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用诗词韵律表 诗词韵字新编 完整版

什么是诗词的韵律

详细解释:1.声韵和节律。

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

引申为音响的节奏规律。

《旧唐书·元稹传》:“思深语近,韵律调新,属对无差,而风情宛然。

” 叶圣陶《游了三个湖》:“听湖波拍岸,挺单调,可是有韵律。

” 2.指某些物体运动的均匀的节律。

叶圣陶《倪焕之》十五:“她的肩背有韵律地波动着。

”诗词术语诗词创作要重视艺术性,并重几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韵律”,要讲究字词的搭配、音调的和谐,在这些方面,古人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常见有《诗品》、《词品》、《曲品》等。

· 诗词的韵律谈到诗词的韵律,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平仄,由南北朝时期的沈约等首先提出,在盛唐以后的格律诗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讲究平声和仄声的协调。

二是对偶,在韵文特别是格律诗中,对对偶的工巧是要求比较严的,诗词中一般是句对,在赋和八股文中还有多句对和段对。

三是押韵,指同韵的字在适当的地方(一般是停顿的地方),有规律地重复出现。

这三个方面都来自于汉语语音的特点,就是单音节语素占优势,有声调。

在诗词写作特别是格律诗写作时平仄、对偶和押韵运用的好,运用的自然,可以使诗作增强音乐感,呈现韵律美;运用的不好,用得过多过滥,就会给人以生拼硬凑之感,甚至以文害义,六朝到初唐的骈体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这是每一个诗词爱好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 英诗韵律韵律(Metre): 英诗的韵律是依据音步包含音节的数量及重读音节的位置而加以区分的。

传统英诗的韵律有六种:即抑扬格(Iambus)、扬抑格(Trochee)、抑抑扬格(Anapaest)、 扬抑抑格(Dactyl)、抑扬抑格(Amphibrach)及扬扬格(Spondee)。

· 散文韵律在散体的语言中,押韵比较少见,但也不是没有。

常用押韵的是韵文(包括赋、诗、词、曲等),韵文的意思就是用韵之文。

押韵的格式一是逐句用韵,也就是一韵到底,这在有些唱词、美文中能够见到;二是隔句押韵,诗绝大多数是隔句押韵,只有开头两句可以都用韵,词的情况比较复杂,既有逐句押韵,又有隔句押韵,还有隔多句押韵的。

韵文用韵,多数是全篇一韵,较长的作品也有中间换韵的。

· 韵的情况韵的情况,古今有很多不同。

隋唐时代如《切韵》、《唐韵》等都分得很细,宋朝《广韵》定为206韵,但由于有些韵可以“同用”,唐代实际用112韵,宋代用108韵,金元时合并为106韵。

清朝的《佩文诗韵》集韵之大成,分为平、上、去、入四部分。

平声包括上平声一东、二冬等15韵和下平声一先、二萧等15韵,上声包括一董、二肿等29韵,去声包括一送、二宋等30韵,入声包括一屋、二沃等17韵,共106韵。

学作古体诗,用韵上应首选《佩文诗韵》。

· 押韵押韵以格律诗的要求最为严格,许多字如一东中的“终”、“风”、“公”和二冬的“钟”、“峰”、“恭”,现在读音一样,律诗却不能通押,如果通押,就犯了出韵的错误,就要遭人耻笑,考试就要落第。

中唐以后,才逐渐出现邻韵通押,如杜牧的《清明》诗用的十三元韵,但首句却用了邻韵十二文。

词押韵不那么严格,像平声,词就合并到了14韵。

押韵还有选韵和次韵的难易问题。

作诗,主动地选韵或被动地限韵,会碰到难易问题。

像平声中的四支、十一真等,包含的字多,选用就容易,称为宽韵;而像五微、十二文等韵,包含的字较少,选用就难,称为窄韵;还有些韵,如三江、十五咸等,包含的字更少,选用很难,称为险韵;而像有些朋友“限韵”,则迹近于文字游戏了。

诗友写诗填词时一定要注意韵部的选择。

宋代以后,和别人诗习惯要次韵或称为步韵,也可以看作是“限韵”的一种,不少文人喜欢玩这种押韵杂技,于高难动作中见功夫。

苏东坡有一首次韵诗,就写得精炼自然:“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建筑术语韵律并不只存于音乐中,也存在于其它的艺术媒介中,如舞蹈、美术、建筑、摄影、艺术体操和一些体育项目等等。

韵律是构成系统的诸元素形成系统重复的一种属性,也是使一系列大体上并不相连贯的感受获得规律化的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而且由于这种对规律性的潜在追求与把握,使人们往往将音乐与建筑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联系在一起。

