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肝火,认准这些中成药
降肝火,认准这些中成药
春天万物复苏,阳气上升,易扰动人体肝、胆、胃肠蓄积的内热,出现春燥。春天在五行中属木,而肝在五脏中也属木,故“春气通于肝”。也就是说,春季是肝气最为活跃的时候。那么,春季降肝火经常服用哪些中成药呢?
中医认为,肝火分为实火证和虚火证。它们的区别和治疗原则如下:
实火多为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所致。此外,情绪波动过大,精神过度刺激,嗜烟酒以及过食辛辣之品等亦可引起。症状重,来势猛的一般属实火。治疗原则为苦寒制火、泻实败火、清热解毒。
虚火为体质衰弱、真阴亏损或真阳衰竭所引起的机能低下,表现为虚性亢奋的,都属于虚火的范围。虚火之产生,主要是脏腑阴阳、气血之亏损,故虚火又有阴虚、阳虚之别。但中医认为肝虚火证以阴虚多见。治疗原则为养阴清热,滋阴降火。
肝实火和虚火证的表现
1、肝实火证的表现:
男性:头晕、恶心、头痛、失眠、舌苔变厚、脾气变得暴躁,易怒,大便干结、小便发黄等症状。
女性:月经过少,月经提前或延后,甚至闭经,经前失眠。女性孕后则容易出现口吐苦水,严重挑食,食欲不振等。
小孩:口干、反复口腔溃疡、小便短赤、易怒等。
肝实火证总体表现:头痛,头晕,耳鸣,眼干,眼睛红、肿、疼,易发火,肋部胀痛,口苦,口渴,大便干燥等。
2、肝虚火证的表现
男性:口苦,口干,舌燥,情绪急躁、容易激动,伴随五心烦热、夜寐不安等症状。
女性:心烦失眠或者梦中容易被惊醒、伴有口干口渴、两目干涩,或者伴有月经量少、色淡、经期提前、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形体消瘦、不思饮食等。
小孩:心烦、口干、低热、盗汗等。
肝虚火证总体表现:眼睛干涩,五心烦热,烦躁,口干、舌干,咽燥,胁肋隐隐灼痛,盗汗等。
3、治疗肝实火证的常用中成药:
龙胆泻肝丸:具有清肝胆,利湿热之功效。偏于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适合肝胆湿热患者,症见头晕目赤、耳聋耳鸣,胁痛口苦,小便淋浊、阴肿、阴痒,妇女带下腥臭等。
泻青丸:清肝泻火。用于耳鸣耳聋,口苦头晕,两胁疼痛,小便赤涩。肝主青色,泻青丸就是泻肝火,作用相对来说比较缓和。能缓解肝脏实火引起的目赤肿痛,易惊多怒,尿赤便秘,耳鸣耳聋等症。
当归龙荟丸:具有泻火通便之功效。用于肝胆火旺,心烦不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胁肋疼痛,脘腹胀痛,大便秘结。泻火能力相对较强,主要是泻肝火,没有清湿热的作用,但能通便。治疗的症状为胁肋胀痛、头晕耳聋、便秘等。
加味左金丸:具有平肝降逆,疏郁止痛之功效。用于肝郁化火、肝胃不和引起的胸脘痞闷、急躁易怒、嗳气吞酸、胃痛少食。在左金丸方的基础上加上行气理气之品,以及清热,养血柔肝之药,为清肝泻火、降逆止痛之剂。
4、治疗肝虚火证的常用中成药:
明目地黄丸:具有滋肾,养肝,明目之功效。用于肝肾阴虚,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添加了枸杞子、菊花、当归、白芍、蒺藜、煅石决明等,具有滋阴、补肾明目之功。
杞菊地黄丸:具有滋肾养肝之作用。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和菊花组成。枸杞子甘平质润,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菊花善清利头目,宣散肝经之热,平肝明目。八种药物配伍组合共同发挥滋阴、养肝、明目的作用。
知柏地黄丸:具有滋阴清热之作用。用于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由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而成。知母、黄柏清肾中伏火,清肝火,因此知柏地黄丸具有滋阴降火的作用。
大补阴丸:具有滋阴降火之作用。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咳嗽咯血,耳鸣遗精。本品培本清源,使真阴得养,虚火内清,达到滋阴降火之功。
逍遥丸:具有疏肝健脾,养血调经之功效。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它能疏通气机,消除因肝气郁结带来的诸多症状,调节人体内气血正常运行,服用后使人气血流畅、周身舒适,故名“逍遥丸”。
总之,降肝实火证的中成药成份中多为苦寒之品,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人以及脾虚便溏者,应该在中医指导下对症服用,不可长期私自滥服,以免伤害脾胃。
