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曾有的繁华哪去了?

              ‍        

                     吉安,曾有的繁华哪去了?

                                                                                             刘述涛

吉安真正的繁荣兴起,应该追溯到宋代。一条赣江,成为了南北大通道,黄金水道,起到了拉动经济的主动脉。

宋代的周必大曾在文字中写道:“距庐陵八十里有市曰富田,吉赣闽粤之商日夜走集,置戍兵焉”距离庐陵府八十里地的富田,都因为广东福建的商人云集,货物不断,而引发官府的管理,设立税站,让兵把守。又何况赣江中部的庐陵。

庐陵,古人称之为“东控临川,西引长沙,据三江之上游,达五岭之总汇,实为江省要区,更擅章贡交汇之胜。”

的确,在农耕时代,谁掌控了水运要道,谁就掌控了经济命脉。而赣冮早已经是明清时期北方商旅与岭南交通的重要通道,因庐陵处于赣江中部,粤商在南来北往中遂在此驻足,并以此作为中转站。赣江也成为内陆商品南下和海外货物北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清《商务官报》记载:五口通商,洋货输入,:彼时江轮未兴,江西之贩卖洋货者,故仰给广东,若河南襄阳、湖北汉口荆州,凡江汉之间,需用洋货海味,均无不仰广东,其输出输入之道,多取径江西,故内销之货以樟树为中心,外销之货以吴城为极点……盖自广东入江之货,经赣州,吉安,已销其半,至樟树而盛销。

此时的赣江,千帆竞发 万舸争流。从宋以来,吉州的造船业也在全国叫得响,据史料记载,北宋时期政府给各地造船的数量分别是:虔州605艘、吉州525艘、明州177艘、婺州103艘、温州125艘、台州126艘、楚州87艘、鼎州241艘等一共2634艘。而江西一省单吉、虔二州就有1130艘,占总数的43﹪。南宋时,战事频繁,江西更成为了造船的重要基地。绍兴三十年(1160),洪、吉、赣三州造船场“每场差监官二员,工役兵卒二百人”,“立定格例,日成一舟”。从这些史志的文字中可见,当年的吉州造船业有多发达,而取之于造船的木材,大多数来自于遂川县和安福县。

造船业的发达,也就带来了货运的繁忙,到了晚清时,庐陵早已经成为洋货销售重要区域,粤商云集庐陵,把广东的盐、铁器、南洋的香料、药材,欧州的机器设备销往全国,同时,把江西的粮食,茶,瓷器,夏布,苎麻,纸张,药材,运往广州,销往日本,南洋,印度,欧州。

此时的庐陵,成为了中国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各地的商人纷涌而至,他们纷纷选择庐陵南门外的码头边上建立自己的货站,广东商人建起了南华宫,福建商人建起了妈祖庙,山西商人那建起了晋商建起了山西会馆,关帝庙。

那知道,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当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尘埃落定,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港都开埠,随之而来的改变就是一日千里。上海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迅速发展为对外贸易的中心,中国所有的大宗商品,都通过上海转运,广州慢慢的退出历史舞台。这时候的赣江,也随之慢慢走向没落。

从此,通过赣江航运而繁荣起来的商业,也正在慢慢走向衰败。首当其冲受到波及还有江西各地的经济作物,以及手工业商品的竞争力,一下子一落千丈。紧接着,江西省的四大商业城镇也开始走向没落之路,庐陵自然不在话下。慢慢,福建、广东、广西、云南以及长江水系被纳入外国资本家们追逐的势力范围,公路、火车货运的兴起,更让处于内陆的江西没有了舞台,这时候的江西也没有积极对应,还停留在农业生产的观念之中。庐陵更是如此。

自然,庐陵,赣江就慢慢的退出历史的舞台,再也难有在中国经济版图上有一露头角的机会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