· 建筑的韵律建筑必须体现出平面、立面和剖面的统一,它有平面的铺陈,有剖面的内部结构,有立面的外部风貌。

而在这种三度空间(长、阔、高)所构成的统一体中,有展示出风格各异的不同建筑形体,或威严雄壮(如故宫)、或优美秀丽(如苏州园林)。

建筑结构的重复、运动的线,使得各种建筑形象比例均衡、错落有致、和谐统一,产生出强烈的美的魅力。

例如:在岩体或岩层内部,其组成成分、粒级结构及颜色等在垂向上有规律的重复变化,这种现象叫韵律层理。

· 韵律美建筑被誉为“石头的史诗”、“凝固的音乐”等等。

建筑的韵律美表现在重复上:可以是间距不同、形状相同的重复;也可以是形状不同、间距相同的重复;还可能是别的方式的单元重复。

这种重复的首要条件是单元的相似性,或间距的规律...

诗词里面的韵律是怎么规定的?

略说韵律 诗词创作要重视艺术性,并重几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韵律”,要讲究字词的搭配、音调的和谐,在这些方面,古人有许多精辟的论述,这里就不引经据典了(有《诗品》、《词品》、《曲品》等一套丛书,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阅)。

谈到诗词的韵律,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平仄,由南北朝时期的沈约等首先提出,在盛唐以后的格律诗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讲究平声和仄声的协调。

二是对偶,在韵文特别是格律诗中,对对偶的工巧是要求比较严的,诗词中一般是句对,在赋和八股文中还有多句对和段对。

三是押韵,指同韵的字在适当的地方(一般是停顿的地方),有规律地重复出现。

这三个方面都来自于汉语语音的特点,就是单音节语素占优势,有声调。

在诗词写作特别是格律诗写作时平仄、对偶和押韵运用的好,运用的自然,可以使诗作增强音乐感,呈现韵律美;运用的不好,用得过多过滥,就会给人以生拼硬凑之感,甚至以文害义,六朝到初唐的骈体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这是每一个诗词爱好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这里主要谈谈对押韵的看法。

在散体的语言中,押韵比较少见,但也不是没有。

常用押韵的是韵文(包括赋、诗、词、曲等),韵文的意思就是用韵之文。

押韵的格式一是逐句用韵,也就是一韵到底,这在有些唱词、美文中能够见到;二是隔句押韵,诗绝大多数是隔句押韵,只有开头两句可以都用韵,词的情况比较复杂,既有逐句押韵,又有隔句押韵,还有隔多句押韵的。

韵文用韵,多数是全篇一韵,较长的作品也有中间换韵的。

韵的情况,古今有很多不同。

隋唐时代如《切韵》、《唐韵》等都分得很细,宋朝《广韵》定为206韵,但由于有些韵可以“同用”,唐代实际用112韵,宋代用108韵,金元时合并为106韵。

清朝的《佩文诗韵》集韵之大成,分为平、上、去、入四部分。

平声包括上平声一东、二冬等15韵和下平声一先、二萧等15韵,上声包括一董、二肿等29韵,去声包括一送、二宋等30韵,入声包括一屋、二沃等17韵,共106韵。

学作古体诗,用韵上应首选《佩文诗韵》。

押韵以格律诗的要求最为严格,许多字如一东中的“终”、“风”、“公”和二冬的“钟”、“峰”、“恭”,我们现在读音一样,律诗却不能通押,如果通押,就犯了出韵的错误,就要遭人耻笑,考试就要落第。

中唐以后,才逐渐出现邻韵通押,如杜牧的《清明》诗用的十三元韵,但首句却用了邻韵十二文。

词押韵不那么严格,像平声,词就合并到了14韵。

押韵还有选韵和次韵的难易问题。

作诗,主动地选韵或被动地限韵,会碰到难易问题。

像平声中的四支、十一真等,包含的字多,选用就容易,称为宽韵;而像五微、十二文等韵,包含的字较少,选用就难,称为窄韵;还有些韵,如三江、十五咸等,包含的字更少,选用很难,称为险韵;而像有些朋友“限韵”,则迹近于文字游戏了。

诗友写诗填词时一定要注意韵部的选择。

宋代以后,和别人诗习惯要次韵或称为步韵,也可以看作是“限韵”的一种,不少文人喜欢玩这种押韵杂技,于高难动作中见功夫。

苏东坡有一首次韵诗,就写得精炼自然:“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 以上说了这么多,是不是说要大家作诗都要用韵,不用韵就不是好诗呢?恰恰相反,我们是提倡推陈出新的,“处处拘泥格律,反而损害了词的意境,同时也降低了词的艺术性。