知柏地黄丸的药理与作用是什么?知柏地黄丸是一种常用中成药,就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一个知母和黄柏,由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牡丹此、山药、茯苓、泽泻组成。
知柏地黄丸的功效:
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小便短赤。
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证。头目昏眩,耳鸣耳聋,虚火牙痛,五心烦热,腰膝酸痛,血淋尿痛,骨蒸潮热,盗汗颧红,咽干口燥,舌质红,脉细数。
知柏地黄丸的作用:
治疗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证。除知柏地黄丸主症外,对于肾阴虚损、阴虚火旺引起的神经衰弱,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眩晕、高血压、肾病综合症、尿路感染、更年期综合症、氨基甙类药物引起的耳毒性症状、顽固性盗汗等病症,均有明显的治疗和改善症状作用。对于服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所出现的阴虚火旺症状也有减轻作用。
以上仅供参考,具体的还请咨询医生比较好。
知柏地黄丸是一种常用中成药,由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牡丹此、山药、茯苓、泽泻组成,比补阴经典代表方剂六味地黄丸加上知母、黄柏而制成的,加强了滋肾阴清相火的作用。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下知柏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服用注意事项。
知柏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
1、知柏地黄丸的功效
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证。头目昏眩,耳鸣耳聋,虚火牙痛,五心烦热,腰膝酸痛,血淋尿痛,遗精梦泄,骨蒸潮热,盗汗颧红,咽干口燥,舌质红,脉细数。
2、知柏地黄丸的作用
治疗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证。头目昏眩,耳鸣耳聋,虚火牙痛,五心烦热,腰膝酸痛,血淋尿痛,遗精梦泄,骨蒸潮热,盗汗颧红,咽干口燥,舌质红,脉细数。除知柏地黄丸主症外,对于肾阴虚损、阴虚火旺引起的神经衰弱,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眩晕、高血压、男性不育、不射精、反复发作性血精、肾病综合症、尿路感染、前列腺炎、更年期综合症、氨基甙类药物引起的耳毒性症状、顽固性盗汗等病症,均有明显的治疗和改善症状作用。对于服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所出现的阴虚火旺症状也有减轻作用。
知柏地黄丸的服用注意事项
1、虚寒性病证患者不适用,其表现为怕冷,手足凉,喜热饮。
2、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
3、孕妇慎服。
4、服药一周症状无改善,应去医院就诊。
5、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7、本品宜空腹或饭前服用开水或淡盐水送服。
8、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9、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0、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温馨提示
知柏地黄丸是一味中成药,既然是药,就有“是药三分毒”的说法。大家不能把它当成是滋补品服用,只有阴虚火旺的人才可以服用,即出现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现象的人可以服用,而且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上火怎么办?这5种火你能分清吗
火可以带给我们温暖但是有一些“火”却是非常的有害的,夏天是一个上火的季节,很容易就会出现一些喉咙痛、长痘痘的情况,很多人都以为只是简单的上火,其实不是这样的,上火也是分情况的,火究竟是什么呢?火的种类有哪些呢?一起跟随小编去了解一下吧!
