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干国祥《破译教育密码》

《破译教育密码》这书名很大,但是很配干老师的文字。我觉得可以叫《一个人的教育密码追寻之旅》,概括了内容,但是却没有了干老师的风格。

这本书分为“一个人的教育史”“破译教育密码”“海拔五千”三个板块。干老师在文中这样写道:所谓“破译教育密码”,以及此名下的这组文章,其实也不过是一个正在进行时,一种我刚刚开始的尝试,一个有待更长时间去献祭,去修炼此种失传的“巫术”的初始阶段。海拔五千——未来语文课堂中的几堂课,也可以视为我在语文课上进行的几次对教育密码的破译。第一部分,'一个人的教育史’中,我则将自己走过的充满矛盾与辩护、偶然与奇异的数十年,视为一个有待用时间破译的'童话’,作了一次过早的解读。他的概括比我赘述更精准。

和他首先描述本书的第二部分不同,我拿到这本书首先关注的是第三部分“海拔五千”,因为这是和教学相关的板块。看了他的几堂语文课,也看了别人的评课,确实思辨的意味很浓烈。关于思辨,我已经有过意识。我,我们的学生,这样的思辨已经是严重缺乏,这是缺钙。干老师的尝试,是在唤醒补钙。囿于周遭的环境,戴着镣铐跳舞,这钙补了还是没补,愿不愿意补,只能是个体的觉醒。所以,一切的笃定都会摇摆不定。

然后,我又从序言开始看起。我惊讶地发现,我又遇见了一个中师生。沮丧的是在阅读中,我再一次见证中师生和中师生是从哪里开始渐行渐远的。我的努力不够毋庸置疑。但是,天赋是一道不可逾越鸿沟。记住这句话,不是用这句话来限制你自己,而是让你更清醒,循着自己的天赋去努力,才有可能成功。正如,《丑小鸭》中的丑小鸭,是因为她本身就是天鹅蛋里孵出来的,所以她才能变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那么,这篇文章的意义在于什么呢?如果,你不去努力,即便你是一只白天鹅的胚子,中途夭折和没落是有着极大的概率。干老师对自己的思辨能力一直都有着清醒的认识,并且不断去践行、思考、阅读,我以为这是他能够按照自己设想行进的原因。

阅读第二部分“破译教育密码”,我更多的是检视自己。“上帝总是想把人塑造成自己的样子”,我又何尝不是呢?我希望我的孩子,希望我学生都长成我希望的样子。但是,每个人都是他自己,每个人都需要不断试错、反省和修改,从而获得成长。世俗成功的标准已经异化了我们的很多行为,我们爱孩子,我们表扬孩子,我们处理孩子所犯错误的方式,默默指向都是:我要你成为一个世人(更多是我)眼中更加成功的人。

阅读这本书,拷问自己的时候更多。问题即机会。教龄20年,无特长,无爱好,无荣誉,无专业文章发表。请问,我干了些什么?唯一干的就是不断责问自己而没奋起。不过,很喜欢干老师的这句话“自己对前人的复局,从本质意义上并不是自己参与的游戏;自己演练这些,只是为了能够创造自己的游戏。”也许,有一种本能在催促着我创造自己的游戏。

(0)

相关推荐