词律是为人服务的,我们不能反成为其奴隶而让思想内容去迁就格律。

” 只是要大家对“陈”有所了解,然后出“新”。

何况诗友们常常要做韵文,也有些朋友喜欢依旧格律做诗词,这时候可以格律从旧,保留旧格律的合理部分,如粘、对、韵等,而在读音上却完全从今。

实际上,我们在读古代诗词时已经这样做了。

像“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斜”,除了古文研究者外,还有谁念“xia”呢? 今韵中,现在成系统的有多种,推荐大家用《中华新韵》的新诗韵,包括一麻、二波、三歌等共18部,每一韵又分阴平、阳平、上、去四种声调,这是根据普通话的语音规定的,用它押韵,自然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

另外,戏曲中惯用的十三辙也是不错的。

熟悉今韵,活用格律,用今音作新体韵文,是一定会出佳作的。

有些诗友认为写古体诗特别是填词不用古韵就不是“词”,个人认为是不妥的。

宋词韵律宋词韵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压平声韵 压仄声韵 ○ ● ◎ △ ▲ 小重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说明:又名《小冲山》、《小重 山令》,双调五十八字,前后阕 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踏莎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说明:又名《踏雪行》, 双调五十八字,前后阕 各三仄韵,前后阕开始 两句例用对仗。

临江仙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古诗词韵律的[押韵规则]

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分述如下: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 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

例如:寄扬州韩祚判官 (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一二四句押韵。

又如:登乐游原 (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

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 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关于首句押韵与否的平仄规律 请参照“平仄简表”。

古诗(古风)允许中途换韵,但近体诗不允许这样。

首句押韵可借邻韵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 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

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 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 韵),也不能掺杂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近体诗的大 忌。

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

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 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

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酒渴爱江清,余甘漱晚汀。

软沙倚坐稳,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

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沈冥。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 了八庚的“清”。

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 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

关于诗词韵律的问题一首诗押韵,意境,格调是诗的灵魂。

写出的东西...

1、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3、琵琶行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4、雨霖铃 柳永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下阕)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5、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6、写情 李益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7、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 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8、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9、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0、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1、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杯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12、谢公亭 李白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13、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4、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1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16、《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润湿.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17、《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作者小传】: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 18、《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注释】:之:去,往. 广陵:扬州. 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西辞:辞,辞别.西辞,由西向东行. 意思: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 [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 直下到扬州去. [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碧空:晴朗的天空. 尽:没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4]唯:只. 天际:天边. 意思: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 【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 20、《白雪歌送武...

宋词的韵律到底是什么?

关于平仄,理解不难。

难的是分清今音和古音的平仄。

平就是平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音分平仄,就可以用平仄交替的音韵来加强诗词的音韵美。

读起来交替起伏,有抑扬顿挫之美。

古音有平上去入四声,上去入皆为仄音。

现代拼音系统中无入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调,亦称一、二、三、四声。

如果按照今音来区分平仄,则有一个简单的方法:阴平、阳平(一、二声)为平,上声、去声(三、四声)为仄。

一般的诗歌爱好者用这个现代汉语声调来分平仄就可以了。

这就问题出来了,到底现代人写作古诗词是从古还是从今?两种意见都有。

但大多数人,尤其是精通音律的诗人,还是主张用古音。

因为这样才能读出古诗韵味,体会诗词精髓。

这里笔者不发表意见。

只是谈谈要学古音应注意的一些事项:关于入声,在现代汉语中大部分归于去声——这些字好说,因为古今音不会产生分歧;但还有些归于平声——这就需要平时阅读时多加留意,必要的时候进行强化记忆。

在写作是拿不准的就查查韵书。

时间久了也就容易记住。

因为这些字数量并不多,而常用的也只有那一些,自己多留意还是能掌握的。

还有些字古读和今读不一样,笔者以为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例如“斜”,“奢”,古读不同,所以能和“花”押韵。

见到时不要出洋相认为古人不和律就是了。

至于今人有的故意这样押韵的做法,我以为是不可取的。

以下引用王力《诗词格律》区分平仄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如果你的方言是有入声的(譬如说,你是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问题就容易解决。

在那些有入声的方言里,声调不止四个,不但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往往也都分阴阳。

象广州入声还分为三类。

这都好办:只消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了,例如把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把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合并为仄声,就是了。

问题在于你要先弄清楚自已方言里有几个声调。

这就要找一位懂得声调的朋友帮助一下。

如果你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本地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规律,已经弄清楚了自已方言里的声调,就更好了。

“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你的方言里都归了阳平。

这样,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其中有一部分在古代是属于入声字的。

至于哪些字属入声,哪些字属阳平,就只好查字典或韵书了。

“如果你是北方人,那么,辨别平仄的方法又跟湖北等处稍有不同。

古代入声字既然在普通话里多数变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又有一部分变了上声,上声也是仄声。

因此,由入变去和由入变上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只有由入变平(阴平、阳平)才造成辨别平仄的困难。

我们遇着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用了一个在今天读来是平声的字,引起了我们的怀疑,可以查字典或韵书来解决。

“注意,凡韵尾是 -n或-ng的字,不会是入声字。

如果就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来说,ai、ei、ao、ou等韵基本上也没有入声字。

“总之,入声问题是辨别平仄的唯一障碍。

这个障碍是查字典或韵书才能消除的;但是,平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

而且,中国大约还有一半的地方是保留着入声的,在那些地方的人们,辨别平仄更是没有问题了。

中国古诗的韵律,有何讲究?