上火的症状不相同,那么上火的原因和种类也是不一样的,很多人都不清楚自己的属于什么火,所以在治疗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小问题。
什么是火
“上火”属于中医热证范畴。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阴阳二气相互制约,即血液、唾液、汗液等人体阴液制约体内的阳气,一旦阴阳平衡被打破,人就会上火。但火分虚实:实火又叫阳亢,即阳气太过旺盛;虚火是指体内的阳是正常的,但阴液被过度消耗,阴不足以制阳,故阴虚火旺。
实火虚火有啥区别
实火虚火都会导致喉咙红肿、小便短赤、大便干结、口干、舌红等不适。
实火
夏天特别喜欢吃冷饮的,腹胀痛拒按,脉数实,甚或流鼻血,治疗以苦寒泻火、清热解毒为主。
虚火
常伴反复口腔溃疡、失眠多梦、盗汗等,脉细数,治疗应以生津养血、滋阴降火为主。
心火、胃火、肝火、肺火、肾火
按照五脏学说来分,“火”又有心火、胃火、肝火、肺火、肾火之分。无论哪一种火,都有虚实之分,如果不加以区分而盲目清火,非但不能下火,甚至火上浇油更伤身体。
心火
虚火主要表现为低热、盗汗、心悸、心烦、失眠、口干、舌尖红。实火的症状是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烦躁、舌尖红等。虚火可用生地、麦冬;实心火则需用苦寒之物,如黄连泻心汤。
胃火
实火为上腹部不适,伴有多食易饥、口干、口苦、烦躁不安、大便干结、牙痛、牙龈出血、鼻出血、舌红苔黄等。胃实火可吃海带根、西瓜;或用知母、黄芩、淡竹叶、石斛、天花粉等适量泡茶饮;中成药可用栀子金花丸。虚火则表现为口渴、饮食减少,时有轻度腹胀、低热或潮热、大便干燥、舌红少苔或无苔等,可适量吃些蜂蜜、梨汁、甘蔗汁等。
肝火
肝实火旺的时候,除了眼睛红、肿、疼以外,还会烦躁,很容易发火、口渴,大便干燥。去肝实火,可用决明子泡水喝,如果上火症状再重一点可用野菊花泡水喝,吃点凉拌苦苣苗;中成药可用龙胆泻肝丸。肝虚火不是眼睛红肿疼,而是眼睛发涩,此外还会有手脚心发热,内心烦躁,后半夜睡着的时候出汗。想去肝虚火,可用枸杞15克,加杭白菊一起泡水喝;还可以将黑芝麻炒熟吃;中成药可用杞菊地黄丸。
来源:三九养生堂
脾一转,病全跑!用健脾的方子,治好顽固咳嗽,这病治得巧
人活着,总得越活越明白。
活到最后,你得知道,自己因为什么而活,为了什么而活。
我自从学习了中医内科相关知识后,逐渐体会到一点:人为脾而活。
没错,就是脾,这个被中医叫做“后天之本”的脏器。
脾,是生命的支点。人活着,目的之一,就是照顾好自己的脾。
为啥?脾好了,病就少了呀!
来,我给你举个例子吧。
早年,我学习山西中医老前辈朱进忠先生医案的时候,看过这么一个故事。
话说有一个男子,姓李。
什么毛病呢?就是咳嗽。他到医院去,医生怀疑是气管炎,中药西医一起上,就是治不好,患者依然咳喘不止。尤其是饭后,咳嗽得更厉害。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经过别人介绍,患者求治于朱进忠老前辈。
朱师一看,这个患者果然咳喘得厉害,连躺都躺不下。但是,这个咳喘的声音,并不剧烈,而且腹部胀满,脉象弦紧。
这个状态,似乎和一般的咳嗽不一样。
再一看,前医用过定喘汤、小青龙汤等,都宣告无效。
朱老前辈一想,算了,我还是不要走前人的老路了。眼下患者腹部胀满、饭后咳嗽剧烈,脉象弦紧,这是病在脾胃啊。干脆,改弦更张,从脾论治。
老先生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半夏10克,陈皮10克,苏叶6克,杏仁10克,厚朴10克,茯苓10克,神曲10克。水煎服
结果,这药,患者前后一共服用2剂,咳喘就减轻了。接着,再服用20剂,诸证悉平。
顽固的咳嗽,就这么消失了。
这是怎么回事啊?
