外,当初汉灵帝驾崩前,要求董卓将兵权全部交给皇甫嵩,董卓却抗旨不遵,为此皇甫嵩向朝廷奏了董卓一本。
若不是皇甫坚寿替父亲求情,皇甫嵩差点被董卓杀害。后来董卓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时,皇甫嵩等人被迫跪迎董卓。董卓还挑衅地问他“你害怕了没有”,皇甫嵩只能尴尬地谢罪。
董卓死后,皇甫嵩奉命诛杀董卓全族,可也没有迎来翻身的机会。司徒王允似乎不大信任皇甫嵩,没有给他出头的机会,李榷郭汜杀了王允之后,皇甫嵩跟所有大臣们一样,只是在血泊中喘口气而已。
兴平二年,在就朱儁去世当年,皇甫嵩也在长安病逝。
卢植、朱儁、皇甫嵩没能逐鹿中原,看似天不遂人愿,缺少展现个人才能的机会。卢植被迫隐居偷生,朱儁和皇甫嵩被圈在京城,无法施展拳脚,其实这都是他们自己造成的结果。
当初董卓抗旨不向皇甫嵩交兵权时,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就建议:董卓逆天命,罪在不赦,干脆趁他没有坐大,发兵灭了他。皇甫嵩却认为,董卓再不对我也没资格代替朝廷处罚他,要走正常程序,由朝廷决定,结果错失了诛杀董卓的大好时机。
董卓掌权后,征召皇甫嵩和盖勋入朝。显然,只要他们入朝就会被剥夺兵权,就会成案板上的鱼肉。盖勋就提出二人联合反董的建议,可皇甫嵩依然不接受,认为皇帝的诏令必须接受。
可见,皇甫嵩死守朝廷规矩,跟不讲规矩的董卓打擂台,结果他一再错失机会,最终成了董卓任意揉捏的橡皮泥。
朱儁也犯了大错,他居然看不出朝廷已经被西凉军阀操纵的事实,以为靠政治手腕就能掰回局面,只能说他的政治眼光太拙劣了!
事实上,陶谦的建议或许是挽救危局的最后机会,以朱儁的威望,倘若能将各地方武装捏合在一起,很可能就没有了后面的三国分裂。
皇甫嵩和朱儁虽在朝廷,却不能发挥效用,原因很简单,中央已经没有了震慑地方的武装,相反却被军阀们掐在手上当工具,失去发挥舞台的两人,只能干瞪眼。
卢植这个大儒,最大的问题就是他的文化基因,会促使他走向“豪门”,没法走向“豪强”。范阳卢氏那时候还算不上豪门大族,卢植缺少左右政治的家族势力,所以当他选择辞官时,就是选择了逃避。
我们对比一下东汉末年的那些割据军阀们,他们可以不是豪门,但必须是豪强,所谓乱世出英豪,像卢植、皇甫嵩和朱儁这种循规蹈矩,始终把朝廷顶在头上的人,手脚早就被自己捆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