古诗词韵律,是指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

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 韵。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 韵部。

句子押韵,不仅便于吟诵和记忆,更使作品具有节 奏、声调谐和之美。

一首诗有没有韵,一般人都能觉察得出来, 而要说明什么是韵却不那么简单。

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拼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押韵规则]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分述如下:偶句押韵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 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

例如:寄扬州韩祚判官 (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一二四句押韵。

又如:登乐游原 (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

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 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关于首句押韵与否的平仄规律 请参照“平仄简表”。

只押平声韵近体诗规定,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一条死规矩,事实上 以近体诗为例,若押仄声字会感到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自觉 遵守这一规则。

中间不能换韵古诗(古风)允许中途换韵,但近体诗不允许这样。

首句押韵可借邻韵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 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

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 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 韵),也不能掺杂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近体诗的大 忌。

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

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 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

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酒渴爱江清,余甘漱晚汀。

软沙倚坐稳,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

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沈冥。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 了八庚的“清”。

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 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押韵须注意事项忌重韵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

避免同义字相押如一首诗中同时使用“花”、“葩”,“芳”、“香”等。

避免出韵古人写诗多依官韵,而许多我们认为是同韵的字在官韵中被分别列入不同的韵部之中,如“冬”与“东”之类,如果在同一 首诗中相押,即为出韵。

这主要是因为古今语音变化的原因,现 在已没必要再强调这一点。

[唱和]唱和就是依照别人诗中所使用的韵字来押韵做诗,叫做“和 韵”或“步韵”,主要有三种方式:1、次韵:又称步韵,即用原诗相同的韵字,且前后次序都 必须相同,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2、用韵:即使用原诗中的韵字,但不必依照其次序。

3、依韵:即用与原诗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古诗词韵律中的通是什么意思

有关中国古诗词的知识:1、古诗词包括以下内容:从时间上说指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词是宋代人的发明,又叫长短句.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2、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3、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律诗共有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绝句又叫"截句".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 最常用诗词韵律表

(0)

相关推荐

  • 怎么学词的格律(2)

    近体诗是格律诗,词则具有更高级.更复杂.变化更多的格律. 近体诗的句子只有五言.七言两种,词的句子从一个字到十一个字.近体诗的格式,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各有四种(排律是律诗格式的延长,故不另计),合 ...

  • 诗词韵字新编

    诗词韵字新编(完整版)冷月冰山的个人文学专区一.韵系分类(同一个韵母与不同的声母形成一个韵系,其中i韵系分派成两个独立的韵系,则一共有37个韵系)1.i韵系 2.i韵系(特例,声母为zh.ch.sh. ...

  • 王铎集字古诗完整版

    王铎集字古诗完整版

  • 玄武山佛祖签诗详解!完整版(请收藏)

    每年的正月是人们来朝拜玄武山佛祖的时间,很多潮汕人,不管在国内和国外,年年如约到来.尤其是初三的晚上更是热闹非凡,诚心拜佛的人人山人海,各种各样的车辆把碣石镇的道路塞得水泄不通.人们到来的目的:一是求 ...

  • 枷锁下的爱情、罪恶与救赎《红字》完整版

    枷锁下的爱情、罪恶与救赎《红字》完整版

  • 格 律 诗 概 说(完整版)

    格律诗又叫近体诗,是在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所谓近体诗,主要是为了区别于唐朝以前的古体诗,其形式主要包括五绝.五 律.五排.七绝.七律.七排.唐朝时期,诗人为了追求诗歌的尽善 尽美,在吟诵时更加 ...

  • 《学诗百法》(完整版)

    学诗百法>(完整版) http://blog.sina.com.cn/u/5741108639(点击首页博文目录可逐首查阅)<学诗百法>(完整版)(点击查阅)http://blog. ...

  • 王羲之兰亭序选字本(完整版)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丹阳尹王旷的儿子,太尉郗鉴的女婿,有"书圣"之称. ​王羲之善于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 ...

  • 格律诗写作简结及我对诗词韵律的看法

    忙里偷闲,习作几首绝句,律诗.借网吧发出.并把自己写格律诗的体会简单总结如下. 一,必须掌握绝句,律诗的三要素,押韵,平仄,对仗.押韵平仄前边谈了不少,绝句对对仗要求的不严.而律诗的第三句和第四句,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