还得从头说起。
中国内科有一句话,叫做“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就是说,咳嗽,不仅是肺的事儿,还可能是其他脏腑的事儿。
对上文医案里这个患者来说,他的咳嗽,就源于脾。
你看,他在咳嗽的同时,腹部胀满。而且每次咳嗽加重,都是在饭后。你说这个事儿,是不是和脾胃有关系啊?
另外,此患脉弦紧。弦紧脉,意义有很多。结合他的其他信息,我们要把思路对准脾胃。脉弦,可以主痰湿。脉紧,可以主食积。
由此可见,这个患者极有可能是中焦脾胃食积湿阻,使得痰湿上犯于肺,这才咳喘不止的。每一次吃饭,他的食积湿阻之象就加重一点,咳喘也就因此而严重。
正因为根本问题在脾胃,所以之前用小青龙汤的方子,是无效的。
那该怎么办呢?自然是要除湿、理气、消食化积。通过这样的办法,把患者中焦脾胃之气打开,让它转起来。脾一转,人体气机就通了,病也就没了。
好了,那现在我们再看看当时朱师开的方子吧——
半夏10克,陈皮10克,苏叶6克,杏仁10克,厚朴10克,茯苓10克,神曲10克。
这方子,对中医方剂学比较熟悉的人,一眼能看出来,是二陈汤和平胃散的合方。其中,半夏燥湿化痰,陈皮理气除湿,厚朴行气消胀,茯苓健脾利湿。神曲,消积食,促胃纳。这五味药,基本就实现了除湿、理气、消食化积的目的。
此外,这里有一个杏仁。杏仁可以止咳平喘。苏叶,一方面可以止咳化痰,入肺经,另一方面还入脾胃经,可以行气消胀。苏叶性升,杏仁性降,一升一降,调理脾肺之气。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我这么解读,不过是最基本的理解方式,有很多道理,我可能还没有悟出来,欢迎你批评。
总之,通过这样的方子,患者中焦脾胃之气恢复了运转,痰湿不再上犯于肺,咳嗽咳喘自然也就消解了。
医案,我给你基本说完了。你能从中悟出什么呢?
其实,与之类似的,咳喘以脾胃论治的例子,多得是。著名的健脾成方参苓白术散,就是可以兼治咳嗽的。
另外,其他的很多病,也都可以从脾论治。脾阴不足,水津失布,能导致口干口渴、四肢乏力。脾虚湿聚,可以上犯于心,引起心慌心悸。脾湿阻滞,清阳不升,可以让我们头晕头痛,甚至终日嗜睡。脾虚痰结,流注四肢,可以导致我们长疙瘩,冒出好多脂肪瘤。至于说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从中医视角看,也都可能和脾有关系。所以,有一副好脾,真的就相当于一份健康保险,可以少得很多病啊。
你说,脾,是不是人的一个支点?活着,是不是就要照顾好脾?
照顾好脾的方法有很多。上文医案中,用到了二陈汤和平胃散。这两个,也是健脾除湿、化痰理气的常用方。文末,我把它俩的基本组成和主治,给你再说一遍吧。
平胃散,出自《简要济众方》,基本组成是苍术12克,厚朴9克,陈皮6克,炙甘草3克。加生姜2片、大枣2枚水煎服。此方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主治腹脘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倦怠嗜卧、大便不成形,舌苔腻,脉缓。这些叫做“湿滞脾胃”之证。
二陈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基本组成是半夏、陈皮各15克,茯苓9克,炙甘草4.5克。它治疗湿痰证,主要表现是咳嗽痰多、色白、恶心欲呕、胸胃胀满发闷、肢体困重、心悸头晕、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滑。
你记住,这些都是健脾的好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