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空间构成与点画线条造型里的人文精神

书法空间构成与点画线条造型里的人文精神

一切艺术形式都具有充沛的人文的精神力量,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文精神,艺术才真正具有了社会价值,也使得艺术作品的人文与艺术内涵更丰富。

艺术作品人文效应的表现形式有二,一是通过展厅实现的人文效应,二是通过社会景观实现的人文效应。艺术作品的人文效应是含蓄蕴藉,潜移默化的,是作品与欣赏者的交流、融汇、吸纳。书法作为艺术中的一个门类,同样也具有充沛的人文艺术魅力和无穷精神力量,并且书法作为汉字的载体和记录语言思想的符号,其普遍性要比其他艺术形式更普及,范围也更广泛。

那么书法中的这种人文力量究竟有那些具体的体现呢?书法家又是如何使得书法作品具有这种人文力量的呢?

书法中的人文力量是书法家的审美的世界观的艺术化的表达,也是书法家情感和审美情趣的寄托与笔墨语言的表达。如《兰亭序》和《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他们之所以具有永恒的感人的无穷魅力,就在于其中的情感和艺术的魅力所致。这种魅力在作品是其艺术要素之一,作用于欣赏者会生发情感的交流融汇与共鸣,二者之间发生了交流效果就是艺术作品中人文效应的结果。

这种效应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比如《兰亭序》的影响力就是如此。《兰亭序》中所表现出来的自然的人文情怀以及美的艺术力量,当和欣赏者被唤醒和发生共鸣以后,这种人文效应就会鲜明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祭侄文稿》和《兰亭序》一样,之所以具有人文力量的效应,也在于作品饱含了作者的亲情大义和作者自身的浩然正气与书法本身的艺术美的力量与欣赏者的共鸣和交流。

单纯就书法艺术美在作品中的表达,也是书法家自身不懈的追求传承经典的结果,一个艺术家或书法家如果不临摹经典学习经典仅靠自身文化修养在书法作品中的融入也是不够的,是技与艺结合的产物。当然作为书法艺术在社会上的普及性,和大众化的欣赏接受认同,同样也需要更深厚的文化的融入,才能真正使得书法作为艺术更充沛艺术和人文的魅力而永恒不衰。这些要素促使书法艺术更加具有人文的艺术精神力量与效应。

书法作品具有人文精神力量体现在书法作品中的那里呢?

书法的空间分割构成与点画线条造型的形质两个方面,并且这两个方面在我国文字创世之初就已经具备了这个条件或要素,如甲骨文线条的遒劲坚挺,空间结构的聚散对称,吉金文字的厚重浑朴等。

谈到书法作品中的人文情感力量的具体体现,最经典的范例无疑是【八法诀】中所描述的书法八个基本点画所表现出来的精气神和形质的意象和具象。

“横如千里之阵云”所描述的已经不是点画的外在的形态的问题,而是点画线条所带给我们的审美感觉或态势。这种审美感受虽然是作品中呈现出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意象美感,但却是书法家艺术生活的感受和审美理想的书法的艺术化的聚焦或经过提炼概括的结晶,同时还包括欣赏者的审美理想以及文化的艺术的生活的审美体验的结果。不难理解,书法的学习靠临摹传承,临摹所得是传承,当传承到了具有自己的独立经验以后,自然而然就会融入个人的审美理想以及文化修养,于是就形成了完全属于自我的艺术形式与审美观念、理想,这一切的具体体现就在作者的作品中。

颜真卿的书法美不仅仅是艺术美,也还包含其丰富的人格、精神魅力。包括米芾与黄庭坚、王铎、傅山等。郑板桥说“一枝一叶总关情”,这个“情”即是艺术的也是情感的更是人文的。可以说无论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饱含这个特点。又如魏碑书法的那种柔中见刚,大刀阔斧、雄强凝重、威猛不驯线条力量,阳刚之美。这种点画线条往往鼓荡着一股令人振奋的豪爽俊迈之气,这种精气神,往往也是书法线条人文精神力量的具体体现之一,再如“屋漏痕”、“锥画沙”等线条形质,仍然蕴含丰富深刻的人文精神力量之美。

在孙过庭的《书谱》中有这样一段话:止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太师箴》《兰亭集序》《告誓文》,斯并代俗所传,真行绝致者也。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岂惟驻想流波,将贻啴喛之奏;驰神睢涣,方思藻绘之文。

这说明不同情感状态下作品所表达的风格是有不同的区别的,这种情感折射出的格调作用于欣赏者,能够让欣赏者获得丰富的审美享受和艺术的审美的体验。其书法的艺术的审美的人文力量也体现与其中。也是书法作品能够让欣赏者乐此不疲,如醉如痴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书法的空间构成所展现出来的文人力量角度来说,是具体的也是抽象的。我们知道书法即是心画,是书法家审美情感和文化修养的折射,这种折射不仅仅体现在点画线条之中,同时还表现与书法作品单字和通篇作品的章法构成的空间分割与处理之中。在一幅作品在中,每一个字内的空间处理,通篇作品的空间处理,都是书法家自身的审美思想的折射与表达。

具体到书法的技法与理论如虚实相生、计白当黑、重心安稳、经营位置,用笔的轻重缓急,这些有关空间分割处理或结构布置的具体技法理论,同样折射出丰富的人文的力量之美。

书法中虚实相生的空间留白就完全融入了和谐融洽的人文理念或力量,以及社会的基本的处世原则或规则矩,包括书法虚实之间的迎让避就,书法艺术特有的空间造型美和富于力度、节奏和立体感的线条美,同样具有不可忽视了人文力量与效应。

既然谈到书法文化与人文问题不可避免要涉及到我们的传统文化或国学中的一些范畴。如自强不息,上善若水,中和与真善美问题,又比如含蓄蕴藉之美。这种美仍然是人文的也是艺术的,表现与书法的线条情感审美就是行藏之法。东汉的蔡邕说:“藏、点画出人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尔"、“藏头护尾,カ在字中”、“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九势》)。这些言语,为人们提供了鉴赏书法线条人文力量力量感的一把钥匙。这种藏锋露锋之说,作用或反映与国学就是含蓄蕴藉之道,之于书法的线条就是具有温而不柔、浑圆醇和之美的线条力度感的表现,而《兰亭序》中那股扑面而来的清逸秀丽的风神,更加为书法艺术的人文的审美力量注入了唯美的无穷的力量。

欣赏和临摹学习、创作书法作品过程中,不仅仅是欣赏体悟书法的艺术美,同时也包含丰富的人文力量的文化美,以及美育教化力量效应,书法中充溢的人文力量之美,也是书法之所以为艺术,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没有被历史淘汰的原因之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