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读书方法的主题阅读任务,我就不会打开李源的《给大忙人的高效阅读课》。从书名上看像一本烂书,当我把自己的读书经历和他的方法结合起来阅读时,才发现它是一本好书。这本书中提到的读书法算不上很系统,却是我读过的许多方法类书籍中容易用起来的,且被忽略的方法之一,我就从书中截取三个观点说点读后感。李源在书中引用了《道德经》的一句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的是市面上大部分书相当于「万物」,只有少数书属于三、二、一。而属于「道」范围的书就凤毛麟角了,它是知识的生产规律,也是提纲挈领的开山之作或某个领域的集大成者。我同意这个说法,这个「道」范围内的书我称之为源头书。去年我写过一篇文章叫《不读源头书,你读过的大部分书算白读了》,在网上可以搜索到,说的也是多读源头书,尽量少读或不读三四手知识的书,浪费时间不说,还有可能被贩卖几手知识的人带偏了。前几年我的想法更偏激,在写《我是如何选书的》时就告诫自己除非主题阅读,不读还在世的中国人写的书。这倒不是我讨厌谁,而是还活着的作者写出来的书不太可能是某个领域的开山之作,也称不上某学科的源头之书,尤其社会科学领域的作者,顶多只是重复前人的话罢了。因此我在准备买一本书或读一本书时,就警惕地告诉自己:「我为什么要选这本书?」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选书,也可以这样问问自己,接着去找这本书理论来源的另一本,一直追根溯源到这门学科的源头著作,再找这本源头书来读。如此一来,你就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还读到了为数不多的经典作品,自然有一种「会当凌绝顶」的感觉。在这本《给大忙人的高效阅读课》前半部分,作者说到让读书效率提升30倍的方法是花30%的时间去查找作者信息。听起来有些夸张,也给人一种功利性读书的印象,可多花时间去了解作者这一点我十分赞同,因为在读到这本书之前,我的做法也是如此,它确实有助于理解一本书。在我拿起一本书阅读之前,先花一个小时去了解作者,有时候还不止。因为想从多个方面去查找作者信息费时费力,还要写一张读书卡片,也就是我在《读书卡片的五种写法》系列里说到的作者卡。而了解一个作者,不只是看百科词条或者作者简介,还要用一张B6大小的卡片写清楚作者的基本信息。比如作者的个人背景,他有哪些师承关系,他的学术共同体圈子有哪些人,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反对谁或赞成谁,他的核心论点有哪些,他有哪些代表作,著作之间又有什么关系,以及在读的这本书在他所有著作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等,都是必须了解的。这也是这本《给大忙人的高效阅读课》中提到的「五位一体法」。一旦把这些问题理清了,这本书读下去就没什么难度了。其实书是人写出来的,为什么写、怎么写都带有作者明显的目的,只有对作者有了一定的了解,才容易读懂一本书,可见作者比书本重要得多。
当我们想读书时,不要盲目地去找单本书,而是选择一位好作者,以他为圆心找出更多的好书,哪怕是对手的书也值得阅读。李源在书里以《反脆弱》为例,用「五位一体法」来全方位地了解塔勒布,如下图:
我在乔治·莱考夫的《别想那只大象》一书中读到严父式家庭模型和抚养式家庭模型,李源在这里把它理解为浅显易懂的严父思维和慈母思维。前者鼓励个人奋斗,只相信自己;后者则强调集体力量,和谐高于一切。一般来说,几乎所有的人文社科类书籍都是从这两种思维模型延伸出来的,理解了这一点,相当于掌握了两把打开人文社科大门的钥匙。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一本书时,先想一想它所属的领域,再确定它是哪一种思维模型。比如我们熟悉的《穷查理宝典》,即使只看封面介绍也知道它属于投资理财类,而这个领域的书基本上都有严父思维的影子。因此在阅读时即使有不太好懂的地方,我们用严父思维去理解,也往往柳暗花明。不仅书本,这两种思维还在我们身上体现出来,有人有明显的严父思维,有人偏向于慈母思维,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当我们去做一件事或做一项决策时,往往受到身上某一种思维模型的影响,产生的结果也相差十万八千里,很难说孰优孰劣,只能说我们每个人选择的生活方式不一样罢了。若追问下去,它和我们读过的书还是有一定关系的。比如学人类学、社会学的学生就有慈母思维。他们懂得悲天悯人,在个人和集体之间取舍时更注重集体的利益,牺牲小我,甘愿吃亏。而学经济学、法学的学生则有典型的严父思维。他们更喜欢强调个人努力,有狼性,比较容易取得不错的世俗成绩,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前者往往持包容和认同的态度,承认对方存在的价值,而后者喜欢用有利于自己的标准去评判,甚至据理力争。不过每一种思维模型都不是单一存在的,它们可能在一个人身上交替出现,比如他在家人面前有慈母思维,在同事面前有严父思维,只是有所侧重罢了。读书,也会加重这种倾向。所以在读书时,我们需要了解自己偏向于哪种思维模型,读与之相关的书更好理解,反之则读不进去。总之,这本《给大忙人的高效阅读课》除了讲到以上三个与读书相关的观点之外,还有列举了一份有引导思考意义的书单,它从一个学科或领域的开创者、分歧者和综合者的代表作找到有价值的书,这些都是作者极简精读法的组成部分。而对于没有读过这本书的人来说,只要记住多读源头书,多花时间去查询作者信息,以及了解自己侧重于哪种思维模型,就能提升阅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